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八▪P5

  ..续本文上一页两舌(搬弄是非离间他人)、恶口(恶毒话骂人)、绮语(无礼义不正经话)。这样就叫做世俗的,有烦恼、有执取,是转向于人、天善道的正语。怎样叫神圣、出世间,没有烦恼、没有执取,能正确灭尽苦恼,是转向于脱离苦恼的正语呢?就是说圣弟子于苦能思考苦谛的道理,于苦集能思考集谛的道理,于苦灭能思考灭谛的道理,于灭道能思考道谛的道理,去除不正当的谋生方式,注意由口所作的四种恶行、以及其余由口造作的各种恶行,远离那些恶行,没有漏失、远离它们、不再贪着,固守摄持口德而不犯口业,任何时间都不违犯,也不违越限制。这样就叫做神圣、出世间,没有烦恼、没有执取,能正确灭尽苦恼,是转向于脱离苦恼的正语。

  什么是正业呢?正业有二种。有一种正业是世俗的,有烦恼、有执取,是转向于人、天的善道;有一种正业是神圣、出世间,没有烦恼、没有执取,能正确灭尽苦恼,是转向于离苦的涅槃境地。怎样叫世俗的,有烦恼、有执取,是转向于人、天善道的正业呢?就是远离杀、盗、淫这三种恶行,这样就叫做世俗的,有烦恼、有执取,是转向于人、天善道的正业。怎样叫神圣、出世间,没有烦恼、没有执取,能正确灭尽苦恼,是转向于远离苦恼的正业呢?就是说圣弟子于苦能思考苦谛的道理,于苦集能思考集谛的道理,于苦灭能思考灭谛的道理,于灭道能思考道谛的道理,去除不正当的谋生方式,注意由身所造作的三种恶行(杀、盗、淫),以及其余的身之恶行,没有漏失,心不乐着,固守执持身之善行而不犯恶业,任何时间都不违犯,也不违越限制。这样就叫做神圣、出世间,没有烦恼、不执取,能正确灭尽苦恼,是转向于远离苦恼的正业。

  什么是正命呢?正命有二种。有一种正命是世俗的,有烦恼、有执取,是转向于人、天的善道;有一种正命是神圣、出世间,没有烦恼、没有执取,能正确灭尽苦恼,是转向于离苦的涅槃境地。怎样叫世俗的,有烦恼、有执取,是转向于人、天善道的正命呢?就是说能如法地去求取衣食、卧具、治病汤药,不是用不如法的方法去求取这些东西。这样就叫做世俗的,有烦恼、有执取,是转向于人、天善道的正命。怎样叫神圣、出世间,没有烦恼、没有执取,能正确灭尽苦恼,是转向于远离苦恼的正命呢?就是圣弟子于苦能思考苦谛的道理,于苦集能思考集谛的道理,于苦灭能思考灭谛的道理,于灭道能思考道谛的道理,对于一切不正当的谋生方式不漏失、不乐着,固守执持如法的的营生活动,而不犯非法,任何时间都不违犯,也不违越限制。这样就叫做神圣、出世间,没有烦恼、没有执取,能正确灭尽苦恼,是转向于远离苦恼的正命。

  什么是正方便呢?正方便有二种。有一种正方便是世俗的,有烦恼、有执取,是转向于人、天的善道;有一种正方便是神圣、出世间,没有烦恼、没有执取,能正确灭尽苦恼,是转向于远离苦恼的涅槃境地。怎样叫世俗的,有烦恼、有执取,是转向于人、天善道的正方便呢?就是发愿精进不懈,运用方法超出烦恼的束缚,坚固建立而不退失,能够努力修学,精进地收摄各种心念,恒常修习而不休止。这样就叫做世俗的,有烦恼、有执取,是转向于人、天善道的正方便。怎样叫神圣、出世间,没有烦恼、没有执取,能正确灭尽苦恼,是转向于远离苦恼的正方便呢?就是圣弟子于苦能思考苦谛的道理,于苦集能思考集谛的道理,于苦灭能思考灭谛的道理,于灭道能思考道谛的道理,以无漏的忆念去相应各种心念,发愿运用方法精进不懈,勤勉修习正法,以超出烦恼的束缚,坚固建立而不退失,能够努力修学,精进地收摄各种心念,恒常修习而不休止。这样就叫做神圣、出世间,没有烦恼、没有执取,能正确灭尽苦恼,是转向于远离苦恼的正方便。

  什么是正念呢?正念有二种。有一种正念是世俗的,有烦恼、有执取,是转向于人、天的善道;有一种正念是神圣、出世间,没有烦恼、没有执取,能正确灭尽苦恼,是转向于远离苦恼的涅槃境地。怎样叫世俗的,有烦恼、有执取,是转向于人、天善道的正念呢?就是心念、或随念、或重念、或忆念,都能不妄不虚。这样就叫做世俗的,有烦恼、有执取,是正向于人、天善道的正念。怎样叫神圣、出世间,没有烦恼、没有执取,能正确灭尽苦恼,是转向于离苦的正念呢?就是圣弟子于苦能思考苦谛的道理,于苦集能思考集谛的道理,于苦灭能思考灭谛的道理,于灭道能思考道谛的道理,以无漏的思惟去相应各种事象,他的心念、或随念、或重念、或忆念,都能不妄不虚。这样就叫做神圣、出世间,没有烦恼、没有执取,能正确灭尽苦恼,是转向于离苦的正念。

