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进入安陀林里,坐在一棵树下,入于白昼的禅定中。
这时,恶魔波旬这样想着:现在沙门瞿昙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他的弟子尸罗比丘尼住在舍卫国王园精舍比丘尼众中,她于早晨穿著法衣,手拿着钵盂,进入舍卫城中乞食,乞食毕,回到精舍,收好衣钵,洗完脚,拿着坐具,置于肩上,进入安陀林里,坐在一棵树下,入于白昼的禅定中。我现在应当前往扰乱她。于是就化作一位年轻人,容貌很端正,走到尸罗比丘尼面前唱诵诗偈说:
「众生究竟是怎么生的呢?创造他的人是谁呢?
众生是从何处生起的呢?又会到何处去呢?」
尸罗比丘尼这样想着:这是什么人想要来恐怖我呢?他是个人吗?还是非人呢?或者是奸诈狡猾的人呢?如此思惟后,她就觉知:这是恶魔想要来扰乱我。于是就唱诵诗偈说:
「你说有众生,这是你恶魔的邪见;
其实只有虚幻不实的五阴之积聚,并没有什么众生。
就好比组合各种的材料,世人就将它叫做车子一样;
五阴由于各种因缘的聚合,所以就假名为众生。
众生生起就是苦的生起,众生的留住也就是苦的留住;
并没有其它的法在生苦,是苦自生、苦自灭。
我已舍弃一切爱欲苦恼,远离一切昏暗无明,
已经证得寂灭之境,安住于无漏法中。
我已知道你就是恶魔,赶快自动隐没去吧!」
当时,恶魔波旬这样想着:尸罗比丘尼已经知道了我的心意。于是内心感到忧戚,就隐没不见了。
一一八七、本经叙说毗罗比丘尼不为恶魔所诱惑,并说明形体的生灭皆由因缘所致,应舍爱欲,安住无漏法中。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位名叫毗罗的比丘尼,住在舍卫国王园精舍比丘尼众中。她于早晨穿著法衣,手拿着钵盂,进入舍卫城中乞食。乞食毕,回到精舍,收好衣钵,洗完脚,拿着坐具,置于肩上,进入安陀林里,坐在一棵树下,入于白昼的禅定中。
这时,恶魔波旬这样想着:现在沙门瞿昙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他的弟子毗罗比丘尼住在舍卫国王园精舍比丘尼众中,她于早晨穿著法衣,手拿着钵盂,进入舍卫城中乞食,乞食毕,回到精舍,收好衣钵,洗完脚,拿着坐具,置于肩上,进入安陀林里,坐在一棵树下,入于白昼的禅定中。我应当前往扰乱她。于是就化作一位年轻人,容貌很端正,去到毗罗比丘尼处唱诵诗偈说:
「为什么造作此形体呢?创造它的人是谁呢?
这个形体是从何处生起的呢?它又会去到何处呢?」
毗罗比丘尼这样想着:这是什么人想要来恐怖我呢?他是个人吗?还是非人呢?或者是奸诈狡猾的人呢?如此思惟后,她就觉知:这是恶魔波旬想要来扰乱我。于是就唱诵诗偈说:
「这形体不是自己创造的,也不是他人所造作的;
是由因缘的会合而生起,因缘离散也就自然消灭了。
就如世上各类的种子,要依大地才能萌芽生长,
这地、水、火、风四大,以及五阴、十八界、六入 处等也都是如此,
要依因缘的和合才能生起,因缘若离散也就消灭了。
我已舍弃一切的爱欲苦恼,远离一切昏暗无明,
已证得寂灭之境,安住于无漏法中。
我已知道你就是恶魔,赶快自动隐没去吧!」
当时,恶魔波旬这样想着:毗罗比丘尼已经知道了我的心意。于是内心极为忧戚,就隐没不见了。
一一八八、本经叙说毗阇耶比丘尼不为恶魔所诱惑。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位名叫毗阇耶的比丘尼,住在舍卫国王园精舍比丘尼众中。她于早晨穿著法衣,手拿着钵盂,进入舍卫城中乞食。乞食毕,回到精舍,收好衣钵,洗完脚,拿着坐具,置于肩上,进入安陀林里,坐于一棵树下,入于白昼的禅定中。
这时,恶魔波旬这样想着:现在沙门瞿昙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他的弟子毗阇耶比丘尼住在舍卫国王园比丘尼众中,她于早晨穿著法衣,手拿着钵盂,进入舍卫城中乞食,乞食毕,回到精舍,收好衣钵,洗完脚,拿着坐具,置于肩上,进入安陀林里,坐于一棵树下,入于白昼的禅定中。我现在应当前往扰乱她。于是就化作一位年轻人,容貌很端正,走到她面前唱诵诗偈说:
「你现在年纪还轻,我也是一个年少的人,
我们应当在这里,享受五欲的乐趣,
一起相娱乐,静坐禅思做什么呢?」
当时,毗阇耶比丘尼这样想着:这是什么人想要来恐怖我呢?他是个人吗?还是非人呢?或者是奸诈狡猾的人呢?如此思惟后,她就觉知:这是恶魔波旬想要来扰乱我。于是就唱诵诗偈说:
「唱歌跳舞表演各种才艺,种种娱乐的事,
现在全都交付给你,这些并非我所需要的。
像这人间的寂灭正受,以及天人的五欲,
一切都拿给你,这些也都不是我所需要的。
我已舍弃一切喜乐,远离一切昏暗无明,
