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四▪P5

  ..续本文上一页诸天众们,都来恭敬供养,

    所以我也远来礼敬这些最殊胜无上的僧伽!」

   第二位梵天诵偈赞说:

   「这些比丘僧们,都是以真实的心精进努力,

   就在这大森林之中,摄持诸根以求得度。」

  第三位梵天接着诵偈赞说:

  「僧伽们善于运用方法,去消融那些恩爱深厚的利刺,

  坚固而不倾动,就如因陀罗幢(天帝幢)那样。

  他们都已渡过深堑的水流,内心清净而不求欲贪,

    这都是由于导师善于度化,调伏众僧而成为大龙象。」

  第四位梵天又接着诵偈说:

  「归依于佛陀的人,一定不会堕于恶道中;

  能断除人中的色身,得到天身而享安乐。」

  各自诵偈赞叹后,这四梵天之身便即隐没不见。

  第一一七六经注释:

  1、最胜难伏僧: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见无败僧伽」。 难伏僧,难被征服的比丘僧,言其无敌、无人比得上之意。

  2、深堑:堑,ㄑㄧㄢ\,绕城河。此处用来譬喻贪欲。

  3、「善度之导师,诸调伏大龙」:别译杂阿含经卷五第二二经此处作「世尊导师之所调,能出是等大龙象」,言诸比丘皆受世尊之调伏,而成大龙象。成为大龙象,即皆证成阿罗汉之意。

  

  一一七七、本经叙说梵天王欲唤醒瞿迦梨比丘离开提婆达多重返僧团,却无法劝回。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那时,有娑婆世界主梵天王,每天很精进辛勤,前往佛陀住处,去尊重供养佛陀。

   当时,娑婆世界主这样想着:今天早上太早来见佛了,世尊正入于火光三昧中,我暂且先到提婆达多的同党瞿迦梨比丘房中去。如此思惟后,就走到他的寮房,到了寮房的门前,用手指敲着门,开口对他说:「瞿迦梨啊!瞿迦梨啊!对于舍利弗、目揵连要生起清净的信心,你不要长夜在此得到没有利益的痛苦。」

   瞿迦梨问说:「你是谁呀!」

  梵天王答说:「我是娑婆世界主梵天王。」

  瞿迦梨说:「世尊不是记说你已得到阿那含果(不还果)了吗?」

   梵天王说:「是的,比丘!」

   瞿迦梨说:「(你既已得到不还果),为什么还来到这里呢?」

  娑婆世界主梵天王答说:「你这个人实在不可救治。」于是就唱诵诗偈说:

   「对于不可测量的漏尽者,却生起想要测量他的心;

   那里有智慧的人,而会生起这样的妄想呢?

   不可测量而想去测量,这就是被五阴覆盖的凡夫。」

   那时,娑婆世界主梵天王便前往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禀告佛陀说:「世尊啊!我常天天勤到佛陀您这儿,亲来拜见供养您。我今晨这样想着:今早太早来拜见世尊,世尊正入于火光三昧中,我暂且先到提婆达多的同党瞿迦梨比丘寮房中去。就去到他住房门前,轻轻地敲门,开口对他这样说:『瞿迦梨啊!瞿迦梨啊!你应当要对舍利弗、目揵连这二位贤善有智慧的人生起清净的信心,不要在此长夜得到没有利益的痛苦。』瞿迦梨就问说:『你是谁呀!』我就答说:『我是娑婆世界主梵天王。』瞿迦梨问说:『世尊不是记说你已得到不还生此世的阿那含果了吗?』我就答说『是的。』瞿迦梨又问说:『(你既已得到不还果),为什么还来到这里呢?』我当时这样想着:这个人实在不可救治。于是就唱诵诗偈说:

   『对于不可测量的漏尽者,却生起想要测量他的心;

   不可测量而想去测量,这就是被五阴覆盖的凡夫。』

   佛陀听后告诉梵天王说:「是的,是的,梵天王啊!

  对于不可测量的漏尽者,却生起想要测量他的心;

  那里有智慧的人,而会生起这样的妄想呢?

  不可测量而想去测量,这就是被五阴覆盖的凡夫。」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就从座席起来,向佛陀行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一七七经注释:

  1、火三昧:别译杂阿含经卷五第二三经作「火光三昧」。火光三昧,即第四禅定,与火光定同,为能使身出大火之禅定。本行集经四十:「如来尔时,亦入如是火光三昧,身出大火。」

  2、「瞿迦梨……汝莫长夜得不饶益苦」:别译杂阿含经于此处有较详细记载:「当尔之时,提婆达多亲友瞿迦梨比丘谤舍利弗及大目揵连。此梵主天即诣其所,扣瞿迦梨门唤言:瞿迦梨!瞿迦梨!汝于舍利弗、目揵连,当生净信。彼二尊者,心净柔软,梵行具足。汝作是谤,后于长夜,受诸衰苦。」

  3、无量处所:根据汉译南传大藏经的注释,乃指「漏尽者」而言,即断除一切烦恼的阿罗汉。

  

