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五▪P3

  ..续本文上一页不动也不摇,不习近于凡夫,

  不堕入于恶魔之趣,我在于此处娱乐。

  我已远离一切爱欲苦恼,舍弃一切昏暗无明,

  证得寂灭之境,安住于无漏法中。

  我已知道你就是恶魔,赶快自动隐没去吧!」

  当时,恶魔波旬这样想着:优波遮罗比丘尼已经知道了我的心意。于是内心感到忧戚,就隐没不见了。

  第一一九O经注释:

  1、三十三天:即忉利天,欲界第二层天。

  2、炎魔:欲界之第三层天。译作时分、善分,彼天时时受五欲之乐,故名。

  3、兜率陀:欲界之第四层天。译作知足。

  4、化乐:欲界之第五层天。此天能随心意化现快乐。

  5、他自在:即他化自在天,欲界之第六层天。此天假他所化之乐事以成己乐,故称他化自在天。

  6、发愿得往生: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愿心以向此,当得受此乐」。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第九经此处作「汝应愿乐彼,受于胜妙事」。

  

  一一九一、本经叙说尸利沙遮罗比丘尼不为恶魔所诱惑。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尸利沙遮罗比丘尼也住在舍卫国王园精舍比丘尼众中。她于早晨穿著法衣,手拿着钵盂,进入舍卫城中乞食。乞食毕,回到精舍,收好衣钵,洗完脚,拿着坐具,置于肩上,进入安陀林里,坐在一棵树下,入于白昼的禅定中。

  这时,恶魔波旬这样想着:现在沙门瞿昙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此时,尸利沙遮罗比丘尼也住在舍卫国王园精舍比丘尼众中,她于早晨穿著法衣,手拿着钵盂,进入舍卫城中乞食,乞食毕,回到精舍,收好衣钵,洗完脚,拿着坐具,置于肩上,进入安陀林里,坐在一棵树下,入于白昼的禅定中。我应当前往那里扰乱她。于是就化作一位年轻人,容貌很端正,去到尸利沙遮罗比丘尼处,问她说:「大姐啊!各种道法中,你喜欢那一种道法呢?」

  比丘尼答说:「我各种道法都不喜欢!」

  这时,恶魔波旬就唱诵诗偈说:

  「你到底是接受什么人的教导,剃光头发作沙门,

  身上穿著袈裟衣,而作出家之相,

  不喜欢各种道法,而守住此种愚痴之行呢?」

  那时,尸利沙遮罗比丘尼这样想着:这是什么人想要来恐怖我呢?他是个人吗?还是非人呢?或者是奸诈狡猾的人呢?如此思惟后,她就觉知:这是恶魔想要来扰乱我。于是就唱诵诗偈说:

  「这佛法以外的其它道法,都是被各种邪见所缠缚,

  被各种邪见所系缚后,就会常任随魔王的自在使唤了。

  至于生在释种之家,禀赋无人能比的大师,

  他能降伏各种魔怨,不会被魔王所制伏。

  清净没有烦恼,一切皆已解脱,能以道眼普遍观察,

  对于一切的智慧,他都能够知道,是最善能远离一切的烦恼,

  他就是我的大师,我只喜欢他的教法。

  我入于他的教法后,得到了远离与寂灭,

  远离一切的爱喜,舍弃一切的昏暗无明,

  证得寂灭之境,安住于无漏法中。

  我已经知道你就是恶魔,赶快自动隐没去吧!」

  当时,恶魔波旬这样想着:尸利沙遮罗比丘尼已经知道了我的心意。于是内心感忧戚,就隐没不见了。

  第一一九一经注释:

  1、尸利沙遮罗:又作「尸须波遮罗」,意为「动头」,比丘尼名。

  2、「若生释种家,禀无比大师」: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第十经此处作「释种大世尊,无比之丈夫」,白话译文参考别译而成。

  3、一切智:为佛三智之一。指能了知一切法总相(空相)的智慧。但此处应泛指一切智慧而言。

  

  

  一一九二、本经叙说婆耆舍尊者于布萨日,诵月譬偈赞叹佛德。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瞻婆国的揭伽池边。

  那时,世尊于月十五日举行布萨时,坐于大众之前。当月亮刚升起时,有位名叫婆耆舍的尊者在大众中这样想着:我现在想于佛前以月亮为譬喻诵偈赞叹佛陀。如此思惟后,就从座席起来,整理好衣服,向佛陀行礼,恭敬合掌告诉佛陀说:「世尊啊!我想发言。善逝啊!我想发言。」

  佛陀告诉婆耆舍说:「你想发言就说出吧!」

  当时,婆耆舍尊者就于佛前唱诵诗偈说:

  「就像月亮停于天空中,光明洁净没有乌云遮蔽,

  它的光辉显耀,普照于十方世界。

  如来也是像这样,他的慧光照耀着此世间,

  他的功德善名称,遍满于十方世界中。」

  婆耆舍尊者唱诵这首诗偈时,众比丘听闻他的说法,大家都很欢喜。

  第一一九二经注释:

  1、婆耆舍:又作鹏耆舍。比丘名。增一阿含经弟子品第三经谓其「能造偈颂叹如来德」及「言论辩了而无疑滞」。

  

