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人员歌舞嬉戏如何能受生于欢喜天中呢?瞿昙啊!我从今日起,要舍弃那演艺人员的邪恶不善业,归依佛、归依法、归依比丘僧。」
佛陀说:「真好啊!聚落主啊!这才是真实重要的事。」
当时,遮罗周罗那罗聚落主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欢喜地离去。
第八九九经注释:
1、遮罗周罗那罗聚落主:别译杂阿含经作「伎人主号曰动发」;南传相对经文则作「歌舞伎聚落主塔罗布咤」。
2、欢喜天:别译杂阿含经作「光照天」。南传相对经文则作「喜笑天」。
九○○、本经叙说战斗活聚落主迷信勇悍战斗者来世可生箭降伏天,佛说法开悟之。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有位以战斗为生活的聚落主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恭敬问讯,问讯后,退坐一边,向佛陀问说:「瞿昙啊!我听闻往昔以战斗为生活的耆老宿士这样说:『以战斗为生活的人,身穿厚重的甲衣,手拿锐利的武器,做为将士的先锋,能够运用方法摧伏怨敌,由于这样的业报,将可受生于箭降伏天中。』在瞿昙您的正法中,是做何说法呢?」
佛陀告诉以战斗为生活的聚落主说:「你且住,不要问这问题。」
聚落主仍同样地再三请问,佛陀也再三地劝止他,可是他仍发问不止。
佛陀于是告诉聚落主说:「我现在问你,你就随己意回答我。聚落主啊!你意见怎样呢?以战斗为生活的人,身穿甲衣,做为战士的先锋,能够运用方法摧伏怨敌,那么此人岂不就会先生起伤害他人之心,想要把别人抓来捆绑套上枷锁,将他砍刺杀害了吗?」
聚落主答佛陀说:「是的,世尊!」
佛陀告诉聚落主说:「以战斗为生活的人,就会有三种邪恶的身、口、意业行;由于这三种邪恶业行的因缘,身坏命终后,能受生于箭降伏天善道的话,那是不可能的!」
佛陀又告诉聚落主说:「如果往昔以战斗为生活的耆老宿士,持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说法:所有以战斗为生活的人,身穿甲衣,手拿锐利武器,受命先登于敌人之前,能够运用方法摧伏怨敌,由于这样的因缘,就可受生于箭降伏天。这是一种邪见,有邪见的人,应该是会堕生于地狱道与畜生道二处的。」
佛陀如此说法时,那位聚落主不禁悲泣流泪!
佛陀告诉聚落主说:「因为这个道理,所以我先前再三告诉你:『你且住!我不为你解说。』」
聚落主告诉佛陀说:「我并不是因为瞿昙您所说这番话而悲泣,我是想到那些以战斗为生活的耆老宿士们愚痴,所作不善,又不能明辨事理,长夜欺骗,这样说:『以战斗为生活的人,身穿甲衣,手拿着锐利的武器,受命先登于敌人之前,……乃至得生于箭降伏天中。』所以才悲伤哭泣。我现在定心思考:所有以战斗为生活的人,由于恶业的因缘,将来身坏命终后,说他能受生于箭降伏天中,那是不可能的!瞿昙啊!我从今天起,要舍弃一切恶业,归依佛、归依法、归依比丘僧。」
佛陀告诉聚落主说:「这才是真实重要的事!」
当时,以战斗为生活的聚落主听闻了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就从座席起来,向佛陀行礼后离去。
第九○○经注释:
1、战斗活聚落主:别译杂阿含经作「有善斗将,为聚落主」。
2、箭降伏天:别译杂阿含经作「箭庄严天」。
九○一、本经叙说调马聚落主以三法调伏马,世尊亦以三法调御丈夫。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有位调马聚落主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恭敬问讯后,退坐一边。
当时,世尊问调马聚落主说:「要调伏马匹,有几种方法呢?」
聚落主答说:「瞿昙啊!有三种方法。是那三种呢?就是:一、柔软,二、刚强,三、柔软与刚强互用。」
佛陀又问聚落主说:「如果运用这三种方法了,可是仍然不能调伏马儿,要怎么办呢?」
聚落主说:「那就应该把它杀了!」
聚落主问佛陀说:「瞿昙啊!做为一个无上调御丈夫之师,应该运用几种方法去调御众生呢?」
佛陀告诉聚落主说:「我也是运用三种方法来调御众生。是那三种呢?就是:一、柔软,二、刚强,三、柔软与刚强互用。」
聚落主又问佛陀说:「瞿昙啊!如果运用这三种调御众生的方法了,可是仍然不能调御好众生,要怎么办呢?」
佛陀说:「聚落主啊!如果运用这三种方法去调伏而却仍不能调御好的话,那么就应该把他杀了!为什么呢?因为不可使我的法受到屈辱的缘故!」
调马聚落主告诉佛陀说:「在瞿昙您说的法中,杀生是不清净的,瞿昙法中是不应杀生的,然而现在您为什么说:『不能调伏的话,也应该把他杀了!』呢?」
佛陀告诉聚落主说:「就如你所说:『如来正法中,杀生是不清净的,如来之法不应有杀。』聚落主啊!可是当我运用这三种方法去调御众生,而仍然不能调御好他的话,那么我就不再告诉他,不再教授他善法,也不再告诫他止恶的道理了。聚落主啊!如果如来调御众生时,不再告诉他,不再教授他善法,不再告诫他止恶的道理,如此放弃不予教导,这岂不就等于杀了他吗?」
