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含經卷第叁十▪P2

  ..續本文上一頁!你們應該這樣修學:要對佛陀有堅定不移的淨信,對于法、僧有堅定不移的淨信,成就聖戒。」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八四七經注釋:

  1、轉輪王七寶:此七寶即一、金輪寶,二、象寶,叁、馬寶。四、摩尼珠寶,五、賢玉女寶,六、主藏臣寶,七、主兵臣寶。詳見第七叁四經。

  2、成就人中四種神力:一、大富,二、端正姝好,叁、無疾病,四、長壽。

  3、四天下:東西南北四大洲。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此等四洲是印度舊說,佛陀說法時,常引其說。

  

  八四八、本經敘說聖弟子若修習成就四不壞淨,則可不墮叁惡道中,故聖弟子也應以此法教導余人。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你們應該要生起哀憫心與慈悲心。如果有人對于你們所說之法樂聞樂受的話,你們就應該爲他講說四種堅定不移的淨信,使他趨入此法、安住此法。是那四種呢?就是對佛陀堅定不移的淨信、對法堅定不移的淨信、對僧堅定不移的淨信,成就聖戒。爲什麼呢?因爲這四大││地、水、火、風會有變易增損,然而這四種堅定不移的淨信,卻不曾有增損變異。那不會增損變異之法,就是多聞聖弟子成就對佛陀等堅

  定不移的淨信,如果說他還會墮入地獄、畜生、餓鬼叁惡道中的話,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衆比丘啊!你們應該這樣學習:我將成就對于佛陀堅定不移的淨信,成就對法、僧堅定不移的淨信,成就聖戒;同時也應教導其余的人,使他也成就這四種淨信。」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八四九、本經敘說若敬信人,易生五種過患,故應修學成就四不壞淨。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如果敬信人的話,容易生起五種過患。如果被敬信的那人有時違犯戒律了,就會被大衆所唾棄,恭敬此人的弟子,將會這樣想著:這是我的師父,是我所敬重的人,可是僧衆們卻鄙棄輕視他,我現在爲什麼還要進入那塔寺呢?不願進入塔寺,就不得恭敬僧衆;不恭敬僧衆,就不得聽聞正法;不得聽聞正法,就會退失善法,不能久住于正法中。這就是敬信人所生起的第一種過惡。

  其次,敬信人的話,如果所敬信的人違犯了戒律,僧衆們便會舉發他犯戒而不認罪的過錯。敬信此人的弟子,將會這樣想著:這是我師父,是我所敬重的人,可是僧衆們卻舉發他犯戒不認罪的過錯,我現在爲什麼還要進入這塔寺呢?不願進入塔寺,就不得恭敬僧衆;不恭敬僧衆,就不得聽聞正法;不得聽聞正法,就會退失善法,不能久住于正法中。這就是敬信人的緣故,所生起的第二種過患。

  其次,如果那位被敬信的人拿著衣缽,到其余地方遊行去了,那麼敬信此人的弟子,將會這樣想著:我所敬信的人穿著法衣,拿著缽盂,到人間四處遊行去了,我現在爲什麼還要進入那塔寺呢?不願進入塔寺,就不得恭敬僧衆;不恭敬僧衆,就不得聽聞正法;不得聽聞正法,就會退失善法,不能久住于正法中。這就是敬信人的緣故,所生起的第叁種過患。

  其次,如果他所敬信的人舍戒還俗了,那麼敬信此人的弟子,將會這樣想著:他是我師父,是我所敬重的人,他既已舍戒還俗了,我現在就不應進入塔寺裏。不願進入塔寺,就不得恭敬僧衆;不恭敬僧衆,就不得聽聞正法;不得聽聞正法,就會退失善法,不能久住于正法中。這就是敬信人的緣故,所生起的第四種過患。

  其次,如果他所敬信的人身壞命終了,那麼敬信此人的弟子,將會這樣想著:他是我師父,是我所敬重的人,如今他已逝世了,我現在爲什麼還要進入那塔寺呢?由于不入塔寺,所以就不得恭敬僧衆;不恭敬僧衆,就不得聽聞正法;由于不得聽聞正法,所以就會退失善法,不能久住于正法中。這就是敬信人的緣故,所生起的第五種過患。

  所以,衆比丘啊!你們應該這樣學習:我將成就對于佛陀堅定不移的淨信,成就對于法、僧堅定不移的淨信,成就聖戒。」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八四九經釋:

  1、不見舉:戒律中之罪名,爲叁舉之一。比丘犯罪而他人忠告之,卻不自認罪之人,犯不見舉罪。

  

  八五Ο、本經敘說如四食之長養衆生,四大增長攝受;同樣地,有四種福德潤澤,安樂之食││四不壞淨。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有四種食能長養衆生,攝受四大而得增長。是那四種呢?就是抟食、觸食、意思食、識食。同樣地,也有四種潤澤福德,爲安樂之食。是那四種呢?就是對于佛陀堅定不移的淨信,對于法、僧堅定不移的淨信,成就聖戒。所以,衆比丘啊!你們應該這樣學習:我將成就對于佛陀堅定不移的淨信,成就對于法、僧堅定不移的淨信,成就聖戒。」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八五Ο經注釋:

