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P12

  ..续本文上一页:亦定约智立名。佛的智慧光明,能净烦恼污垢,故名:净光佛。

  “如是”,是指西方无量寿等七佛,“等”是等于西方其他恒河沙数无量诸佛。此诸佛等,亦皆异口同音,赞叹净土法门,亦皆各于其国中,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亦皆说诚实不妄之语,劝导:“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4.北方诸佛称赞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语,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焰肩佛:焰是指佛的智慧,光明炽焰,肩是指佛的权实二智,能够荷负众生,故名焰肩佛。

  最胜音佛:佛音圆妙,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得解。为九法界众生所不能及,故名:最胜音。

  难沮佛:沮者坏也,佛已证究竟坚固之理,故法身常住不坏,名难沮佛。

  日生佛:佛出世间,以智慧光,照破众生无明黑暗,等如丽日中天,大地黑暗,悉皆破除,故名日生。

  网明佛:佛以三智敷演教法,法门无量,犹如网孔,教理明彻,能破众暗,谓之网明。

  “如是”指上列五佛,“等”是等于北方世界,恒河沙等诸佛。无不异口同音,赞叹净土法门,共出广长舌相,遍覆各各所教化之三千大千国土,说诚实语。劝导:“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5.下方诸佛称赞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下方世界,是在我们所居住的世界之下。楞严经说:世间万物,皆依水轮而住;“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火腾水降,交发立坚,湿为巨海,干为河潬,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州潬中、江河常注。水势劣火,结为高山,是故山石,击则成焰,融则成水。土势劣水,抽为草木,是故林薮,遇烧成土,因绞成水。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续”。

  水轮又依于金轮,金轮下有火轮,火轮下有风轮,风轮下有空轮,空轮依于无明,无明依本觉。无明虽非本觉,然无明之相,不离本觉之性。既四大始于无明妄心,妄心又不离本觉真心,故曰:一切唯心造。

  今下方世界,在风轮与金轮之间,为风力之所执持,亦有三界众生,重重无穷,故下方世界无穷无尽,众生亦无穷无尽,诸佛亦无穷无尽,有如恒河沙数之多。

  师子佛:是以喻立号,师子为兽中之王,喻佛为法中之王。佛演法音,天魔外道,无不恐怖;如师子一吼,百兽皆惧,故名:师子佛。

  名闻佛:佛的名称,普闻于十方,十方众生,得闻佛名咸皆归化,故曰:名闻佛。

  名光佛:佛的名声,光耀法界,普照众生,破无明暗,故曰名光佛。

  达摩佛:梵语达摩,译为法,法生物轨,如世间轨道,可为舟车之所依;喻佛说教法,能为众生修行之轨则。又佛所修的法门,堪为众生的轨范,故名达摩佛。

  法幢佛:幢具高显义,喻佛说小乘法,能高越世间法,佛说六度万行等法门,又超越小乘法,佛说第一义理,又超越菩萨法,故名:法幢佛。

  持法佛:佛证无量陀罗尼,能持一切义,随机设教,对病施药,令闻法者,得大利益,名持法佛。

  如是以上所列六佛,等于其余下方世界,恒河沙数诸佛,亦皆赞叹净土法门,同出广长舌相,说诚实言,劝导下方世界一切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6.上方诸佛称赞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弗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上方世界,是在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处天之上。在三界极顶之处是空轮,空轮之上,复有风轮、火轮、金轮、水轮,四大州及人间天上,三界等。如是重重无尽,故上方亦有恒河沙数等世界,及有恒河沙数诸佛。

  梵音佛:梵者净也,因为佛说法的音声,清净无染,不著四相,谓之梵音。

  宿王佛:宿是星宿,月为星宿中王,众星闪耀,不如孤月独明。喻佛为法中王,于法自在,三乘圣众,一切智,道种智,不及佛的一切种智,故名宿王佛。

  香上佛:五分法身香,是一切香中之最。佛具足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故曰:香上佛。

  香光佛:谓佛因中,修行净土法门,以香光庄严法身,如大势至法王子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成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故名:香光佛。

