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八▪P5

  ..續本文上一頁兩舌(搬弄是非離間他人)、惡口(惡毒話罵人)、绮語(無禮義不正經話)。這樣就叫做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于人、天善道的正語。怎樣叫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于脫離苦惱的正語呢?就是說聖弟子于苦能思考苦谛的道理,于苦集能思考集谛的道理,于苦滅能思考滅谛的道理,于滅道能思考道谛的道理,去除不正當的謀生方式,注意由口所作的四種惡行、以及其余由口造作的各種惡行,遠離那些惡行,沒有漏失、遠離它們、不再貪著,固守攝持口德而不犯口業,任何時間都不違犯,也不違越限製。這樣就叫做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于脫離苦惱的正語。

  什麼是正業呢?正業有二種。有一種正業是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于人、天的善道;有一種正業是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于離苦的涅槃境地。怎樣叫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于人、天善道的正業呢?就是遠離殺、盜、淫這叁種惡行,這樣就叫做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于人、天善道的正業。怎樣叫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于遠離苦惱的正業呢?就是說聖弟子于苦能思考苦谛的道理,于苦集能思考集谛的道理,于苦滅能思考滅谛的道理,于滅道能思考道谛的道理,去除不正當的謀生方式,注意由身所造作的叁種惡行(殺、盜、淫),以及其余的身之惡行,沒有漏失,心不樂著,固守執持身之善行而不犯惡業,任何時間都不違犯,也不違越限製。這樣就叫做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不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于遠離苦惱的正業。

  什麼是正命呢?正命有二種。有一種正命是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于人、天的善道;有一種正命是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于離苦的涅槃境地。怎樣叫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于人、天善道的正命呢?就是說能如法地去求取衣食、臥具、治病湯藥,不是用不如法的方法去求取這些東西。這樣就叫做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于人、天善道的正命。怎樣叫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于遠離苦惱的正命呢?就是聖弟子于苦能思考苦谛的道理,于苦集能思考集谛的道理,于苦滅能思考滅谛的道理,于滅道能思考道谛的道理,對于一切不正當的謀生方式不漏失、不樂著,固守執持如法的的營生活動,而不犯非法,任何時間都不違犯,也不違越限製。這樣就叫做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于遠離苦惱的正命。

  什麼是正方便呢?正方便有二種。有一種正方便是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于人、天的善道;有一種正方便是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于遠離苦惱的涅槃境地。怎樣叫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于人、天善道的正方便呢?就是發願精進不懈,運用方法超出煩惱的束縛,堅固建立而不退失,能夠努力修學,精進地收攝各種心念,恒常修習而不休止。這樣就叫做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于人、天善道的正方便。怎樣叫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于遠離苦惱的正方便呢?就是聖弟子于苦能思考苦谛的道理,于苦集能思考集谛的道理,于苦滅能思考滅谛的道理,于滅道能思考道谛的道理,以無漏的憶念去相應各種心念,發願運用方法精進不懈,勤勉修習正法,以超出煩惱的束縛,堅固建立而不退失,能夠努力修學,精進地收攝各種心念,恒常修習而不休止。這樣就叫做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于遠離苦惱的正方便。

  什麼是正念呢?正念有二種。有一種正念是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于人、天的善道;有一種正念是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于遠離苦惱的涅槃境地。怎樣叫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于人、天善道的正念呢?就是心念、或隨念、或重念、或憶念,都能不妄不虛。這樣就叫做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正向于人、天善道的正念。怎樣叫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于離苦的正念呢?就是聖弟子于苦能思考苦谛的道理,于苦集能思考集谛的道理,于苦滅能思考滅谛的道理,于滅道能思考道谛的道理,以無漏的思惟去相應各種事象,他的心念、或隨念、或重念、或憶念,都能不妄不虛。這樣就叫做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于離苦的正念。

