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如前經所詳細說明的一樣。」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六九八、本經略說如來六種力。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如來有六種智力,如果成就這六種智力,就是如來、應供、等正覺的聖者得到了先佛最勝處的智慧,能轉動清淨的梵輪,于大衆中像獅子作吼一樣地演說正法。首先就是能夠如實知道一切事物的道理和非道理,這樣就叫做如來的第一種智力。
其次,如來對于過去、未來、現在,皆依業法受報的情況,都能如實知道,就如前面已詳述過的一樣,這樣就叫做如來的第二種智力。
其次,如來對于禅定、解脫、叁昧、正受都能如實知道,就如前面已詳述過的一樣,這樣就叫做如來的第叁種智力。
其次,如來對于過去世生命中的各種事情,都能如實知道,就如前面所詳述過的一樣,這樣就叫做如來的第四種智力。
其次,如來清淨的天眼超過于人眼,他能觀見所有衆生于此死後而受生于別處的情況,就如前面所詳述過的一樣,這樣就叫做如來的第五種智力。
其次,如來的結縛煩惱已滅盡,得到了無煩惱的清淨心解脫與智慧解脫,就如前面所詳述過的一樣,這樣就叫做如來的第六種智力。」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六九八經注釋:
1、以業法受:原作「心樂法受」,今依雜阿含經論會編改正。
六九九、本經敘說若有來問六力者,則世尊將依六力之知見爲其解說。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的話,就如前經的內容一樣,差別的是:「如果有人來問我有關如來處與非處智力的話,我就會依如來處與非處的智力所知、所見、所覺,而成等正覺等事,來爲他解說。
如果又來問我有關如來自己依業受報的智力等事,我就會依如來自己依業受報的智力所知、所見、所覺,而成等正覺等事,來爲他解說。
如果有人來問我有關如來禅定、解脫、叁昧、正受的智力等事,我就會依如來禅定、解脫、叁昧、正受的智力,來爲他解說。
如果有人來問我有關如來宿命更替的智力等事,我就會依如來宿命更替的智力所知、所見、所覺,來爲他解說。
如果有人來問我有關如來天眼的智力等事,我就會依如來的天眼智力所見,來爲他解說。
如果有人來問我有關如來漏盡的智力等事,我就會依如來漏盡的智力所知、所見、所覺,來爲他解說。」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六九九經注釋:
1、業受:原作「樂受」,下同,今依雜阿含經論會編改正。
七○○、本經略說七力,並言成就七力,則能盡諸有漏。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有七種力。是那七種呢?就是信力、精進力、慚力、愧力,念力、定力、慧力。」
當時,世尊就唱誦詩偈說:
「信力與精進力,慚力及愧力,
還有正念力、正定力、正慧力,這些就叫做七力;
成就這七力的人,就能盡除一切的煩惱。」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七○一、本經敘說當成就七力。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有七種力。」就如前經的內容一樣,差別的是:「所以,比丘啊!你們應當這樣修學:我當成就信力,像這精進力、慚力、愧力、念力、定力、慧力等,也應當要修學成就。」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七○二、本經敘說若成就七力者,疾斷諸有漏。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有七種力。」就如前經的內容一樣,差別的是,當時,世尊唱誦詩偈說:
「信力、精進力,以及慚力與愧力,
還有念力、定力和慧力,這些就叫做七力;
