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一▪P5

  ..續本文上一頁保持靜默。

  那時,有一位坐于下座的比丘名叫梨犀達多,他告訴衆上座們說:「我願意回答那位長者所問的問題。」

  衆上座說:「能回答得好,你就回答吧!」

  這時,長者就請問梨犀達多說:「尊者啊!一切世間的見解,是以什麼爲根本,由什麼而集,從什麼而生,自什麼而顯現的呢?」

  梨犀達多尊者答說:「長者啊!一切世間的見解,有的說有我,有的說衆生,有的說壽命,有的說世間吉凶,所有這些見解,一切都是以執著身體爲實有的身見爲根本,由身見而集,從身見而生,自身見而顯現。」

  又問:「怎樣叫身見呢?」

  答說:「長者啊!就是愚癡無聞的凡夫妄見物質現象即是我,或物質現象是我所有,物質現象中有我,或我中有物質現象。對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也妄見那就是我,或精神現象是我所有,我中有精神現象,或精神現象中有我。長者啊!這就叫做身見。」

  又問:「尊者啊!怎樣才能沒有身見呢?」

  答說:「長者啊!就是多聞聖弟子不認見物質現象即是我,也不認見物質現象是我所有,不認見我中有物質現象,或物質現象中有我。不認見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就是我,也不認見這些精神現象是我所有;不認見我中有精神現象,或精神現象中有我。這樣就叫做能夠沒有身見了。」

  又問:「尊者啊!您父親叫什麼名字呢?您出生何處呢?」

  答說:「長者啊!我是出生于後方的長者之家。」

  質多羅長者告訴梨犀達多尊者說:「我和尊者二人的父親都是善知識。」

  梨犀達多尊者答說:「是的,長者!」

  質多羅長者告訴梨犀達多說:「尊者您如能住在這庵羅林中,我願盡形壽供養您衣服、飲食、隨病湯藥等物。」梨犀達多尊者靜默地接受了供養的請求。

  那時,梨犀達多尊者接受了質多羅長者的請供,由于受供養障礙的緣故,很久都沒去到世尊處。

  當時,衆上座比丘爲質多羅長者講說種種的佛法,給予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後,質多羅長者內心歡喜不已,向衆上座比丘作禮後離去。

  五七O、本經敘說摩诃迦尊者受質多羅長者的一再請求,示現神通力,並藉以告之,此神通力乃由不放逸而得。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庵羅聚落的庵羅林中,和衆多的上座比丘在一起。

  那時,有位名叫質多羅的長者去到衆上座住處,向他們頂過禮,退坐一邊,然後禀告衆上座比丘說:「希望各位尊者能到牧牛場中接受我的供養。」

  當時,衆上座都靜默地接受了邀請。

  質多羅長者知道衆上座已靜默地接受邀請後,自己回到了家,就在晚上備置各種飲食。第二天早晨鋪好了座席,就派人去請衆上座說:「受供的時間已到了。」

   衆上座穿好法衣,手拿著缽盂,就來到牧牛場中質多羅長者的家,就座而坐。

   當時,質多羅長者親自供養種種的飲食。食後,上座比丘們清洗缽盂,澡漱完畢,質多羅長者鋪好一張矮床,就在上座面前坐下聽法。這時,衆上座就爲長者講說種種的佛法,給予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後,即從座席起來離去,質多羅長者也跟隨他們回去。

   衆上座因爲吃食了用蜂蜜調拌的乳酪,肚子很飽,又在春後正熱的月分,走在路上感到悶熱極了。

   那時,有一位下座比丘,名叫摩诃迦,對上座比丘們說:「今天非常熱,我想作法生起雲雨微風,可以嗎?」

   衆上座答說:「你能這樣做的話,那是最好了。」

   當時,摩诃迦即入于叁昧中,依禅定而暗運神通,果然就如他所觀想之境,剎那間生起雲霧,細雨輕飄,涼風習習,從四面八方吹來。等大衆回到精舍門前,摩诃迦尊者問衆上座說:「所作起的風雨可以停止了嗎?」

   大衆答說:「可以停上了。」

   這時,摩诃迦尊者立即收回神通,回到自己的精舍。

   那時,質多羅長者這樣地想著:一位最下座的比丘竟能有這麼大的神通力,何況那些中座、以及上座比丘就更不用說了!他立即向著衆上座比丘頂禮,並隨著摩诃迦比丘到他所住的精舍裏,頂禮摩诃迦比丘後,退坐一邊,禀告尊者說:「尊者啊!我還想看看尊者您超人的神通變化。」

  摩诃迦尊者說:「長者啊!不要如此顯現恐怖的場面!」

  長者再叁請求,尊者仍再叁地拒絕。長者還是一再地請求,說還想看看尊者的神通變化。

  摩诃迦尊者只好告訴長者說:「你且到外頭去拿取幹草木柴,把它堆積起來後,用一張細毛布巾蓋覆其上。」

  質多羅長者就依照尊者的指示,走出室外,堆積好薪柴後,進來告訴摩诃迦尊者說:「柴草已堆好了,上面也蓋上了細毛布巾。」

  這時,摩诃迦尊者立即進入火光叁昧中,只見從戶鈎的洞孔中噴出火焰,那火焰把柴堆都燒盡了,而那張白細毛布巾卻仍舊完好無損,然後告訴長者說:「你現在看見我的神通力了沒?」

