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含經卷第十五▪P5

  ..續本文上一頁醫他善于治療各種疾病,使疾病完全痊愈,在未來永不再複發,這就叫做良醫善于知道治療疾病,使它不再複發。

   如來、應供、等正覺就是大醫王,已成就了四德,用來療治衆生的病,也是像這樣。是那四德呢?就是如來如實地知道這是苦聖谛、如實地知道這是苦集聖谛、如實地知道這是苦滅聖谛、如實地知道這是苦滅道迹聖谛。衆比丘啊!那些世間的良醫,對于生(人的存在)的根本治療方法,不能夠如實地知道;對于老、病、死、憂、悲、惱苦的根本治療方法,也不能夠如實地知道。然而如來、應供、等正覺是大醫王,對于生的根本治療方法,他能夠如實地知道;對于老、病、死、憂、悲、惱苦的根本治療方法,他也能夠如實地知道,所以如來、應供、等正覺就叫大醫王。」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叁八九、本經敘說若諸沙門、婆羅門于四谛不如實知,則非沙門、婆羅門;若如實知,則爲沙門、婆羅門。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侯,佛陀住在波羅 國仙人住處的鹿野苑中。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如果衆沙門、婆羅門對這苦聖谛不能夠如實地知道、對這苦集聖谛不能夠如實地知道、對這苦滅聖谛不能夠如實知道、對這苦滅道迹聖谛不能夠如實知道的話,那麼他就不是沙門之中的沙門,也不是婆羅門之中的婆羅門,他也不能在沙門的法義中、婆羅門的法義中,悟見正法而自知作證:我再生的因素已滅盡,清淨的梵行已建立,所應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後身,不再流轉于生死輪回中了。

   如果沙門、婆羅門對這苦聖谛能夠如實地知道、對這苦集聖谛能夠如實地知道、對這苦滅聖谛能夠如實地知道、對這苦滅道迹聖谛能夠如實地知道的話,應要知道這沙門、婆羅門│是沙門中真正的沙門、婆羅門中真正的婆羅門。他對于沙門的法義、婆羅門的法義能悟見正法而自知作證:我再生的因素已滅盡,清淨的梵行已建立,所應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後身,不再流轉于生死輪回中了。所以,比丘啊!對于四聖谛的覺證,應當生起向上求進步的心理,精進勤勉,運用各種方法去修學。是那四項聖谛呢?就是苦聖谛、苦集聖谛、苦滅聖谛、苦滅道迹聖谛。」

   佛陀說完這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叁九0、本經爲第叁八九經之簡略。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侯,佛陀住在波羅 國仙人住處的鹿野苑中。

   佛陀所廣說的經文就如前經一樣,差別的是:「如果對于四聖谛不能夠如實地知道的話,應該要知道這沙門、婆羅門,就不能算是沙門,也不能算是婆羅門;如果對于四聖谛能夠如實地知道的話,那麼這才能算是沙門,也才能算是婆羅門。乃至……。」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叁九一、本經敘說若不知四谛則不得脫苦;反之則得脫苦。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侯,佛陀住在波羅 國仙人住處的鹿野苑中。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如果沙門、婆羅門對于苦聖谛不能夠如實地知道、對于苦集聖谛不能夠如實地知道、對于苦滅聖谛不能夠如實地知道、對于苦滅道迹聖谛不能夠如實地知道的話,應該知道這沙門、婆羅門便不能解脫痛苦了。如果沙門、婆羅門對于苦聖谛能夠如實地知道、對于苦集聖谛能夠實地知道、對于苦滅聖谛能夠如實地知道、對于苦滅道迹聖谛能夠如實地知道的話,應該知道這沙門、婆羅門就可解脫于痛苦了。」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如前面「對于苦不得解脫、與得以解脫」的經文所述一樣,像這「舍惡趣不能解脫與解脫」、「堪能舍戒退減、與不舍戒退減」、「能自說得過人法自證、與不能自說得過人法作證」、「能于此外求良福田、不能于此外求良福田」、「能于此外求大師、與不能于此外求大師」、「不能越苦、與堪能越苦」、「不堪能脫苦、堪能脫苦」等上面諸經都再重申論說,並繼之以偈頌記說:

  「如果不知苦的存在,以及那一切衆苦産生的原因,那麼就

  不能對一切的苦法,將它永遠寂滅無余。  

    如果不知道苦滅道迹聖谛,能息滅一切苦,

  使心靈解脫于痛苦,智慧解脫也如此,

  就不能超越一切苦,使痛苦得以究竟解脫。

    如果能如實地知道苦的存在,也能知道衆苦産生的原因,

    以及一切的苦法,那麼就能將它永遠滅盡無余。

    如果又能如實地知道,那息滅痛苦的苦滅道迹聖谛,

    就可得到具足的心靈解脫,智慧解脫也如此,

    能夠超越一切苦,得到究竟圓滿的解脫。」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叁九一經解釋:

