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P12

  ..續本文上一頁:亦定約智立名。佛的智慧光明,能淨煩惱汙垢,故名:淨光佛。

  “如是”,是指西方無量壽等七佛,“等”是等于西方其他恒河沙數無量諸佛。此諸佛等,亦皆異口同音,贊歎淨土法門,亦皆各于其國中,出廣長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亦皆說誠實不妄之語,勸導:“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4.北方諸佛稱贊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語,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焰肩佛:焰是指佛的智慧,光明熾焰,肩是指佛的權實二智,能夠荷負衆生,故名焰肩佛。

  最勝音佛:佛音圓妙,一音演說法,衆生隨類得解。爲九法界衆生所不能及,故名:最勝音。

  難沮佛:沮者壞也,佛已證究竟堅固之理,故法身常住不壞,名難沮佛。

  日生佛:佛出世間,以智慧光,照破衆生無明黑暗,等如麗日中天,大地黑暗,悉皆破除,故名日生。

  網明佛:佛以叁智敷演教法,法門無量,猶如網孔,教理明徹,能破衆暗,謂之網明。

  “如是”指上列五佛,“等”是等于北方世界,恒河沙等諸佛。無不異口同音,贊歎淨土法門,共出廣長舌相,遍覆各各所教化之叁千大千國土,說誠實語。勸導:“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5.下方諸佛稱贊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下方世界,是在我們所居住的世界之下。楞嚴經說:世間萬物,皆依水輪而住;“寶明生潤,火光上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濕爲巨海,幹爲河潬,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州潬中、江河常注。水勢劣火,結爲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焰,融則成水。土勢劣水,抽爲草木,是故林薮,遇燒成土,因絞成水。交妄發生,遞相爲種,以是因緣,世界相續”。

  水輪又依于金輪,金輪下有火輪,火輪下有風輪,風輪下有空輪,空輪依于無明,無明依本覺。無明雖非本覺,然無明之相,不離本覺之性。既四大始于無明妄心,妄心又不離本覺真心,故曰:一切唯心造。

  今下方世界,在風輪與金輪之間,爲風力之所執持,亦有叁界衆生,重重無窮,故下方世界無窮無盡,衆生亦無窮無盡,諸佛亦無窮無盡,有如恒河沙數之多。

  師子佛:是以喻立號,師子爲獸中之王,喻佛爲法中之王。佛演法音,天魔外道,無不恐怖;如師子一吼,百獸皆懼,故名:師子佛。

  名聞佛:佛的名稱,普聞于十方,十方衆生,得聞佛名鹹皆歸化,故曰:名聞佛。

  名光佛:佛的名聲,光耀法界,普照衆生,破無明暗,故曰名光佛。

  達摩佛:梵語達摩,譯爲法,法生物軌,如世間軌道,可爲舟車之所依;喻佛說教法,能爲衆生修行之軌則。又佛所修的法門,堪爲衆生的軌範,故名達摩佛。

  法幢佛:幢具高顯義,喻佛說小乘法,能高越世間法,佛說六度萬行等法門,又超越小乘法,佛說第一義理,又超越菩薩法,故名:法幢佛。

  持法佛:佛證無量陀羅尼,能持一切義,隨機設教,對病施藥,令聞法者,得大利益,名持法佛。

  如是以上所列六佛,等于其余下方世界,恒河沙數諸佛,亦皆贊歎淨土法門,同出廣長舌相,說誠實言,勸導下方世界一切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6.上方諸佛稱贊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弗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上方世界,是在無色界非想非非想處天之上。在叁界極頂之處是空輪,空輪之上,複有風輪、火輪、金輪、水輪,四大州及人間天上,叁界等。如是重重無盡,故上方亦有恒河沙數等世界,及有恒河沙數諸佛。

  梵音佛:梵者淨也,因爲佛說法的音聲,清淨無染,不著四相,謂之梵音。

  宿王佛:宿是星宿,月爲星宿中王,衆星閃耀,不如孤月獨明。喻佛爲法中王,于法自在,叁乘聖衆,一切智,道種智,不及佛的一切種智,故名宿王佛。

  香上佛:五分法身香,是一切香中之最。佛具足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故曰:香上佛。

  香光佛:謂佛因中,修行淨土法門,以香光莊嚴法身,如大勢至法王子說:“若衆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成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故名:香光佛。

