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含經卷第十六▪P2

  ..續本文上一頁起向上求進步的心理,精進修學,使能證悟。」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四一二經解釋:

  1、波斯匿王:舍衛國之王名,與佛同日生。有部毗奈耶雜事所謂憍薩羅國王勝光王是也。王第二夫人曰末利(譯曰勝鬘,勝鬘經之勝鬘夫人,即此王夫人之女,母子同名)。本爲劫比羅城婢女,以歸佛之福,爲王聘爲夫人,生一子,名惡生,有逆害自立之心,長行大臣谏止之,後王領長行大臣至佛所聽法,久不出,長行意變,竊引車馬還城,策立惡生太子爲王,驅逐大王之二夫人行雨、勝鬘。二夫人詣王所,中途遇王白事,王便令勝鬘還城,自與行雨共向王舍城。城外有一園林,王停此,令行雨報未生怨王(阿阇世王),未生怨王聞之大喜,嚴駕自出迎之。時波斯匿王久不得食,乞于園主,得蘿菔五顆食之,往水邊過量飲之,因成霍亂,遂仆死。未生怨王後來厚葬之。(見有部毗奈耶雜事八)

  2、頻婆娑羅王:佛在世時摩竭陀國王之名,爲佛最初之檀越,深歸佛法,迎佛至首都王舍城說法度人,王並發願願盡形壽供奉佛陀及僧衆衣服飲食臥具。積善根雖多,終爲逆子阿阇世王幽囚,在幽囚中因照于佛之光明,證阿那含果而死。

  

  四一叁、本經敘說論說宿命無益,應學四聖谛。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裏。那時,有衆多的比丘群聚在食堂裏,他們這樣地談論著:「你們前世是做什麼職業?是什麼技術行業?用什麼方法來謀生呢?」

   當時,世尊在禅定中,以天耳聽聞到衆比丘談論的話語,就從座席起來。去到食堂,鋪好座席,就坐在群衆前,然後問衆比丘說:「你們在談論什麼事呢?」

   這時,衆比丘就把前面所談論的事情詳細地向世尊禀告。

   佛陀告訴衆比丘說:「諸位比丘們!你們不要談論說:前世做什麼行業。爲什麼呢?因爲這些論說不能對真義有助益,不能對正法有助益,不能對梵行有助益,不能使人有智慧,不能得到正覺,不能趨向于涅槃。諸位比丘啊!你們應當論說:這苦聖谛、苦集聖谛、苦滅聖谛、苦滅道迹聖谛。爲什麼呢?因爲論說這四聖谛能對真義有所助益,對正法有所助益,對梵行有所助益,能使人有正智,得到正覺,正確地趨向于涅槃。所以,比丘啊!對于四聖谛如果還未覺證的話,就應當運用各種方法勤勉努力,生起向上求進步的心,精進修學,使能證悟。」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四一四,本經敘說論說檀越所施物品之好惡無益,應當學四聖谛。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裏。那時,有衆多的比丘群聚在食堂裏,他們這樣地談論著:「某甲檀越(施主)所供的是粗食淡菜,我們吃了,覺得沒有滋味,沒有力量;我們不如舍棄他所供的粗食淡菜,而自行去乞食。爲什麼呢?因爲比丘乞食時較能得到好食物,又可見到施主恭敬的色貌,時常聽到好的音聲,被衆人所認識,也可得到衣服、臥具、醫藥。」

   當時,世尊在禅定中,以天耳聽聞到衆比丘談論的話語,就去到食堂……像這樣地廣說,乃至能正確地趨向涅槃。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四一五、本經敘說佛所說四聖谛,一比丘悉能受持。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佗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你們有受持我所說的四聖谛嗎?」

   當時,有一位比丘從座席起來,整理好衣服,向佛陀行禮,合掌禀告佛陀說:「有的,世尊您所說的四聖谛,我全都受持奉行了。」

   佛陀問那位比丘說:「你如何受持奉行四聖谛呢?」

   比丘回答佛陀說:「世尊你講說這是苦聖谛,我就受持奉行;這是苦集聖谛,這是苦滅聖谛、這是苦滅道迹聖谛,世尊如是說四聖谛,我就如是受持奉行。」

  佛陀告訴比丘說:「真好啊!真好!我一講說苦聖谛,你就能真實地受持奉行;我一說苦集聖谛、苦滅聖谛、苦滅道迹聖谛,你就能真實地受持奉行。」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四一六、本經敘說佛所說四聖谛是如如、不離如、不異如,如是受持,是名真實受持四聖谛。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你們有受持我所說的四聖谛嗎?」

