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含經卷第叁十二▪P2

  ..續本文上一頁人員歌舞嬉戲如何能受生于歡喜天中呢?瞿昙啊!我從今日起,要舍棄那演藝人員的邪惡不善業,歸依佛、歸依法、歸依比丘僧。」

  佛陀說:「真好啊!聚落主啊!這才是真實重要的事。」

  當時,遮羅周羅那羅聚落主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向佛陀頂禮後,歡喜地離去。

  第八九九經注釋:

  1、遮羅周羅那羅聚落主:別譯雜阿含經作「伎人主號曰動發」;南傳相對經文則作「歌舞伎聚落主塔羅布咤」。

  2、歡喜天:別譯雜阿含經作「光照天」。南傳相對經文則作「喜笑天」。

  

  九○○、本經敘說戰鬥活聚落主迷信勇悍戰鬥者來世可生箭降伏天,佛說法開悟之。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裏。

  那時,有位以戰鬥爲生活的聚落主來到佛陀住處,向佛陀恭敬問訊,問訊後,退坐一邊,向佛陀問說:「瞿昙啊!我聽聞往昔以戰鬥爲生活的耆老宿士這樣說:『以戰鬥爲生活的人,身穿厚重的甲衣,手拿銳利的武器,做爲將士的先鋒,能夠運用方法摧伏怨敵,由于這樣的業報,將可受生于箭降伏天中。』在瞿昙您的正法中,是做何說法呢?」

  佛陀告訴以戰鬥爲生活的聚落主說:「你且住,不要問這問題。」

  聚落主仍同樣地再叁請問,佛陀也再叁地勸止他,可是他仍發問不止。

  佛陀于是告訴聚落主說:「我現在問你,你就隨己意回答我。聚落主啊!你意見怎樣呢?以戰鬥爲生活的人,身穿甲衣,做爲戰士的先鋒,能夠運用方法摧伏怨敵,那麼此人豈不就會先生起傷害他人之心,想要把別人抓來捆綁套上枷鎖,將他砍刺殺害了嗎?」

  聚落主答佛陀說:「是的,世尊!」

  佛陀告訴聚落主說:「以戰鬥爲生活的人,就會有叁種邪惡的身、口、意業行;由于這叁種邪惡業行的因緣,身壞命終後,能受生于箭降伏天善道的話,那是不可能的!」

  佛陀又告訴聚落主說:「如果往昔以戰鬥爲生活的耆老宿士,持這樣的見解、這樣的說法:所有以戰鬥爲生活的人,身穿甲衣,手拿銳利武器,受命先登于敵人之前,能夠運用方法摧伏怨敵,由于這樣的因緣,就可受生于箭降伏天。這是一種邪見,有邪見的人,應該是會墮生于地獄道與畜生道二處的。」

  佛陀如此說法時,那位聚落主不禁悲泣流淚!

  佛陀告訴聚落主說:「因爲這個道理,所以我先前再叁告訴你:『你且住!我不爲你解說。』」

  聚落主告訴佛陀說:「我並不是因爲瞿昙您所說這番話而悲泣,我是想到那些以戰鬥爲生活的耆老宿士們愚癡,所作不善,又不能明辨事理,長夜欺騙,這樣說:『以戰鬥爲生活的人,身穿甲衣,手拿著銳利的武器,受命先登于敵人之前,……乃至得生于箭降伏天中。』所以才悲傷哭泣。我現在定心思考:所有以戰鬥爲生活的人,由于惡業的因緣,將來身壞命終後,說他能受生于箭降伏天中,那是不可能的!瞿昙啊!我從今天起,要舍棄一切惡業,歸依佛、歸依法、歸依比丘僧。」

  佛陀告訴聚落主說:「這才是真實重要的事!」

  當時,以戰鬥爲生活的聚落主聽聞了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就從座席起來,向佛陀行禮後離去。

  第九○○經注釋:

  1、戰鬥活聚落主:別譯雜阿含經作「有善鬥將,爲聚落主」。

  2、箭降伏天:別譯雜阿含經作「箭莊嚴天」。

  

  九○一、本經敘說調馬聚落主以叁法調伏馬,世尊亦以叁法調禦丈夫。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裏。

  那時,有位調馬聚落主來到佛陀住處,向佛陀恭敬問訊後,退坐一邊。

  當時,世尊問調馬聚落主說:「要調伏馬匹,有幾種方法呢?」

  聚落主答說:「瞿昙啊!有叁種方法。是那叁種呢?就是:一、柔軟,二、剛強,叁、柔軟與剛強互用。」

  佛陀又問聚落主說:「如果運用這叁種方法了,可是仍然不能調伏馬兒,要怎麼辦呢?」

  聚落主說:「那就應該把它殺了!」

  聚落主問佛陀說:「瞿昙啊!做爲一個無上調禦丈夫之師,應該運用幾種方法去調禦衆生呢?」

  佛陀告訴聚落主說:「我也是運用叁種方法來調禦衆生。是那叁種呢?就是:一、柔軟,二、剛強,叁、柔軟與剛強互用。」

  聚落主又問佛陀說:「瞿昙啊!如果運用這叁種調禦衆生的方法了,可是仍然不能調禦好衆生,要怎麼辦呢?」

  佛陀說:「聚落主啊!如果運用這叁種方法去調伏而卻仍不能調禦好的話,那麼就應該把他殺了!爲什麼呢?因爲不可使我的法受到屈辱的緣故!」

  調馬聚落主告訴佛陀說:「在瞿昙您說的法中,殺生是不清淨的,瞿昙法中是不應殺生的,然而現在您爲什麼說:『不能調伏的話,也應該把他殺了!』呢?」

  佛陀告訴聚落主說:「就如你所說:『如來正法中,殺生是不清淨的,如來之法不應有殺。』聚落主啊!可是當我運用這叁種方法去調禦衆生,而仍然不能調禦好他的話,那麼我就不再告訴他,不再教授他善法,也不再告誡他止惡的道理了。聚落主啊!如果如來調禦衆生時,不再告訴他,不再教授他善法,不再告誡他止惡的道理,如此放棄不予教導,這豈不就等于殺了他嗎?」

