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五▪P5

  ..续本文上一页林」。

  4、「大地及虚空……寂然自决定」:别译杂阿含经此处作「大地及虚空,世间有色处,悉皆归散坏,一切同尽灭,知见是事已,行法已决定。」南传长老偈第一二一五偈则作「天地有形色,人间天上界,老朽总无常,识者如是学,而知以游行。」

  5、不触不谄伪:别译杂阿含经作「诸处不生受,质直不谄伪」。

  

  一一九八、本经叙说婆耆舍尊者于乞食时,因遇见漂亮女人而起贪欲,阿难尊者乃为彼说解脱之法。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阿难尊者于早晨穿著法衣,手拿着钵盂,和婆耆舍尊者同伴,进入舍卫城里乞食。当时,婆耆舍尊者看见一位很漂亮的女人,见后内心生起了贪欲。

  那时,婆耆舍尊者这样想着:我今天没有得到出家的利益,是得到痛苦,而非得到快乐。我现在看见年轻貌美的女人,竟生起贪欲之心。现在为了使我生起厌离心,所以我要唱诵诗偈表明:

  「由于被贪欲的心所覆盖,所以欲火炽盛地燃烧着我的心;

  现在请阿难尊者您,为我息灭贪欲之火;

  您以慈心哀悯之故,为我讲说除欲的方法。」

  阿难尊者便诵偈回答说:

  「因为那些颠倒之想,会炽盛地燃烧着内心;

  为了远离那长养贪欲的净想(指漂亮美丽之想),

  应当修习不净观,常专心一意地在正受(禅定)里。

  要迅速息灭那贪欲之火,不可使它燃烧着心,

  仔细观察世间的一切事物现象,都是苦、空、没有我。

  应系存正念观察这色身,多修习厌离,

  修习断绝众相差别的无相法,以灭除骄慢的结使,

  就能断除骄慢得到证悟,彻底地脱离痛苦了。」

  阿难尊者唱诵这首诗偈时,婆耆舍尊者听闻了他的说法,满心欢喜,愿遵奉修行

  第一一九八经注释:

   1、我今不得利: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第十七经作「我今名为不得出家之利」。

   2、方便为我说:别译杂阿含经作「唯愿为我说,除欲善方便」。

   3、净想:此指对女人那种感觉漂亮、美丽的心想。

   4、无相: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又为涅槃的别名,因涅槃离一切虚妄之相。

   5、「得慢无间等,究竟于苦边」:别译杂阿含经作「若知断慢己,苦则有边际」。

  

  一一九九、本经叙说婆耆舍尊者见年轻美女而生起贪欲之心,乃唱诵厌离偈以安住自心。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长者邀请佛陀及僧众们到他家来受供。大众受请,去到他家后,婆耆舍尊者因为值日而留守僧房,就请求别人为他带回饭食。

  当时,有众多长者家的妇女从聚落出来,去到精舍。这时,婆耆舍尊者看见了容色端正的女人,内心生起了贪欲。

  此时,婆耆舍尊者这样想着:我现在没有利益,得不到利益,只得到苦恼,得不到快乐,看见他人的妇女容色端正,竟然生起贪欲心。我现在应当唱诵厌离的诗偈。如此思考后,就诵偈说:

  「我已舍离俗家,不执着于家而出家学道,

  然而贪欲却还随逐于我,就如牛只还忆念他人的苗草一样。

  我应当如大将之子那样,以大力执持强弓,

  能破除那重重敌阵,以一人而摧伏千人。

  我今天于日种之嗣胤(指释尊)前,

  听闻正趋于涅槃的正道,我心决定乐住于此。

  如此修习不放逸,安住于寂灭的正受中,

  再也没有能幻惑欺骗我心的人了。

  我决定做完善地观察,安住于正法中,

  即使有无量的恶魔想来欺惑我,

  然而这些恶魔们,却不能见到我!」

  当时,婆耆舍尊者唱诵这首诗偈后,内心便得到安住。

  

  一二OO、本经叙说婆耆舍尊者自以智慧辩才而生骄慢,后乃后悔,诵能生厌离之诗偈,以清净己心。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婆耆舍尊者自以为很有智慧,能言善辩,对于那些聪明而修习梵行的人生起骄慢之心。然而他自己随即这样想着:我没有利益,得不到利益,只得到苦恼,得不到快乐。我自以为很有智慧而轻慢那些聪明的梵行人,我现在应当唱诵能生起厌离的诗偈。于是就诵偈说:

  「瞿昙的弟子不可生骄慢,应断除骄慢使无残余,

  不可生起骄慢的心理,不可因骄慢自退而生后悔,

  不要骄慢盖覆他人,骄慢会堕于地狱中受苦害。

  正受(禅定)能除去忧恼,见道而住于正道,

  他的内心就能得到喜乐,见道而自摄持。

  所以无碍的辩才,能够清净而远离诸烦恼盖障,

  断除一切的骄慢,生起一切的明(智慧)处,

  正念于三明(天眼、宿命、漏尽),以及神足通、他心通的智慧。」

  当时,婆耆舍尊者唱诵这首生厌离的诗偈后,内心便得到了清净。

  第一二OO经注释:

  1、瞿昙莫生慢: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舍慢瞿昙徒」。

  

  一二O一、本经叙说婆耆舍尊者精进道业得到三明后,诵偈赞叹三明。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婆耆舍尊者住在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里。他独自思惟,精勤不放逸,专心修习自己的道业,获得了阿罗汉的三明(天眼、宿命、漏尽),能以自身而作证。

  当时,婆耆舍尊者这样想着:我独自于静处思惟,精勤不放逸,专心修习自己的道业,已生起了三明,能以自身作证,我现在应当诵偈赞叹三明。于是就诵偈说:

  「我本来欲心狂惑,在聚落及各家户间游行,

  由于遇见佛陀,教授我殊胜的佛法。

  瞿昙因为慈悲哀悯的缘故,为我讲说正法,

  我闻法后得到了净信,舍弃俗家,不执着于家而出家。

  出家听佛说法后,就正住于佛陀的教法中,

  常能坚固地精勤努力,专心系念住,

  得到了三明,对于佛陀的教导,都已修作完毕。

  世尊善于显示正法,这位日种的苗裔所说,

  乃是为生盲的众生,开示出离的法门:

  就是世间是苦以及苦的原因,和将苦灭尽得以身作证,

  还有远离苦恼的八圣道,能使人安乐而趋向涅槃。

  是善的法义,善的句、味,梵行没有能超过其上的,

  世尊善于将它显示出来,以涅槃之道济渡众生。」

  

  一二O二、本经叙说世尊说四法句,婆耆舍尊者以偈赞叹之。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我现在将说四种法句。请仔细听!好好地思考!我将为你们讲说。是那四种呢?

  贤圣善于说法,这是第一种。

  说温和慈爱的话,不说粗恶的话,这是第二种。

  说真实的话,不说虚妄不实的话,这是第三种。

  说合法(如法)的话,不说非法(不如法)的话,这是第四种。

  众比丘啊!这些就是我所说的四种法句。」

  当时,婆耆舍尊者在于众会中这样想着:世尊对四众弟子们讲说四种法句,我应当也用四种赞叹来随喜称誉。于是就从座席起来,整理好衣服,向佛陀行礼,恭敬合掌禀告佛陀说:「世尊啊!我有话要说。善逝啊!我有话要说。」

  佛陀告诉婆耆舍说:「随你所喜乐的,就把它说出来吧!」

  这时,婆耆舍尊者就诵偈说:

  「如果善于说法的人,不会恼迫自己,

  也不会恐吓他人,这就是善于说法。

  所说温和慈爱的话,能够使他人听了欢喜,

  不会使他造作过恶,这就是温和慈爱的话。

  真实不妄的话应知是甘露,也是最高无上的,

  合理、合法的话,是正人君子遵行的准则。

  像佛陀所说的法,是安稳的涅槃道,

  使人灭除一切的苦恼,这就叫做善于说法。」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一二O二经注释:

  1、爱说非不爱: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三第四经作「爱语非粗语」。

  2、谛说非虚妄:别译杂阿含经作「实语非妄语」。

  3、法说不异言:别译杂阿含经作「说法不非法」。

  4、「谛说知甘露,谛说知无上」:别译杂阿含经作「实语甘露最无上」。

  一二O三、本经叙说婆耆舍尊者诵谒赞叹世尊及比丘僧。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那伽山边,和一千位比丘在一起。他们都是阿罗汉,己灭尽一切烦恼,所应做的事都已做好,远离一切的重担,获得了自己的利益,断尽各种的结缚,有正智而心灵得到完善的解脱。

  当时,婆耆舍尊者住在王舍城寒林中的坟场里,他这样想着:现在世尊住在王舍城的那伽山边,和一千位比丘在一起。他们都是阿罗汉,已灭尽一切烦恼,所应做的事都已做好,远离一切的重担,获得了自己的利益,断尽各种的结縳,有正智而心灵得到完善的解脱。我现在应当前往那儿,各别赞叹世尊及比丘僧们。如此思考后,便走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唱诵诗偈说:

  「至高无上的导师,住在那伽山边,

  有千位比丘眷属,追随奉事着如来。

  大师为大众们广说佛法,是使人能得到清凉的涅槃道,

  大众们都专心听闻正觉世尊所说梵行清白的善法。

  受人崇敬的正觉世尊,处于大众之中,

  如有万德积聚的大龙象,是众仙人的上首,

  常兴大功德的密云,普降甘露法雨滋润声闻众。

  我从白昼的禅定中出定,来晋见大师您,

  弟子婆耆舍,于此稽首顶礼世尊您!」

  「世尊啊!我有话要说。是的,善逝啊!我有话要说。」

  佛陀告诉婆耆舍说:「你就随意说吧!不用顾虑。」

  当时,婆耆舍就唱诵诗偈说:

  「恶魔波旬一生起了微恶,佛陀便能将它制伏使迅速灭除,

  他能掩障一切的恶魔,使人自觉而知道过错。

  善能观察而解开结缚,分别演说梵行清白…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