证得寂灭之境,安住于无漏法中。
我已知道你就是恶魔,应赶快自动隐没去!」
当时,恶魔波旬这样想着:这位毗阇耶比丘尼已经知道了我的心意。于是内心感到忧戚,就隐没不见了。
第一一八八经注释:
1、作五种音乐: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第七经此处作「五欲共欢娱」;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作「共受五种乐」,五种乐,即指五欲之乐而言。比较别译与南传,北传「作五种音乐」较不合理。
2、「若寂灭正受,及天人五欲」:别译杂阿含经此处作「人间一切乐,并及天五欲」。比较这二种译文,别译的译文较为合理。
一一八九、本经叙说遮罗比丘尼不为恶魔所诱惑。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遮罗比丘尼住在舍卫国王园精舍比丘尼众中。她于早晨穿著法衣,手拿着钵盂,进入舍卫城中乞食。乞食毕,回到精舍,收好衣钵,洗完脚,拿着坐具,置于肩上,到安陀林里,坐在一棵树下,入于白昼的禅定中。
这时,恶魔波旬这样想着:现在沙门瞿昙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他的弟子遮罗比丘尼也住于舍卫国王园精舍比丘尼众中,她于早晨穿著法衣,手拿着钵盂,进入舍卫城中乞食,乞食毕,回到精舍,洗完脚,收好衣钵,拿着坐具,置于肩上,进入安陀林里,坐在一棵树下,入于白昼的禅定中。我现在应当前往扰乱她。于是就化作一位年轻人,容貌很端正,去到遮罗比丘尼面前唱诵诗偈说:
「要觉受生是快乐的,生能享受五欲的乐趣;
是谁教导你,使你厌离于生呢?」
当时,遮罗比丘尼这样想着:这是什么人想要来恐怖我呢?他是个人吗?还是非人呢?或者是奸诈狡猾的人呢?竟然来到这里,想要来扰乱我。于是就唱诵诗偈说:
「有生就一定会有死,一旦受生,就会感受各种苦恼;
像遭鞭打这些苦恼,一切都是由于生而有的。
应要断除一切苦恼,超越一切的生;
以慧眼去观察四圣谛,这是牟尼所说之法:
即人生是苦的真理(苦谛),以及苦的生起因素(集谛),寂灭净尽远离众苦(灭谛)。
修习八正道(道谛),安稳趋向涅槃。
大师平等的教法,我很喜欢他的教法;
由于我已知道他的教法,所以不再乐于受生。
我已远离一切的爱喜,舍弃一切的昏暗无明,
证得寂灭之境,安住于无漏法中。
我已知道你就是恶魔,应赶快自动隐没去!」
当时,恶魔波旬这样想着:遮罗比丘尼已经知道了我的心意。于是内心感到忧戚,就隐没不见了。
第一一八九经注释:
1、「生者必有死……一切缘生有」: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第八经此处作「生者必有死,众苦所缠缚;一切苦应断,是以不求生。」巴利英译本此处作││Once born we die. Once born we see life”s ills││The bonds, the torments and the life cut off.(有生必有死,生即见苦恼││诸结缚、刑苦,以及生命的终止。)
一一九O、本经叙说优波遮罗比丘尼不为恶魔所诱惑。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优波遮罗比丘尼也住在舍卫国王园精舍比丘尼众中。她于早晨穿著法衣,手拿着钵盂,进入舍卫城中乞食。乞食毕,回到精舍,收好衣钵,洗完脚,拿着坐具,置于肩上,进入安陀林里,坐在一棵树下,入于白昼的禅定中。
这时,恶魔波旬这样想着:现在沙门瞿昙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他的弟子优波遮罗比丘尼也住在舍卫国王园精舍比丘尼众中,她于早晨穿著法衣,手拿着钵盂,进入舍卫城中乞食,乞食毕,回到精舍,收好衣钵,洗完脚,拿着坐具,置于肩上,进入安陀林里,坐在一棵树下,入于白昼的禅定中。我现在应当前往扰乱她。于是就化作一位年轻人,容貌很端正,去到优波遮罗比丘尼处,唱诵诗偈说:
「三十三天上,以及炎魔天、兜率陀天,
还有化乐天与他化自在天,只要发心向此,就能往生到这儿。」
优波遮罗比丘尼这样想着:这是什么人想要来恐怖我呢?他是个人吗?还是非人呢?或者是奸诈狡猾的人呢?自己思考后觉悟:这一定是恶魔想要来扰乱我。于是就唱诵诗偈说:
「三十三天上,以及炎魔天、兜率陀天,
还有化乐天和他化自在天,这些天上的世界,
都不离开有为行,所以会任随魔王的自在役使。
一切诸世间,都是由众行所聚集,
一切诸世间,都是动摇之法,
一切诸世间,苦恼的火焰常炽盛地燃烧着,
一切诸世间,全都烟尘扬起而不清净。
…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