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五
一一八二、本经叙说阿臈毗比丘尼不为恶魔所诱惑。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位名叫阿臈毗的比丘尼,住在舍卫国的王园精舍比丘尼众中。当时,阿臈毗比丘尼于早晨穿著法衣,手拿着钵盂,进入舍卫城中乞食。乞食毕,回到精舍,收好衣钵,洗完脚,拿着坐具,置于右肩上,到安陀林中坐禅。
这时,恶魔波旬这样想着:现在沙门瞿昙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他有位名叫阿臈毗的比丘尼弟子,住在舍卫国王园精舍比丘尼众中,她于早晨穿著法衣,手拿着钵盂,进入舍卫城中乞食,乞食毕,回到精舍,收拾衣钵,洗完脚后,拿着坐具,置于右肩上,进入安陀林中坐禅,我现在应当前往扰乱她。于是就化作一位年轻人,容貌很端正,去到那位比丘尼之处,告诉比丘尼说:「大姐!你是想到那里去呢?」
比丘尼答说:「贤者啊!我要到远离之处。」
当时,恶魔波洵就唱诵诗偈说:
「世间并没有出离得解脱的人,你何必追求远离处呢?
你还是回去享受色声等五欲,莫使自己最后起反悔!」
那时,阿臈毗比丘尼这样想着:是谁想要来恐怖我呢?他是个人吗?还是非人呢?或者是奸诈狡猾的人呢?她的心就又想着:这一定是恶魔想要来扰乱我。觉知实情后,就唱诵诗偈说:
「世间有出离得解脱的人,我自己已得到证知;
你这鄙贱的恶魔,并不知道这出离的要道。
譬如利刀会伤害人,色、声等五欲之害也是如此的;
譬如遭受斩肉的刑罚,这苦的五受阴也是如此。
像你刚才所说的:回去享受色、声等五欲的快乐,
这并不是可令人快乐的事,反而是大恐怖的事哩!
应远离一切的喜乐,舍去一切大暗无明,
证得寂灭净尽,安住于无漏(没有烦恼)法中。
我已知道你就是恶魔,赶快自动隐没去吧!」
当时,恶魔波旬这样想着:那位阿臈毗比丘尼已经知道了我的心意。于是愁忧不乐,就隐没不见了。
第一一八二经注释:
1、阿臈毘:原意为「旷野的」,指旷野的住者。此为比丘尼之名。
2、阿姨:巴利语(ayya),是大姐,贵夫人之意。
3、「世间无有出……勿令后变悔」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第一经此处作「一切世间中,无有解脱者,汝诣空静处,将欲何所作?汝今年盛美,不受于五欲,一旦衰老至,后莫生忧悔。」
4、「离一切喜乐……安住离诸漏」:别译杂阿含经此处作「断除一切爱,灭诸无明暗;逮证于尽灭,住于无漏法」。
一一八三、本经叙说苏摩比丘尼不为恶魔所诱惑。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位名叫苏摩的比丘尼,住在舍卫国王园精舍比丘尼众中。她于早晨穿著法衣,手拿着钵盂,进入舍卫城中乞食。乞食毕,回到精舍,收好衣钵,洗完脚,拿着坐具,置于右肩上,到安陀林中坐禅。
这时,恶魔波旬这样想着:现在沙门瞿昙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他有位名叫苏摩比丘尼的弟子,住在舍卫国王园精舍比丘尼众中,她于早晨穿著法衣,手拿着钵盂,进入舍卫城中乞食,乞食毕,回到精舍,收拾衣钵,洗完脚后,拿着坐具,置于右肩上,进入安陀林中坐禅。我现在应当前往扰乱她。于是就化作一位年轻人,容貌很端正,去到苏摩比丘尼处,问说:「大姐!你是想到何处去呢?」
答说:「贤者啊!我要去到远离之处。」
当时,恶魔波旬就唱诵诗偈说:
「仙人所安住的地方,这地方极难得到;
不是你那只二指量的妇人智慧,就能到达那儿的。」
那时,苏摩比丘尼这样想着:这是什么人想来恐怖我呢?他是人吗?还是非人呢?或者是奸诈狡猾的人呢?如此思惟后,就生起了决定的智慧,知道那是恶魔想来扰乱。于是唱诵诗偈说:
「心已入于正受的话,虽是女人之形又怎样呢?
假如已生起了智慧,就能得到无上之法。
如果对于男女之想,内心不能一起舍离,
他就会随顺魔说而行,你应去向这种人游说才对。
我已远离一切苦恼,舍弃一切昏暗无明,
证得寂灭净尽,安住于无漏法中。
我已知道你就是恶魔,赶快自动隐没去吧!」
当时,恶魔波旬这样想着:苏摩比丘尼已经知道了我的心意。于是内心感到忧悔,就隐没不见了。
第一一八三经注释:
1、二指智:二指量之智慧,指妇人之智慧。佛音(即觉音)论师解释谓妇人以二指取丝断丝;长老尼偈注释者解释为妇女从幼少常以二指试米饭熟未熟。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第二经此处作「鄙秽智」。
一一八四、本经叙说吉离舍瞿昙弥比丘尼不为恶魔所诱惑。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位名叫吉离舍瞿昙弥的比丘尼,住在舍卫国王园精舍比丘尼众中。她于早晨穿著法衣,手拿着钵盂,到舍卫城中乞食。乞食毕,回到精舍,收好衣钵,洗完脚,拿着坐具,置于肩上,进入安陀林里,在一棵树下结跏趺坐,入于白昼的禅定中。
当时,恶魔波旬这样想着:现在沙门瞿昙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此时,他的弟子吉离舍瞿昙弥比丘尼住于舍卫国王园精舍比丘尼众中,她于早晨穿著法衣,手拿着钵盂,进入舍卫城里乞食,乞食毕,回到精舍,收好衣钵,洗完脚后,拿着坐具,置于肩上,进入安陀林里,在一棵树下结跏趺坐,入于白昼的禅定中。我现在应当前往扰乱。于是就化作一位年轻人,容貌很端正,去到吉离舍瞿昙弥比丘尼处,唱诵诗偈说:
「你为何有涕泣忧愁的形貌,莫非是儿子丧亡了吗?
