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佛陀有堅定不移的淨信,對于法、僧有堅定不移的淨信,成就聖戒,我都已具足,我經常對于佛陀具有堅定不移的淨信,對于法、僧具有堅定不移的淨信,成就聖戒。」
佛陀告訴釋氏沙羅說:「所以,你應當依此對佛陀堅定不移的淨信,對法、僧堅定不移的淨信,成就聖戒,向上更修習五種喜處(念佛、法、僧、戒、施)。是那五種呢?就是念如來之事,……乃至自己布施之法。」
釋氏沙羅告訴佛陀說:「就如世尊所說,要依此四種堅定不移的淨信,向上更修習五種喜處,我也都具備了,我經常憶念如來之事,……乃至自己布施之法。」
佛陀說:「真好啊!真妙!你現在自己已記說得斯陀含果了。」
沙羅請求世尊說:「希望世尊今天能在我家接受供養。」當時,世尊靜默地應允了。
沙羅長者立即備辦各種潔淨甘美的飲食,恭敬供養。世尊食畢,又爲沙羅長者作種種說法,給予示教照喜後,就從座席起來離去。
一○二五、本經敘說耶輸長者得病,佛陀爲其說法。
我聽到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那梨聚落的曲谷精舍裏。
那時,耶輸長者患了重病,極爲痛苦。如是,……乃至記說得到阿那含果,就如達摩提那經所詳述的一樣。
一○二六、本經敘說摩那提那長者告訴阿那律尊者,彼以專修系念四念住故,身諸苦患時得休息。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瞻婆國的竭伽池邊。那時,有位摩那提那長者疾病初愈。
當時,摩那提那長者告訴一男子說:「善男子啊!請你前往阿那律尊者處,爲我頂禮阿那律,向他問訊是否起居輕利,安樂而住?明日希望全部有四人來接受我供養的邀請。如接受我邀請的話,你就又爲我禀報說:『我是俗人,有好多王家的事要做,不能親自前往奉迎,希望尊者到了供養之時,全部四人來赴我的邀請,也是因哀憫我的緣故!』」
這時,那位男子接受長者的指示,就去到阿那律尊者處,向尊者頂禮後,禀告尊者說:「摩那提那長者敬禮問訊:『尊者是否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安樂而住?希望尊者全部四人,明天中午,哀憫接受我的邀請!』」當時,阿那律尊者靜默地接受邀請。
那時,那位男子又把摩那提那長者交代的話轉告阿那律尊者說:「我是個俗人,有好多王家的事要做,不能親自前往奉迎,希望尊者全部四人,明天中午,哀憫接受我的邀請,也是憐憫我的緣故!」
阿那律尊者說:「你且自安心!我自會知道時間,明天全部四人,一定會去到他家的。」
這時,那位男子接受阿那律尊者的教示,回去禀報長者說:「阿梨(師父、長者)啊!應知我已拜見阿那律尊者,詳細地把你的意思告訴他。阿那律尊者聽後答說:『你且安心!我自會知道時間的。』」
那位摩那提那長者在夜裏就備辦好潔淨甘美的飲食。到了早晨又吩咐那位男子:「請你去到阿那律尊者處,禀告他:『赴供的時間到了。』」
當時,那位男子就遵照指示,去到阿那律尊者住處,向尊者頂禮後,禀告說:「供具都已辦好了,希望現在前往受供!」
當時,阿那律尊者就穿著法衣,手拿著缽盂,全部四人到長者家受供。
那時,摩那提那長者被婇女環繞著,立于門內左邊,他見了阿那律尊者,就向尊者頂禮,然後引導他們入內就座,各別頂禮其他比丘,並問訊起居後,退坐一邊。
阿那律尊者問訊長者說:「你是否能夠安忍,快樂而住呢?」
長者答說:「是的,尊者!我已能安忍,快樂而住。我先前患病,當時病得嚴重,如今托您福已痊愈了。」
阿那律尊者問長者說:「你是安住于什麼法,而能使你于疾病痛苦時得到痊愈呢?」
長者答說:「阿那律尊者啊!我是安住于四念處,由于專心修習系念的緣故,身上有各種痛苦時,便得以休止。是那四種呢?就是系心于對自身的觀察,運用方法,精勤努力,有正念正智,以調伏世間的貪憂;以及視察外身、內外身的身念處,觀察內受、外受、內外受的受念處,觀察內心、外心、內外心的心念處,觀察內法、外法、內外法的法念處,運用方法,精勤努力,有正念正智,以調伏世間的貪憂。就像這樣,阿那律尊者啊!我因爲系心于四念處的緣故,當身上有各種痛苦時,便得以休止。阿那律尊者啊!我是因爲有所安住的緣故,所以身上有各種痛苦時,便得以休止。」
阿那律尊者告訴長者說:「你現在自己已記說得阿那含果了。」
當時,摩那提那長者就親自拿各種潔淨甘美的飲食來供養尊者,順任各自吃得飽滿。食後,澡漱畢,摩那提那長者又坐于低床,聽尊者講說妙法。阿那律尊者爲他作種種說法,給予示教照喜後,就從座席起來離去。