  什么是正定呢?正定有二种。有一种正定是世俗的,有烦恼、有执取,是转向于人、天的善道;有一种正定是神圣、出世间,没有烦恼、没有执取,能正确灭尽苦恼,是转向于离苦的涅槃境地。怎样叫世俗的,有烦恼、有执取,是转向于人、天善道的正定呢?就是将心安住,不乱、不动,摄持此心,使得寂止、三昧、专一。这样就叫做世俗的,有烦恼、有执取,是转向于人、天善道的正定。怎样叫神圣、出世间,没有烦恼、也没有执取,能正确灭尽苦恼,是转向于离苦的正定呢?就是圣弟子于苦思考苦谛的道理,于苦集思考集谛的道理,于苦灭思考灭谛的道理,于灭道思考道谛的道理,以无漏的思惟去相应各种心念,内心不乱、不散,摄持此心,使得寂止、三昧、专一。这样就叫做神圣、出世间,没有烦恼、没有执取,能正确灭尽苦恼,是转向于离苦的正定。」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七九八、本经叙说若心向八邪道,则违背于法;若向八正道,则不违于法。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如果比丘心向于邪道的话,就会违背正法,不爱乐正法;如果是向于正道的话,他的心就会爱乐正法,不违背正法。什么是邪道呢?就是邪见……乃至邪定。什么是正道呢?就是正见……乃至正定。」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七九九、本经叙说向八邪道者违于法,将得恶果;向八正道者乐于法,则得善果。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向于邪道的人,会违背正法,不爱乐正法;向于正道的人,会爱乐正法,不违背正法。怎样叫向邪道的人,会违背正法,不爱乐正法呢?就是说邪见之人的身业、口业皆依循他的邪见去造作,他的所思、所欲、所愿、所为,也都随顺他的邪见而发,一切得到的都是不可爱、不可念、不可意的恶果。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见解都是邪恶的缘故,所以叫做邪见。有邪见的话,就会生起邪志、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这样就叫做向于邪道的人,会违背正法,不爱乐正法。

  怎样叫向于正道的人,会爱乐正法,不违背正法呢?就是说正见之人的身业会依循他的正见去造作,无论是口业,或所思、或所欲、或所愿、或所为,一切也都能随顺他的正见而发,得到了可爱、可念、可意的善果。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见解正确的缘故,所以叫做正见。有正见的话,就能生起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这样就叫做向于正道的人,会爱乐正法,不违背正法。」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八○○、本经经意与前经相同。·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向于邪道的人会违背正法,不爱乐正法;向于正道的人会爱乐正法,不违背正法。

  怎样叫向于邪道的人会违背正法,不爱乐正法呢?就是说邪见之人的身业、口业都是依循他的邪见而造作,他的所思、所欲、所愿、所为,也都是随顺他的邪见而发,一切得到的都是不可爱、不可念、不可意的恶果,为什么呢?因为邪恶的见解,就是邪见。有邪见的话,就会生起邪志、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譬如把苦果的种子种在地中,随时给予灌溉,它所得到的地味、水味、火味、风味,一切都会是苦的。为什么呢?因为种子是苦的缘故。就像这样,邪见之人,他的身业、口业都是依循他的邪见而造作,他的所思、所欲、所愿、所为,也都是随顺他的邪见而发,他所得到的一切都是不可爱、不可念、不可意的恶果。为什么呢?因为邪恶的见解,就是邪见。有邪见的话,就会生起邪志……乃至邪定。这样就叫做向于邪道的人会违背正法、不爱乐正法。

  怎样叫向于正道的人会爱乐正法,不违背正法呢?就是说正见之人的身业与口业都会依随他的正见去造作,无论是所思、所欲、所愿、所为,也都能随顺他的正见而发,他所得到的一切都是可爱、可念、可意的善果。为什么呢?因为完善的见解就是正见,有正见的话,就能生起正志……乃至正定。譬如把甘蔗、稻、麦、蒲桃的种子种在地中,随时灌溉它,它所得到的地味、水味、火味、风味,一切味道便都会是甜美的。为什么呢?因为它的种子是甜美的缘故。就像这样,有正见的人,他的身业与口业都会依随他的正见去造作,无论是所思、所欲、所愿、所为,也都能随顺他的正见而发,他所得到的一切都是可爱、可念、可意的善果。为什么呢?因为完善的见解就是正见。有正见的话,就能生起正志……乃至正定。这样就叫做向于正道的人会爱乐正法,不违背正法。」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有世间、出世间的经文,也是如同本经一样的说法,而这三篇经文,也都说出…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