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P3

  ..续本文上一页息、苦没、度苦流、于缚得解、害诸色、过去未来现在一切漏尽等经文,也是同样的说法。

  

  六七三、本经叙说数力及修力,并解说其义。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有二种力。是那二种呢?就是数力(思择力、思考力)及修力(实行力)。怎样叫数力呢?就是圣弟子坐于幽静的林间树下,做这样的思惟:自身的恶行,将会在现世或后世受到恶报。我如果造作了身恶行的话,我应该自己悔过,他人也要教我悔过,大师也应当教我悔过,有大德的梵行者也应当教我悔过,依法来责备我:恶名四处流布,身坏命终后,将会堕生于恶道地狱中。就像这样,于现世或后世都会有果报。应该断除自身的恶行,修养自身的善行。就如对身恶行的叙述,对口、意的恶行,也是同样的说法,这样就叫做数力。怎样叫修力呢?如果比丘已修学了数力,圣弟子也已成就了数力,随后便会得到修力;得到修力后,修力就会满足。」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六七三经注释:

  1、恶趣:众生以恶业之因而趣之所,即地狱、畜生等。趣、所往。

  2、泥犁:梵语,地狱也。为十界中最劣境界。

  

  六七四、本经叙说数力成就,即能断贪、瞋、痴,修力满足。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的话,就如前经的内容一样,差别的是:「圣弟子修学数力(思考力)成就后,贪、瞋、痴就会截断、灭尽。像这样的圣弟子依于数力,完全成就数力,随后就能得到修力(实行力);得到修力后,修力就会满足。」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六七五、本经叙说修力即修四念处。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的话,就如前经的内容一样,差别的是:「什么是修力呢?就是修习四念处。」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就如本篇「四念处」的经文所述,像这修四正断、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四道、四法句、止观等经文,也是同样的说法。

  第六七五经注释:

  1、四道:见杂阿含卷七第一八六经。

  2、四法句:见杂阿含卷七第一八七经。

  

  六七六、本经叙说有三种的三力,详细内容见第六八七经。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有三种力。是那三种呢?就是信力、精进力、慧力。其次,又有三种力。是那三种呢?就是信力、念力、慧力。其次,又有三种力。是那三种呢?就是信力、定力、慧力。」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六七七、本经叙说当成就信力、精进力、慧力。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有三种力,就是信力、精进力、慧力。对这三力,比丘啊!应当如此地去修学:我应该成就这信力、精进力、慧力。」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像「精进力」的经文所述,念力、定力的经文,也是同样的说法。

  

  六七八、本经叙说信力、念力、慧力的内容。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有三种力││信力、念力、慧力。什么是信力呢?就是圣弟子对于如来有清净的信仰,根本坚固,是诸天、魔王、梵天、沙门、婆罗门,以及其余等类所不能毁坏,这样就叫做信力。什么是精进力呢?就是修习四正断。什么是慧力呢?就是四圣谛。」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其余二力的经文,都如上说。

  

  六七九、本经叙说有三种四力,并详说觉力、精进力、无罪力、摄力的内容。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有四种力。是那四力呢?就是信力、精进力、念力、慧力。其次,又有四种力││信力、念力、定力、慧力。其次,又有四种力││觉力、精进力、无罪力、摄力。」

  这些经就如前面三力经里所说的一样,差别的是:「怎样叫觉力呢?就是能如实知道善与不善法,也能如实知道有罪、无罪,习近、不习近,卑法、胜法,黑法(恶法)、白法(善法),有分别法、无分别法,缘起法、非缘起法,这样就叫做觉力。怎样叫精进力呢?就是四正断,内容就如前面所广说过的。怎样叫无罪力呢?就是身、口、意皆清净无罪,这样就叫无罪力。怎样叫摄力呢?就是四摄法││惠施、爱语、行利、同利。」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六七九经注释:

  1、无罪力:即清净力,过恶不善法令不生。

  2、「四摄事││惠施、爱语、行利、同利」:四摄事.即四摄法。四摄法内容新译作「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布施,是用财施或法施,以达度化人的目的;爱语,以温言慈爱的言语待人,以达度化人的目的;利行,以身、口、意诸行利人,以达度化人的目的;同事,与人接近,与其同事,以达度化人的目的。

  

  六八○、本经详说四摄事之最胜行法。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的话,就如前经的内容一样,差别的是:「最殊胜的布施,就是法施。最殊胜的爱语,就是善男子乐听闻时,能应时地为他说法。最殊胜的行利,就是使不信正法的人,能导他入于正信,建立正信;要成就戒行的人,使之有清净的戒行;悭吝的人,使之能布施;有恶智的人,以正智导他成就智慧。最殊胜的同利,就是对阿罗汉就以阿罗汉道、对阿那含就以阿那含道、对斯陀含就以斯陀含道、对持净戒者就以清净的戒法,而教授于他。」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六八一、本经叙说无论过去、未来、现在。众生有所取者,皆为四摄事。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的话,就如前经的内容一样,差别的是:「所有的法,凡是被大众所摄取的,一切都是四摄事法。有人惟取布施,有人惟取爱语,有人惟取行利,有人惟取同利。在过去世时,那些过去世的大众,他们有所摄取的话,也都是这四摄事法;未来世的大众,他们若将有所摄取的话,也是这四摄事法。有人惟取布施,有人惟取爱语,有人惟取行利,有人惟取同利。」

  当时,世尊便唱诵诗偈说:

  「布施与爱语,或者有践行利行,

   以及同利诸行为的生起,都是各自随其所应而行;

   用这四摄事来摄持世间,就如车子借着釭才能运行一样。

   世间如果没有四摄事,母亲的慈恩,子女也会忘了奉养,

   也不再对父亲尊崇,以及谦下奉养服侍他。

   因为有这四摄事随顺之法的缘故,

   所以才有大德之士,把他的德泽流布于世间。」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六八一经注释:

  1、釭:车毂中心的铁圈叫釭;车毂纳轴的铁圈,常要涂膏润滑,减低磨损,以利车轮的运转。

  

   六八二、本经叙说如成就觉力、精进力、无罪力、摄力,则得离不活、恶名、众中、死、恶趣等五种恐怖。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有四种力。是那四种呢?就是觉力、精进力、无罪力、摄力,就如前经(见第六七九经)所说。如果比丘成就此四力的话,就能远离五种恐怖。是那五种呢?就是不活的恐怖、恶名的恐怖、众中的恐怖、死的恐怖、恶道的恐怖,这样就叫做五种恐怖。」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六八二经注释:

  1、「有四力。何等为四?谓觉力、精进力、无罪力、摄力」:据瑜伽师地论云:「由自利行及利他行为增上故,当知建立有四种力││一、觉慧力,二、精进力,三、无罪力,四、摄受力。能往现法涅槃,名为自义;能往人、天善趣,亦名自义。当知此中,依第一自义,建立觉慧、精进二力,由是二力,能有方便发起正勤。依第二自义,立无罪力;由此三力,一切自义皆得究竟。乐利他者,他义有余,由此增上立摄受力」。

  

   六八三、本经叙说圣弟子若成就四力,则不应畏不活。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的话,就如前经的内容一样,差别的是:「圣弟子要成就这四力的话,应当做如此地修学:我并不怖畏不能活,我为什么要怖畏不能活呢?如果是身行不清净之行、口出不清净之行、意生不清净之行,造作各种邪贪、不信、懈怠、不精进、失念、不定、恶慧、悭吝而不摄护的话,那么他就应该怖畏不能活。然而我有四力,即所谓觉力、精进力、无罪力、摄力,由于已成就这四力的缘故,我不应怖畏得有如不能活那样的怖畏。像这恶名怖畏、众中怖畏、死怖畏、恶趣怖畏,也是如上所说一样。」

  佛…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