  1、四種食:四食內容意義請參閱第叁七O經。

  

  八五一、本經敘說于佛不壞淨成就者,乃爲聞法,衆僧所念,成就聖戒。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的話,就跟前經內容一樣,差別的是:「對于佛陀成就堅定不移淨信的人,是爲能聽聞正法,是衆僧所憶念,能成就聖戒。」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八五二、本經敘說于佛不壞淨成就者,離悭垢心,常行樂施,聖戒成就。

  其次的經文也跟前面經文內容一樣,差別的是:「如果對于佛陀成就堅定不移的淨信,對于法、僧……乃至被悭吝的垢穢所纏縛的衆生能遠離悭吝的垢穢心,在家而住于解脫心的布施,常行樂施,常樂于施舍,行平等的布施,成就聖戒。」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八五叁、本經敘說成就四種福德潤澤之食,則其功德福利無量。

  其次的經文也跟前面經文內容一樣,差別的是:「就像這樣,聖弟子們成就四種潤澤福德,潤澤善法之食,如要稱量此所攝受的功德,那麼你所得到的福利、你所得到的果報、你所得到福利與果報的集聚,實在不可稱量;然而由那兒所得到的衆多福利,確實是極大功德集聚之數。譬如恒河、耶菩那河、薩羅由河、伊羅跋提河、摩醯河等五大河的合流,對于那麼衆多的河水,是不能用百瓶、千瓶、百千萬瓶去度量的;然而那河水很多,確實是大水彙聚之數。同樣地,聖弟子們成就這四種潤澤功德之食的話,也是無法去度量他有多少的福利;然而他會得到很多的福利,確實是大功德積聚之數。所以,衆比丘啊!你們應該這樣學習:我將成就對于佛陀堅定不移的淨信,成就對于法、僧堅定不移的淨信,成就聖戒。」

  當時,世尊就唱誦詩偈說:

  「具衆多吉祥的大海,能清淨自己也能清淨他物,

  它汪洋浩瀚而水流平穩,實在是一切百川之長。

  大地上一切江河,是衆生之所依生,

  全都流注入大海中;我們身體也像這樣,

  若能修習布施、持戒的功德,一切福利自會流歸于你了。」

  

  八五四、本經敘說婆羅門所說爲虛僞道,不能向于涅槃;而佛陀所說八正道乃平正之大道,能向于涅槃。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婆羅門所說的道是虛僞的,愚癡而邪惡,不是正確的趨向,也不是向于涅槃的正覺智慧。他們這樣地教導衆弟子:在每月的十五日,他們用胡麻屑或庵羅摩羅屑來沐浴身體,穿著新劫貝衣服,由頭上垂下長縷,把牛屎塗在地面,然後臥于其上,告訴弟子們說:『善男子們!早晨時要早起,脫下衣服,放在一處,赤身裸體地向東方奔馳而去,即使在半路上遇到凶象、惡馬、狂牛、猘狗(瘋狗、凶狗)、棘刺、叢林、坑澗、深水,也要勇往直前,不可逃避,如果因此遇害而死的話,一定會受生于梵天。』這樣就叫做是外道的愚癡邪見,不是向于涅槃的正覺智慧。而我爲弟子們講說的是平正的大道,不愚癡,是向于正覺的智慧,能向于涅槃,就是所謂的八聖道││正見……乃至正定。」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八五四經注釋:

  1、庵羅摩羅:果樹名,又作庵摩洛迦果,即余甘子,能作洗發用。

  2、劫貝:樹名;又白氈名,是以劫貝樹的絮織之者。

  

  八五五、本經敘說佛陀與舍利弗關于流、入流分,以及入流者所成就法的問答。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舍利弗尊者:「所謂『流』,到底什麼是『流』呢?」

  舍利弗答佛陀說:「世尊所說的『流』,就是八正道。」

  又問舍利弗:「所謂入聖流的支分,到底什麼是入聖流的支分呢?」

  舍利弗答佛陀說:「世尊啊!有四種趨入聖流的支分。是那四種呢?就是親近善男子、聽聞正法、內心正確思惟、依道法次第而行。」

  又問舍利弗:「進入聖流的話,能成就幾法呢?」

  舍利弗答佛陀說:「進入聖流的話,能成就四種支分。是那四種呢?就是成就對于佛陀堅定不移的淨信、對法堅定不移的淨信、對僧堅定不移的淨信,以及成就聖戒。」

  佛陀告訴舍利弗說:「確實就像你所說的,流就是指八聖道。趨入聖流的支分有四種,就是親近善男子、聽聞正法、內心正確思惟、依道法次第而行。進入聖流的話,能成就四法,就是成就對于佛…

《雜阿含經卷第叁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