  大焰肩佛:此佛名与前南方大焰肩佛同,同以权实二智,荷负众生,故得此名。

  杂色宝华严身佛:此约因行立名。华表因行,杂色宝,喻因中修行殊胜法门众多。佛于因中广修六度四摄万行法门;自利兼他,果感法身庄严,故得此名。

  娑罗树王佛:梵语娑罗,译名坚固。此树不但高大,而且坚固,岁寒不凋,为树中之王。喻佛证法身究竟坚固,为法中王,故名:婆罗树王佛。

  宝华德佛:此佛因中,勤修六度万行的因华,庄严一乘佛果菩提,因行可贵佛德亦尊 故名:宝华德佛。

  见一切义佛: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无尽,其义理无穷无尽,佛证一切种智,无所不知,佛证五眼圆明,无所不见,故曰:见一切义佛。

  如须弥山佛:须弥山是四宝所成,既高且妙,故名妙高峰。喻佛以四德圆证三身,十界中独尊,故称须弥山佛。

  如是以上所说十佛,等于上方世界其余恒河沙数诸佛,无不共赞净土法门,并共出广长舌相,遍覆诸佛各各所教化的国土,而说诚实之言,劝诸众生应当信受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3)功德殊胜应称赞

  1.闻经受持功德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初三句是征释,后七句是说明“护念不退”的意思。护是加护,念是爱念。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译名:无上正等正觉,即是佛果菩提。释尊告诉舍利弗:不但闻释尊说此阿弥陀经,能够信受读诵,发愿往生,持名念佛的善男子、善女人,为六方恒河沙数诸佛所加护爱念,能于佛果无上菩提得不退转。即使是但闻六方诸佛名号的善男子、善女人,亦为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佛果菩提。

  诸佛护念,可约自力、他力,以及个人的修证三方面而言。若但凭自力修行,必须等待善根成熟,入正定聚,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得念不退,位登圆教初住,入同生性,居分证即佛位,始可以获得诸佛护念,得不退于佛果菩提。

  若凭他力,则可仰仗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不但念佛至事相一心不乱,断见思烦恼,往生方便有余土,居相似即佛位,便得诸佛护念;即使未断见思,往生同居土,在观行即佛位,亦皆为诸佛之所护念;甚至未能信受诵经念佛,但闻释尊说六方佛名,亦得诸佛护念,于佛果菩提得不退转。因为佛性平等,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十方诸佛,无不本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悯念众生,犹如赤子,恒思救济,故不论有心无心,信与不信,但得闻佛名字,即一历耳根,永为道种,终于成为得度的因缘。必定为诸佛之所垂护爱念,而作不退菩提的远因。

  或有人问:既然但闻六方佛名,亦为诸佛护念,亦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六方诸佛,唯独称赞劝信此:“佛说阿弥陀经”?理由是:“令初机易标心故,弥陀本愿胜故,佛与众生偏有缘故。”(见藕益大师所著阿弥陀经要解)

  真的,俗语说:“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特别是中国,无论信佛与否,无不皆知有阿弥陀佛,皆知有观世音菩萨,可知弥陀观音,与娑婆世界众生,特别有缘。今初发心学佛者,得闻释尊及六方诸佛,悉皆赞叹此经,当然易启信心,因信心而发愿,因发愿而执持名号,如是信愿行三资粮具足,必定往生无疑,故六方诸佛,无不异口同音,共同赞叹净土法门,而劝导众生,信受奉行。

  2.劝信佛语真实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汝等”,是指舍利弗及在法会大众。佛证究竟,语无虚妄,一佛亲宣,即当信受,何况六方诸佛,皆现广长舌相,皆说诚实之语,皆共同称赞是经,皆劝导众生当信,更复何疑?然则,汝舍利弗及在会大众,闻我及诸佛所说,自当依教信受奉行,否则,闻而不信,信而不受,不行,岂不是辜负诸佛慈恩?故释尊再三叮咛舍利弗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3.劝信者应发愿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发愿往生极乐国土,得不退转,正是佛说阿弥陀经的宗旨。然非信不能发愿,非愿不能往生。故释尊继劝信之后,再劝发愿,依愿起行,即使是五逆十恶众生,亦可以带业往生。是以“已发愿”者,当然已往生,“今发愿”者,今生即得往生,“当发愿”者,当来必定往生。无论是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凡欲往生阿弥陀佛国者,皆得往生。无论已生、今生,或当生,凡生彼国者,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之故,佛告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此是释尊第三次劝导众生,发愿求生净土。第一次是说完极乐国土,依正庄严后,即劝言:“舍利弗…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