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六▪P4

  ..續本文上一頁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六八四、本經詳說覺、精進、無罪、攝等四力的內容。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有四種力││覺力、精進力、無罪力、攝力。怎樣叫覺力呢?就是智慧、大智慧、深智慧、無上難勝的智慧等,這些就叫做覺力。怎樣叫精進力呢?就是對于不善法或不善法之類,黑法(喻不如理之法)或黑法之類,有罪法或有罪法之類,不應親近法或不應親近法之類,遠離這些法之後,對于其余善法或善法之類,白法(喻如理之法)或白法之類,無罪法或無罪法之類,應親近法或應親近法之類,對這些法要生起欲願,能夠運用方法增強精勤修習,以正念正知而修學,這樣就叫做精進力。至于無罪力與攝力,就如上所提示之修多羅(契經)的說法一樣。」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六八五、本經略說有五力。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有五種力。是那五種呢?就是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六八六、本經敘說當勤加精進,成就五力。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的話,就如前經的內容一樣,差別的是:「衆比丘應該這樣修學:我應當更加勤勞精進,以成就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六八七、本經分別說明五力的內容。

  我聽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的話,就如前經的內容一樣,差別的是:「所謂信力,當知就是四不壞淨。所謂精進力,當知就是四正斷。所謂念力,當知就是四念處。所謂定力,當知就是四禅定。所謂慧力,當知就是四聖谛。」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六八八、本經敘說當成就五力。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的話,就如前經的內容一樣,差別的是:「所以,衆比丘啊!你們應這樣修學:我當成就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六八九、本經敘說有五學力。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修學者有五力。是那五種呢?就是修學者的信力、修學者的精進力、修學者的慚力、修學者的愧力、修學者的慧力。」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六八九經注釋:

  1、「有五學力。何等爲五?謂信力是學力……慧力是學力」:南傳相對經文英譯本此處作 These are the five powers of a learner . what five

   The power of faith , of conscientiousness , of fear of blame , of energy and of insight .(有修學者的五力。是那五力呢?就是信力、慚力、愧力、精進力、和慧力)。

  2、慚力:于惡自厭名慚,即自己反省而恥作諸惡。

  3、愧力:于過羞他爲愧,即愧懼他人而怖畏諸惡。

  

  六九○、本經敘說當成就五學力。巴利本本經與前經合爲一經。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的話,就如前經的內容一樣,差別的是:「衆比丘啊!你們應這樣修學:我當成就修學者的信力、成就修學者的精進力、成就修學者的慚力、成就修學者的愧力、成就修學者的慧力。」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六九○經注釋:

  1、「諸比丘!當作是學:我當成就信力是學力……成就慧力是學力」:南傳相對經文英譯本此處作 Wherefore , monks , train yourselves thus : We will become possessed of the learner”s power called the power of faith ; we will become possessed of the learner”s power called the power of conscientiousness ; we will become possessed of the learner”s power called the power of fear of blame ; we will become possessed of the learner”s power called the power of energy ; we will become possessed of the learner”s power called the power of insight .(比丘們!當作是學:我們應成就修學者的信力;我們應成就修學者的慚力;我們應成就修學者的愧力;我們應成就修學者的精進力;我應成就修學者的慧力)。檢視英譯本,可見北傳之「信力是學力」即英譯本之 the learner”s power called the power of faith .

  (一種叫信力的修學者之力││修學者的信力);其余四力可類推。

  

  六九一、本經詳說五學力的內容。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祗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的話,就如前經的內容一樣,差別的是:「什麼是修學者的信力呢?就是對于如來有完善地信仰,根本堅固,一切諸天、魔王、梵天、沙門、婆羅門,以及其余同類之法所不能毀壞。什麼是修學者的精進力呢?就是四正斷,內容就如前面已詳細解說過的一樣。什麼是修學者的慚力呢?就是羞恥,恥于生起邪惡不善法等所有煩惱之類,受到一切因果的熾然苦報,于未來世而有生、老、病、死、憂、悲、惱苦,這就叫修學者的慚力。什麼是修學者的愧力呢?就是對一切可愧的事而感到愧悔,愧悔生起各種邪惡不善法等煩惱之類,受到因果的熾然苦報,于未來世而有生、老、病、死、憂、悲、惱苦,這就叫修學者的愧力。什麼是修學者的慧力呢?就是聖弟子運用智慧,成就通達世間生滅的智慧,賢聖超出、厭離、決定思擇、正確滅盡苦惱,這就叫修學者的慧力。」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六九一經注釋:

  1、「謂聖弟子住于智慧……是名慧力是學力」:佛光阿含藏注引巴利本相對經文此處作「比丘們!此有具慧聖弟子,以通達生死(或五蘊生滅)、神聖、抉擇、真正通達苦盡之慧而成就者,此稱爲慧力」。

  

  六九二、本經敘說當成就信等五力,意同六九○經。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的話,就如前經的內容一樣,差別的是:「所以,比丘們!應這樣修學:我當成就修學者的信力,成就修學者的精進力、慚力、愧力、慧力。」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六九叁、本經敘說若對善法有所變易退減、不能久住的話,他人當以五種白法呵責你;反之,刞會慶慰你。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如果比丘對于善法有所變易、退減、或不能常久攝持的話,他人就應當用五種白法(清淨之法)來呵責你。是那五種呢?就是說因你不能依正信而入于善法,如果能依正信的話,就能遠離不善法,而修習一切善法了;也告訴你不知精進、無慚、無愧、無慧以便入于善法;如果能依智慧等善法的話,就能遠離各種不善法,而修習一切善法了。

  如果比丘對于正法不變易、不退減、常久攝持的話,他人就應當以五種白法來慶慰你。是那五種呢?就是慰勉你能依正信而入于善法;如果能依于正信的話,就會遠離不善法,而修習一切善法;也慰勉你能依精進、慚、愧、智慧而入于善法;如果能依于智慧等善法的話,就能遠離各種不善法,而修習一切善法了。」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六九四、本經敘說若比丘還戒、退戒,他人當以五種白法來呵責;反之則會慶慰。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如果比丘棄學還戒或退戒的話,他人就應當以五種白法(清淨之法)來呵責你。是那五種呢?就是告訴比丘因不能依正信而入于善法;如果能依于正信的話,就能遠離不善法,而修習一切善法。也告訴他不能依于精進、慚、愧、智慧而入于善法;如果能依于智慧等善法的話,就能遠離不善法,而修習一切善法了。如果比丘盡其壽命,修持得純一圓滿清淨,梵行清白的…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