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三▪P2

  ..续本文上一页之第三天。

  2无量净天:色界三禅三天之第二天。

  3少净天:色界三禅三天之第一天。

  五八四、本经叙说第四禅之精神状态及对五蕴正思惟之果报。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如果比丘如是行作、如是形态、如是相状,出离了忧苦,也息止了喜乐之心,先前的忧喜皆已息灭,只有不苦不乐的「舍受」,意念极清净,住心一处,就能圆满地安住于第四禅。如果不如此地去忆念,而是对于色、受、想、行、识等现象思惟就如疾病、如痈肿、如利刺、如凶杀……乃至得到上流般涅槃;如果不能如此的话,或会生于因性果实天;如果不能如此的话,或会生于福生天;如果不能如此的话,也会生于少福天。」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就如对四禅的叙述;同样地,对四无色定也是同样的说法。

  第五八四经注释:

  1因性果实天:即广果天,是色界四禅八天之第三天。

  2福生天:色界四禅八天之第二天。

  3少福天:即无云天,是色界四禅八天之第一天。

  五八五、本经叙说风云天、焰电天……乃至寒天、热天等天人的神通力。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有位风云天人生起这样的想法:我现在要运用神通力游戏。当他做这样的想法时,风云就自然涌起。就如风云天人一样,像这焰电天、雷云天、雨天、晴天、寒天、热天等天人,也说他们各自都有如此的神通力。」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就如本经所说,有异比丘问佛、佛问诸比丘的经文,也是这样的说法。

  五八六、本经叙说雨夜中世尊出游,教阿难持伞盖覆灯随行,梵天、帝释天及四大天王皆亦持伞盖覆灯跟随于诸大弟子后,世尊见后微笑,告诉阿难此事。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那时,世尊在暗夜中,天空下着小雨,雷电的光焰闪耀。佛陀告诉阿难说:「你可以拿支伞覆着灯,我们出游去。」

  阿难尊者立即遵照指示,拿支伞盖覆着灯,跟随在佛陀后面,走到一个地方,世尊忽然露出微笑。阿难尊者向佛陀请问说:「世尊您是不会无缘无故而笑的,不知世尊您今日是为何缘故而发出微笑呢?」

  佛陀告诉阿难说:「是的!是的!如来不会无缘无故而笑,你现在拿着伞盖覆着灯,随我而行,我看见大梵天王也一样地拿支伞覆着灯,跟随在拘邻比丘后面走;天帝释提桓因也是拿支伞盖覆着灯,跟随在摩诃迦叶后面走;袟粟帝罗色咤罗天王(东方持国天王)也是拿支伞盖覆着灯,跟随在舍利弗后面走;毗楼勒迦天王(南方增长天王)也拿支伞盖覆着灯,跟随在大目揵连后面走;毗楼匐叉天王(西方广目天王)也拿支伞盖覆着灯,跟随在摩诃拘絺罗后面走;毗沙门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拿支伞盖覆着灯,跟随在摩诃劫宾那后面走。」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阿难尊者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愿遵奉修行。

  五八七、本经叙说四种善调伏众之光辉。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有四种善好调伏的大众。是那四种呢?就是指善好调伏的比丘、善好调伏的比丘尼、善好调伏的优婆塞、善好调伏的优婆夷,这些就叫做善好调伏的四众。」

  那时,世尊就唱说诗偈:

  「如果辩才无碍又能无所畏惧,博学多闻且通达正法,

     依循法的秩序修行而向涅槃之道,这就是所谓的善众。

     比丘能够受持净戒,比丘尼能够多闻。

     优婆塞能够净信,优婆夷也是如此,

  这样就叫做是善众,他们都如日光一样地自己照耀着光辉。

  如此的话就是善好的僧人,如此的话就是僧众中善好的人,

  而这都是正法才使僧众善好,就如日光一样地自己照耀着光 辉。」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如本篇「调伏」的经文所叙述,像这辩、柔和、无畏、多闻、通达法、说法、法次法向、随顺法行等经文,也是同样的说法。

  第五八七经注释:

  1、有四种善好调伏众:增一阿含二十七品第七经与本经为相对经文,此处作「今有四人,聪明勇悍,博古明今,法法成就」。

  五八八、本经解说三种儿子││随生子、胜生子、下生子。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有三种儿子。是那三种呢?就是随从父母的儿子、胜过父母的儿子、低劣于父母的儿子。怎样叫随从父母的儿子呢?就是说这孩子的父母能够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做儿子的人也随学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这样就叫做随从父母的儿子。怎样叫胜过父母的儿子呢?就是说如果孩子的父母不能受持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的戒律,然而做为儿子的人却能受持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的戒律,这样就叫做胜过父母的儿子。怎样叫低劣于父母的儿子呢?就是说如果孩子的父母能够受持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的戒律,然而做为儿子的人却不能受持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的戒律,这样就叫做低劣于父母的儿子。」

  当时,世尊就唱诵诗偈说:

  「生下能随从父母或胜过父母的儿子,这是有智慧的父母所想要的;

  生个低劣的儿子就非父母所想要,因为他不能绍继父母的志业。

   人世间做为儿子的人,应当做一位优婆塞,

   于佛、法、僧三宝,勤修清净的心,

   就能像云散而月光显耀一般,荣耀着父母与家眷。」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就如本经「五戒」所述,像这信、戒、施、闻、慧等经文,也是同样的说法。

  第八八经注释:

  1、「生随及生上……光荣眷属众」:本经也出现于南传小部经,今据大林静舍所印黄谨良译文,此处诗偈作「诸智者众,望得优生,及随生子,不望劣生,坏族姓子。有诸儿子,是优婆塞。如是儿子,是世间子,有信有戒,知父母心,无有悭吝。于诸众中,最为荣美,如明分月,无黑云蔽。」可互为参阅。

  五八九、本经叙说有四正断。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有遮断恶法,令善法增长的四正断法。是那四种呢?就是:一断断(断除已生起的邪恶不善法);二律仪断(使未生起的邪恶不善法不会生起);三随护断(使未生的善法生起);四修断(使已生起的善法更增长)。」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五八九经注释:

  1、四正断:又译四正勤,即勤于遮断恶法,令善法增长。

  五九○、本经意同前经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有遮断恶法,令善法增长的四正断法。是那四种呢?就是:一断断(断除已生起的邪恶不善法);二律仪断(使未生起的邪恶不善法不会生起);三随护断(使未生的善法生起);四修断(使已生起的善法更增长)。」

  当时世尊就唱诵诗偈说:

  「断断及律仪断,随护断与修习断,

  如此四正断法,是诸佛所说之法。」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五九一、本经叙说四正断的内容。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有四正断法。是那四种呢?就是:一、断断,二、律仪断,三、随护断,四、修断。怎样叫断断呢?就是比丘对已生起的邪恶不善法使它断除,生起欲愿、方便、精勤、摄心受持,这样就叫做断断。怎样叫律仪断呢?就是未生起的邪恶不善法不使它生起,生起欲愿、方便、精勤、摄心受持,这样就叫做律仪断。怎样叫随护断呢?就是未生起的善法使它生起,生起欲愿、方便、精勤、摄心受持,这样就叫做随护断。怎样叫修断呢?就是对已生起的善法更加修习使圆满,生起欲愿、方便、精勤、摄心受持,这样就叫做修断。」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五九一经释:

  1、生欲、方便、精勤、心摄受:「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起志欲、精进、发勤、策心而持」。

  2、已起善法增益修习:「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为对已生之善法令住、不忘失、倍修习、广修习、令圆满。」

  五九二、本经经文内容与前经相同,诗偈则与第五九○经诗偈相同。译文略。

  五九三、本经详说四正断的内容。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有四正断法。是那四种呢?就是:一、断断,二、律仪断,三、随护断,四、修断。怎样叫断断呢?就是比丘对已生起的邪恶不善法使它断除,生起欲愿、方便、精勤、摄心受持;未生起的邪恶不善法使他不会生起,生起欲愿、方便、精勤、摄心受持;未生起的善法使它生起,生起欲愿、方便、精勤、摄心受持;已生起的善法更加修习使圆满,生起欲愿、方便、精勤、摄心受持,这样就叫做断断。怎样叫律仪断呢?就是比丘善于摄护眼根,使它隐密、调伏、进于正向;同样地,耳、鼻、舌,身意根等也善于摄护,使它隐密、调伏、进于正向,这样就叫做律仪断。怎样叫随护断呢?就是比丘对于每一种真实的三昧(禅定)相状善能守护保持,对所观境相所谓的青瘀相、肿胀相、脓烂相、腐坏相、虫啖食不净相等,要修习守护,不使它退失,这样就叫做随护断。怎样叫修断呢…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