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卷第十六
四O六,本经叙说对世间之思惟无所饶益,故不应思惟。惟应思惟出世间之四谛。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那时,有众多的比丘聚集在食堂里,思考着世间的一切现象。
当时,世尊知道众比丘心里在想什么,就去到食堂,铺好座具坐下,然后告诉众比丘说:「诸位比丘!你们千万不要去思考世间的一切现象。为什么呢?因为思惟世间的一切现象,对于真义没有助益,对于正法没有助益,对于梵行没有助益,不能使人有智慧,不能得到正觉,不能顺趋于涅槃。你们所应当正确思惟的是:这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为什么呢?因为思惟这四圣谛的话,才是对真义有助益、对正法有助益、对梵行有助益,能使人有正智,得到正觉,正确地趋向于涅槃。
在过去世时,有一位男子走出王舍城,在拘絺罗池边端身而坐。他思惟着世间的一切现象。当他正在思惟时,忽然看见有四种军队〡象军、马军、车军、步军,有无量无数的军队都进入一根莲藕的孔洞里。他看后,自己这样地想着:我一定是发狂失心了,不然世间所没有的事,如今竟被我看见。当时,距池不远的地方,有许多人群聚在那儿。这时,那位男子就去到群众处,告诉他们说:『各位!我现在发狂了,我现在得了失心症,世间所没有的事,如今竟被我看见。』就如上文所述,他把所看见的情景为群众们详说。当时,那些群众听了也都认为这男子是发狂失心了,世间所没有的事,而他竟然会看见。」
佛陀告诉比丘说:「然而那位男子并非发狂失心,他所看见的情景是真实的。为什么呢?因为那时距拘絺罗池不远的地方,有诸天神与阿修罗发动四种军队,交战于空中。当时,诸天神获得胜利,阿修罗军战败,于是就败退入那池里一根莲藕的孔洞中去了。所以,比丘啊!你们千万不要去思考世间的一切现象。为什么呢?因为思考世间的一切现象对于真义没有助益,对于正法没有助益,对于梵行没有助益,不能使人有智慧,不能得到正觉,不能正确地趋向于涅槃。你们应当思惟四圣谛。是那四谛呢?就是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四○六经解释:
1、世间思惟:佛光阿含藏注引巴利本作(loka-cinta),即思惟世间诸法。
四○七、本经叙说莫论十四无记,应修学四圣谛,使能觉证。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有众多的比丘聚集在食堂里,他们这样地谈论着:有人说世间有常、有人说世间无常、有人说世间是有常也是无常、有人说世间既不是有常也不是无常,有人说世间有边际、有人说世间没有边际、有人说世间是有边际也是无边际、有人说世间不是有边际也不是无边际,有人说生命就是身体、有人说命异于身而身也异于命,有人说如来死后还存在、有人说如来死后不存在、有人说如来死后有存在也有不存在、有人说如来死后既不是还存在也不是不存在。(以上所说为十四无记)
当时,世尊在一处静坐修禅,他以天耳听闻到那些比丘们聚集在食堂里谈论的话语。听后,他去到食堂,就在大众前铺好座席坐下,然后就问众比丘说:﹁诸位比丘!你们群聚在此谈论什么事呢?」
这时,众比丘禀告佛陀说:「世尊啊!我们这些比丘群聚在食堂里,这样地谈论着:有人说有常,有人说无常,……。」就如前面一样地广说。
佛陀告诉比丘说:「你们不要讨论这些问题。为什么呢?因为讨论这些问题对真义没有助益,对正法没有助益,对梵行没有助益,不能使人有智慧,不能得到正觉,不能正确地趋向于涅槃。你们比丘应该谈论的是:这苦圣谛、这苦集圣谛、这苦灭圣谛、这苦灭道迹圣谛。为什么呢?因为讨论这些问题,才是对真义有所助益、对正法有所助益,对梵行有所助益,能使人有智慧,得到正觉,能正确地趋向于涅槃。所以,比丘啊!对于四圣谛如果还未觉证的话,就应当运用各种方法勤勉努力,生起向上求进步的心,精进修学,使能证悟。」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四O七经解释:
1、天耳:即天耳通,六通之一。以与天耳相应之智慧,证知一切之声境,而能通达无碍。法界次第中上云:「修天耳者,若于深禅定中发得色界四大清净造色,住耳根中,即能闻六道众生语言及世间种种音声,是如天耳通。」
四O八、本经叙说莫起贪、恚、害三恶觉,当起四圣谛觉。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迦兰陀竹园里。那时,有众多的比丘群聚在食堂里,有人生起贪欲的心念,有人生起瞋恚的心念、有人生起害人的心念。
