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八▪P4

  ..續本文上一頁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七九二、本經敘說惡知識能令生八邪道,退失八正道;善知識則能息滅八邪道,令生八正道。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在外境諸法中,我不曾看見有一種法,能使未生起的邪惡不善之法生起,已生起的邪惡不善之法,就又再生長而使它更爲增廣;也能使未生的善法不會生起,已生起的善法,就會使它息滅,就如已經說過「惡知識、惡伴黨、惡隨從」的經文那樣。衆比丘啊!這惡知識、惡伴黨、惡隨從,能使未生起的邪見生起,已生起邪見的話,就會又再生長而使它更爲增廣;也能使未生起的正見不會生起,已生起的正見,就會使它退失。同樣地,能使未生起的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生起,已生起的話,就會又再生長而使它更爲增廣;也能使未生的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不會生起,已生起的話,就會使它退失。

  衆比丘啊!在外境諸法中,我也不曾看見有一種法,能使未生起的邪惡不善之法不會生起,已生起的邪惡不善之法,就會使它息滅;未生起的善法,能使它生起,已生起的善法,就又再生長而使它更爲增廣,就如已經說過「善知識、善伴黨、善隨從」的經文那樣。衆比丘啊!這善知識、善伴黨、善隨從,能使未生起的邪見不會生起,已生起的邪見,就會使它息滅;未生起的正見能使它生起,已生起的正見,就又再生長而使它更爲增廣。同樣地,能使未生起的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不會生起,已生起的話,就會使它息滅;也能使未生起的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生起,已生起的話,就又會再生長而使它更爲增廣。」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七九叁、本經敘說不正思惟能令邪見生起,正見退失;正思惟則能息滅邪見,生起正見。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在自身諸法中,我不曾看見有一種法,能使未生起的邪惡不善之法生起,已生起的話,就又再生長而使它更爲增廣;也能使未生起的善法不會生起,已生起的話,就會使它退失,就如已經說過「不正思惟」的經文那樣。衆比丘啊!不能正確思惟的話,能使未生起的邪見生起,已生起的邪見,就又再生長而使它更爲增廣;也能使未生起的正見不能生起,已生起的正見,就會使它退失。

  衆比丘啊!在自身諸法中,我也不曾看見有一種法,能使未生起的邪惡不善之法不會生起,已生起的邪惡不善之法,就會使它息滅;未生起的善法能使它生起,已生起的善法,就又再生長而使它更爲增廣,就如已經說過「正思惟」的經文那樣。衆比丘啊!正確的思惟,能使未生起的邪見不會生起,已生起的話,就會使它息滅;未生起的正見能使它生起,已生起的話,就又再生長而使它更爲增廣。」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就如本篇所說「邪見、正見」的經文一樣,像這邪志、正志,邪語、正語,邪業、正業,邪命、正命,邪方便、正方便,邪念、正念,邪定、正定等七經,也都是同樣的說法。

  就如「內法」八篇經文所說;同樣地,「外法」八篇經文,也是如此說法。

  

  七九四、本經敘說八邪道爲「非法」,八正道爲「是法」。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有非法,有是法(正確之法)。你們要仔細地聽!好好地思考!我將爲你們解說。什麼是非法與是法呢?邪見就是非法,正見就是是法,……乃至邪定是非法,正定是是法。」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就如本篇「非法、是法」經文所述,像這非律、正律,非聖、是聖,不善法、善法,非習法、習法。非善哉法、善哉法,黑法、白法,非義、正義,卑法、勝法,有罪法、無罪法,應去法、不去法等經,每一經內容都與前面經文相同。

  

  七九五、本經敘說阿難答婆羅門所問,言出家乃爲斷貪、瞋、癡叁毒,而修習八正道能斷叁毒。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拘睒彌國的瞿師羅園裏。那時,阿難尊者也住在那兒。

