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P6

  ..续本文上一页土不常值佛苦,彼土有华开见佛常得亲近之乐。

  二此土不闻说法苦,彼土有水鸟树林皆宣妙法之乐。

  三无恶友牵缠苦,而有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之乐。

  四无群魔恼乱苦,而有诸佛护念,远离魔事之乐。

  五无轮回不息苦,而有横截生死,永脱轮迥之乐。

  六无难免三涂苦,而有恶道永离,名且不闻之乐。

  七无尘缘障道苦,而有受用自然,不俟经营之乐。

  八无寿命短促苦,而有寿与佛同,更无限量之乐。

  九无修行退失苦,而有入正定聚;永无退转之乐。

  十无尘劫难成苦,而有一生行满,所作得办之乐。”

  乐对苦言,若无众苦,则苦灭乐生,理所当然,但此是依照经文,顺乎凡情而言。若论理性,则绝对待,离八非,原本无染,净亦何存?如是净秽双亡,则苦乐平等,如斯之乐,实无可乐,故名极乐。

  2.明依报殊胜美妙

  A栏楯行树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横是栏,直是楯,即是我们日常所见的栏杆。不过,极乐世界的栏杆,皆是四宝所成,用以庄严界畔,又以罗网,庄严空间,以行树庄严露地。栏楯围于树外,罗网覆于树上,重重相间,其数有七。不但栏楯是四宝所成,行树、罗网,亦皆以四宝所成,可以想像是何等的壮丽、美观?又岂是人间富豪之家可比?何况七重四宝,仅约略而言,其实是重重无尽,众宝交错,周匝围绕。

  观无量寿经中说:“七宝行树,一一树高八千由旬…,一一花叶,作异宝色。”

  又说:“妙真珠网,弥覆树上,一一树上,有七重网,一一网间,有五百亿妙华宫殿,如梵王宫,诸天童子,自然在中。”

  又说:“一一树叶,纵广正等,二十五由旬。其叶千色,有百种画;如天璎珞,有众妙华,作阎浮檀金色,如旋火轮,宛转叶间,涌生诸果,如帝释瓶。有大光明,化成幢旛,无量宝盖,是宝盖中,映现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十方佛国,亦于中现。”如斯胜妙殊特的境象,又岂是五浊恶世的众生,梦想可及?因是之故,彼国名为极乐。

  B池阁莲花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七宝是: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脑。

  八功德水是:澄净、清冷、甘美、轻软、润泽、安和,能除饥渴,长养诸根。池由七宝所成,名七宝池。水具众德,又能说法,故名:八功德水。

  人间富贵之家,亦拥有豪华泳池,虽然其设备完美,款式新潮,但绝对不是用七宝所成;池中亦非充满八功德水,而池底更不是金沙布地,池中亦不可能生长莲花。而极乐世界,不但有众多的七宝池,而且池中充满八功德水,池底又以金沙布地,池的四边阶道,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等四宝所成。

  池之上有众多楼阁,亦以七宝而严饰之。七宝池中青色的莲华放青色光;黄色的莲华放黄色光;赤色的莲华放赤色光;白色的莲华放白色光;不但微妙香洁,而且大如车轮,而此车轮亦不是人间一般常见的车轮。婆沙论言:“轮王千辐金轮,周圆五里。”华严钞言:“金轮大一由旬。”可知极乐世界七宝池中的莲华,是何等的巨大而又美妙。

  佛说观无量寿经言:“极乐国土,有八池水,一一池水,七宝所成。其宝柔软,从如意珠王生,分为十四支:一一支作七宝妙色,黄金为渠;渠下,皆以杂色金刚以为底沙。一一水中,有六十亿七宝莲华,一一莲华,周圆正等十二由旬。其摩尼水,流注华间,循树上下,其声微妙,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复有赞叹诸相妙者,如意珠王,涌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为百宝白鸟,和鸣哀雅,常赞念佛、念法、念僧,是为八功德水想。”

  又如来藏经说:“尔时世尊,于旃檀重阁,正坐道场,而现神变,有千叶莲华,大如车轮,华中化佛,各放无量百千光明…”由此可以想像:“大如车轮”之轮,是随众生机量,或大或小,不可思议,绝非人世间常见的车轮。

  轮有旋转、辗砾、飞行等义。今以轮喻华,意思是说:极乐净土的莲华,可以孕育众生,易凡成圣,是旋转义。又此莲华孕育众生,令破除烦恼,是辗砾义。又此莲华,能至十方,接引念佛众生,归于极乐,是飞行义。又人间莲华,唯有色而无光;而极乐世界七宝池中的莲华,不但特别大,有色、有光,而且微妙香洁。

  “微”,是幽微、隐微、细微、精微。以莲华之根潜于池底,不易窥视,是为幽微。莲华不生于高原陆地,与众华争妍,是为隐微。佛说观无量寿经说:“一一叶上,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画。”是为细微。莲华以七宝所成,珍奇粹美,是为精微。幽微、隐微此土莲华亦然:细微、精微,唯极乐国土莲华独有。

  “妙”,莲华有十二妙:

  一、方华即果,不待华落结果,是因果同时妙。

  二、染而不染,不染而染,是为垢净双非妙。

  三、一华遍围于子外,众子罗列于华中,是为总别齐彰妙。

  四、昼开夜合,是隐显随宜妙。

  五、巨莲在中,而有百千万莲华以为眷属,是为主伴相参妙。

  六、上中下品,各三成九,随其宿修,不相错谬,是胜劣分明妙。

  七、大一由旬,乃至百千万亿由旬,是小大无定妙。

  八、不以春生秋瘁,亘古常新,是为寒暑不迁妙。

  九、纯色纯光,杂色杂光,是彩素交辉妙。

  十、华生极乐,能来此土迎取当生众生,是动静一源妙。

  十一、诸佛圣众,结朋其中,念佛众生,托质其内,是凡圣兼成妙。

  十二、此方念佛,华即标名,勤惰缕分,荣枯顿异,是感应冥符妙。

  “香”可分为秽中香与香中香两种。此土莲华,出于污泥而不染,清馨澹幽,是秽中香。彼土莲华,光色俱异,香气亦异,芬芳馥郁,超越一切,是香中香。

  “洁”亦有垢中洁、洁中洁之别。此土莲华出于污泥而不染,莹然清净,是垢中洁。极乐国土莲华,则根自金沙,生从德水,质是妙宝,异于凡卉,洁无与比,是洁中洁。

  因为以极乐世界的宝池莲华,具前众德,故说:“微妙香洁”。佛说无量寿经言:“其讲堂、精舍、宫殿、楼观,皆七宝庄严,自然化成。复以真珠明月,摩尼众宝,以为交络,覆盖其上,内外左右,有诸浴池,或十由旬,或二十、三十乃至百千由旬,纵广深浅,皆各一等。八功德水,湛然盈满,清净香洁,味如甘露。黄金池者,底白银沙;白银池者,底黄金沙;水精池者,底琉璃沙;琉璃池者,底水精沙;珊瑚池者,底琥珀沙;琥珀池者,底珊瑚沙;砗磲池者,底玛瑙沙;玛瑙池者,底砗磲沙;白玉池者,底紫金沙;紫金池者,底白玉沙。或有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转共合成。其池岸上,有栴檀树,华叶垂布,香气普熏。天优钵罗华、钵晕摩华、拘牟头华、分陀利华,杂色光茂,弥覆水上。彼诸菩萨,及声闻众,若入宝池,意欲令水没足,水即没足;欲令至膝,即至于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颈,水即至颈;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还复,水辄还复。调和冷暖,自然随意。开神悦体,还除心垢,清明征洁,净若无形。宝沙映彻,无深不照,微澜回流,转相灌注,安详徐逝,不迟不捷。波扬无量,自然妙声,随其所应,莫不闻者。或闻佛声,或闻法声,或闻僧声,或寂静声,空无我声,大慈悲声,波罗蜜声;或十力,无畏,不共法声。诸通慧声,无所作声,不起灭声,无生忍声,乃至甘露灌顶,众妙法声。如是等声,称其所闻,欢喜无量,随顺清净离欲,寂灭真实之义。随顺三宝力无所畏,不共之法。随顺通慧菩萨、声闻,所行之道。无有三涂苦难之名,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其国,名曰安乐。”读此,可知极乐国土的依报,是何等庄严美妙。故佛告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C天乐雨花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天乐,显非人间噪杂,或诲盗、诲淫的音乐。而是天人演奏,用以供养弥陀圣众之音乐。或不假人力,自然敷演,谓之天乐。

  佛说观无量寿经言:“有无量诸天,作天技乐,又百乐器悬处虚空,如天宝幢,不鼓自鸣。此众音中,皆说念佛、念法、念僧。”是故此种音乐优雅柔和,又能启发众生的道心。

  “常作”,显示昼夜无间。古之印度,将昼夜各分初、中、后三时,故昼夜合名六时。本来极乐世界,无论依报正报,皆有光明,无需凭借日月之光分昼夜。但以华开为昼,华合为夜。极乐国土,不但常作天乐,昼夜六时,无有间断,而且雨天曼陀罗华,亦无间断。

  梵语曼陀罗,译云适意,又名白花,即是天花,是天所雨,用以供佛及僧。“衣械”,即盛华之器具,“众妙华”,显非仅是曼陀罗华,除曼陀罗华外,还有其他更好、更美妙的华。

  如法华经所说的四华是:“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由于天人昼夜六时,无有间断,雨众妙华;实在太多太多,是以极乐国土的众生,时常于清晨初日时分,各以盛华之器具,盛满众多妙华,持往供养他方十万亿佛。

  “即以食时,还到本国”,显示极乐国土的众生,皆具神足通,如意往还。极乐国土众生,不但神足致远,往来无碍,同时念食食至,受用天然饮食之乐。食毕钵去,时至复现,不需要操劳洗涤。受斋既毕,即一心行道,自然进修,或念佛、念法、念僧,或参禅,或习观,谓之:“饭食经行”。

  “常作天乐”是声尘,“黄金为地”是色尘,“雨天曼陀罗华”是色香二尘。“食”是味尘,盛华、散华、经行,都…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