独自坐在树下,是想求得一位男子吗?」
那时,吉离舍瞿昙弥比丘尼这样想着:这是什么人想来恐怖我呢?他是人吗?还是非人呢?或者是奸诈狡猾的人呢?如此思惟后,就生起了决定的智慧,知道那是恶魔波旬来扰乱。于是唱诵诗偈说:
「过去无边众多的儿子,一切都已亡失了;
这里是儿子的边际,我已度越于儿子之外。
没有烦恼,也没有忧愁,佛陀所教做的我都已做好,
远离一切爱欲的苦恼,舍弃一切的昏暗无明,
已证得寂灭净尽,安住于无漏法中。
我已知道你就是恶魔,在此自动隐没去吧!」
当时,恶魔波旬这样想着:吉离舍瞿昙弥比丘尼已经知道了我的心意。于是内心感到忧愁苦恼,就隐没不见了。
第一一八四经注释:
1、「汝何丧其子……何求于男子」:此诗偈简短不明,考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第三经此处作「汝今者何为,怀忧坐树下,歔欷而流泪?将不丧子乎?独处于林中,欲求男子耶?」偈意极为明显,白话翻译乃参考别译杂阿含经而成。
2、「无边际诸子……已度男子表」: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丧子日已过,亦无男子想」;别译杂阿含经此处作「我断恩爱已,无欲无子想;端坐林树间,无愁无热恼」。
一一八五、本经叙说优钵罗色比丘尼不为恶魔所诱惑。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位名叫优钵罗色的比丘尼,住在舍卫国王园比丘尼众中。她于早晨穿著法衣,手拿着钵盂,进入舍卫城中乞食。乞食毕,回到精舍,收好衣钵,洗完脚,拿着坐具,置于肩上,进入安陀林里,坐在一棵树下,入于白昼的禅定中。
这时,恶魔波旬这样想着:现在沙门瞿昙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他的弟子优钵罗色比丘尼住在舍卫国王园精舍比丘尼众中,她于早晨穿著法衣,手拿着钵盂,进入舍卫城中乞食,乞食毕,回到精舍,收好衣钵,洗完脚,拿着坐具,置于肩上,进入安陀林里,坐在一棵树下,进入白昼的禅定中。我现在应当前往扰乱她。于是就化作一位年轻人,容貌很端正,去到优钵罗色比丘尼处,唱诵诗偈说:
「你在开满妙华的坚固树(娑罗树)下坐禅,
独自一人,没有同伴,不怕会有恶人吗?」
当时,优钵罗色比丘尼这样想着:是什么人想要来恐怖我呢?他是个人吗?还是非人呢?或者是奸诈狡猾的人呢?如此思惟后,她就觉知:这一定是恶魔波旬想要来扰乱我。于是就唱诵诗偈说:
「即使有百千位都是奸猾狡诈的人,
像你们这些恶魔一样来到我住处,
也不能动摇我的一根毛发,
我不怕你们这些恶魔的!」
恶魔又唱诵诗偈说:
「我现在就进入你的肚子里,住在你的内脏中,
或者住在你的两眉之间,你是不能看见我的。」
当时,优钵罗色比丘尼又唱诵诗偈说:
「我内心有大力,善于修习神通,
已解脱大结缚,才不怕你这个恶魔。
我已吐出三垢(贪、瞋、痴)恐怖的根本,
安住于无恐怖之地,所以我不怕你们这些魔军。
对于一切的爱喜,我已远离一切的昏暗无明,
已证得寂灭之境,安住于无漏法中。
我已知道你就是恶魔,赶快自动隐没去吧!」
当时,恶魔波旬这样想着:优钵罗色比丘尼已经知道了我的心意。于是内心感到很忧愁,就隐没不见了。
第一一八五经注释:
1、优钵罗色:即「莲华色」,为佛弟子比丘尼众中神足第一。
2、三垢:即贪、瞋、痴三毒。
3、「于一切爱喜,离一切暗冥」: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第四经此处作「断除一切爱,灭诸无明暗」。比对前后诸经类句,别译的译法应较正确。
一一八六、本经叙说尸罗比丘尼不为恶魔所诱惑。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位名叫尸罗的比丘尼住在舍卫国王园精舍比丘尼众中。她于早晨穿著法衣,手拿着钵盂,进入舍卫城中乞食。乞食毕,回到精舍,收好衣钵,洗完脚,拿着坐具,置于肩上,…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