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杂阿含经卷第十六▪P4

  ..续本文上一页之地,或掉于不净之地。就像这样,沙门、婆罗门如果对于苦圣谛不能如实知道,对于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不能如实知道;因为不能如实知道的缘故,就会或生于善道,或生于恶道。所以,众比丘啊!对于四圣谛如果还未觉证的话,就应当运用各种方法勤勉努力,生起向上求进步的心,精进修学,使能证悟。」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四三○经解释:

  1、善趣:在六道轮回中,天、人、阿修罗属三善道。

  2、恶趣:在六道轮回中,地狱、饿鬼、畜生属三恶道。

  

   四三一、本经叙说若不知四圣谛,则会轮回于五趣。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佛陀告诉众比丘说:「就好比有五段相续轮转的轮子,有位大力的男子使它快速地旋转。就像这样,沙门、婆罗门如果对这苦圣谛不能如实知道,对这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不能如实知道,就会轮回于五道之中,而快速地旋转,或是落入地狱道、或是落入畜生道、或是落入饿鬼道等恶道中,或是受生人道、或是受生天道等善道里,但还是会落入恶道之中,在漫漫长夜里不断地轮转着。所以,比丘啊!对于四圣谛如果还未觉证的话,就应当运用各种方法勤勉努力,生起向上求进步的心,精进修学,使能证悟。」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四三二、本经叙说佛所增上(加强)说法的是四圣谛。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如来、应供、等正觉所一再加强的是对四圣谛的教说。开示它的意义,施设它的教法,建立它的名目,分别它的义理,教说它、彰显它、表露它。是那四圣谛呢?就是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所以,比丘啊!对于四圣谛如果还未觉证的话,就应当运用各种方法勤勉努力,生起向上求进步的心,精进修学,使能证悟。」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四三三、本经叙说如实知四圣谛,谓之黠慧。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怎样叫做聪明呢?是对这苦圣谛能如实知道,对这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能如实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众比丘回答佛陀说:「依我们对世尊说法的了解,对于四圣谛能如实知道的话,这才叫做聪明。」

   佛陀告诉众比丘说:「答得真好啊!答得真妙!对于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能如实知道的话,这就叫聪明。所以,众比丘啊!对于四圣谛如果还未觉证的话,就应当运用各种方法勤勉努力,生起向上求进步的心,精进修学,使能证悟。」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四三四、本经叙说四圣谛须渐次修学而后得无间等(觉证)。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须达长者去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坐于一边,请问佛陀说:「世尊啊!这四圣谛是渐次修学而后才得觉证的呢?还是顷刻之间一次就都觉证的呢?」

   佛陀告诉长者说:「这四圣谛是渐次修学而后才得觉证,不是顷刻间就可觉证的。」

   佛陀又告诉长者说:「如果有人说『对于苦圣谛我还未能觉证,然而对那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已觉证』的话,这样的说法是与事实不相应的。为什么呢?因为若对苦圣谛还未觉证,然而却想要对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觉证的话,那是不可能的。

   就像有人企图拿两片细小的树叶接合成器皿,用来盛水拿着走,那是不可能的。同样地,对于苦圣谛如果还未觉证,然而却想要对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觉证的话,那也是不可能的。

   又比如有人摘取莲花的叶子,将它接合成器皿,用来盛水游行,这才是有可能的。同样地,长者啊!对于苦圣谛已有觉证,而后想要对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觉证的话,这才是可能的。所以,长者啊!对于四圣谛如果还未觉证的话,就应当运用各种方法勤勉努力,生起向上求进步的心,精进修学,使能证悟。」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四三四经解释:

  1、须达长者:须达,即舍卫国给孤独长者之本名,祇园精舍之施主也。

  