那时,世尊知道了众比丘心里的想法,于是就去到食堂,铺好了座席,就坐在群众前,然后告诉众比丘说:「你们不要生起贪欲的心念,不要生起瞋恚的心念,不要生起害人的心念。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心念对真义没有助益,对正法没有助益,对梵行没有助益,不能使人有智慧,不能得到正觉,不能趋向于涅槃。你们应当生起苦圣谛的心念、苦集圣谛的心念、苦灭圣谛的心念、苦灭道迹圣谛的心念。为什么呢?因为生起这四圣谛的心念,才能对真义有助益、对正法有助益、对梵行有助益,能使人有正智,得到正觉,趋向于涅槃。所以,众比丘啊!你们对于四圣谛应当运用各种方法勤勉努力,生起向上求进步的心,以正智正念去精进修学。」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四O九、本经叙说莫起亲里觉等,当起圣谛觉。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省略处经文)就如前经所广说的,所差别的是:「莫生起亲戚邻里的心念、国土人民的心念、不死的心念……。」乃至闻佛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四一O、本经叙说莫论说世间事,应论说四圣谛。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那时,有众多的比丘群聚在食堂里,他们这样地谈论着:有人谈论王事、贼事、战斗的事、钱财的事、衣着的事、饮食的事、男女的事、世间言语的事、事业的事、诸海中的事。
当时,世尊在禅定中,他以天耳听到了众比丘谈论的话语,就从座席起来,去到食堂,铺好座席,就在大众前坐下,然后问众比丘说:「诸位比丘!你们群聚在此谈论什么事呢?」
众比丘禀告佛陀说:「世尊啊!我们群聚在这,有的论说王事……。」就如上文所广说的。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你们不要讨论这些问题,因为论说王事……乃至不能趋向涅槃。如要论说的话,应当论说:这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为什么呢?因为讨论这四圣谛对真义有助益、对正法有助益、对梵行有助益,能使人有正智,得到正觉,正确地趋向于涅槃。」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四一一、本经叙说莫作无益之论诤,应学四圣谛。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有众多比丘群聚在食堂里,他们这样地争论着:「我知道正法、戒律,你们不知道;我的说法能成就正行,我的说法能与道理相合;你们的说法不能成就正行,不能与道理相合;应在前面说的,你们却留到后面说;应在后面说的,你们却拿到前面来说。」而且又互相争论着说:「我的论说才正确,你们的说法不如我,如果有能力回答的话,就应当回答我。」
当时,世尊在禅定中以天耳听闻到众比丘争论的话语,……就像这样地广为解说,乃至对四圣谛如果还未觉证的话,就应当运用各种方法勤勉努力,生起向上求进步的心,精进修学,使能证悟。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四一一经解释:
1、「我知法、律,汝等不知;……能答者当答」:「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汝不知此法、律,我知此法、律,汝云何知此法、律耶?汝为邪行者,我为正行者;汝将应说为前者说为后,将应说为后者,说为前;我言为相应,汝言为不相应;汝长时所思为所覆;汝为逃他论而立论;汝将堕负处,若能者,当应答。」
2、乃至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句中原无「未」字,今依经意及四O七经、四一二经、四一三经相对类句予以增补。
四一二、本经叙说论说诸王大力、大富无益,应当学四圣谛。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那时,有众多的比丘群聚在食堂里,他们这样地谈论着:「波斯匿王和频婆娑罗王,那一位具有大力?拥有大富呢?」
当时,世尊在禅定中,以天耳听闻到众比丘谈论的话语,就从座席起来,去到食堂,铺好座席,就坐在群众前,然后问众比丘说:「你们在谈论什么事呢?」
这时,众比丘就把前面所谈论的事情详细地向世尊禀告。
佛陀告诉比丘说:「你们何必讨论诸王谁有大力、大富呢?诸位比丘们!不要讨论这些问题,为什么呢?因为讨论这些问题对真义没有助益,对正法没有助益,对梵行没有助益,不能使人有智慧,不能得到正觉,不能趋向于涅槃。你们所应当论说的是:这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为什么呢?因为论说这四圣谛能对真义有所助益、对正法有所助益、对梵行有所助益,能使人有正智,得到正觉,正确地趋向涅槃。所以,比丘啊!对于四圣谛如果还未觉证的话,就应当运用各种方法勤勉努力,生…
《杂阿含经卷第十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