成就七力的人,就能很快地斷除一切的煩惱。」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七○叁、本經詳說七力的內容。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有七種力。是那七種呢?就是信力、精進力、慚力、愧力、念力、定力、慧力。什麼是信力呢?就是對于如來所生起的信心,深入堅固,是諸天、魔王、梵天、沙門、婆羅門,以及其余同類之法所不能毀壞,這樣就叫做信力。什麼是精進力呢?就是四正斷,就如前面經文已詳說過的一樣。什麼是慚力呢?就是對邪惡不善之法感到羞恥,就如前面經文已詳說過的一樣。什是愧力呢?就是對于可愧的事情感到愧悔,愧悔生起邪惡不善之法,就如前面經文已詳說過的一樣。什麼是念力呢?就是四念處,就如前面經文已詳說過的一樣。什麼是定力呢?就是四禅定,就如前面經文已詳說過的一樣。什麼是慧力呢?就是四聖谛,就如前面經文已詳說過的一樣。」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七○四、本經敘說有八力。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有八種力。是那八種呢?就是王者的自在力、大臣的斷事力、女人的結恨力、嬰兒的啼泣力、愚人的毀呰力、黠慧人的審谛力、出家人的忍辱力、多聞人的計數力。」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七○四經注釋:
1、斷事:裁定事情。
2、毀呰:诋毀惡罵。呰,音ㄗˇ。
3、黠慧:聰敏,黠,音ㄒ一ㄚˊ
4、計數:思量、策畫。
七○五、本經解說八力的內容。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的話,就如前經的內容一樣,差別的是:「所謂王者的自在力,就是王者常顯現自在的威力。所謂大臣的斷事力,就是大臣常顯現判斷事情的功力。所謂女人的結恨力,就是女人的特性,常顯現結恨的力量。所謂嬰兒的啼泣力,就是嬰兒的特性,常顯現啼泣的氣力。所謂愚人的毀呰力,就是愚人特性,常遇事則顯現诋毀诃責人之力。所謂黠慧人的審谛力,就是有智慧的人,常顯現出對真理了解的能力。所謂出家人的忍辱力,就是出家人常顯現忍辱的耐力。所謂多聞人的計數力,就是多聞之人,常顯現思惟策畫的能力。」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七○六、本經敘說漏盡比丘有八力││離欲及修習四念處、四正斷、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舍利弗尊者去到世尊住處,向世尊頂禮後,退坐一邊,問佛陀說:「世尊啊!盡除煩惱的比丘有幾種力呢?」
佛陀告訴舍利弗說:「盡除煩惱的比丘有八種力。是那八種呢?就是盡除煩惱的比丘,他的心會順趨于遠離、流注于遠離、輸向于遠離,順趨于出離、流注于出離、輸向于出離,順趨于涅槃、流注于涅槃、輸向于涅槃。如果見到五欲(色、聲、香、味、觸),就會像見到火坑一樣;有這樣的知見後,對于貪欲的意念、貪欲的感受、貪欲的染著等,內心就不會永遠依止它,而會修習四念處、四正斷、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等法。」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七○六經注釋:
1、漏盡比丘有八力:南傳相對經文爲增支部八集第叁居士品之第二十八經「力」,但說法稍異。其所述八力爲:一、漏盡比丘以如實正慧善觀一切諸行是無常。二、漏盡比丘以如實正慧善觀諸欲如火坑。叁、漏盡比丘其心趣向于離、傾向于離、臨入于離、住于離,歡喜出盡一切漏所生之法。四、漏盡比丘修習、善修四念處。五、漏盡比丘修習、善修四神足。六、漏盡比丘修習、善修五根。七、漏盡比丘修習、善修七覺支。八、漏盡比丘修習、善修八聖道。
七○七、本經內容參閱第七○六經。
就如「尊者舍利弗問經」的內容所述,有「異比丘問佛」的經文,也是同樣說法。
七○八、本經內容參閱第七○六經。
有「問諸比丘經」,也是同前經一樣的說法。
七○九、本經敘說有九力。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有九種力。是那九種呢?就是信力、精進力、慚力、愧力、念力、定力、慧力、數力(思考力)、修力。」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七一○、本經詳說九力的內容。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有九種力。是那九種呢?就是信力、精進力、慚力、愧力、念力、定力、慧力、數力、修力。什麼是信力呢?就是對于如來所生起的正信之心,深入堅固,就如前面經文所說過的一樣。什麼是精進力呢?就是四正斷,就如前面經文所說過的一樣。什麼是慚力呢?就如前面經文所說…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