  1、能思一切苦:根據後半段偈文,「思」疑作「息」。

   叁九二、本經敘說善男子出家,應當知四聖谛法。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侯,佛陀住在波羅 國仙人住處的鹿野苑中。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如果善男子正信佛法,以俗家爲非究竟歸處,而出家學道,他所應當知道的是一切四聖谛法。是那四項呢?就是知道苦聖谛、知道苦集聖谛、知道苦滅聖谛、知道苦滅道迹聖谛。所以,比丘啊!對于四聖谛法如果還未覺證的話,應該運用方法精勤努力,修習使覺證。這樣的經句,在一切四聖谛的經文裏,都應當要具文宣說。」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如是知、如是見、如是無間等,這些經文都應當這樣說。又叁結(身見、戒禁取、疑)滅盡,得到了須陀洹果位(入流、初果),這一切都應當要知道四聖谛。是知道那四聖谛呢?就是知道苦聖谛、知道苦集聖谛、知道苦滅聖谛、知道苦滅道迹聖谛。如是當知、如是當見、如是無間等的經文,也是這樣的說法。」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如果叁結已滅盡,貪欲、瞋恚、愚癡叁毒轉成薄弱,就得到了斯陀含果(一來、二果),那一切都是對四聖谛如實知道之故。是知道那四聖谛呢?就是知道苦聖谛、知道苦集聖谛、知道苦滅聖谛、知道苦滅道迹聖谛。如是當知、如是當見、如是無間等的經文,也是這樣的說法。

   如果五下分結(貪、瞋、身見、戒禁取見、疑)滅盡,而獲生般涅槃阿那含果(不還、叁果),不再還來此世受生,那一切都是由于知道四聖谛之故。是知道那四聖谛呢?就是知道苦聖谛、知道苦集聖谛、知道苦滅聖谛、知道苦滅道迹聖谛。如是知、如是見、如是無間等的經文,也是這樣的說法。

   如果一切煩惱已滅盡,得到清淨的心靈解脫與智慧解脫,在現世中自己知道作證:我再生的因素已滅盡,清淨的梵行已建立,所應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後身,不再流轉于生死輪回中。那一切都是由于知道四聖谛之故。是知道那四聖谛呢?就是知道苦聖谛、知道苦集聖谛、知道苦滅聖谛、知道苦滅道迹聖谛。如是知、如是見、如是無間等的經文,也是這樣的說法。

   如果得證辟支佛(緣覺)道,那一切都是由于知道四聖谛之故。是知道那四聖谛呢?就是知道苦聖谛、知道苦集聖谛、知道苦滅聖谛、知道苦滅道迹聖谛。如是知、如是見、如是無間等的經文,也是這樣的說法。

   如果得證無上正等正覺(佛陀),那一切都是由于知道四聖谛之故。是知道那四聖谛呢?就是知道苦聖谛、知道苦集聖谛、知道苦滅聖谛、知道苦滅道迹聖谛。如是知、如是見、如是無間等的經文,也是這樣的說法。」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叁九二經解釋:

  1、「如是當知、如是當見、無間等」:比對本經後文,疑應作「如是當知、如是當見、如是無間等,亦如是說。」

  2、生般涅槃阿那含:生般涅槃,爲五種阿那含之一。謂此阿那含于欲界得第叁果已,從欲界沒,生于色界,便斷上地余惑,得阿羅漢,入于般涅槃。

   叁九叁、本經敘說知四聖谛爲正盡苦之前相。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侯,佛陀住在波羅 國仙人住處的鹿野苑中。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就好比太陽出來,光明之相先現起;同樣地,當正確地滅盡苦惱之時,也有它前相的現起,就是知道四聖谛法。是知道那四聖谛呢?就是知道苦聖谛、知道苦集聖谛、知道苦滅聖谛、知道苦滅道迹聖谛。如是知、如是見、如是無間等的經文,也是這樣的說法。」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叁九四、本經敘說如日月不出世間,則世間黑暗;佛若不出世間說四谛,世間亦暗冥。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侯,佛陀住在波羅 國仙人住處的鹿野苑中。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假如日月不出現于世間的話,一切衆星也不會出現于世間,那麼無論白天或晚上、半月或一月、季節或年歲、片刻或須臾,皆無日月星光,世間常暗,沒有光明的照耀,只有長夜,純粹是大暗痛苦出現于世間。如果如來、應供、等正覺不出現于世間時,就沒有人宣說苦聖谛、苦集聖谛、苦滅聖谛、若滅道迹聖谛,使它顯現于世間,這世間盲目黑暗,沒有光明的照耀,只有如此的長夜,純粹地大黑暗出現于世間。

   假如日月出現于世間,衆星也會出現,無論白天或晚上、半月或…

《雜阿含經卷第十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