  大焰肩佛:此佛名與前南方大焰肩佛同,同以權實二智,荷負衆生,故得此名。

  雜色寶華嚴身佛:此約因行立名。華表因行,雜色寶,喻因中修行殊勝法門衆多。佛于因中廣修六度四攝萬行法門;自利兼他,果感法身莊嚴,故得此名。

  娑羅樹王佛:梵語娑羅,譯名堅固。此樹不但高大,而且堅固,歲寒不凋,爲樹中之王。喻佛證法身究竟堅固,爲法中王,故名:婆羅樹王佛。

  寶華德佛:此佛因中,勤修六度萬行的因華,莊嚴一乘佛果菩提,因行可貴佛德亦尊 故名:寶華德佛。

  見一切義佛:世出世間,一切諸法無盡,其義理無窮無盡,佛證一切種智,無所不知,佛證五眼圓明,無所不見,故曰:見一切義佛。

  如須彌山佛:須彌山是四寶所成,既高且妙,故名妙高峰。喻佛以四德圓證叁身,十界中獨尊,故稱須彌山佛。

  如是以上所說十佛,等于上方世界其余恒河沙數諸佛,無不共贊淨土法門,並共出廣長舌相,遍覆諸佛各各所教化的國土,而說誠實之言,勸諸衆生應當信受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3)功德殊勝應稱贊

  1.聞經受持功德

  舍利弗!于汝意雲何,何故名爲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爲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初叁句是征釋,後七句是說明“護念不退”的意思。護是加護,念是愛念。阿褥多羅叁藐叁菩提,譯名:無上正等正覺,即是佛果菩提。釋尊告訴舍利弗:不但聞釋尊說此阿彌陀經,能夠信受讀誦,發願往生,持名念佛的善男子、善女人,爲六方恒河沙數諸佛所加護愛念,能于佛果無上菩提得不退轉。即使是但聞六方諸佛名號的善男子、善女人,亦爲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于佛果菩提。

  諸佛護念,可約自力、他力,以及個人的修證叁方面而言。若但憑自力修行,必須等待善根成熟,入正定聚,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得念不退,位登圓教初住,入同生性,居分證即佛位,始可以獲得諸佛護念,得不退于佛果菩提。

  若憑他力,則可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不但念佛至事相一心不亂,斷見思煩惱,往生方便有余土,居相似即佛位,便得諸佛護念;即使未斷見思,往生同居土,在觀行即佛位,亦皆爲諸佛之所護念;甚至未能信受誦經念佛,但聞釋尊說六方佛名,亦得諸佛護念,于佛果菩提得不退轉。因爲佛性平等,心佛衆生,叁無差別,十方諸佛,無不本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憫念衆生,猶如赤子,恒思救濟,故不論有心無心,信與不信,但得聞佛名字,即一曆耳根,永爲道種,終于成爲得度的因緣。必定爲諸佛之所垂護愛念,而作不退菩提的遠因。

  或有人問:既然但聞六方佛名,亦爲諸佛護念,亦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何以六方諸佛,唯獨稱贊勸信此:“佛說阿彌陀經”?理由是:“令初機易標心故,彌陀本願勝故,佛與衆生偏有緣故。”(見藕益大師所著阿彌陀經要解)

  真的,俗語說:“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特別是中國,無論信佛與否,無不皆知有阿彌陀佛,皆知有觀世音菩薩,可知彌陀觀音,與娑婆世界衆生,特別有緣。今初發心學佛者,得聞釋尊及六方諸佛,悉皆贊歎此經,當然易啓信心,因信心而發願,因發願而執持名號,如是信願行叁資糧具足,必定往生無疑,故六方諸佛,無不異口同音,共同贊歎淨土法門,而勸導衆生,信受奉行。

  2.勸信佛語真實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汝等”,是指舍利弗及在法會大衆。佛證究竟,語無虛妄,一佛親宣,即當信受,何況六方諸佛,皆現廣長舌相,皆說誠實之語,皆共同稱贊是經,皆勸導衆生當信,更複何疑?然則,汝舍利弗及在會大衆,聞我及諸佛所說,自當依教信受奉行,否則,聞而不信,信而不受,不行,豈不是辜負諸佛慈恩?故釋尊再叁叮咛舍利弗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3.勸信者應發願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于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發願往生極樂國土,得不退轉,正是佛說阿彌陀經的宗旨。然非信不能發願,非願不能往生。故釋尊繼勸信之後,再勸發願,依願起行,即使是五逆十惡衆生,亦可以帶業往生。是以“已發願”者,當然已往生,“今發願”者,今生即得往生,“當發願”者,當來必定往生。無論是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凡欲往生阿彌陀佛國者,皆得往生。無論已生、今生,或當生,凡生彼國者,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以是之故,佛告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此是釋尊第叁次勸導衆生,發願求生淨土。第一次是說完極樂國土,依正莊嚴後,即勸言:“舍利弗…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