调马聚落主告诉佛陀说:「瞿云啊?如果无上的调御丈夫(如来)不再告诉他,不再教授他善法,不再告诫他止恶的道理,真的是就如杀了他一样。所以我从今天起,要舍弃一切恶业,归依佛、归依法、归依比丘僧。」
佛陀告诉聚落主说:「这才是真实重要的事!」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调马聚落主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就从座席起来,向佛陀行礼后离去。
第九○一经注释:
1、以三法调御丈夫:三法,其内容见第九一五经。调御丈夫,原为佛十号之一,以佛善于引导众生,令众生接受教化,故有此称。但本经此处是指调御众生而言。
九○二、本经叙说佛陀告诉凶恶聚落主,由于不修八正道,于他生瞋,口说恶言,故得凶恶之名;若能修习八正道,就能于他不瞋,口说善言,而得贤善之名。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有位凶恶聚落主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请教佛陀说:「世尊啊!是因为不修习什么法的缘故,所以会对他人生起瞋恚;由于生起瞋恚,所以口出恶言,而被他人骂为凶恶的人呢?」
佛陀告诉聚落主说:「就是因为不修习正见,所以对他人生起瞋恚;生起瞋恚后,就会口出恶言,而被他人骂为凶恶的人。也因为不修习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等圣道,所以对他人生起瞋恚;由于生起瞋恚,所以就会口出恶言,而被他人骂为凶恶的人了。」
又问:「世尊啊!那么要修习什么法,才能对他人不起瞋恚;因为不起瞋恚,所以就会口说善言,而被他人称为贤善的人呢?」
佛陀告诉聚落主说:「由于修习正见,所以能对他人不起瞋恚;因为不起瞋恚,所以就会口说善言,而被他人称为贤善的人。也由于修习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等圣道,所以能对于他人不起瞋恚;因为不起瞋恚,所以就会口说善言,而被他人称为贤善的人。」
凶恶聚落主禀告佛陀说:「真是奇妙!世尊啊!你这话说得真好。就是因为我没有修习正见,所以才会对他人生起瞋恚;生起瞋恚后,就会口出恶言,而被他人骂为凶恶的人。也因为我没有修习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等圣道,所以才会对他人生起瞋恚;由于生起瞋恚,所以就会口出恶言,而被他人骂为凶恶的人。所以,我从现在起将舍弃瞋恚、刚强、粗涩(粗暴)等恶性。」
佛陀告诉聚落主说:「这才是真实重要的事!」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凶恶聚落主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行礼后离去。
第九○二经注释:
1、「生瞋恚故,口说恶言,他为其作恶性名字」:别译杂阿含经卷七第四经作「恼触于他,作恼触语。是故诸人,咸称其人,名为极恶」。
2、「我今当舍瞋恚、刚强、粗涩」:别译杂阿含经此处作「我从今以后,如是恶性,卒暴我慢凶险,我当舍弃」。
九○三、本经叙说国王与大臣共论沙门释子比丘是否可受金银宝物,摩尼珠髻聚落主闻后,以此事请问于佛,佛告聚落主并诸比丘,不可受取金银宝物。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有位摩尼珠髻聚落主来到佛陀住处,退坐一边,向佛陀问说:「世尊啊!前些日子国王集聚众大臣,一起讨论说:『沙门释子比丘为了自己如接受并储蓄金银宝物是怎样呢?这样做是清净呢?还是不清净呢?』其中有人说:『沙门释子应该可以接受并储蓄金银宝物的。』又另有人说:『沙门释子不应该为自己接受并储蓄金银宝物。』世尊啊!那位持沙门释子应该可以为自己接受并储蓄金银宝物的说法,是从佛陀您这儿听到的呢?还是出自己意呢?持这样的说法,是随顺于正法吗?还是不随顺正法呢?是真实正确的说法呢?还是虚妄不实的说法呢?持这样的说法,能不陷于被批评责备的境地吗?」
佛陀告诉聚落主说:「这是虚妄不实的说法,不是真实正确的说法,不是依法而说,也不是随顺正法而说,将会陷于被批评责备的境地。为什么呢?因为沙门释子如果为自己接受并储蓄金银宝物的话,就会不清净的缘故;所以为自己而接受并储蓄金银宝物,那并不是沙门之法,也不是释种子之法。」
聚落主禀告佛陀说:「真是奇妙!世尊啊!沙门释子接受并储蓄金银宝物,那并不是沙门之法,也不是释种子之法。这是真实正确的说法!世尊啊!持这样说法的话,能增长胜妙善法,我也是这样说:『沙门释子不应为自己接受并储蓄金银宝物。』」
佛陀告诉聚落主说:「如果沙门释子自己接…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