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恬。”
在印光大師法語錄中記載:“在乾嘉年間,有叁位禅僧,結伴爲同參,死後,一生江蘇,爲彭蘊章;一生雲南,爲何桂清;一生陝西,爲張費。叁人惟彭能記憶前生的事,後入京會試,俱見二人,遂說前生爲僧事;二人雖不記得,亦一見如同故人,成莫逆之交。殿試,彭中狀元、何榜眼、張傳爐。彭曾放過主考學臺,然頗貪色,後終于家。何桂清則作南京製臺,洪楊作亂,失南京,被清帝問罪死。張費尚教過鹹豐皇帝書,回回作反,騙去殺之。此叁人,已經不是平常的僧人了,可惜不知求生西方,雖得些洪福,二人不得善終;彭竟貪著女色,下生後世,恐更不如此生矣。
蘇州吳隱之先生,清朝探花,學問、道德、相貌俱好,民國十年朝普陀,晤我(印光大師)自言:前生是雲南和尚,因是燒香過客不能多敘,亦未詳問其因由。十一年,余往揚州刻書,至蘇州一弟子家,遂訪之,以爲其夙因未昧,及見而談之,則已完全忘失,從此不再來往。及十九年,余閉關報國寺,至十一月,彼與李印宗、李協和二位來,余問:汝何以知前生是雲南僧,伊雲:我二十六歲時,作一夢,至一寺,知爲雲南某縣某寺,所見之殿堂房舍,樹木形狀,皆若常見,亦以已爲僧。醒而記得清楚,一一條錄,後一友往彼作官,特去一對,絲毫不差。余曰:先生今已八十歲,來日無多,當恢複前生和尚事業,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庶可不負前生修持之苦功。伊雲:念佛有甚麼稀奇。余曰:念佛雖不稀奇,世間無幾多人念。頂不稀奇之事,就是吃飯,但全世界無一人不吃飯,此種最不稀奇之事,汝爲何還要做?伊不能答,但仍不以爲然。轉問其他二位:君等念否?答曰:念。伊仍無下語。終不肯念,至十二月叁十日夜,將點燈時,去世矣,恰滿八十歲。
此君前生,當亦很有修持,故今生感得大功名,大壽命,但今生上盡倫常,連佛法亦不再信,豈不大可哀哉!”讀此,我輩釋子,能不警惕,努力念佛,求生淨土?是以釋尊大慈,最後仍然殷殷勸導:“若有衆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四)廣引諸佛稱贊令斷疑
(1)釋尊贊阿彌陀佛
舍利佛,如我今者,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此文有承上起下之意,承上,釋尊言: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衆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起下,是不獨我釋尊一人見是利,說是言,其他六方諸佛,無不見是利,無不說是言。
贊是稱贊,歎是感歎,前言:我見是利,今言: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正顯示此利,並非人間一般名枷利鎖之利,亦非普通一般善事、佛事之利,簡直是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阿彌陀佛功德,不可思議,在阿彌陀佛本身說:功德有叁:
一、法施廣大:以無量壽、無量光,恒演佛法。
二、神化周遍:極樂國土,水鳥樹林,鹹宣法音,衆生相好,受用如意。
叁、攝受衆生:四十八願度有情;叁根普被,利鈍兼收。
若在被度衆生方面說,功德有五:
一、念佛成功:即可橫超叁界,帶業往生,不待斷惑。
二、往生極樂:即圓證叁不退轉,一生同居土,便具足以上叁土功德,不待漸進。
叁、但持聖號:不假參禅修觀之方便,自得心開。
四、七日爲期:即得一心不亂,無勞多劫勤苦精修。
五、稱念彌陀:便爲六方諸佛之所護念,令得安穩,無諸障難。
可知念佛法門,功德實在不可思議,故不獨釋尊稱贊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其他六方諸佛,亦稱揚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實際上,梵文原本,是有十方諸佛稱贊彌陀功德,玄奘法師翻譯此經時,亦保留十方諸佛稱贊。但鸠摩羅什法師譯此經,因嫌十方佛贊的 經文太長,故于十方中,略去四維,認爲東、南、西、北、上、下六方,已經包括東南、西南、東北、西北,故簡去四維,但言六方。
(2)六方佛現相稱贊
1.東方諸佛稱贊
東方亦有阿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梵語阿鞞,譯名無動,或不動。因佛證叁德,不爲叁惑所動,更不爲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等世間八風所動。又佛證中道妙理,不生不滅,無來無去,湛然常住,不爲二邊所動。本來東方是群動之首,今佛名不動,正是顯示動而不動,所謂:“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
須彌相佛:梵語須彌,譯名妙高,此山由四寶所成,高越群山。今佛以須彌相爲名,顯示佛身百福莊嚴,相好光明曰妙;九界鹹歸,衆所膽仰,曰高。
大須彌佛:顯示佛德高廣巍巍,最尊最勝,九界聖凡,所不能及。維摩經雲:“名稱高遠,踰于須彌。故名大須彌佛。”