  一一九三、本经叙说婆耆舍尊者诵偈赞叹阿若憍陈如尊者乐于远离,住阿练

  若处,得安乐正受,是护持佛教之法财。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瞻婆国的揭伽池边。

  那时,阿若憍陈如尊者久住于空闲寂静的阿练若处,他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以他的脸贴近于佛脚上,然后这样说:「好久没来拜见世尊了!好久没来拜见善逝了!」

  当时,婆耆舍尊者在会中如此想着:我现在应该在阿若憍陈如尊者面前,以上座譬喻,唱诵诗偈赞叹他。作此思惟后,就从座席起来,整理好衣服,向佛陀行礼,恭敬合掌禀告佛陀说:「世尊啊!我想要发言。善逝啊!我想要发言。」

  佛陀告诉婆耆舍说:「你想发言,就说出来吧!」

  当时,婆耆舍尊者就唱诵诗偈说:

  「上座中的上座,就是憍陈如尊者,

  他已度过苦海,超越烦恼,得到安乐的正受(禅定)。

  在寂静的阿练若处,常乐于远离一切。

  一位声闻弟子所应遵行大师正法的教导,

  一切他都已通达并能将它陈述出来,有正受而不放逸,

  他有大德大力,具足三明,他心智也已明了。

  憍陈如上座,是护持佛教的法财,

  他现在以极为恭敬的虔心,用头面顶礼佛足!」

  当婆耆舍尊者唱诵这首诗偈时,众比丘听闻他的说法,内心都很欢喜。

  第一一九三经注释:

  1、「上座之上座……头面礼佛足」: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第十二经此处作「上座比丘憍陈如,安处实语住利乐,常乐空闲寂静处。声闻所求佛教法,悉皆逮得不放逸;有大威德具三明,知心差别诸善根。如来长子憍陈如,归命稽首礼世尊。」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上座憍陈如,随顺佛所证,虔诚出离者,屡屡快乐于,远离之乐住。行如师之教,弟子之所达,学于不放逸,一切以达此。有具大威力,到达于三明,巧于他心智。法嗣憍陈如,今头礼师足。」

  

  一一九四、本经叙说婆耆舍尊者诵偈赞叹舍利弗尊者善于说法。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佗住在瞻婆国的揭伽池边。

  那时,舍利弗尊者在供养堂里,为众多集会在这里的比丘们说法。他说法的经句意趣很圆满,具有辩才,简洁明白,使人容易理解,喜乐听闻。没有障碍,没有阻断,把佛法的深义显现出来。那些比丘们都能专心乐听,尊重恭敬,至心忆念,一心倾听。

  当时,婆耆舍尊者在于会中这样想着:我应当于舍利弗尊者面前诵偈赞叹他。如此思惟后,就站起身来,恭敬合掌禀告舍利弗说:「我想要发言。」

  舍利弗告诉他说:「随你所喜乐的,就把它说出来吧!」

  婆耆舍尊者就唱诵诗偈说:

  「您善能略说法要,使大众们都能深广地了解;

  贤圣的优婆提舍,善于在大众之前宣畅佛法的真义。

  当您说法之时,会从咽喉里发出美妙的声音来,

  那是使人悦乐爱念的声音,调和渐进的声音。

     凡是听闻到您说法声音的人都会感到欣乐,专心一意不转移。」

  当婆耆舍尊者唱诵这首诗偈时,众比丘听闻他的说法,内心都很欢喜。

  第一一九四经注释:

  1、优婆提舍:为舍利弗之别名。

  

  一一九五、本经叙说婆耆舍尊者诵偈赞叹目揵连尊者之神通,及诸比丘之德。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那伽山边,与五百比丘在一起,他们都是阿罗汉,已灭尽一切的烦恼,所应做的事都已做好,远离了一切的重担,获得了自己的利益,断除一切的结缚,有正智而心灵得到完善的解脱。

  大目揵连尊者观察大众之心,看到他们一切都已解脱了贪欲。当时,婆耆舍尊者在大众中这样想着:我现在应当在世尊及比丘僧面前唱诵诗偈赞叹。如此思惟后,就从座席起来,整理好衣服,恭敬合掌禀告佛陀说:「世尊啊!我想要发言。善逝啊!我想要发言。」

  佛陀告诉婆耆舍说:「随你所喜乐的,就把它说出来吧!」

  当时,婆耆舍尊者就唱诵诗偈说:

  「导师是无上士,住在那伽山边,

  有五百位比丘众,亲奉于大师的身边。

  大目揵连尊者的神通,能详细地明了真相,

  他观察那些大众们的心,全都已远离了贪欲。

  如此具足度化的比丘们,牟尼圣尊能将他们度于彼岸,

  惟持此最后的身体罢了,我现在稽首礼敬佛陀您!」

  婆耆舍尊者唱诵这首诗偈时,众比丘听闻他的说法,内心都很欢喜。

  第一一九五经注释:

  1、「导师无上士……我今稽首礼」: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第十四经此处作「无上之商主,在于龙山侧,智慧能抚慰,五百比丘僧。目连神足者,观察五百心,知此诸比丘,咸断欲结使,一切皆具足。牟尼大圣尊,能度于苦岸,世间最后身。我今归命礼,瞿昙之大师。」

  

  一一九六、本经叙说结夏安居之日,佛及五百弟子皆无犯身、口、意三业过失,故婆耆舍尊者乃诵偈叹说佛及弟子能相摄受。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结夏安居,和五百位大比丘众在一起,他们都是阿罗汉,已灭尽一切的烦恼,所应做的事都已做好,远离一切的重担,…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