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長者說:「那是因爲行如法之行、行正確之行,以此因緣,所以身壞命終後,得生于天上。」
又問:「世尊啊!是行作什麼如法之行、什麼正確之行,以致身壞命終後,得生于天上呢?」
佛陀告訴婆羅門、長者說:「就是能遠離殺生……乃至具有正見,有此十善業行的緣故,所以身壞命終後,得生于天上。婆羅門、長者啊!如果有人行此如法之行、行此正確之行的話,那麼他想受生于剎利大姓家、婆羅門大姓家、或居士大姓家,都能如意而往生。爲什麼呢?因爲他能如法而行、行正確之行的緣故。
如果他又想受生于四王天、叁十叁天,……乃至他化自在天的話,也都能如意往生。爲什麼呢?因爲他能如法而行、行正確之行的緣故。一個修持淨戒的人,他心裏的願望,自然全可獲得。
像這樣如法而行、行正確之行的人,如果想要受生于梵天的話,也是能如意而往生。爲什麼呢?因爲他能行正確之行、如法而行的緣故。一個持戒清淨,心離愛欲的人,他的願望所求,必能獲得。
如果他又想往生到光音天(色界二禅第叁天)、遍淨天(色界叁禅第叁天),乃至阿伽尼咤天(色究竟天,色界四禅第九天,也是色界最高天)的話,也是同樣能往生。爲什麼呢?因爲他能持戒清淨,心離貪欲的緣故。
如果他又想要遠離五欲、五蓋邪惡不善法,有覺、有觀,……乃至具足安住于第四禅,也都能成就。爲什麼呢?因爲他能如法而行、行正確之行的緣故。一個持戒清淨,心離愛欲的人,他的願望所求,必能獲得。
如果他想要求得慈、悲、喜、舍四無量心,或入于無色界的空入處、識入處、無所有入處、非想非非想入處的話,他也都能獲得。爲什麼呢?因爲他能如法而行、行正確之行的緣故。一個持戒清淨,心離愛欲的人,他的願望所求,必能獲得。
如果他想要斷除叁結(身見結、戒取結、疑結),得到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或具有無量神通,天耳智證通、他心智證通、宿命智證通、生死智證通、漏盡智證通,也都能獲得。爲什麼呢?因爲他能如法而行,行正確之行的緣故。一個持戒清淨,也離愛欲的人,他的願望所求,必能獲得。」
當時,婆羅門、長者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向佛陀行禮後離去。
一○叁一、本經敘說鞞羅磨聚落之婆羅門、長者來向佛陀請教生地獄與生天之因緣。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在拘薩羅國的人間遊行教化,就住在鞞羅磨聚落北邊的身恕林中。
當時,鞞羅磨聚落中,有婆羅門、長者聽聞世尊住在鞞羅磨聚落的身恕林中,知道後,就乘著白馬車,帶了衆多的隨從,持著金柄傘蓋、金澡瓶,走出鞞羅磨聚落,去到身恕林中。到了路口,下車步行,進入園門,到世尊之前,見面彼此問訊慰勞後,退坐一邊,問佛陀說:「瞿昙啊!究竟是什麼因緣,以致有人命終後生于地獄中,乃至于天上呢?」余如前經所詳述的經文一樣。
當時,鞞羅磨婆羅門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就從座席起來離去。
一○叁二、本經敘說佛陀爲婆羅門、長者講說自通之法,應修持七種聖戒,並成就四不壞淨,則能究竟苦邊。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在拘薩羅國的人間遊行教化,就住在鞞紐多羅聚落北邊的身恕林中。鞞紐多羅聚落的婆羅門、長者們聽聞世尊住在聚落北邊的身恕林中,知道後,就彼此相招引,一同前往身恕林,到世尊住處,見面相慰勞後,退坐一邊。
當時,世尊告訴婆羅門、長者說:「我將爲你們講說自通之法。你們要仔細地聽!好好地思考!怎樣叫自通之法呢?就是聖弟子要如此修習:我這樣想著││如果有人想殺害我的話,這是我所不喜歡的事;如果是我所不喜歡的事,別人當也會同我一樣的不喜歡,那麼我爲何要去殺害他呢?有這樣的覺悟後,就會受持不殺生戒,不樂于殺生,就如前面所說的一樣。又我若不喜歡別人對我偷盜,別人也當不喜歡被偷盜,那麼我爲何要對別人偷盜呢?所以就會受持不偷盜戒,就如前面所說的一樣。又我既然不喜歡別人侵犯我的妻子,別人也應不喜歡自己的妻子被人侵犯,那麼我現在爲何要侵犯別人的妻子呢?所以就會受持不邪淫戒,就如前面所說的一樣。又我也不喜歡被別人欺騙,別人也是不願被人欺騙,那麼我爲何要欺騙他呢?所以就會受持不妄語戒,就如前面所說的一樣。又我也不喜歡別人離間我與親友的關系,別人也是不願被人如此離間,那麼我現在爲何要離間他與親友的關系呢?所以就不會去行作兩舌(挑撥離間)之事。我也不喜歡別人以粗暴的話加之于我,別人也是不喜歡這樣,那麼我爲何要對他辱罵呢?所以對于他人就不會去惡口漫罵了,就如前面所說的一樣。我也不喜歡別人講說不合禮義、不正經的绮語,別人也是不喜歡聽聞這樣的話語,那麼我爲何要對他講說绮語呢?所以就不會對于別人講說绮語了,就如前面所說的一樣。如此七種行作,就叫做聖戒。