  一一七八、本经叙说有二梵天日日供养佛,婆句梵天见之,出言劝止,但二梵天并不为所动。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大梵天王和另外一位别梵天││善臂别梵天,天天勤快地前往拜见供养世尊。

   当时,有位名叫婆句的梵天,他看见别梵天││善臂别梵天,如此精进勤快,便问他说:「你是要去那里呢?」

  那一位梵天就答说:「我是要去拜见世尊,恭敬供养他。」

  那时,婆句梵天就唱诵诗偈说:

   「我那儿有四种鹄鸟,三种金色的天宫,

  有五百七十二位修行禅思的圣者,

  他们金色的身光发出炽盛的光焰,普照整个梵天宫殿;

  你且看看我的身体,何必到世尊那里去呢?」

  当时,善梵天王和别梵天王││善臂别梵天王就又诵偈答说:

   「虽然有金色的身光,普照整个梵天宫殿,

  但那些有智慧的人,知道这光色会有烦恼,

  所以有智慧的人不爱乐光色,他的心灵已得到了解脱。」

  此时,那位善梵天与别梵天││善臂别梵天都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禀告佛陀说:「世尊啊!我们今天方便要来拜见世尊,恭敬供养您时,有位婆句梵天,他看见我如此勤快,就问我说:『你今天如此勤快,是要去那里呢?』我就答说:『我是要去拜见世尊,礼事供养他。』婆句梵天就唱诵诗偈说:

   『我那儿有四种鹄鸟,三种金色的天宫,

  其中有五百七十二位修行禅思的圣者,

  看看我这金色的身光,普照整个梵天宫殿;

  你且看我的身体,何必到世尊那里去呢?』

  我就诵偈回答他说:

  『虽然有金色的身光,普照整个梵天宫殿,

  应知那真金的光色,这些都是有烦恼的事。

  有智慧的人已解脱了光色,对于光色不再喜乐。』」

  佛陀听后告诉梵天说:

  「是的,梵天!是的,梵天!

    虽然有真金的光色,普照整个梵天宫殿,

    应该知道真金的光色,这些都是有烦恼的事。

    有智慧的人已解脱了光色,对于光色不再喜乐。」

   当时,那位梵天为了迦咤务陀低沙比丘的缘故,又唱诵诗偈说:

   「一个人生活在世间,有一把利斧在他的口中,

   有时还会砍到他自己,这是由于讲说恶言的缘故。

  应该诋毁的却赞美称叹,应该赞美称叹的却加以毁谤;

  如此恶口增长罪过,就不会有安乐的生起。

  赌博喝酒会丧财,它的过失还算小;

  但如以恶心向于善逝的话,这就犯了大罪过!

  地狱有百千个,名叫尼罗浮陀,

  有三千六佰,以及五个阿浮陀;

  这些都是诽谤圣者所设的地狱,是由于口与意有恶愿而产生。」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那二位梵天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一七八经注释:

  1、大梵天王及余别梵天〡〡善臂别梵天:别译杂阿含经卷六第一经作「时,有二天,一名小胜善闲梵,二名小胜光梵。」

  2、婆句梵天:又作婆迦梵天,梵天名。前生为出家人,住恒河岸,见五百商队干渴之苦,以神力救之。事见第一一七九经。

  3、「虽有金色身……于其心解脱」:别译杂阿含经此偈作「汝今有少光,映蔽于梵天,当知此光色,皆有诸过患,明智得解脱,不乐斯光色。」

  4、「时,彼梵天为迦咤务陀低沙比丘故,说偈言」:从此三句以下及诗偈,别译杂阿含经及南传皆无此记载。

  5、尼罗浮陀:即「垓」,用来表示极长时间之数目,相当于十之三十六次方。此系以时间之长久来称呼所处之地狱。

  6、阿浮陀:即「秭」,用来表示极长时间之数目,相当于十之五十六次方。此亦是用来称呼所处地狱之名。

  

  一一七九、本经叙说婆句梵天生常见,佛陀乃为他说无常,并告知其过去世所受持福业。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有位婆句梵天住在梵天上,生起了这样的恶邪见说:「这里是常恒之处,不会有变易的现象,是纯一出离的地方。」

    当时,世尊知道了婆句梵天的心念后,就进入于三昧中,如他所获正受(禅定),从王舍城隐没,立即到于梵天之上。

    婆句梵天遥见世尊,就诵偈说:

     「我等七十二梵天,都是造作各种福业而成就的;

   生活自在而常住不灭,己超越了生、老、死的苦恼。

   我对各种吠陀论,都已修习得究竟;

   那些诸天众们,都只说我能得长存。」

   那时,世尊就诵偈答说:

   「这里其实寿命极短,并不是可以长存的;

   然而婆句梵天你,却自以为是最长寿。

   尼罗浮多地狱,其寿命有百千岁数;

   我也全都能忆念知道,你却自己认为能得长存!」

   婆句梵天又诵偈问说:

   「佛世尊的所知所见,其劫数范围可说无量无边,

     对于生、老、死、忧、悲苦,全都已超越了过去。

   希望您能告诉我,使我知道过去所曾经历过的事,

   我是受持了…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