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叁▪P3

  ..續本文上一頁?就是要修習四念處等法,這樣就叫做修斷。」

  當時,世尊就又唱誦詩偈說:

  「斷斷及律儀斷,隨護斷與修習斷,

  這四種正斷,是得正覺的佛陀所說;

  比丘如能運用方法精勤修習,就可以滅盡一切的煩惱。」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就如本經「四念處」的經文所述,像這四正斷、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道支、四道、四法句、止觀修習等經文,也是同樣的說法。

  

  五九四、本經敘說修習禅法須以不放逸爲根本。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譬如有人在世間有所建造設立,那一切都要依于大地;同樣地,比丘要修習禅法,一切也要依不放逸爲根本,依不放逸而集,依不放逸而生,依不放逸而顯現。比丘不放逸的話,才能修習四禅定。」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五九五、本經敘說比丘不放逸,則能斷貪、瞋、癡。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的話,就如前經所說一樣,有所不同的是:「像這樣不放逸的比丘就能斷除貪欲、瞋恚、愚癡叁毒的煩惱。」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就如本經「斷貪欲、瞋恚、愚癡」的經文所述,像這調伏貪欲、瞋恚、愚癡,貪欲究竟,瞋恚、愚癡究竟,出要、遠離、涅槃等經,也是同樣的說法。

  五九六、本經廣舉叁十五事爲喻,詳說一切善法皆以不放逸爲本。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祗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譬如百草藥木,都要依于大地然後才能生長;同樣地,種種的善法,也都要以不放逸做爲根本。余如前經所說,……乃至涅槃。

  譬如黑沈水香是衆香中最爲上等;同樣地,種種的善法,也是以不放逸最爲重要。

  譬如堅固的香料中,赤旃檀最爲第一;同樣地,一切的善法,都是以不放逸爲根本。如此,……乃至涅槃。

  譬如水裏與陸地一切花中,以優缽羅花(青蓮花、睡蓮)爲第一;同樣地,一切的善法都是以不放逸爲根本。……乃至涅槃。

  譬如陸地所生的花中,以摩利沙花爲第一;同樣地,一切的善法,是以不放逸爲根本。……乃至涅槃。

  比丘啊!譬如一切畜生的足迹中,象的足迹最大;同樣地,一切的善法,是以不放逸最爲根本。余如前經所說,……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畜生中,以獅子爲第一,是所謂的畜生之王;同樣地,一切的善法,是以不放逸爲根本。余如前經所說,……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屋舍堂閣,以棟梁爲第一;同樣地,一切的善法,是以不放逸爲根本。

  譬如世界上一切果樹,只有叫閻浮果的果實最美好;同樣地,一切的善法,是以不放逸爲根本。

  譬如一切的俱毗陀羅樹(黑檀樹),以薩婆耶旨羅的俱毗陀羅樹最好;同樣地,一切的善法,是以不放逸爲根本,余如前經所說……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山,以須彌山王最高;同樣地,一切的善法,是以不放逸爲根本。余如前經所說,……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的黃金,以閻浮河所産的黃金最高貴;同樣地,一切的善法,是以不放逸爲根本。余如前經所說,……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的衣料中,伽屍國所産的細毛布最好;同樣地,一切的善法,是以不放逸爲根本。余如前經所說,……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顔色中,以白色最精純;同樣地,一切的善法,是以不放逸爲根本。余如前經所說,……乃至涅槃。

  譬如衆鳥之中,以金翅鳥最大;同樣地,一切的善法,是以不放逸爲根本。余如前經所說,……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國王,以轉輪聖王最爲高貴;同樣地,一切的善法,是以不放逸爲根本。余如前經所說,……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的天王,以四大天王爲第一;同樣地,一切的善法,是以不放逸爲根本。余如前經所說,……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叁十叁天,以帝釋爲最上首;同樣地,一切的善法,是以不放逸爲根本。余如前經所說,……乃至涅槃。

  譬如焰摩天中,以宿焰摩天王爲最上首;同樣地,一切的善法,是以不放逸爲根本。余如前經所說,……乃至涅槃

  譬如兜率陀天中,以兜率陀天王爲最上首;同樣地,一切的善法,是以不放逸爲根本。余如前經所說,……乃至涅槃。

  譬如化樂天,以善化樂天王爲最上首;同樣地,一切的善法,是以不放逸爲根本。余如前經所說,……乃至涅槃。

  譬如他化自在天,是以善他化自在天子爲最上首;同樣地,一切的善法,是以不放逸爲根本。余如前經所說,……乃至涅槃。

  譬如梵天,以大梵天王爲最上首;同樣地,一切的善法,是以不放逸爲根本。余如前經所說,……乃至涅槃。

  譬如閻浮提(即我們世間)的一切水流都順趨于大海,大海是最爲廣大,因它能容納百川;同樣地,一切的善法都是隨順于不放逸。余如前經所說,……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雨滴都將歸于大海;同樣地,一切善法也都是順趨于不放逸的大海。余如前經所說,……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薩羅(即婆羅樹)以阿耨大薩羅爲第一;同樣地,一切的善法,是以不放逸爲第一。余如前經所說,……乃至涅槃。

