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
(3)显正报功德庄严
1.显化主功德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
初四句,是征释佛名,以显示极乐国土,不但依报庄严,正报亦是庄严无比。正报有主有伴,主是阿弥陀佛,伴是诸大声闻弟子,及诸菩萨众。这段经文,是显示化主的功德。
梵语阿弥陀,译名:无量光、无量寿。释尊先征询舍利弗的意思如何?为甚么极乐世界的教主,号名:阿弥陀?继而告诉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诸佛法身与报身的光明,是无量之无量;应身则要视其所教化众生的根机大小而决定。有光照一由旬,有光照十由旬,百由旬…不等,都是有限量之无量。唯独阿弥陀佛,因中发愿:“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因此,阿弥陀佛应身光明,亦能照十方国土,无所障碍,故佛的别名是:“无量光”。
佛佛道同,等无差别。诸佛的法身,以理为命,故其寿命,是无始无终;诸佛的报身,以智慧为命,故有始无终。至于诸佛的应身,则以因缘为命,寿命光明,皆视所教化众生的根机而定。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的第十三愿是:“设使我得佛,寿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又第十五愿说:“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不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所以极乐国土,不但教主阿弥陀佛的寿命无量,即使是生彼国土的众生,不管是圣是凡,寿命亦悉皆无量。故经说:“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
梵语阿僧祇,译名无央数。是印度十大数字的第一位。其次是阿僧祇之阿僧祇,是无量。三、是由无量之无量为无边。四、以无边之无边为无等。五、以无等之无等为不可数。六、以不可数之不可数,为不可称。七、以不可称之不可称,为不可思。八、以不可思之不可思,为不可量。九、以不可量之不可量,为不可说。十、就是不可说不可说。虽然是:不可说不可说,但仍然是有数可计,是有限量的无量。
今极乐国土,佛及其人民的寿命,是以阿僧祇劫计算,有无量无边之阿僧祇劫;但阿僧祇劫既然是有限量之无量,故于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后,佛亦灭度。阿弥陀佛的应身入灭后,正法住世,亦复无量劫,及其正法上半夜灭尽时,观世音菩萨,即补其处,于下半夜成佛,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国名众宝普集庄严。佛寿命与正法,亦无量劫。
普光功德山王如来的正法灭尽,是夜大势至菩萨,即补佛位,号善住功德宝王如来,寿命亦无量。虽然诸佛的应身,是有量之无量,但佛既证法身,则三身不异,法身报身,既是无量之无量,应身亦可以说是:无量之无量。
又众生本具的实相理,就是无量寿。众生本具的般若智,就是无量光。由于一心不乱,称性称念:无量光佛,无量寿佛,故得与自己本具无量寿、无量光的实相理与般若智相应。如是即心是佛,即佛是心;心不离佛,佛不离心。故能见十方诸佛,感得寿命无量,于最后生,圆证三不退转。
阿弥陀佛寿命无量,光明无量,释尊已经告诉舍利弗。但阿弥陀佛,是甚么时候成佛,成佛已经多久呢?释尊再告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
十方诸佛成道,各有本迹。本,就是最初一次成道;迹,是最初一次成佛之后,随机应化的事迹。如法华经如来寿量品中释尊自说:我实成佛已来,尘点劫数。而今出释氏宫,去伽耶城不远,坐道场,成正觉,转*轮,皆是应化的事迹。今阿弥陀佛于极乐世界成佛,若依据诸经记载,该是最初成道。
佛说无量寿经言:过去久远劫前,有性自在王佛出世,时有国王,发无上心,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名法藏比丘;当时于世自在王佛前,发四十八愿,庄严佛土,成就众生。今极乐国土,依正庄严,悉如本愿。
在佛说无量寿经中,阿难问佛:“法藏菩萨为已成佛而取灭度,为未成佛,为今现在?”佛告阿难:“法藏菩萨今已成佛,现在西方,其佛世界名曰安乐”。阿难又问,“其成佛以来,为经几时?”佛言:“成佛以来,凡历十劫。”
悲华经中亦记载:“无量劫前,有宝藏如来应世,时有转轮王名无诤念,供养宝藏如来,并于佛前发愿,愿成佛时,国中成就种种庄严。佛与授记,过恒沙劫,于西方世界作佛,国名安乐。”今阿弥陀佛,就是当时的无诤念转轮圣王。
法华经说:“大通智胜如来时,有十六王子出家,净修梵行,勤求无上菩提。佛灭度后,常乐受持妙法莲华经,后皆成佛。”今阿弥陀佛,就是当时十六王子中的第九王子。此外,其他诸经,亦多记录,阿弥陀佛,因中出家修行,发菩提心,严净国土的行愿。由是推之,今番成佛,该是最初的本门。或许,亦有经典记述,阿弥陀佛,今次成佛,属于迹门。恕笔者孤陋,末敢谬下断言。