   四三五、本经叙说四圣谛由渐次而得,譬如登殿堂,必由初阶而登。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就如须达长者所请问的问题(见前第四三四经),有一位比丘也来请问,世尊的说法都相同,只是所用的譬喻有不同。世尊说:「譬如有四级的石阶可直登殿堂。如果有人说『不登上第一级石阶,就可以由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石阶而登上殿堂』的话,那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因为一定要经由第一级石阶,然后依次登上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石阶,才得以登上殿堂。同样地,比丘啊!对于苦圣谛如果还未觉证,然而就想要对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能够觉证的话,那也是不可能的。

   又譬如,比丘啊!如果有人说:『从四级的石阶登上殿堂,一定要从第一级石阶,然后依次登上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石阶才得以登上殿堂。』应是这样的说法。为什么呢?因为要从第一级石阶,然后依次上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石阶而登上殿堂,是真有这么一回事之故。就像这样,比丘啊!如果说『对苦圣谛能够觉证后,然后才能够依次对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有所觉证』的话,应是这样的说法。为什么呢?因为若对苦圣谛已经觉证了,然后就能依次对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有所觉证,是真有这么一回事之故。」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四三六、本经经意同四三五经。

  就如一位比丘所请问的问题(见前第四三五经),阿难所请问的问题,世尊也是这样的说法,只是所用的譬喻有所不同。

  佛陀告诉阿难说:「譬如由四级的板梯而登上殿堂。如果有人说『不必经由第一级的板梯,就可由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的板梯登上殿堂』的话,那是不可能的。同样的,阿难啊!如果对于苦圣谛还未觉证,然而就想要对苦集圣缔、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有所觉证的话,这样的说法与事实不相应。为什么呢?因为若对苦圣谛还未觉证,然而对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却能觉证,那是不可能的事。

  又譬如说,阿难啊!由四级的板梯而登上殿堂。如果有人说『要经由第一级板梯,然后依次登上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板梯而登上殿堂』的话,这是与事实相应的说法。为什么呢?因为一定要经由第一级板梯,然后再依次登上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板梯而登上殿堂,是有这么一回事之故。就像这样,阿难啊!对于苦圣谛能够觉证后,然后才能依次对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有所觉证,这才是可能的。」

  佛陀说完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四三七、本经文叙说众生界无数无量,若于四圣谛能够觉证,则得脱众生界,故宜学四圣谛。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譬如把大地的草木,全部取来作成枪,然后射入大海中,是否就能贯穿一切的水族了呢?」

  比丘回答佛陀说:「不能,世尊!为什么呢?因为大海中一切水族,有各种的形类,有的极细小不可以贯穿;有的极庞大,也不可以贯穿。」

  佛陀告诉比丘说:「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众生有无量无数。所以,比丘啊!对于四圣谛如果还未觉证的话,就应当运用各种方法勤勉努力,生起向上求进步的心,精进修学,使能证悟。」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四三七经解释:

  1、悉取为锵:「锵」根据经意疑应作「槍」或「枪」。

  

  四三八、本经叙说如实知四圣谛者如手中之土,极少;不如实知者如雪山之土,极多。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世尊手里拿着土石,问众比丘说:「你们意见怎样呢?我手中握的土石较多呢?还是那大雪山的土石较多呢?」

  比丘回答佛陀说:「世尊你手中所拿的土石极为稀少,而雪山的土石却有无量的多,百千亿万之数,是用算数譬喻所不能比类的。」

  佛陀告诉比丘说:「在一切众生中对于苦圣谛能够如实知道的,对于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能够如实知道的,就如我手中所拿的土石那样的稀少;而一切众生对于苦圣谛不能够如实知道,对于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不能够如实知道的,却有如雪山的土石一样,无量无数。所以,比丘啊!对于四圣谛如果还未觉证的话,就应当要运用各种方法勤勉努力,生起向上求进步的心,精进修学,使能证悟。」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四三九、本经叙说多闻圣弟子具足见谛,所尽苦本如大湖水;余不尽者,如指端之水。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

《杂阿含经卷第十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