  答說:「我已看見,尊者啊!真是奇特極了!」 

  摩诃迦尊者告訴長者說:「你應當知道這神通力都是以不放逸爲根本,由不放逸而集,自不放逸而生,從不放逸而顯現,由于不放逸,所以才能得到無上正等正覺。所以,長者啊!這神通力以及其它的各類功德,一切都是以不放逸爲根本,由不放逸而集,自不放逸而生,從不放逸而顯現,由于不放逸,所以才能得到無上正等正覺,以及其余各類的道法。」

  質多羅長者禀告摩诃迦尊者說:「希望尊者您能常住在此園林中,我將會盡形壽供養您衣服、被褥、飲食、隨身治病湯藥等物。」

  摩诃迦尊者因爲要遊化四方的緣故,所以並沒有接受長者供養的請求。

  質多羅長者聽聞尊者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就從座席起來,向尊者作禮後離去。

  摩诃迦尊者爲了不想被供養的利益所障礙,立即從座席起來離去,于是就不再回來了。

  第五七O經注釋:

  1、酥酪:ㄙㄨㄌㄠˋ,用牛奶、羊奶精煉而成的製品。

  2、亹亹:ㄨㄟˇㄨㄟˇ,微風吹貌。

  3、下座比丘:比丘之坐次,依戒臘之多少而定。一般無臘至九臘稱下座;十臘至十九臘稱中座;以後則稱上座。

  4、  :細毛布、細棉布。

  5、  :通「積」。

  6、 火光叁昧:由己身發出火焰的禅定。

  7、 障罪:依本卷第五六九經,應作「障礙」。

   五七一、本經敘說上座比丘彼此論議是眼等六根系色等六境,或色等六境系眼等六根,質多羅長者則說欲貪是其系。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侯,佛陀住在庵羅林中,和衆多的上座比丘在一起。

   那時,衆多的上座聚集在食堂裏,這樣的討論著:「諸位尊者啊!你們意見怎樣呢?是眼根系住色境呢?還是色境系住眼根呢?同樣地,耳與聲、鼻與香、舌與味、身與觸,乃至意與法,是意根系住法境呢?還是法境系住意根呢?」

   當時,質多羅長者因有事而外出,走過精舍,看見衆上座聚集于食堂,立即向前頂禮衆上座,頂禮後,就問他們說:「各位尊者聚集于食堂,是在論說什麼呢?」

   衆上座答說:「長者啊!我們今天聚集在食堂裏,這樣地討論著:『是眼根系住色境呢?還是色境系住眼根呢?同樣地,耳與聲、鼻與香、舌與味、身與觸,乃至意與法,是意根系住法境呢?還是法境系住意根呢?』」

   長者問說:「諸位尊者對于這件議題如何解說呢?」

   衆上座說:「長者您的意見怎樣呢?」

   長者答衆上座說:「依我的見解,我認爲不是眼根系住色境,也不是色境系住眼根,……乃至不是意根系住法境,也不是法境系住意根,然而這二者之間有貪欲生起的話,就會隨系于此根境了。譬如有二條牛,一只黑色,一只白色,挂以車轭鞅繩駕馭。如果有人問說:『是黑牛系住白牛呢?還是白牛系住黑牛呢?』這樣的問法正確嗎?」

  衆上座答說:「長者啊!這不是正確的問法。爲什麼呢?因爲不是黑牛系住白牛,也不是白牛系住黑牛,而是那車轭鞅繩才是它們的系縛。」

   長者說:「就像這樣,各位尊者啊!不是眼根系住色境,也不是色境系住眼根,……乃至不是意根系住法境,也不是法境系住意根,然而在它們的中間,貪欲就是它們的系縛了。」

   當時,質多羅者長者又聽聞了衆上座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向他們作禮後離去。

  第五七一經注釋:

  1、轭鞅:轭,在車衡兩端架在牛馬頸項上的橫木。鞅,牛馬頭頸部所套的革帶。

  2、等問:即正問。

   五七二、本經敘說阿耆毗迦外道出家二十年不得證道,舊友質多羅長者導其入佛門出家。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侯,佛陀住在庵羅林中。那時,有位叫阿耆毗迦的外道出家人,是質多羅長者先人所親厚的人,他來到質多羅長者住處,彼此相問訊慰勞後,坐于一邊。

  質多羅長者問阿耆毗迦外道說:「你出家多久了?」

   答說:「長者啊!我出家以來有二十余年了。」

   質多羅長者問說:「你出家以來已過二十年,是否得到超人之法,成就知見,而住于安樂了呢?」

   答說:「長者啊!我雖出家過了二十年,但並未得到超人之法,成就知見,住于安樂,只有持行裸形、拔發、乞食,在人間遊行,躺臥于灰土之中罷了。」

   質多羅長者說:「你這樣的修持不叫合于正法與戒律,這是邪惡的知見,不是出離之道,不能叫正覺,不是令人贊歎之處,不可依止它。你徒稱出家過了二十年,而卻只修持裸形、拔發、乞食,在人間遊行,躺臥灰土之中罷了。」

   阿耆毗迦問質多羅長者說:「你成爲沙門瞿昙的弟子,到現在多久了呢?」

   質多羅長者答說:「我成爲世尊的弟子已過了二十年。」

   又問質多羅長者說:「你成爲沙門瞿昙的弟子已過了二十年,是否得到了超人之法,殊勝地成就知見了呢?」

   質多羅長者答說:「你現在應當知道:我質多羅長者必定不會再經由胞胎而受生,不再增用墳冢…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