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土不常值佛苦,彼土有華開見佛常得親近之樂。
二此土不聞說法苦,彼土有水鳥樹林皆宣妙法之樂。
叁無惡友牽纏苦,而有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之樂。
四無群魔惱亂苦,而有諸佛護念,遠離魔事之樂。
五無輪回不息苦,而有橫截生死,永脫輪迥之樂。
六無難免叁塗苦,而有惡道永離,名且不聞之樂。
七無塵緣障道苦,而有受用自然,不俟經營之樂。
八無壽命短促苦,而有壽與佛同,更無限量之樂。
九無修行退失苦,而有入正定聚;永無退轉之樂。
十無塵劫難成苦,而有一生行滿,所作得辦之樂。”
樂對苦言,若無衆苦,則苦滅樂生,理所當然,但此是依照經文,順乎凡情而言。若論理性,則絕對待,離八非,原本無染,淨亦何存?如是淨穢雙亡,則苦樂平等,如斯之樂,實無可樂,故名極樂。
2.明依報殊勝美妙
A欄楯行樹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爲極樂。
橫是欄,直是楯,即是我們日常所見的欄杆。不過,極樂世界的欄杆,皆是四寶所成,用以莊嚴界畔,又以羅網,莊嚴空間,以行樹莊嚴露地。欄楯圍于樹外,羅網覆于樹上,重重相間,其數有七。不但欄楯是四寶所成,行樹、羅網,亦皆以四寶所成,可以想像是何等的壯麗、美觀?又豈是人間富豪之家可比?何況七重四寶,僅約略而言,其實是重重無盡,衆寶交錯,周匝圍繞。
觀無量壽經中說:“七寶行樹,一一樹高八千由旬…,一一花葉,作異寶色。”
又說:“妙真珠網,彌覆樹上,一一樹上,有七重網,一一網間,有五百億妙華宮殿,如梵王宮,諸天童子,自然在中。”
又說:“一一樹葉,縱廣正等,二十五由旬。其葉千色,有百種畫;如天璎珞,有衆妙華,作閻浮檀金色,如旋火輪,宛轉葉間,湧生諸果,如帝釋瓶。有大光明,化成幢旛,無量寶蓋,是寶蓋中,映現叁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十方佛國,亦于中現。”如斯勝妙殊特的境象,又豈是五濁惡世的衆生,夢想可及?因是之故,彼國名爲極樂。
B池閣蓮花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七寶是: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腦。
八功德水是:澄淨、清冷、甘美、輕軟、潤澤、安和,能除饑渴,長養諸根。池由七寶所成,名七寶池。水具衆德,又能說法,故名:八功德水。
人間富貴之家,亦擁有豪華泳池,雖然其設備完美,款式新潮,但絕對不是用七寶所成;池中亦非充滿八功德水,而池底更不是金沙布地,池中亦不可能生長蓮花。而極樂世界,不但有衆多的七寶池,而且池中充滿八功德水,池底又以金沙布地,池的四邊階道,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等四寶所成。
池之上有衆多樓閣,亦以七寶而嚴飾之。七寶池中青色的蓮華放青色光;黃色的蓮華放黃色光;赤色的蓮華放赤色光;白色的蓮華放白色光;不但微妙香潔,而且大如車輪,而此車輪亦不是人間一般常見的車輪。婆沙論言:“輪王千輻金輪,周圓五裏。”華嚴鈔言:“金輪大一由旬。”可知極樂世界七寶池中的蓮華,是何等的巨大而又美妙。
佛說觀無量壽經言:“極樂國土,有八池水,一一池水,七寶所成。其寶柔軟,從如意珠王生,分爲十四支:一一支作七寶妙色,黃金爲渠;渠下,皆以雜色金剛以爲底沙。一一水中,有六十億七寶蓮華,一一蓮華,周圓正等十二由旬。其摩尼水,流注華間,循樹上下,其聲微妙,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蜜。複有贊歎諸相妙者,如意珠王,湧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爲百寶白鳥,和鳴哀雅,常贊念佛、念法、念僧,是爲八功德水想。”
又如來藏經說:“爾時世尊,于旃檀重閣,正坐道場,而現神變,有千葉蓮華,大如車輪,華中化佛,各放無量百千光明…”由此可以想像:“大如車輪”之輪,是隨衆生機量,或大或小,不可思議,絕非人世間常見的車輪。
輪有旋轉、輾礫、飛行等義。今以輪喻華,意思是說:極樂淨土的蓮華,可以孕育衆生,易凡成聖,是旋轉義。又此蓮華孕育衆生,令破除煩惱,是輾礫義。又此蓮華,能至十方,接引念佛衆生,歸于極樂,是飛行義。又人間蓮華,唯有色而無光;而極樂世界七寶池中的蓮華,不但特別大,有色、有光,而且微妙香潔。
“微”,是幽微、隱微、細微、精微。以蓮華之根潛于池底,不易窺視,是爲幽微。蓮華不生于高原陸地,與衆華爭妍,是爲隱微。佛說觀無量壽經說:“一一葉上,有八萬四千脈,猶如天畫。”是爲細微。蓮華以七寶所成,珍奇粹美,是爲精微。幽微、隱微此土蓮華亦然:細微、精微,唯極樂國土蓮華獨有。
“妙”,蓮華有十二妙:
一、方華即果,不待華落結果,是因果同時妙。
二、染而不染,不染而染,是爲垢淨雙非妙。
叁、一華遍圍于子外,衆子羅列于華中,是爲總別齊彰妙。
