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含經卷第叁十八▪P4

  ..續本文上一頁,頂過禮後,坐于一邊。慈地比丘既不看她一眼,也不與她說話。蜜多羅比丘尼就問慈地比丘說:「阿阇梨(教授師、軌範師)啊!你爲何連一眼也不看我,而且又不跟我說話呢?」

   慈地比丘說:「那陀骠摩羅子比丘常拿粗糙的食物來惱害我,使我吃食時很苦惱,而你又不關心我。」

   比丘尼說:「你打算怎麼辦呢?」

   慈地比丘說:「你可到世尊處,告說:『世尊啊!那陀骠摩羅子比丘不守法、不象樣,跟我一起做不清淨的波羅夷罪。』我就會出來作證說:『是的,世尊!就如我妹說的這樣。』」

   比丘尼說:「阿阇梨啊!我怎麼可以對于一個修習梵行的比丘,以波羅夷罪來誹謗他呢?」

   慈地比丘說:「你如果不這樣去做,我就和你斷絕,不再與你往來交談,互相看視。」

   這時,比丘尼默思片刻,然後答說:「阿阇梨啊!要我這樣做,我就聽從你的教導好了。」

   慈地比丘說:「你且等我先到世尊處後,你再隨後而來。」

   當時,慈地比丘立即前往,向世尊頂禮後,退坐一邊。蜜多羅比丘尼也隨即由後而至,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禀告佛陀說:「世尊啊!爲什麼會有這不善、不象樣的陀骠摩羅子!他竟在我處,做出不清淨的波羅夷罪來。」

   慈地比丘又告訴佛陀說:「如我妹子所說的,我先前也知道這件事。」

   那時,陀骠摩羅子比丘就在大衆之中。

   這時,世尊就問陀骠摩羅子比丘說:「你是否聽到這些話了呢?」

   陀骠摩羅子比丘答說:「已聽到了,世尊!」

   佛陀又問陀骠摩羅子比丘說:「你現在該怎麼說呢?」

  陀骠摩羅子告訴佛陀說:「就如世尊您所知道的,就如善逝您所知道的。」

   佛陀告訴陀骠摩羅子說:「你只說如世尊所知道的,現在這樣說法是不合時宜的。如果你現在還記得這件事,你就應說記得有這件事;如果不記得有這件事,你就應說不記得有這件事。」

   陀骠摩羅子答說:「我自己實在不記得有這件事。」

   當時,羅睺羅尊者在佛陀後邊,拿著扇子爲佛搧涼,就跟佛陀說:「世尊啊!真的是不善、不象樣!這比丘尼說:『陀骠摩羅子尊者跟我做不清淨的邪行。』慈地比丘也作證說:『是的,世尊!我先前就已知道這件事,就如我妹子所說的。』」

   佛陀告訴羅睺羅說:「我現在且問你,你就隨己意回答我。如果那蜜多羅比丘尼來告訴我說:『真是不善、不象樣!羅睺羅同我一起做不清淨的波羅夷罪。』慈地比丘也作證告訴我說:『是的,世尊!就如我妹子所說的,我先前也已知道這件事。』的話,你將怎麼辦呢?」

   羅睺羅答佛陀說:「世尊啊!我如果記得有這件事,我就會說確有這件事;如果不記得有這件事,我就會說不記得有這件事。」

   佛陀說:「羅睺羅啊!像你這樣的愚癡人都還能說這樣的話辯解,如何像陀骠摩羅子這樣清淨的比丘,不能說這樣的話呢?」

   這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對于陀骠摩羅子比丘,你們應當爲他作憶念的羯磨(授戒忏悔儀式);對于蜜多羅比丘尼,當依自言罪過,爲作滅擯(逐出僧團);對于慈地比丘,應當委婉勸谏教誡他:『你是怎樣看到這件事情的?在那裏看見?你爲何會到那裏看見呢?』」世尊如此教導後,就從座席起來,走進室內坐禅。

   當時,衆比丘就對陀骠摩羅子比丘,爲他作憶念的羯磨;對于蜜多羅比丘尼,依她自言的罪過,爲作滅擯;對于慈地比丘,就委婉勸谏告誡他:「你是怎樣看到這件事情的?在那裏看見?你爲何會到那裏看見呢?」

   如此勸谏時,慈地比丘這樣說:「那位陀骠摩羅子並不曾做出不清淨的行爲,也沒有違犯波羅夷罪。然而那位陀骠摩羅子比丘曾再叁以粗惡的食物來恐怖我,使我吃食時覺得很辛苦。我對于陀骠摩羅子比丘因爲有貪、瞋、癡、怖畏,所以才會這樣誣告他。其實那位陀骠摩羅子比丘是清淨無罪的。」

   那時,世尊于下午從禅定中出定,走到大衆前敷座而坐。衆比丘禀告佛陀說:「世尊啊!我們已對于陀骠摩羅子比丘,爲作憶念羯磨;對于蜜多羅比丘尼,依她自言的罪過,爲作滅擯;對于慈地比丘,用委婉的話語勸谏;……乃至他說:『陀骠摩羅子比丘是清淨無罪的。』」

   這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爲什麼這樣愚癡?只爲了飲食的緣故,明知而故犯妄語!」當時,世尊就唱誦詩偈說:

  「假如舍棄一法(指不妄語),明知而故犯妄語,

  不顧慮到後世,那就會無惡不做!