  有一位婆羅門來到阿難住處,與阿難尊者彼此相問訊慰勞,問訊慰勞後,退坐一邊,問阿難尊者說:「想要向您請教,不知您是否有空爲我解說?」

  阿難答說:「隨你發問,我知道的話就會回答你。」

  婆羅門問說:「阿難尊者啊!是什麼緣故你要在沙門瞿昙處出家修習清淨的梵行呢?」

  阿難答說:「婆羅門啊!我是爲了斷除之故。」

  又問:「是爲了斷除什麼呢?」

  答說:「就是爲了斷除貪欲、瞋恚、愚癡叁毒之故。」

  又問:「阿難啊!有方法、途徑而能斷除貪欲、瞋恚、愚癡叁毒嗎?」

  阿難答說:「有的,就是八聖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婆羅門說:「阿難啊!真是賢聖的方法!賢聖的途徑!修習又多修習八聖道,必能斷除這貪欲、瞋恚、愚癡叁毒。」

  阿難尊者講說這段經文時,那位婆羅門聽聞他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就從座席起來離去。

  就如本篇「斷貪、恚、癡」的經文所述,像這調伏貪、恚、癡,及得涅槃,及厭離,及不趣涅槃,及沙門義,及婆羅門義,及解脫,及苦斷,及究竟苦邊,及正盡苦等經,每一經內容都與前面經文相同。

  

  七九六、本經敘說八邪道是邪法,八正道是正法,並詳說八正道的內容。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有邪法,有正法。你們要仔細地聽!好好地思考!我將爲你們解說。什麼是邪法呢?就是邪見……乃至邪定。什麼是正法呢?就是正見……乃至正定。

  什麼是正見呢?就是信說有布施、有咒說、有齋戒,有善行、有惡行、也有善惡行的果報,有此世也有他世,有父母也有衆生的生起,有阿羅漢的善處與善向,有在此世或他世圓滿地自知作證:我再生的因素已滅盡,清淨的梵行已建立,所應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後身,不再流轉于生死輪回中了。什麼是正志呢?就是出離的心志(遠離貪欲之心)、不瞋恚的心志、不害人的心志。什麼是正語呢?就是離于妄語、離于兩舌、離于惡口、離于绮語。什麼是正業呢?就是遠離殺生、偷盜、淫欲。什麼是正命?就是如法地去求取衣服、飲食、臥具、湯藥,而不是不如法地去取得。什麼是正方便呢?就是發願精進,運用方法出離煩惱的束縛,能勤奮進取,經常行持而不退轉。什麼是正念呢?就是意念或隨順而生之意念,都能不迷妄、不虛假。什麼是正定呢?就是心能安住不亂,很堅固地攝持著,達到寂止、叁昧、一心的狀態。」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七九六經注釋:

  1、謂說有施、有說、有齋:中阿含第一八九雙品聖道經第八此處作「謂此見有施、有齋、亦有咒說」。

  

  七九七、本經敘說八正道有二種,世俗八聖道可轉向善趣;出世間八聖道則可轉向苦邊。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的話,就如前經的內容一樣,差別的是:「什麼是正見呢?所謂正見有二種。有一種正見是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于人、天的善道;有一種正見是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于離苦的涅槃境地。怎樣叫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于人、天善道的正見呢?就是他如果能知見有布施、有咒說……乃至知道世間有阿羅漢,是不再接受生死的輪回果報。這樣就叫做世間的、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于人、天善道的正見。怎樣叫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于脫離苦惱的正見呢?就是聖弟子于苦能思考苦谛的道理,于苦集能思考集谛的道理,于苦滅能思考滅谛的道理,于滅道能思考道谛的道理,以無漏思惟去面對各種事象,對于諸法加以選擇、分別、推求、覺知,以智慧去開覺、觀察。這樣就叫做是神聖的、出世間的,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于離苦得涅槃境地的正見。

  什麼是正志呢?所謂正志有二種。有一種正志是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于人、天的善道;有一種正志是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于離苦的涅槃境地。怎樣叫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于人、天善道的正志呢?就是說這種正志是出離心(遠離貪欲)、無瞋恚心、不害人心。這樣就叫做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于人、天善道的正志。怎樣叫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于脫離苦惱的正志呢?就是說聖弟子于苦能思考苦谛的道理,于苦集能思考集谛的道理,于苦滅能思考滅谛的道理,于滅道能思考道谛的道理,以無漏的思惟相應于各種心念,去分別抉擇了解,思惟謀劃而立定心意。這樣就叫做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也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于脫離苦惱的正志。

  什麼是正語呢?正語有二種。有一種正語是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于人、天的善道;有一種正語是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于離苦的涅槃境地。怎樣叫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于人、天善道的正語呢?就是說這種正語是遠離妄語(虛假不實的話)、…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