一○二七、本經敘說佛陀告訴淳陀,十惡業爲黑法,使人不得清淨;十善業爲白法,可使人得到清淨。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金師精舍裏。那時,有位淳陀長者來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
當時,世尊問淳陀長者說:「你現在愛樂那一種沙門、婆羅門的淨行呢?」
淳陀告訴佛陀說:「有一類沙門、婆羅門,奉事于水,祭祀毗濕波天,手拿著木杖澡罐,經常洗淨他的手。像這樣的正士善能說法:『善男子啊!每月十五日,可以胡麻屑和庵摩羅果屑來洗發,修行齋戒,披著新淨的長鬘白 ,把牛糞塗于地,而臥在其上。善男子啊!晨朝早起,要以手觸地,這樣說:此地清淨,我也如此清淨。手拿著牛糞團,並握著生草,口裏這樣說:這些都是清淨的,我也是如此的清淨。像這樣的話,知見才是清淨;不這樣的話,永不得清淨。』世尊啊!像這一類的沙門、婆羅門,如果是清淨的話,就是我所宗仰的了。」
佛陀告訴淳陀說:「有黑法(惡法)、黑報(惡報),不淨因、不淨果,背著重擔而趨向于下處。成就如此諸惡法的話,即使晨朝早起,以手觸地,高聲唱說清淨,還是不能得清淨;就是不去碰觸,也一樣是不清淨。手拿牛糞團,並握著生草,高聲唱說清淨,也是不能得清淨;就是不去碰觸它,也一樣是不清淨。
淳陀啊!什麼是黑法、黑報,不淨因、不淨果,背著重擔而趨向于下處,乃至無論碰觸或不碰觸,都是不清淨的呢?淳陀啊!就是有殺生的惡業,手常沾滿血腥,心常思惟撾捶殺害他物,無慚無愧,悭吝貪惜,對于一切衆生乃至昆蟲,都不離開殺害之事。又有對于他人財物,無論在聚落、空地,都不離開偷盜。又有行作邪淫,對于有父母、兄弟、姐妹、夫主、親族所監護,乃至是授予花鬘的女人(指訂過婚的女人),像這些爲父母等監護的女人,卻仍努力去強求,不能離開邪淫。又有講說不真實的妄語,或在王家、或在誠信人家、或在衆人聚集時,被要求說真實話,卻作不實之說:沒有看見卻說看見,有看見卻說不曾看見,不曾聽聞卻說有聽聞,有聽聞卻說不曾聽聞,知道卻說不知道,不知道卻說知道,爲自己、爲他人,或爲財利,明知而不能舍離虛诳,這樣就叫做妄語。又有搬弄是非,離間他人者,把話由此處傳向他處,或由他處而傳向此處,更相破壞,使和合的人因之離異,離異的人感到歡喜,這樣就叫做兩舌。又有不離開惡口漫罵的,如果是與人柔和的話語,能令人悅耳心喜,所說的道理方正易知,是衆人所樂聞、隨機開導的無依之說,能令衆人聽了愛念、適意,隨順于叁昧;如果舍棄這樣的話語,而講說剛強粗暴,令衆人聽了厭惡,不喜愛、不適意,不能隨順于叁昧的話語。像這類的話語,不離于粗暴,這樣就叫做惡口。又有巧言修飾的壞語,不能適時而言、不能真實而言、說無意義之言、說不如法之言、不思惟而言,像這些言語,就叫做壞語。又有不舍離于貪,對他人財物而生起貪欲,這樣說:『這東西是我所擁有的才好。』又有不舍瞋恚、暴惡的人,心裏思惟著說:那些衆生應該系縛、應該鞭打 、應該杖擊、應該被殺,只想爲難衆生。又有不舍顛倒的邪見,持這樣的見解、這樣的說法:『沒有什麼布施,沒有什麼果報,沒有什麼福利;沒有什麼善行、惡行,沒有什麼善惡業的果報;沒有此世,沒有他世;沒有父母,沒有衆生的生于世間;世間並沒有阿羅漢的等趣、等向,能在于此世或他世,而自知作證說:我再生的因素已滅盡,清淨的梵行已建立,所應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後身,不再流轉于生死輪回中了。』淳陀啊!這樣就叫做黑法、黑報,不淨因、不淨果,……乃至無論碰觸或不碰觸,都是不清淨的。
淳陀啊!有白法(善法)、白報,有淨因、有淨果,能使人上升爲輕仙。成就此法後,如果在于早晨以手觸地,唱說:『此地清淨,我也清淨。』的話,也是會得到清淨;如果不去以手觸地唱說的話,也一樣會得到清淨。手握著牛糞團,或持拿著生草,如果是淨因淨果的話,無論是拿或不拿,也是會得到清淨的。
淳陀啊!怎樣叫白法、白報,……乃至拿或不拿,也是會得到清淨的呢?就是有人能不殺生,遠離殺生,舍掉刀杖,知道慚愧,悲念一切衆生。又能不偷盜,遠離偷盜,他人給予才拿取,不給予就不去拿取,淨心不貪。又能遠離邪淫,如父母等人所監護,……乃至授予一花鬘的女人,都不會強行求取,而生起邪淫。又能遠離妄語,講說正確真實的話。又能遠離兩舌,不把話傳此向彼,或傳彼向此的搬弄是非,共相破壞;分離的人使他們和好,和好的人使他們歡喜。又能遠離惡口漫罵,不說剛強橫暴的話,衆人都樂于聽聞他的話語。又能遠離巧飾的壞語,依谛理而說、適時而說、如實而說、爲有意義之說、如法而說、知見之說。又能遠離貪欲,不對他人財物、他人器具作…
《雜阿含經卷第叁十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