  什麼是正定呢?正定有二種。有一種正定是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于人、天的善道;有一種正定是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于離苦的涅槃境地。怎樣叫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于人、天善道的正定呢?就是將心安住,不亂、不動,攝持此心,使得寂止、叁昧、專一。這樣就叫做世俗的,有煩惱、有執取,是轉向于人、天善道的正定。怎樣叫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也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于離苦的正定呢?就是聖弟子于苦思考苦谛的道理,于苦集思考集谛的道理,于苦滅思考滅谛的道理,于滅道思考道谛的道理,以無漏的思惟去相應各種心念,內心不亂、不散,攝持此心,使得寂止、叁昧、專一。這樣就叫做神聖、出世間,沒有煩惱、沒有執取,能正確滅盡苦惱,是轉向于離苦的正定。」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七九八、本經敘說若心向八邪道,則違背于法;若向八正道,則不違于法。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如果比丘心向于邪道的話,就會違背正法,不愛樂正法;如果是向于正道的話,他的心就會愛樂正法,不違背正法。什麼是邪道呢?就是邪見……乃至邪定。什麼是正道呢?就是正見……乃至正定。」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七九九、本經敘說向八邪道者違于法,將得惡果;向八正道者樂于法,則得善果。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向于邪道的人,會違背正法,不愛樂正法;向于正道的人,會愛樂正法,不違背正法。怎樣叫向邪道的人,會違背正法,不愛樂正法呢?就是說邪見之人的身業、口業皆依循他的邪見去造作,他的所思、所欲、所願、所爲,也都隨順他的邪見而發,一切得到的都是不可愛、不可念、不可意的惡果。爲什麼呢?因爲他的見解都是邪惡的緣故,所以叫做邪見。有邪見的話,就會生起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這樣就叫做向于邪道的人,會違背正法,不愛樂正法。

  怎樣叫向于正道的人,會愛樂正法,不違背正法呢?就是說正見之人的身業會依循他的正見去造作,無論是口業,或所思、或所欲、或所願、或所爲,一切也都能隨順他的正見而發,得到了可愛、可念、可意的善果。爲什麼呢?因爲他的見解正確的緣故,所以叫做正見。有正見的話,就能生起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這樣就叫做向于正道的人,會愛樂正法,不違背正法。」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八○○、本經經意與前經相同。·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向于邪道的人會違背正法,不愛樂正法;向于正道的人會愛樂正法,不違背正法。

  怎樣叫向于邪道的人會違背正法,不愛樂正法呢?就是說邪見之人的身業、口業都是依循他的邪見而造作,他的所思、所欲、所願、所爲,也都是隨順他的邪見而發,一切得到的都是不可愛、不可念、不可意的惡果,爲什麼呢?因爲邪惡的見解,就是邪見。有邪見的話,就會生起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譬如把苦果的種子種在地中,隨時給予灌溉,它所得到的地味、水味、火味、風味,一切都會是苦的。爲什麼呢?因爲種子是苦的緣故。就像這樣,邪見之人,他的身業、口業都是依循他的邪見而造作,他的所思、所欲、所願、所爲,也都是隨順他的邪見而發,他所得到的一切都是不可愛、不可念、不可意的惡果。爲什麼呢?因爲邪惡的見解,就是邪見。有邪見的話,就會生起邪志……乃至邪定。這樣就叫做向于邪道的人會違背正法、不愛樂正法。

  怎樣叫向于正道的人會愛樂正法,不違背正法呢?就是說正見之人的身業與口業都會依隨他的正見去造作,無論是所思、所欲、所願、所爲,也都能隨順他的正見而發,他所得到的一切都是可愛、可念、可意的善果。爲什麼呢?因爲完善的見解就是正見,有正見的話,就能生起正志……乃至正定。譬如把甘蔗、稻、麥、蒲桃的種子種在地中,隨時灌溉它,它所得到的地味、水味、火味、風味,一切味道便都會是甜美的。爲什麼呢?因爲它的種子是甜美的緣故。就像這樣,有正見的人,他的身業與口業都會依隨他的正見去造作,無論是所思、所欲、所願、所爲,也都能隨順他的正見而發,他所得到的一切都是可愛、可念、可意的善果。爲什麼呢?因爲完善的見解就是正見。有正見的話,就能生起正志……乃至正定。這樣就叫做向于正道的人會愛樂正法,不違背正法。」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有世間、出世間的經文,也是如同本經一樣的說法,而這叁篇經文,也都說出…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