  當時,有一位比丘從座席起來,整理衣服,偏袒著右肩,向佛行禮,合掌禀告佛陀說:「有的,世尊您所說的四聖谛,我全都受持奉行了。」

  佛陀問那位比丘說:「你如何受持我所說的四聖谛呢?」

  比丘回答佛陀說:「世尊一說到苦聖谛時,我全都受持奉行。因爲這是真實的、不離真實的、不異真實的,是真的、實的、正確的、不顛倒的,是聖者的真理,這就叫苦聖谛;世尊您所說的苦集聖谛、苦滅聖谛、苦滅道迹聖谛,這也都是真實的、不離真實的、不異真實的,是真的、實的、正確的、不顛倒的,是聖者的真理,這就是世尊所說的四聖谛,我全都受持奉行。」

  佛陀告訴比丘說:「真好啊!真好!你能真實地受持奉行我所說的四聖谛,知道這是真實的、不離真實的、不異真實的,是真的、實的、正確的、不顛倒的道理,這就叫比丘能真實地奉行我所說的四聖谛。」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四一六經解釋:

  1、「如如、不離如、不異如」:「佛光阿含藏」注引巴利本相對經文此處作「此是真實的、此是不離真實的、此是不異真實的」。如,意爲「真實」。

  

  四一七、本經敘說除佛所說四聖谛外,別無四聖谛。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旳迦蘭陀竹園裏。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你們有受持我所說四聖谛嗎?」

  當時,有一位比丘從座席起來,整理衣服,向佛行禮,合掌禀告佛陀說:「有的,世尊您所說的四聖谛,我全都有受持。是受持那四谛呢?就是世尊所說的苦聖谛,我全都有受持;還有苦集聖谛、苦滅聖谛、苦滅道迹聖谛,我全都有受持。」

  佛陀告訴那位比丘說:「真好啊!真好!依我所說的四聖谛,你全都能受持。衆比丘啊!如果有沙門、婆羅門這樣說:『像沙門瞿昙所說的苦聖谛,我將舍棄,另外立一個苦聖谛。』的話,他但有這樣的說法,可是問他內容卻不知道,只會增加疑惑,因爲沒有那樣境界存在之故。或者說:『沙門瞿昙所說的苦聖谛、苦滅聖谛、苦滅道迹聖谛,我現在將舍棄,另外立一個四聖谛。』的話,他但有這樣的說法,可是問他內容卻不知道,只會增加疑惑,因爲沒有那樣境界存在之故。所以,比丘啊!對于四聖谛如果還未覺證的話,就應當運用各種方法勤勉努力,生起向上求進步的心,精進修學,使能證悟。」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四一八、本經敘說若于佛、法、僧有疑者,則于四聖谛有疑;反之則不疑。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如果比丘對于佛有疑惑的話,那麼對于苦聖谛就會有疑惑,對于苦集聖谛、苦滅聖谛、苦滅道迹聖谛就會有疑惑;如果對于法、僧也有疑惑的話,那麼對于苦聖谛就會有疑惑,對苦集聖谛、苦滅聖谛、苦滅道迹聖谛就會有疑惑。如果對佛不疑惑的話,那麼對于苦聖谛就不會有疑惑,對于苦集聖谛、苦滅聖谛、苦滅道迹聖谛就不會有疑惑;如果對于法、僧也不疑惑的話,那麼對于苦聖谛就不會有疑惑,對于苦集聖谛、苦滅聖谛、苦滅道迹聖谛就不會有疑惑。」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四一九、本經敘說若于四聖谛有疑,則于叁寶有疑;反之則不疑。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如果沙門、婆羅門對于苦聖谛有疑惑的話,那麼就是對于佛有疑惑,對于法、僧有疑惑;如果對于集、滅、道聖谛也有疑惑的話,那麼就是對于佛有疑惑,對于法、僧有疑惑。如果對于苦聖谛沒有疑惑的話,那麼就是對于佛沒有疑惑,對于法、僧沒有疑惑;如果對于集、滅、道聖谛也沒有疑惑的話,那麼就是對于佛沒有疑惑,對于法、僧沒有疑惑。」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四二O、本經敘說若不知四聖谛,則沈淪生死,其深崄甚于深崄嚴。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你們跟我一起去到深崄岩吧!」

   衆比丘回答佛陀說:「好的,世尊!」

   當時,世尊與跟隨的大衆就去到深崄岩,鋪好了座席坐下來,向四周觀察深崄岩後,告訴衆比丘說:「這個山岩真是一座很大的絕壁。」

   這時,有一位比丘從座席起來,整理衣服後,向佛陀行禮,合拿問佛陀說:「世尊啊!這座絕壁實在很高大,然而是否還有比這一座更大,令人感到可怕的絕壁呢?」

   佛陀知道這比丘話裏的含意,于是就告訴比丘說:「正是這樣,比丘啊!這座絕壁雖然很高大,然而還有比這一座更大,令人感到可怕的絕壁,那就是衆沙門、婆羅門對于苦聖谛不能如實知道…

《雜阿含經卷第十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