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世間的大小之王,
以及護世的四大天王,並叁十叁天的天衆中,
是最爲尊貴的天主,所以他們都會來恭敬我;
然而還更有于世間裏,隨順成就等正覺的人,
他的名號叫做滿天師(指佛陀),所以我要稽首禮拜他!』
禦者又唱誦詩偈說:
『這位一定是世間裏最殊勝的人,所以才使天王帝釋您,
恭敬合掌,向著東方稽首禮拜他;
我現在也應當禮敬天王您所禮拜的人。』
當時,天帝釋││舍脂之夫,唱誦如此詩偈,禮拜佛陀後,便駕乘千馬的車子,前往園觀。」
佛陀告訴衆比丘說:「那天帝釋于叁十叁天爲自在之王,尚且如此恭敬佛,也贊歎恭敬佛。你們比丘正信佛法,以俗家爲非究竟歸處,而出家學道,也應如此恭敬于佛,也應當贊歎恭敬佛陀的人,這是你們所應當修習的!」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一○九九經注釋:
1、舍脂之夫:舍脂,爲帝釋夫人之名。故帝釋爲舍脂之夫,梵語叫舍脂缽低。
一一○○、本經敘說帝釋爲自在之王,猶敬禮法、僧,故世尊勸諸比丘亦應如是敬禮法、僧,贊歎敬禮法、僧者。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廣說如前經一樣。差別的是:「當時,帝釋走下常勝殿,向著東方合掌敬禮尊法……。」乃至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就如前經一樣地廣爲解說。差別的是:「當時,帝釋誦偈答禦者說:
『我真實被大地世間一切的大小王,
以及護世的四天王,並叁十叁天的天衆,
如此一切的天人等,所尊重恭敬;
然而更有修持淨戒,長夜入于禅定,
由于正信而出家,完成一切梵行的人,
所以我對于他們所在之處,尊重恭敬地禮拜。
又有調伏貪欲、瞋恚,超越了愚癡之境,
修學不放逸的人,我也恭敬禮拜他。
對于貪欲、瞋恚、愚癡叁毒,都已永遠不染著,
盡除一切煩惱的阿羅漢,又應敬禮他。
如果是居住在家,能奉持淨戒,
如法修布薩(誦戒忏過)的人,也是應當敬禮他!』
禦者誦偈告訴帝釋說:
『這些一定是世間最殊勝的人,所以天王才禮敬他;
我也應當如此,隨著天王恭敬他。』
衆比丘啊!那天帝釋││舍脂之夫,尚且敬禮法、僧,也贊歎禮敬法、僧的人;你們已能正信佛法,以俗家爲非究竟歸處,而出家學道,也應當要如此地敬禮法、僧,也應當贊歎禮敬法、僧的人。」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一一○○經注釋:
1、據佛光阿含藏注雲:「本段位例應另數一經,因大正本欠數,故依之。」
一一○一、本經敘說天帝釋爲自在之王,猶常恭敬衆僧,常贊歎恭敬僧功德。故佛勸諸比丘亦當如是恭敬衆僧,贊歎敬僧功德。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在過去世時,有天帝釋想進入園觀裏,天王指示禦者,叫他准備千馬的車駕。禦者接受教示,立即准備好車駕,回報帝釋說:『所乘車駕已准備好,天王應知是啓程的時候了。』
當時,帝釋就從常勝殿走下來,向著四周各個方向,合掌恭敬禮拜。
這時,那禦者看見天帝釋從宮殿下來,立于中庭,向著四周各個方向,合掌恭敬禮拜。見後感到很驚怖,嚇得連馬鞭都掉落到地上,而唱誦詩偈問說:
『各個方向就只有人在,他們都由臭穢的胞胎所生,
人的神識就處在汙穢的死屍中,常被饑渴所燋燃;
爲什麼憍屍迦您,要尊重這些不執著于家的僧人呢?