  譬如閻浮提的一切河流,以四大河爲第一,就是所謂的恒河、新頭河、搏叉河、司陀河(以上爲印度四大河);同樣地,一切的善法,是以不放逸爲第一。余如前經所說,……乃至涅槃。

  譬如衆星的光明,以月亮爲第一;同樣地,一切的善法,是以不放逸爲第一。余如前經所說,……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身體高大的衆生中,以羅睺阿修羅最爲第一;同樣地,一切的善法,是以不放逸爲根本。余如前經所說,……乃至涅槃。

  譬如所有享受色、聲、香、味、觸五欲的人,頂生王爲第一;同樣地,一切的善法,是以不放逸爲根本。余如前經所說,……乃至涅槃。

  譬如欲界的一切神通力量,以天魔波旬爲第一;同樣地,一切的善法,是以不放逸爲根本。余如前經所說,……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的衆生,無足、兩足、四足、多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想、非無想等,以如來爲第一;同樣地,一切的善法,是以不放逸爲根本。余如前經所說,……乃至涅槃。

  譬如所有的一切法,有爲法或無爲法,以出離貪欲爲第一;同樣地,一切的善法,是以不放逸爲根本。余如前經所說,……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的法衆(習法的大衆),以如來的法衆爲第一;同樣地,一切的善法,是以不放逸爲根本。余如前經所說,……乃至涅槃。

  譬如所有一切諸界的苦行,以梵行聖界爲第一;同樣地,一切的善法,是以不放逸爲根本。余如前經所說,……乃至涅槃。」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五九六經注釋:

  1、「如上說,……乃至涅槃」:依南傳「相應阿含」第五正勤相應之第一爲「恒河廣說」,第二即「不放逸品」。「恒河廣說」之內容最後即說「比丘如是對四正勤修習,對四正勤多修習,則趣向涅槃、傾向涅槃、臨入于涅槃。」這些句子在北傳有關經文(第五八九經至五九叁經)中皆無。南傳的「不放逸品」因經文雷同于前面的「恒河廣說」,所以經文省略,只附攝頌「如來與足迹,屋頂與根核,夏生花王月,日衣等十句。」並附記說:「依正勤之可廣說不放逸品。」北傳廣舉叁十五事以詳說「不放逸」,比南傳多了二十五事之多。由南傳的經文敘述,可知北傳本經省略諸處應作「如是對不放逸修習,對不放逸多修習,則趣向涅槃、傾向涅槃、臨入于涅槃。」

  2、摩利沙:又作「末利迦」,「素馨」之一種,花黃金色,用以作高貴花鬘,故又名鬘花。

  3、一切閻浮果:指閻浮洲上一切果實,即此世界上所有果實。

  4、閻浮:此爲果實之名。

  5、閻浮提金:又作閻浮檀金,爲閻浮河所産之金。色赤黃而帶有紫焰氣,爲金中最爲高貴者。

  6、伽屍:國名,在中印度,爲十六大國之一,薩羅之北鄰。

  7、金翅鳥:又作「迦樓羅」,爲八部衆之一,翅金色,雙翅廣叁百六十萬裏,住須彌山下,常捕龍爲食。

  8、四大河:印度的四大河:一恒河,又作殑伽河。二新頭河,又作信度河、辛頭河。叁搏叉河,又作縛刍河。四司陀河,又作徙多河。

  9、 羅睺阿修羅:古時不知日蝕月蝕之因。以爲有「大身者」遮住日、月,而此「大身者」爲羅睺阿修羅王。

  10、頂生王:據本生經記載:往昔有王,名布殺陀王,王頂上忽生疱,自疱生一子。後長大爲金輪王,稱頂生王。頂生金輪王既征服四天下,遂上忉利天欲害帝釋而己代之,不成還下地,困病而死。頂生王者,今之釋迦佛是也。可知頂生王也是佛陀前生之一。

  五九七、本經敘說依叁昧或正受之善與非善而有種種之「四種禅」。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有四種禅││有一種禅爲于叁昧善巧而非于正受善巧,有一種禅爲于正受善巧,而非于叁昧善巧;有一種禅爲于叁昧善巧,也于正受善巧;有一種禅爲既非于叁昧善巧,也非于正受善巧。

  其次,又有四種││有一種禅爲于住叁昧善巧,而非于住正受善巧;有一種禅爲于住正受善巧,而非于住叁昧善巧;有一種禅爲于住叁昧善巧,也于住正受善巧;有一種禅爲既非于住叁昧善巧,也非于住正受善巧。

  其次,又有四種禅││有一種禅爲于叁昧起(出離)善巧,而非于正受起善巧;有一種禅爲于正受起善巧,而非于叁昧起善巧;有一種禅爲于叁昧起善巧,也于正受起善巧;有一種禅爲既非于叁昧起善巧,也非于正受起善巧。

  其次,又有四種禅││有一種禅爲于叁昧時善巧,而非于正…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