  甯願吃食燙熱的鐵丸,就如熾盛的炭火一樣,

  也不可以違犯禁戒,而去吃食人家信施給僧團之物。」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一○六叁經注釋:

  1、陀骠摩羅子:亦譯實力士、陀骠大力士,比丘名。

  2、典知衆僧飲食:今言「典座」,即司廚,主事衆僧飲食。

  3、慈地比丘:南傳律藏則作慈比丘與地比丘。

  4、蜜多羅:比丘尼名,爲慈地比丘之妹。南傳律藏作慈比丘尼。

  5、波羅夷:戒律中的極重罪,華譯斷頭,喻如斷頭,不能再生。又譯作棄,謂棄之于外。又譯不共住,謂不能入僧數。又譯退沒,謂其退失道果。又譯墮落,謂墮落于阿鼻地獄。犯此罪者,不名比丘,不名沙門,非釋迦子。比丘犯殺、盜、淫、大妄語四戒,叫做四波羅夷。

  6、「于陀骠摩羅子比丘,當憶念」:別譯雜阿含經卷一第十四經此處作「汝等爲陀骠比丘作憶念羯磨」。羯磨,華譯作業,即作授戒忏悔等事業的一種宣告儀式,由此宣告儀式的宣告文,而成就所作之業。

  7、「蜜多羅比丘尼,當以自言滅」:別譯雜阿含經此處作「彌多羅比丘尼,以自言故,爲作滅擯」。滅擯,律中科罪之名。比丘犯重罪而無悔心者,滅僧籍而擯斥之也。

  8、「若能舍一法……而食僧信施」:別譯雜阿含經此處作「若成就一切,所謂虛妄語,則爲棄後世,無惡而不造!甯當以此身,吞食熱鐵丸;不以破戒身,而受淨信施。」

  

  一○六四、本經敘說陀骠摩羅子比丘在佛前空中涅槃的情景。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裏。

   那時,陀骠摩羅子尊者去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禀告佛陀說:「世尊啊!我希望在佛陀跟前取般涅槃。」

   世尊靜默著。如此叁次的啓請,佛陀才告訴陀骠摩羅子說:「這有爲法造作的萬物,依法應如此!」

   當時,陀骠摩羅子尊者就于佛前,進入叁昧之中,如他所入之禅定,朝向于東方,上升至虛空中,顯現四種威儀││行、住、坐、臥。然後入于火光叁昧,身下冒出火焰,全身明澈,光焰四射,有青、黃、赤、白、玻璃、紅色等光色。身下冒出火焰,還燒己身,而身上卻噴出水來,噴灑著他的身體。有時身上冒出火焰,向下燃燒他的身體,身下卻噴出水來,往上噴灑他的身體。向著周圍十方,做種種化現後,就在于空中,從身內冒出火焰,焚燒自己身體,入于無余涅槃中,全身消盡寂滅,不留遺塵。譬如在空中燃燈,燈油、燈心都燒盡了;那陀骠摩羅子在空中入于無余涅槃,身心全都滅盡,也是像這樣。這時,世尊就唱誦詩偈說:

  「譬如燒燙的鐵丸,它的火焰極爲熾烈,

  等熱勢逐漸息滅了,也不知它的光焰歸向何處。

  像如此正確的解脫,能度越煩惱的淤泥,

  各種煩惱的洪流已永斷,一樣不能知道他的趨向,

  他已得到如如不動的行迹,進入無余涅槃中!」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一○六五、本經敘說佛陀度化賊人央瞿利摩羅的經過。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在央瞿多羅國人間遊行教化。當經過陀婆阇梨迦林時,遇到了牧牛人、牧羊人、采柴草人,以及其余做各種工作的人。他們看見世尊在路上行走,看到後,都來勸告佛陀說:「世尊啊!不要從這條路走去!前面有位賊人叫央瞿利摩羅,時會恐嚇傷害人。」

   佛陀告訴衆人說:「我不畏懼!」說完話後,就從道路走去。那些人再叁勸告,世尊還是向前走去。遙見央瞿利摩羅手拿著刀和楯向自己沖跑過來,世尊于是運用神通現身緩步而行,使央瞿利摩羅奔跑追趕不及。等跑得極爲疲累後,在遙遠處告訴世尊說:「停下來!停下來!不要跑開!」

   世尊和他並行而答說:「我本就常停著,是你自己不停下來!」

   這時,央瞿利摩羅就唱誦詩偈:

  「沙門還在奔走疾行,然而他卻說自己是常停著;

  我現在已疲倦得停下來了,可是他卻說你沒有停下來。

  沙門你爲什麼說:我已停著,是你不停著呢?」

  當時,世尊就以詩偈答說:

  「央瞿利摩羅啊!我說常停著,

  是指對一切衆生,停止以刀杖傷害他們;

  而你卻恐嚇傷害衆生,不停止惡業的造作。

  我對于一切蟲,停止以刀杖傷害它們;

  而你對于一切蟲,卻常逼迫恐嚇傷害它,

  造作各種凶害的惡業,始終沒有休止的時候。

  我對于一切神祇,停止以刀杖相向;

  而你對于一切神祇,卻長夜地苦相逼迫,

  造作邪惡的惡業,到現在還不知停止。

  我已住于息滅之法,一切都不放逸;

  因爲你不能徹見四聖谛,所以不能息止放逸的行爲。」

  央瞿利摩羅又唱誦詩偈告訴佛陀說:

  「我久久才見到佛陀您,所以隨路追趕您;

  現在聽聞您真實奇妙的說法,我當會舍去久遠來的邪惡行。

  我說了這樣的話後,就應放下手中的刀楯,

  投地俯身頂禮世尊,希望您聽許我出家!

  佛陀您以慈悲之心,也是多哀憐我的緣故,

  …

《雜阿含經卷第叁十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