又聖弟子如能成就對佛陀堅定不移的淨信,成就對于法、僧堅定不移的淨信,(成就聖戒),這樣就叫做聖弟子成就了四種堅定不移的淨信。自己能于現前觀察而自記說:我地獄之緣已盡,畜生、餓鬼之緣已盡,一切惡道之緣都已盡,我已得到須陀洹果,不再墮于惡道中,決定正向于正覺,最多只在天上、人間各別七次往返受生,就能徹底地脫離生死的苦海了。」
當時,鞞紐多羅聚落的婆羅門、長者們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就從座席起來離去。
第一○叁二經注釋:
1、自通之法:漢譯南傳大藏經相對經文此處作「自利之法門」;巴利英譯本此處作:A norm –method which brings profit to oneself. 與漢譯相當。
一○叁叁、本經敘說相習近法。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祗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有彼此相習近之法。你們要仔細地聽!好好地思考!我將爲你們解說。怎樣叫彼此相習近之法呢?就是殺生的人會和殺生的人相習近,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绮語、貪欲、瞋恚、邪見的人,各自也都會隨類而相習近,譬如不潔淨的東西就會和不潔淨的東西互相和合一樣。同樣地,殺生的人就會和殺生的人,……乃至邪見的人就會和邪見的人互相習近。就像這樣,比丘啊!不殺生的人就會和不殺生的人相習近,……乃至有正見的人就會和有正見的人相習近,譬如潔淨的東西就會和潔淨的東西互相和合一樣。由乳會生酪,由酪會生酥,由酥會生醍醐,而醍醐又會自相和合。同樣地,不殺生的人就會和不殺生的人相習近,……乃至有正見的人就會和有正見的人相習近,這樣就叫做比丘相習近之法。」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一○叁四、本經敘說十惡業是蛇行法,十善業是非蛇行法。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有蛇行之法。你們要仔細地聽!好好地思考!我將爲你們解說。怎樣叫蛇行之法呢?就是殺生的邪惡行爲,手常血腥,……乃至造作十不善業行,就如前面淳陀經所詳述的那樣。當他造惡之時,就是有身的蛇行、口的蛇行、意的蛇行;他造作了如此身的蛇行、口的蛇行、意的蛇行後,就會在二種惡道中趨向任何一道││或地獄道、或畜生道。所謂蛇行的衆生,就是指蛇、鼠、貓、狸等以腹伏行的衆生,這樣就叫做蛇行法。
怎樣叫非蛇行法呢?就是不殺生,……乃至有正見,就如前面淳陀經所詳述的十善業行那樣,這樣就叫做非蛇行法。身不造作蛇行、口不造作蛇行、意不造作蛇行,那麼在二種善道中,就會受生于任何一道││或是天上、或是人間。這樣就叫做非蛇行法。」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一○叁五、本經敘說有叁種惡因,必墮生地獄;叁種善因,則受生于天上。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有惡業的因、惡心的因、惡見的因,造作這樣惡因的衆生身壞命終後,一定會墮生于地獄惡道中。譬如圓珠,丟到空中,落地後各處流轉,不住于一處。同樣地,有惡業的因、惡心的因、惡見的因,身壞命終後,一定會墮生地獄中,而無安住之處。
什麼是惡業呢?就是殺生……乃至绮語,就如前面已詳述過的一樣,這就是惡業。什麼是惡心呢?就是貪心、恚心,就如前面已詳述過的一樣,這就是惡心。什麼是惡見呢?就是顛倒的邪見,就如前面已詳述過的一樣,這就是惡見。這些就叫做惡業的因、惡心的因、惡見的因,身壞命終之後,一定會墮生于地獄惡道中。
有善業的因、善心的因、善見的因,造作這樣善因的衆生身壞命終後,一定會受生于天上善道中。婆羅門啊!什麼是善業呢?就是遠離殺生、不樂于殺生,……乃至不绮語,這就是善業。什麼是善心呢?就是不貪、不恚,這就是善心。什麼是善見呢?就是有正見,不錯亂顛倒,……乃至自己能知見不再有後世生死的果報了,這就是善見。這些就叫做善業的因、善心的因、善見的因,身壞命終之後,一定能受生于天上。譬如四方的摩尼珠,丟到空中,會隨其墮處而安止;同樣地,那叁種善因,相應受生之處,也都能隨處而安住。」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一…
《雜阿含經卷第叁十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