梵语劫波,译名时分,有大劫、中劫、小劫,三种。从人寿十岁开始,过一百年增一岁,如是递增至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则过一百年减一岁,如是递减,减至人寿十岁。如是一增一减,名之为一小劫。积二十小劫为一中劫,经过成、住、坏、空四个中劫为一大劫。经言:“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是借用娑婆世界的劫数,说明阿弥陀佛成佛的时间。即是说:阿弥陀佛成佛已来,在娑婆世界来说:已经是过了十番成、住、坏、空的劫数;但极乐世界,依然如故,丝毫未损,更无所谓成、住、坏、空。其教主阿弥陀佛,仍然是在继续说法,于其中间,亦无所谓:生灭去来,是何等的安稳而快乐?何况这样安稳快乐的环境,将继续维持至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以后。可知极乐世界,不止是个安隐而又快乐的净土,而且是长时期有佛住世,宣说妙法;仅凭这一点,我们就应该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见佛闻法了。
2.显化伴殊胜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声闻弟子,是已经证得阿罗汉果的小乘圣人。但此等阿罗汉,并不是一般的定性声闻,而是初习小乘,后专修净土法门;临命终时,又能回向无上菩提,发愿往生,常随佛学,自觉兼他的不定性声闻。佛顺其机,为说三十七道品,令断见思,得三不退转。这种有情亦有无量无边之数,实非一般算数计量,所能知其确数。故说:“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
菩萨,是修学大乘佛法的圣人,而且都是别教或圆教的菩萨。因为藏教或通教菩萨,不闻他方佛名。今此等诸菩萨,因闻佛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由是信愿往生,当然不是藏、通二教的菩萨。何况极乐世界,诸菩萨众,皆能分身十方,见佛闻法,上求下化?
观无量寿经说:上品上生者:“如弹指顷,往生彼国。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受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若非圆教菩萨,焉能臻此?即使是下品下生:“往生极乐世界,千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花方开,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可知往生极乐国土的众生,大乘根性的人居多。故佛说:“诸菩萨众,亦复如是。”亦如声闻众之无量无边,亦非是算数之所能知。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此总结极乐国土,正报功德,若主若伴,无不庄严。“成就”,指阿弥陀佛国土,是由佛的愿行所成就。“如是”,指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无量寿经说:“我作佛时,刹中菩萨,神通智慧,辩才相好威神悉皆如佛。”由于阿弥陀佛因中发愿如斯,今因圆果满,成就的化主与化伴,悉皆功德庄严。故说:“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二)别明净土殊胜劝发愿
(1)生者得不退转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众生生者,可分四土。若但持名念佛,末断见思烦恼,位居缚地凡夫,由于一心执持圣号,六字分明,不但口念心亦念,心口相应,虽然未得一心不乱,亦可带业往生,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但有天人,无四恶趣)莲华托质,直待华开见佛,方悟无生。
若能一心系念弥陀圣号,净念相继;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念念无间,直至一心不乱,自然可以断见思烦恼,横超三界分段生死,位居不定性声闻,而得往生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莲华化生,见佛闻法,悟无生忍。
若能由事相一心不乱,进入理性一心不乱,深达能念之心自性本空;所念之佛了无可得,故不著于有念。虽然,但能念之心,灵明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故不落于无念。如是能念心外,无所念之佛,所念佛外,无能念之心,能所双亡,心佛一致。至此,不特断界外尘沙,更进而断除四十一品无明,位居等觉,则生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金色莲华为父母。
若能百尺竿头重进步,断尽四十二品无明,生、住、异、灭四相,灭相续心,破和合识,法身毕露,即生极乐世界,常寂光土,上上品莲华化生。
阿鞞跋致,译名不退转。不退转有四:
一念不退:念佛之人,由事相一心不乱,进入理性一心不乱,破无明,显佛性。正因佛性显,则理心发,证法身德;了因佛性显,则慧心发,证般若德;缘因佛性显,则善心发,证解脱德。如是圆显三佛性,圆发三心,圆证三德,开佛知见,生实报土上上品,分证常寂光土,是念不退…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