須彌光佛:因爲佛的智光,高廣普照,映蔽群生,如須彌山之四寶光明,映蔽日月,故名須彌光佛。
妙音佛:佛音微妙,普應群機,如維摩經言:“佛以一音演說法,衆生隨類各得解”又雲:“于衆言音,微妙第一”。故名妙音佛。
恒河,是印度四大河流之一,譯名天堂來。其沙細如面粉,佛說法,每喜引用恒河之沙,以譬喻其數之多。佛的意思是說:東方世界無盡,而住世諸佛亦無盡,其數多如恒河之沙,實在不勝枚舉,今但舉其中五佛,以等攝其余恒巧沙數諸佛。故說:“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
諸佛無不有土,而諸佛皆以叁千大千世界爲其所教化的國土。廣長舌相,是由不妄語所感得的果報。如果能持不妄語戒,叁世口業清淨,可感舌相,長至其鼻。諸佛由于無量劫來,皆持不妄語戒,故感其舌薄長,能覆其面。若顯神通,則其廣長舌相,能盡覆其所教化之國土,甚至蓋覆諸佛國土。
華嚴經離世間品說:“佛子,菩薩摩詞薩,有十種舌,何等爲十:所謂開示演說無盡衆生行舌,開示演說無盡法門舌,贊歎諸佛無盡功德舌,演暢詞辯無盡舌,開闡大乘助道舌,遍覆十方虛空舌,普照一切佛刹舌,普使衆生悟解舌,悉令諸佛歡喜舌,降伏一切諸魔外道,除滅一切生死煩惱,令至涅槃舌。是爲十,若諸菩薩成就此法,則得如來遍覆一切諸佛國土無上舌。”
今東方阿鞞佛等恒河沙數之佛,各于其所教化的國土中,皆現出廣長相舌,遍覆其所教化之叁千大千世界,而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汝等衆生,有說:是諸佛各于其國勸導其本土衆生,當深信極樂世界及阿彌陀願力不可思議,而要相信此經。亦有說是在釋尊說此經之同時,十方諸佛,各于其國,亦稱贊阿彌陀佛,亦同時勸導其本土衆生及娑婆世界衆生,皆當信受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稱贊不可思議等十六個字,原是本經的別名。唐玄奘法師譯名:“稱贊淨土佛攝受經”,以不可思議攝于“淨土”二字中。羅什法師,深知此土衆生,喜歡簡略,故以不可思議功德等十六字,攝于佛名,因此只譯爲:“佛說阿彌陀經。”念佛的人,不但爲其本師阿彌陀佛之所護念,亦爲十方一切諸佛之所護念。是以諸佛現相共勸一切衆生,應當信受,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2.南方諸佛稱贊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恒河沙故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日月燈佛:是從佛的叁智立名。日能照晝,發育萬物;喻佛道種智,照俗谛理,成就衆生。月能照夜,可除黑暗;喻佛以一切智,照真谛理,破煩惱闇。燈能照日夜,並可照日月之不足;喻佛一切種智,證中道理,真俗並照,圓融無礙。故名日月燈佛。
名聞光佛:謂佛之名稱普聞于十方,德光遍照于四土,故稱名聞光佛。
大焰肩佛:焰是光明照耀,兼有燃燒的含義;肩是人的兩肩,有負荷義。譬喻佛證得權實二智,能燃燒衆生的煩惱,能負荷如來的家業,是從權實二智立名。
須彌燈佛:須彌山由四寶所成,寶各有光,能照如燈,謂之須彌燈。喻佛轉八識成四智,以四智光明,照破自他煩惱的黑暗,因名須彌燈。
無量精進佛:是約行立名,佛因中廣修無量法門,悉皆精進不懈;速得成就佛道,因立是名。
“如是”指前文所列五佛,“等”是等于南方世界所有恒河沙數衆多諸佛,無不稱贊淨土法門,無不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說誠實不妄之語,勸導一切衆生,應當信受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3.西方諸佛稱贊
舍利佛,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淨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無量壽佛:與阿彌陀佛同名,以佛佛道同,故十方世界諸佛,同一名號者甚多。或說:西方無量壽佛,就是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因爲釋尊說此經,並勸導衆生當信是經,當發願往生,正暢其本懷,故亦稱贊釋尊所說:“此經”。
無量相佛:相是相好莊嚴,佛的應身,有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甚至八萬四千相好莊嚴。佛的報身,有刹塵無量相,佛的法身,有不可思議無量相。今佛名無量相,正是約法身立名。
無量幢佛:幢有摧邪顧正之義,此佛因中,能夠“法門無量誓願學”,故果上所立法幢亦無量。一一法幢,皆能摧邪顯正,故名無量幢佛,是約法立名。
大光佛:是約智立名。佛證叁智,智光廣大,遍照法界。又佛常放光明,接引衆生,故名大光佛。
大明佛:亦依智立號,佛證叁智,果上起用,恒以叁明六通,教化衆生。或以叁智之光,破衆生叁惑之暗,故曰:大明佛。
寶相佛:是以相立名,佛的寶相莊嚴,勝妙殊特,猶如世界七寶,燦爛奪目,高貴無比,故名寶相佛。
淨光佛…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