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含經卷第十六▪P5

  ..續本文上一頁說:「譬如有一水湖,它的深與廣各有五十由旬,湖水盈滿。如果有位男子用毛發或指端沾取那湖水,乃至再叁的去沾取。你們意見怎樣呢?比丘啊!是那位男子所沾取的水多呢?還是這湖裏的水比較多呢?」

  比丘回答佛陀說:「那位男子再叁以毛發或指端所沾取的湖水,實在是極稀少;而那湖大水,卻是無量無數,乃至是用算數譬喻所無法比類。」

  佛陀告訴比丘說:「就如大湖水有無量無數,同樣地,多聞的聖弟子能具足正見而覺證的話,就能得到聖道的果位(四聖果位),斷除一切痛苦的根本,就如截斷多羅樹頭一樣,在未來世成就不生之法;而殘余不盡的痛苦,就如那位男子用毛發或指端所沾取的水一樣,極爲稀少。所以,比丘啊!對于四聖谛如果還未覺證的話,就應當運用各種方法勤勉努力,生起向上求進步的心,精進修學,使能證悟。」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就如「大湖水譬」的經文所說,像這薩羅多咤迦、恒伽(恒河)、耶符那、薩羅遊、伊羅跋提、摩醯(以上均爲河名)等河,以及四大海,它的譬喻也如上文所說一樣。

  第四叁九經解釋:

  1、由旬:印度計裏程的數目,每由旬有叁十裏、四十裏、五十裏、六十裏的四種說法,但說四十裏爲一由旬者居多。

  2、「如大湖水,甚多無量。如是多聞聖弟子具足見谛……如彼士夫發毛指端所渧之水」:漢譯南傳大藏經相對經文此處作「諸比丘!如是聖弟子,于見具足而現觀者,則已滅盡之苦爲多,所殘存者爲少」。

  

  四四O、本經敘說衆生不知四聖谛者如大雪山之土石,甚多;而知四聖谛者卻如手中之團土,甚少。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手裏拿著一塊土塊,大如梨子,告訴衆比丘說:「你們意見怎樣呢?比丘啊!我手中的這一個土塊多呢?還是大雪山中的土石較多呢?」

  衆比丘回答佛陀說:「世尊你手中所拿的土塊極爲稀少,而那大雪山中的土石卻非常的多,有百千億那由他之多,乃至是算數譬喻所不能比類。」

  佛陀告訴衆比丘說:「就如我手中所拿的土塊這樣少,同樣地,衆生對于苦聖谛能夠如實知道,對于苦集聖谛、苦滅聖谛、苦滅道迹聖谛能夠如實知道的人,也是這麼少。就如大雪山的土石這樣多,同樣地,衆生對于苦聖谛不能夠如實知道,對于苦集聖谛、苦滅聖谛、苦滅道迹聖谛不能夠如實知道的人,也是有這麼多。所以,比丘啊!對于四聖谛如果還未覺證的話,就應當運用各種方法勤勉努力,生起向上求進步的心,精進修學,使能證悟。」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就如以「雪山王」爲譬喻的說法,像這以尼民陀羅山、毗那多迦山、馬耳山、善見山、佉提羅迦山、伊沙陀羅山、由揵陀羅山、須彌山王,以及大地土石爲譬喻的經文,也是這樣的說法。又如以「梨果」爲譬喻的說法,像這以阿摩勒迦果、跋陀羅果、迦羅迦果、豆果……乃至以蒜子爲譬喻的經文,也是這樣的說法。

  第四四O經解釋:

  1、那由他:又作那庾多、那由多、那術、那述。數目名,相當于此方之億。

  

  四四一、本經敘說衆生身形可見者,少如爪上之土;而不可見者,多如大地土。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用手指甲挖起一些土後,告訴衆比丘說:「你們意見怎樣呢?我指甲上的泥土多呢?還是大地的泥土較多呢?」

  衆比丘回答佛陀說:「世尊你指甲上的泥土極爲稀少;而這大地的泥土是多得無量,乃至用算數譬喻都無法比類。」

  佛陀告訴比丘說:「就如我指甲上泥土這樣少,那些衆生當中有形相可看得見的,也是這麼少;而形相極微細,無法看見的,卻有如大地泥土那麼多。所以,比丘啊!對于四聖谛如果還未覺證的話,就應當運用各種方法勤勉努力,精進修學,使能證悟。」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就如以「陸地」爲譬喻的說法,像這以「水性」爲譬喻的經文也是如此的說法。

  就如我指甲上泥土這樣少,同樣的,衆生當中生于人道者,也是這麼少;而如大地泥土那樣多,同樣地,生于「非人」之處也是那麼多。

  就如我指甲上泥土這樣少,同樣地,能生于中土的人,也是這麼少;而如大地泥土那樣多,同樣地,生于邊遠地區的人也是那麼多。

  就如我指甲上泥土這樣少,同樣地,能夠修行成就神聖慧眼的人,也是這麼少;而如大地泥土那樣多,同樣地,不能修行成就神聖慧眼的人也是那麼多。

  就如我指甲上泥土這樣少,同樣地,衆生能知道這正法、戒律的人,也是這麼少;而如大地泥土那樣多,同樣地,衆生不能知道正法、戒律的人,也是那麼多。就如「知道正法、戒律」的經文所述,像這等知、普知、正想、正覺、正解、法無間等的經文,也是這樣的說法。