  調馬聚落主告訴佛陀說:「瞿雲啊?如果無上的調禦丈夫(如來)不再告訴他,不再教授他善法,不再告誡他止惡的道理,真的是就如殺了他一樣。所以我從今天起,要舍棄一切惡業,歸依佛、歸依法、歸依比丘僧。」

  佛陀告訴聚落主說:「這才是真實重要的事!」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調馬聚落主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就從座席起來,向佛陀行禮後離去。

  第九○一經注釋:

  1、以叁法調禦丈夫:叁法,其內容見第九一五經。調禦丈夫,原爲佛十號之一,以佛善于引導衆生,令衆生接受教化,故有此稱。但本經此處是指調禦衆生而言。

  

  九○二、本經敘說佛陀告訴凶惡聚落主,由于不修八正道,于他生瞋,口說惡言,故得凶惡之名;若能修習八正道,就能于他不瞋,口說善言,而得賢善之名。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裏。

  那時,有位凶惡聚落主來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請教佛陀說:「世尊啊!是因爲不修習什麼法的緣故,所以會對他人生起瞋恚;由于生起瞋恚,所以口出惡言,而被他人罵爲凶惡的人呢?」

  佛陀告訴聚落主說:「就是因爲不修習正見,所以對他人生起瞋恚;生起瞋恚後,就會口出惡言,而被他人罵爲凶惡的人。也因爲不修習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等聖道,所以對他人生起瞋恚;由于生起瞋恚,所以就會口出惡言,而被他人罵爲凶惡的人了。」

  又問:「世尊啊!那麼要修習什麼法,才能對他人不起瞋恚;因爲不起瞋恚,所以就會口說善言,而被他人稱爲賢善的人呢?」

  佛陀告訴聚落主說:「由于修習正見,所以能對他人不起瞋恚;因爲不起瞋恚,所以就會口說善言,而被他人稱爲賢善的人。也由于修習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等聖道,所以能對于他人不起瞋恚;因爲不起瞋恚,所以就會口說善言,而被他人稱爲賢善的人。」

  凶惡聚落主禀告佛陀說:「真是奇妙!世尊啊!你這話說得真好。就是因爲我沒有修習正見,所以才會對他人生起瞋恚;生起瞋恚後,就會口出惡言,而被他人罵爲凶惡的人。也因爲我沒有修習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等聖道,所以才會對他人生起瞋恚;由于生起瞋恚,所以就會口出惡言,而被他人罵爲凶惡的人。所以,我從現在起將舍棄瞋恚、剛強、粗澀(粗暴)等惡性。」

  佛陀告訴聚落主說:「這才是真實重要的事!」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凶惡聚落主內心歡喜不已,向佛陀行禮後離去。

  第九○二經注釋:

  1、「生瞋恚故,口說惡言,他爲其作惡性名字」:別譯雜阿含經卷七第四經作「惱觸于他,作惱觸語。是故諸人,鹹稱其人,名爲極惡」。

  2、「我今當舍瞋恚、剛強、粗澀」:別譯雜阿含經此處作「我從今以後,如是惡性,卒暴我慢凶險,我當舍棄」。

  

  九○叁、本經敘說國王與大臣共論沙門釋子比丘是否可受金銀寶物,摩尼珠髻聚落主聞後,以此事請問于佛,佛告聚落主並諸比丘,不可受取金銀寶物。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裏。

  那時,有位摩尼珠髻聚落主來到佛陀住處,退坐一邊,向佛陀問說:「世尊啊!前些日子國王集聚衆大臣,一起討論說:『沙門釋子比丘爲了自己如接受並儲蓄金銀寶物是怎樣呢?這樣做是清淨呢?還是不清淨呢?』其中有人說:『沙門釋子應該可以接受並儲蓄金銀寶物的。』又另有人說:『沙門釋子不應該爲自己接受並儲蓄金銀寶物。』世尊啊!那位持沙門釋子應該可以爲自己接受並儲蓄金銀寶物的說法,是從佛陀您這兒聽到的呢?還是出自己意呢?持這樣的說法,是隨順于正法嗎?還是不隨順正法呢?是真實正確的說法呢?還是虛妄不實的說法呢?持這樣的說法,能不陷于被批評責備的境地嗎?」

  佛陀告訴聚落主說:「這是虛妄不實的說法,不是真實正確的說法,不是依法而說,也不是隨順正法而說,將會陷于被批評責備的境地。爲什麼呢?因爲沙門釋子如果爲自己接受並儲蓄金銀寶物的話,就會不清淨的緣故;所以爲自己而接受並儲蓄金銀寶物,那並不是沙門之法,也不是釋種子之法。」

  聚落主禀告佛陀說:「真是奇妙!世尊啊!沙門釋子接受並儲蓄金銀寶物,那並不是沙門之法,也不是釋種子之法。這是真實正確的說法!世尊啊!持這樣說法的話,能增長勝妙善法,我也是這樣說:『沙門釋子不應爲自己接受並儲蓄金銀寶物。』」

  佛陀告訴聚落主說:「如果沙門釋子自己接…

《雜阿含經卷第叁十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