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P8

  ..續本文上一頁。”

  (3)顯正報功德莊嚴

  1.顯化主功德

  舍利弗!于汝意雲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爲阿彌陀。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以來,于今十劫。

  初四句,是征釋佛名,以顯示極樂國土,不但依報莊嚴,正報亦是莊嚴無比。正報有主有伴,主是阿彌陀佛,伴是諸大聲聞弟子,及諸菩薩衆。這段經文,是顯示化主的功德。

  梵語阿彌陀,譯名:無量光、無量壽。釋尊先征詢舍利弗的意思如何?爲甚麼極樂世界的教主,號名:阿彌陀?繼而告訴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爲阿彌陀。”諸佛法身與報身的光明,是無量之無量;應身則要視其所教化衆生的根機大小而決定。有光照一由旬,有光照十由旬,百由旬…不等,都是有限量之無量。唯獨阿彌陀佛,因中發願:“設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因此,阿彌陀佛應身光明,亦能照十方國土,無所障礙,故佛的別名是:“無量光”。

  佛佛道同,等無差別。諸佛的法身,以理爲命,故其壽命,是無始無終;諸佛的報身,以智慧爲命,故有始無終。至于諸佛的應身,則以因緣爲命,壽命光明,皆視所教化衆生的根機而定。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的第十叁願是:“設使我得佛,壽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又第十五願說:“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不願,修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所以極樂國土,不但教主阿彌陀佛的壽命無量,即使是生彼國土的衆生,不管是聖是凡,壽命亦悉皆無量。故經說:“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

  梵語阿僧祇,譯名無央數。是印度十大數字的第一位。其次是阿僧祇之阿僧祇,是無量。叁、是由無量之無量爲無邊。四、以無邊之無邊爲無等。五、以無等之無等爲不可數。六、以不可數之不可數,爲不可稱。七、以不可稱之不可稱,爲不可思。八、以不可思之不可思,爲不可量。九、以不可量之不可量,爲不可說。十、就是不可說不可說。雖然是:不可說不可說,但仍然是有數可計,是有限量的無量。

  今極樂國土,佛及其人民的壽命,是以阿僧祇劫計算,有無量無邊之阿僧祇劫;但阿僧祇劫既然是有限量之無量,故于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後,佛亦滅度。阿彌陀佛的應身入滅後,正法住世,亦複無量劫,及其正法上半夜滅盡時,觀世音菩薩,即補其處,于下半夜成佛,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國名衆寶普集莊嚴。佛壽命與正法,亦無量劫。

  普光功德山王如來的正法滅盡,是夜大勢至菩薩,即補佛位,號善住功德寶王如來,壽命亦無量。雖然諸佛的應身,是有量之無量,但佛既證法身,則叁身不異,法身報身,既是無量之無量,應身亦可以說是:無量之無量。

  又衆生本具的實相理,就是無量壽。衆生本具的般若智,就是無量光。由于一心不亂,稱性稱念:無量光佛,無量壽佛,故得與自己本具無量壽、無量光的實相理與般若智相應。如是即心是佛,即佛是心;心不離佛,佛不離心。故能見十方諸佛,感得壽命無量,于最後生,圓證叁不退轉。

  阿彌陀佛壽命無量,光明無量,釋尊已經告訴舍利弗。但阿彌陀佛,是甚麼時候成佛,成佛已經多久呢?釋尊再告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已來,于今十劫。”

  十方諸佛成道,各有本迹。本,就是最初一次成道;迹,是最初一次成佛之後,隨機應化的事迹。如法華經如來壽量品中釋尊自說:我實成佛已來,塵點劫數。而今出釋氏宮,去伽耶城不遠,坐道場,成正覺,轉*輪,皆是應化的事迹。今阿彌陀佛于極樂世界成佛,若依據諸經記載,該是最初成道。

  佛說無量壽經言:過去久遠劫前,有性自在王佛出世,時有國王,發無上心,棄國捐王,行作沙門,名法藏比丘;當時于世自在王佛前,發四十八願,莊嚴佛土,成就衆生。今極樂國土,依正莊嚴,悉如本願。

  在佛說無量壽經中,阿難問佛:“法藏菩薩爲已成佛而取滅度,爲未成佛,爲今現在?”佛告阿難:“法藏菩薩今已成佛,現在西方,其佛世界名曰安樂”。阿難又問,“其成佛以來,爲經幾時?”佛言:“成佛以來,凡曆十劫。”

  悲華經中亦記載:“無量劫前,有寶藏如來應世,時有轉輪王名無诤念,供養寶藏如來,並于佛前發願,願成佛時,國中成就種種莊嚴。佛與授記,過恒沙劫,于西方世界作佛,國名安樂。”今阿彌陀佛,就是當時的無诤念轉輪聖王。

  法華經說:“大通智勝如來時,有十六王子出家,淨修梵行,勤求無上菩提。佛滅度後,常樂受持妙法蓮華經,後皆成佛。”今阿彌陀佛,就是當時十六王子中的第九王子。此外,其他諸經,亦多記錄,阿彌陀佛,因中出家修行,發菩提心,嚴淨國土的行願。由是推之,今番成佛,該是最初的本門。或許,亦有經典記述,阿彌陀佛,今次成佛,屬于迹門。恕筆者孤陋,末敢謬下斷言。