四、晝開夜合,是隱顯隨宜妙。
五、巨蓮在中,而有百千萬蓮華以爲眷屬,是爲主伴相參妙。
六、上中下品,各叁成九,隨其宿修,不相錯謬,是勝劣分明妙。
七、大一由旬,乃至百千萬億由旬,是小大無定妙。
八、不以春生秋瘁,亘古常新,是爲寒暑不遷妙。
九、純色純光,雜色雜光,是彩素交輝妙。
十、華生極樂,能來此土迎取當生衆生,是動靜一源妙。
十一、諸佛聖衆,結朋其中,念佛衆生,托質其內,是凡聖兼成妙。
十二、此方念佛,華即標名,勤惰縷分,榮枯頓異,是感應冥符妙。
“香”可分爲穢中香與香中香兩種。此土蓮華,出于汙泥而不染,清馨澹幽,是穢中香。彼土蓮華,光色俱異,香氣亦異,芬芳馥郁,超越一切,是香中香。
“潔”亦有垢中潔、潔中潔之別。此土蓮華出于汙泥而不染,瑩然清淨,是垢中潔。極樂國土蓮華,則根自金沙,生從德水,質是妙寶,異于凡卉,潔無與比,是潔中潔。
因爲以極樂世界的寶池蓮華,具前衆德,故說:“微妙香潔”。佛說無量壽經言:“其講堂、精舍、宮殿、樓觀,皆七寶莊嚴,自然化成。複以真珠明月,摩尼衆寶,以爲交絡,覆蓋其上,內外左右,有諸浴池,或十由旬,或二十、叁十乃至百千由旬,縱廣深淺,皆各一等。八功德水,湛然盈滿,清淨香潔,味如甘露。黃金池者,底白銀沙;白銀池者,底黃金沙;水精池者,底琉璃沙;琉璃池者,底水精沙;珊瑚池者,底琥珀沙;琥珀池者,底珊瑚沙;砗磲池者,底瑪瑙沙;瑪瑙池者,底砗磲沙;白玉池者,底紫金沙;紫金池者,底白玉沙。或有二寶、叁寶,乃至七寶,轉共合成。其池岸上,有栴檀樹,華葉垂布,香氣普熏。天優缽羅華、缽暈摩華、拘牟頭華、分陀利華,雜色光茂,彌覆水上。彼諸菩薩,及聲聞衆,若入寶池,意欲令水沒足,水即沒足;欲令至膝,即至于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頸,水即至頸;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還複,水辄還複。調和冷暖,自然隨意。開神悅體,還除心垢,清明征潔,淨若無形。寶沙映徹,無深不照,微瀾回流,轉相灌注,安詳徐逝,不遲不捷。波揚無量,自然妙聲,隨其所應,莫不聞者。或聞佛聲,或聞法聲,或聞僧聲,或寂靜聲,空無我聲,大慈悲聲,波羅蜜聲;或十力,無畏,不共法聲。諸通慧聲,無所作聲,不起滅聲,無生忍聲,乃至甘露灌頂,衆妙法聲。如是等聲,稱其所聞,歡喜無量,隨順清淨離欲,寂滅真實之義。隨順叁寶力無所畏,不共之法。隨順通慧菩薩、聲聞,所行之道。無有叁塗苦難之名,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是故其國,名曰安樂。”讀此,可知極樂國土的依報,是何等莊嚴美妙。故佛告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C天樂雨花
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爲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其土衆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衆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天樂,顯非人間噪雜,或誨盜、誨淫的音樂。而是天人演奏,用以供養彌陀聖衆之音樂。或不假人力,自然敷演,謂之天樂。
佛說觀無量壽經言:“有無量諸天,作天技樂,又百樂器懸處虛空,如天寶幢,不鼓自鳴。此衆音中,皆說念佛、念法、念僧。”是故此種音樂優雅柔和,又能啓發衆生的道心。
“常作”,顯示晝夜無間。古之印度,將晝夜各分初、中、後叁時,故晝夜合名六時。本來極樂世界,無論依報正報,皆有光明,無需憑借日月之光分晝夜。但以華開爲晝,華合爲夜。極樂國土,不但常作天樂,晝夜六時,無有間斷,而且雨天曼陀羅華,亦無間斷。
梵語曼陀羅,譯雲適意,又名白花,即是天花,是天所雨,用以供佛及僧。“衣械”,即盛華之器具,“衆妙華”,顯非僅是曼陀羅華,除曼陀羅華外,還有其他更好、更美妙的華。
如法華經所說的四華是:“曼陀羅華、摩诃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诃曼殊沙華。”由于天人晝夜六時,無有間斷,雨衆妙華;實在太多太多,是以極樂國土的衆生,時常于清晨初日時分,各以盛華之器具,盛滿衆多妙華,持往供養他方十萬億佛。
“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顯示極樂國土的衆生,皆具神足通,如意往還。極樂國土衆生,不但神足致遠,往來無礙,同時念食食至,受用天然飲食之樂。食畢缽去,時至複現,不需要操勞洗滌。受齋既畢,即一心行道,自然進修,或念佛、念法、念僧,或參禅,或習觀,謂之:“飯食經行”。
“常作天樂”是聲塵,“黃金爲地”是色塵,“雨天曼陀羅華”是色香二塵。“食”是味塵,盛華、散華、經行,都…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