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六▪P3

  ..續本文上一頁息、苦沒、度苦流、于縛得解、害諸色、過去未來現在一切漏盡等經文,也是同樣的說法。

  

  六七叁、本經敘說數力及修力,並解說其義。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有二種力。是那二種呢?就是數力(思擇力、思考力)及修力(實行力)。怎樣叫數力呢?就是聖弟子坐于幽靜的林間樹下,做這樣的思惟:自身的惡行,將會在現世或後世受到惡報。我如果造作了身惡行的話,我應該自己悔過,他人也要教我悔過,大師也應當教我悔過,有大德的梵行者也應當教我悔過,依法來責備我:惡名四處流布,身壞命終後,將會墮生于惡道地獄中。就像這樣,于現世或後世都會有果報。應該斷除自身的惡行,修養自身的善行。就如對身惡行的敘述,對口、意的惡行,也是同樣的說法,這樣就叫做數力。怎樣叫修力呢?如果比丘已修學了數力,聖弟子也已成就了數力,隨後便會得到修力;得到修力後,修力就會滿足。」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六七叁經注釋:

  1、惡趣:衆生以惡業之因而趣之所,即地獄、畜生等。趣、所往。

  2、泥犁:梵語,地獄也。爲十界中最劣境界。

  

  六七四、本經敘說數力成就,即能斷貪、瞋、癡,修力滿足。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的話,就如前經的內容一樣,差別的是:「聖弟子修學數力(思考力)成就後,貪、瞋、癡就會截斷、滅盡。像這樣的聖弟子依于數力,完全成就數力,隨後就能得到修力(實行力);得到修力後,修力就會滿足。」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六七五、本經敘說修力即修四念處。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的話,就如前經的內容一樣,差別的是:「什麼是修力呢?就是修習四念處。」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就如本篇「四念處」的經文所述,像這修四正斷、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四道、四法句、止觀等經文,也是同樣的說法。

  第六七五經注釋:

  1、四道:見雜阿含卷七第一八六經。

  2、四法句:見雜阿含卷七第一八七經。

  

  六七六、本經敘說有叁種的叁力,詳細內容見第六八七經。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祗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有叁種力。是那叁種呢?就是信力、精進力、慧力。其次,又有叁種力。是那叁種呢?就是信力、念力、慧力。其次,又有叁種力。是那叁種呢?就是信力、定力、慧力。」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六七七、本經敘說當成就信力、精進力、慧力。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祗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有叁種力,就是信力、精進力、慧力。對這叁力,比丘啊!應當如此地去修學:我應該成就這信力、精進力、慧力。」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像「精進力」的經文所述,念力、定力的經文,也是同樣的說法。

  

  六七八、本經敘說信力、念力、慧力的內容。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有叁種力││信力、念力、慧力。什麼是信力呢?就是聖弟子對于如來有清淨的信仰,根本堅固,是諸天、魔王、梵天、沙門、婆羅門,以及其余等類所不能毀壞,這樣就叫做信力。什麼是精進力呢?就是修習四正斷。什麼是慧力呢?就是四聖谛。」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其余二力的經文,都如上說。

  

  六七九、本經敘說有叁種四力,並詳說覺力、精進力、無罪力、攝力的內容。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有四種力。是那四力呢?就是信力、精進力、念力、慧力。其次,又有四種力││信力、念力、定力、慧力。其次,又有四種力││覺力、精進力、無罪力、攝力。」

  這些經就如前面叁力經裏所說的一樣,差別的是:「怎樣叫覺力呢?就是能如實知道善與不善法,也能如實知道有罪、無罪,習近、不習近,卑法、勝法,黑法(惡法)、白法(善法),有分別法、無分別法,緣起法、非緣起法,這樣就叫做覺力。怎樣叫精進力呢?就是四正斷,內容就如前面所廣說過的。怎樣叫無罪力呢?就是身、口、意皆清淨無罪,這樣就叫無罪力。怎樣叫攝力呢?就是四攝法││惠施、愛語、行利、同利。」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六七九經注釋:

  1、無罪力:即清淨力,過惡不善法令不生。

  2、「四攝事││惠施、愛語、行利、同利」:四攝事.即四攝法。四攝法內容新譯作「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布施,是用財施或法施,以達度化人的目的;愛語,以溫言慈愛的言語待人,以達度化人的目的;利行,以身、口、意諸行利人,以達度化人的目的;同事,與人接近,與其同事,以達度化人的目的。

  

  六八○、本經詳說四攝事之最勝行法。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的話,就如前經的內容一樣,差別的是:「最殊勝的布施,就是法施。最殊勝的愛語,就是善男子樂聽聞時,能應時地爲他說法。最殊勝的行利,就是使不信正法的人,能導他入于正信,建立正信;要成就戒行的人,使之有清淨的戒行;悭吝的人,使之能布施;有惡智的人,以正智導他成就智慧。最殊勝的同利,就是對阿羅漢就以阿羅漢道、對阿那含就以阿那含道、對斯陀含就以斯陀含道、對持淨戒者就以清淨的戒法,而教授于他。」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六八一、本經敘說無論過去、未來、現在。衆生有所取者,皆爲四攝事。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的話,就如前經的內容一樣,差別的是:「所有的法,凡是被大衆所攝取的,一切都是四攝事法。有人惟取布施,有人惟取愛語,有人惟取行利,有人惟取同利。在過去世時,那些過去世的大衆,他們有所攝取的話,也都是這四攝事法;未來世的大衆,他們若將有所攝取的話,也是這四攝事法。有人惟取布施,有人惟取愛語,有人惟取行利,有人惟取同利。」

  當時,世尊便唱誦詩偈說:

  「布施與愛語,或者有踐行利行,

   以及同利諸行爲的生起,都是各自隨其所應而行;

   用這四攝事來攝持世間,就如車子借著釭才能運行一樣。

   世間如果沒有四攝事,母親的慈恩,子女也會忘了奉養,

   也不再對父親尊崇,以及謙下奉養服侍他。

   因爲有這四攝事隨順之法的緣故,

   所以才有大德之士,把他的德澤流布于世間。」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六八一經注釋:

  1、釭:車毂中心的鐵圈叫釭;車毂納軸的鐵圈,常要塗膏潤滑,減低磨損,以利車輪的運轉。

  

   六八二、本經敘說如成就覺力、精進力、無罪力、攝力,則得離不活、惡名、衆中、死、惡趣等五種恐怖。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有四種力。是那四種呢?就是覺力、精進力、無罪力、攝力,就如前經(見第六七九經)所說。如果比丘成就此四力的話,就能遠離五種恐怖。是那五種呢?就是不活的恐怖、惡名的恐怖、衆中的恐怖、死的恐怖、惡道的恐怖,這樣就叫做五種恐怖。」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六八二經注釋:

  1、「有四力。何等爲四?謂覺力、精進力、無罪力、攝力」:據瑜伽師地論雲:「由自利行及利他行爲增上故,當知建立有四種力││一、覺慧力,二、精進力,叁、無罪力,四、攝受力。能往現法涅槃,名爲自義;能往人、天善趣,亦名自義。當知此中,依第一自義,建立覺慧、精進二力,由是二力,能有方便發起正勤。依第二自義,立無罪力;由此叁力,一切自義皆得究竟。樂利他者,他義有余,由此增上立攝受力」。

  

   六八叁、本經敘說聖弟子若成就四力,則不應畏不活。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的話,就如前經的內容一樣,差別的是:「聖弟子要成就這四力的話,應當做如此地修學:我並不怖畏不能活,我爲什麼要怖畏不能活呢?如果是身行不清淨之行、口出不清淨之行、意生不清淨之行,造作各種邪貪、不信、懈怠、不精進、失念、不定、惡慧、悭吝而不攝護的話,那麼他就應該怖畏不能活。然而我有四力,即所謂覺力、精進力、無罪力、攝力,由于已成就這四力的緣故,我不應怖畏得有如不能活那樣的怖畏。像這惡名怖畏、衆中怖畏、死怖畏、惡趣怖畏,也是如上所說一樣。」

  佛…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