  梵語劫波,譯名時分,有大劫、中劫、小劫,叁種。從人壽十歲開始,過一百年增一歲,如是遞增至人壽八萬四千歲時,則過一百年減一歲,如是遞減,減至人壽十歲。如是一增一減,名之爲一小劫。積二十小劫爲一中劫,經過成、住、壞、空四個中劫爲一大劫。經言:“阿彌陀佛,成佛以來,于今十劫。”是借用娑婆世界的劫數,說明阿彌陀佛成佛的時間。即是說:阿彌陀佛成佛已來,在娑婆世界來說:已經是過了十番成、住、壞、空的劫數;但極樂世界,依然如故,絲毫未損,更無所謂成、住、壞、空。其教主阿彌陀佛,仍然是在繼續說法,于其中間,亦無所謂:生滅去來,是何等的安穩而快樂?何況這樣安穩快樂的環境,將繼續維持至無量無邊阿僧祇劫以後。可知極樂世界,不止是個安隱而又快樂的淨土,而且是長時期有佛住世,宣說妙法;僅憑這一點,我們就應該發願往生極樂世界,見佛聞法了。

  2.顯化伴殊勝

  又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衆,亦複如是。

  聲聞弟子,是已經證得阿羅漢果的小乘聖人。但此等阿羅漢,並不是一般的定性聲聞,而是初習小乘,後專修淨土法門;臨命終時,又能回向無上菩提,發願往生,常隨佛學,自覺兼他的不定性聲聞。佛順其機,爲說叁十七道品,令斷見思,得叁不退轉。這種有情亦有無量無邊之數,實非一般算數計量,所能知其確數。故說:“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

  菩薩,是修學大乘佛法的聖人,而且都是別教或圓教的菩薩。因爲藏教或通教菩薩,不聞他方佛名。今此等諸菩薩,因聞佛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由是信願往生,當然不是藏、通二教的菩薩。何況極樂世界,諸菩薩衆,皆能分身十方,見佛聞法,上求下化?

  觀無量壽經說:上品上生者:“如彈指頃,往生彼國。生彼國已,見佛色身衆相具足;見諸菩薩,色相具足。光明寶林,演說妙法;聞已,即悟無生法忍。經須臾間,曆事諸佛,遍十方界,于諸佛前,次第受記。還至本國,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若非圓教菩薩,焉能臻此?即使是下品下生:“往生極樂世界,千蓮華中,滿十二大劫,蓮花方開,觀世音,大勢至,以大悲音聲,爲其廣說諸法實相除滅罪法,聞已歡喜,應時即發菩提之心。”可知往生極樂國土的衆生,大乘根性的人居多。故佛說:“諸菩薩衆,亦複如是。”亦如聲聞衆之無量無邊,亦非是算數之所能知。

  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此總結極樂國土,正報功德,若主若伴,無不莊嚴。“成就”,指阿彌陀佛國土,是由佛的願行所成就。“如是”,指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衆,亦複如是。

  無量壽經說:“我作佛時,刹中菩薩,神通智慧,辯才相好威神悉皆如佛。”由于阿彌陀佛因中發願如斯,今因圓果滿,成就的化主與化伴,悉皆功德莊嚴。故說:“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二)別明淨土殊勝勸發願

  (1)生者得不退轉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衆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

  衆生生者,可分四土。若但持名念佛,末斷見思煩惱,位居縛地凡夫,由于一心執持聖號,六字分明,不但口念心亦念,心口相應,雖然未得一心不亂,亦可帶業往生,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但有天人,無四惡趣)蓮華托質,直待華開見佛,方悟無生。

  若能一心系念彌陀聖號,淨念相繼;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念念無間,直至一心不亂,自然可以斷見思煩惱,橫超叁界分段生死,位居不定性聲聞,而得往生極樂世界,方便有余土,蓮華化生,見佛聞法,悟無生忍。

  若能由事相一心不亂,進入理性一心不亂,深達能念之心自性本空;所念之佛了無可得,故不著于有念。雖然,但能念之心,靈明不昧,所念之佛,曆曆分明,故不落于無念。如是能念心外,無所念之佛,所念佛外,無能念之心,能所雙亡,心佛一致。至此,不特斷界外塵沙,更進而斷除四十一品無明,位居等覺,則生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金色蓮華爲父母。

  若能百尺竿頭重進步,斷盡四十二品無明,生、住、異、滅四相,滅相續心,破和合識,法身畢露,即生極樂世界,常寂光土,上上品蓮華化生。

  阿鞞跋致,譯名不退轉。不退轉有四:

  一念不退:念佛之人,由事相一心不亂,進入理性一心不亂,破無明,顯佛性。正因佛性顯,則理心發,證法身德;了因佛性顯,則慧心發,證般若德;緣因佛性顯,則善心發,證解脫德。如是圓顯叁佛性,圓發叁心,圓證叁德,開佛知見,生實報土上上品,分證常寂光土,是念不退…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