請您爲我解說其中的道理,我迫切如饑渴般地希望聽聞!』
當時,天帝釋就唱誦詩偈答說:
『我正是恭敬那些能出家而不執著于家的人,
他們自在地遊行諸方,而不計執他的行止。
城邑國土的形態,都不能牽累他的心;
不積蓄資生的器具,一往直前而安住于無欲中。
前往各方並無所求,只有無爲最爲快樂;
所說的話一定是善言,不說話時就是在寂定裏。
諸天與阿修羅,各個都互相違逆;
人間自相鬥爭,彼此相違也是如此。
只有出家的人,對于各種鬥爭都無所爭鬥;
對于一切的衆生,舍棄以刀杖去砍打傷害。
對于錢財能遠離財色,不醉酒也不荒淫;
遠離一切的罪惡,所以我敬禮他們。』
這時,禦者又誦偈答說:
『天王所尊敬的人,這一定是世間最殊勝的人;
所以我從今日起,應當禮敬出家人。』
如此誦偈講說之後,天帝釋敬禮諸方一切僧畢,便登上馬車,遊觀園林去了。」
佛陀告訴比丘說:「那天帝釋于叁十叁天爲自在之王,然而他仍常恭敬于衆僧,也常贊歎恭敬僧的功德。你們比丘正信佛法,以俗家爲非究竟歸處,而出家學道,也應當如此地恭敬衆僧,也應當贊歎敬僧的功德。」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一一○二、本經敘說阿修羅興兵攻打叁十叁天,帝釋令宿毗梨天子興兵應戰,並以精勤方便勸勉他,終于摧伏阿修羅衆。世尊乃以此事勸勉比丘應勤精進,贊歎精進。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在過去世時,阿修羅王發動四種兵││象兵、馬兵、車兵、步兵,想去和叁十叁天的天衆戰鬥。當時,天帝釋聽聞阿修羅王發動四種兵││象兵、馬兵、車兵、步兵,想要來作戰。聽到這件消息後,立即告訴宿毗梨天子說:『阿公你知道了嗎?阿修羅發動了四種兵││象兵、馬兵、車兵、步兵,想要和我們叁十叁天衆作戰。阿公可敕令叁十叁天衆發動四種兵││象兵、馬兵、車兵、步兵,來和那阿修羅作戰。』當時,宿毗梨天子接受帝釋的教示,回到自己的天宮,卻怠慢放縱,不知積極努力興兵。
阿修羅軍隊已出發在道路上,帝釋聞知後,又告訴宿毗梨天子說:『阿公!阿修羅的軍隊已經在道路上了,阿公可迅速敕令發動四種兵與阿修羅作戰。』宿毗梨天子接受帝釋的教示後,立即又回到了天宮,可是卻仍懈怠放縱。
這時,阿修羅王的軍隊已快到了,釋提桓因聽聞阿修羅的軍隊已在近路,又告訴宿毗梨天子說:『阿公知道嗎?阿修羅軍隊已在近路了,阿公!你應迅速通告諸天發動四種兵!』
這時,宿毗梨天子就唱誦詩偈答說:
『如果有清閑無事的地方,無所作爲而又安穩快樂,
得到這樣地方的話,不用行作也沒有憂慮;
你應當給我這樣的地方,使我得到安穩的快樂。』
當時,帝釋誦偈答說:
『如果有清閑無事的地方,無所作爲而又安穩快樂,
假如得到這地方的話,不用行作也沒有憂慮,
你能得到這種地方時,也應帶我去那兒!』
宿毗梨天子又誦偈說:
『如果所處不用方便努力,清閑無事而又安穩快樂,
如果得到那種地方的話,不用行作也沒有憂慮,
你應當給我這樣的地方,使我得到安穩快樂。』
當時,天帝釋又誦偈答說:
『如果所處不用方便努力,清閑無事而又安穩快樂,
人們如能得到這種地方,不用行作也沒有憂慮,
你能得到這種地方時,也應帶我去那兒!』
宿毗梨天子又誦偈說:
『如果所處雖不放逸,但清閑無事而又安穩快樂,
人們如能得到這種地方,不用行作也沒憂慮,
你應當給我這樣的地方,使我得到安穩快樂。』
當時,天帝釋又誦偈答說:
『如果所處雖不放逸,但清閑無事而又安穩快樂,
人們如能得到這種地方,不用行作也沒有憂慮,
你能得到這種地方時,也應帶我去那兒!』
宿毗梨又誦偈說:
『懶惰而清閑無事,不知所應做的事都已做好,
行作五欲都能領會,你應當給我這樣的地方。』
當時,天帝釋又誦偈答說:
『懶惰而清閑無事,就能得到究竟的安樂,
你能得到那種地方時,也應帶我到那兒!』
宿毗梨天子又誦偈說:
『沒有事也能得到快樂,不用行作也沒有憂慮,
假如給我這樣的地方,就能使我得到安樂。』
天帝釋又誦偈答說:
『如果看到或聽到,衆生不需行作事業就可得安樂,
你能得到這種地方的話,也應帶我去那兒!
你如果畏懼所行作的事,不思念有爲的造作,
就應當迅速將它去除淨盡,只向涅槃之路邁進。』
當時,宿毗梨天子便整饬四種兵││象兵、馬兵、車兵、步兵,與阿修羅作戰,摧伏阿修羅衆,諸天得勝而回歸天宮。」
佛陀告訴衆比丘說:「釋提桓因發動四種…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