  就如我指甲上泥土這樣少,同樣地,衆生知道孝順父母的人也是這麼少;而如大地泥土那樣多,同樣地,衆生不知道孝順父母的人,也是那麼多。

  就如我指甲上泥土這樣少,同樣地,能夠知道沙門、婆羅門家的尊長,做所應做的事,做有福報的事,此世他世都畏怖罪業而行布施,受持齋戒的人,也是這麼少;而如大地泥土那樣多,不知道沙門、婆羅門家的尊長,不知做所應做的事,不知做有福報的事,此世他世都不畏怖罪業而行布施,不受持齋戒的人,也是有那麼多。

  就如我指甲上泥土這樣少,同樣地,衆生能夠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绮語的人,也是這麼少;而如大地泥土那樣多,同樣地,衆生不能修持各種戒律的人,也是那麼多。像這樣能夠遠離貪欲、瞋恚、邪見的人,以及不能夠遠離貪欲、瞋恚、邪見的人的情況,也是這樣的說法。

  就如我指甲上泥土這樣少,同樣地,能夠修持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以上爲五戒)的人,也是這麼少;而如大地泥土那樣多,同樣地,不能夠修持五戒的人,也是那麼多。

  就如我指甲上泥土這樣少,同樣地,衆生能夠修持八戒的人,也是這麼少;而如大地泥土那樣多,同樣地,衆生不能夠修持八戒的人,也是那麼多。

  就如我指甲上泥土這樣少,同樣地,衆生能夠修持十善的人,也是這麼少;而如大地泥土那樣多,同樣地,衆生不能夠修持十善的人,也是那麼多。

  就如我指甲上泥土這樣少,同樣地,衆生從地獄命終後,能夠受生人道中的人,也是這麼少;而如大地泥土那樣多,同樣地,衆生從地獄命終後,還生地獄中的人,也是那麼多。就如衆生從地獄命終轉生人道中的經文所說,像這從畜生道、餓鬼道命終轉生人道中的經文,也是這樣的說法。

  就如我指甲上泥土這樣少,同樣地,衆生從地獄命終後,能夠轉生到天上的人,也是這麼少;而如大地泥土那樣多,同樣地,衆生從地獄命終後,還生地獄中的人,也是那麼多。就如衆生從地獄命終轉生天上的經文所說,像這從畜生道、餓鬼道命終轉生天上的經文,也是這樣的說法。

  就如我指甲上泥土這樣少,同樣地,衆生在人道中命終後,能夠還生人道中的人,也是這麼少;而如大地泥土那樣多,一切衆生從人道中命終後,下生地獄中的人,也是那麼多。就如衆生從人道中命終後下生到地獄中的經文所說,像這下生到畜生道、餓鬼道中的經文,也是這樣的說法。

  就如我指甲上泥土這樣少,同樣地,一切衆生從天上命終後,能夠還生天上的人,也是這麼少;而如大地泥土那樣多,同樣地,一切衆生從天上命終後,下生到地獄中的人,也是那麼多。就如衆生從天上命終後下生到地獄中的經文所說,像這下生到畜生道、餓鬼道中的經文,也是這樣的說法。

  第四四一經解釋:

  1、非人:指天龍八部中似人而非人的鬼神。

  2、中國:佛教所稱的中國,乃是指恒河流域中的摩羯陀地方。

  3、慧眼:五眼之一,能看破假相,識得真空,是聲聞乘的眼。

  4、八戒:又稱八齋戒、八關齋。一、不殺生,不殺有生命的動物;二、不與取,不取他不與之物;叁、不非梵行,不做男女之媾合;四、不虛诳語,不說不符事實的話;五、不飲酒;六、不塗飾鬘舞歌觀聽,不身塗香飾花鬘及觀舞蹈聽歌曲;七、不眠坐高廣嚴麗床上;八、不非食時,過午不食。

  5、十善:十種善業,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绮語、不貪、不瞋、不癡。

  

  四四二、本經敘說世尊未聞正法時,于四聖谛正見已生。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祗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我原本還未聽聞正法時,就能正確地去思惟這苦聖谛,已生起了正見;對這苦集聖谛、苦滅聖谛、苦滅道迹聖谛,也都已生起了正見。」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就如已生正見的經文所說,像這今生、當生的經文,也是這樣的說法。

   又如『生』的經文所說,像這起、習、近修、多修、觸、作證等經文,也是這樣的說法。

  

  四四叁、本經以眼藥丸爲譬,說明諸界其量無數,比丘當向善界學。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譬如細小的眼藥丸,其數深廣有一由旬之多。如果有人拿取這些藥丸到每一界去安置,能迅速地將藥丸在那些界裏放完,然而卻仍不能得到界的邊際。應當知道,一切界的數目有無量之多。所以,比丘啊!應當向善界去學,對于種種的善界,應當要向著它去學。」…

《雜阿含經卷第十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