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含經卷第十五▪P6

  ..續本文上一頁一月、季節或年歲、片刻或須臾,日月星辰,都會出現于世間。這世間長夜都有光明的照耀。同樣地,如果如來、應供、等正覺出現于世間,爲說苦聖谛,使它顯現于世間,說苦集聖谛、苦滅聖谛、若滅道迹聖谛,使它顯現于世間,那麼就不再有黑暗,長夜照耀著光明,純一的智慧就會顯現于世間。」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叁九五、本經敘說聖弟子于四聖谛得法眼之大義。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侯,佛陀住在波羅 國仙人住處的鹿野苑中。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就好比太陽出來,繞行空中,會壞滅一切黑暗,光明顯照。同樣地,聖弟子如果把所有集聚苦惱之法全部斷滅後,就會遠離煩惱的塵垢,得生清淨的法眼與覺證,同時叁結斷盡。所謂身見(執著自身爲實有的邪見)、戒取見(執行邪戒卻以爲是正戒)、疑見(對真理懷著猶豫不決的見解),這叁種結惑斷盡,就叫須陀洹(預流果、初果),不再墮入叁惡道之中,將來一定會成就正覺,只要七次天上、人間往來,就可渡過苦海的邊岸。那位聖弟子在這期間雖然也會生起憂苦,但等到那位聖弟子離開貪欲邪惡不善之法後,有覺、有觀,就能離欲界之惡,而生起喜樂之受,具足初襌而安住。不再看見那位聖弟子還有一法不斷,能使他還生此世間的。這就是聖弟子得到法眼後的情況。所以,比丘對這四聖谛還未能覺證的話,就應當要運用方法勤勉努力,生起向上求進步的心理,精進修學。」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叁九六、本經敘說若不知苦谛、苦集谛、苦滅谛、則不得苦滅道谛。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侯,佛陀住在波羅 國仙人住處的鹿野苑中。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應當這樣說:『我對于苦聖谛還未覺證,對于苦集聖谛、苦滅聖谛也都未覺證,然而卻說我將得證苦滅道迹聖谛的話,這樣的說法與事實不相應。』爲什麼呢?因爲沒有這個道理之故。

   如果對于苦聖谛、苦集聖谛、苦滅聖谛還未覺證,然而卻想要證得苦滅道迹聖谛的話,是沒有這個道理的。譬如有人說:『我想要拿取佉提羅(檐木、洋槐)的葉子,將它聚合做成器具,用來裝水提著走。』的話,這是不可能的事。爲什麼呢?因爲沒有這個道理之故。同樣地,如果說:『我對于苦聖谛、苦集聖谛、苦滅聖谛都未有覺證,然而卻想要證得苦滅道迹聖谛。』的話,那也是不可能的事。

   如果又有人說:『我將對于苦聖谛、苦集聖谛、苦滅聖谛已經得到覺證後,便又可證得苦滅道迹聖谛。』的話,這才是正確的說法。爲什麼呢?因爲有這個道理之故。

   如果對于苦聖谛、苦集聖谛、若滅聖谛已經有所覺證,而後想要證得苦滅道迹聖谛的話,這才是可能的事。譬如有人說:『我用純昙摩葉(一種紅蓮花之葉)、摩樓迦葉(一種蔓草之葉),把它聚合起來,用來裝水提著走。』的話,這才是正確的說法。爲什麼呢?因爲有這個道理之故。同樣地,如果有人說:『我對于苦聖谛、苦集聖谛、苦滅聖谛已經得到覺證,然而還想要證得苦滅道迹聖谛。』的話,這才是正確的說法。爲什麼呢?因爲有這個道理之故。如果對于苦聖谛、苦集聖谛、苦滅聖谛已經得到覺證,而後想要證得苦滅道迹聖谛的話,這才是可能的事。」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叁九六經解釋:

  1、斯有是處故:依本經文意,此句「故」字應是衍文。

  叁九七、本經敘說不如實知四谛,隨他人說,如小綿丸之隨風吹去;如實知四谛者,不隨他語,如銅鐵柱之堅固不動。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侯,佛陀住在波羅 國仙人住處的鹿野苑中。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就如小綿丸,小劫貝華(木棉)丸,被放置在十字路口,四方的風吹來,就會隨風飄向一方。同樣地,如果沙門、婆羅門對于苦聖谛不能如實地知道,對于苦集聖谛、對于苦滅聖谛、對于苦滅道迹聖谛也都不能如實地知道的話,就應知道這位沙門、婆羅門必定常觀察他人顔色,常附和跟從他人說法,因爲他不能如實知道四聖谛之故。所以一聽聞他人的說法,便隨他人的話去領納接受,應該知道這人就是一向不修習四聖谛的智慧所導致。

   譬如忉利天帝釋宮殿的因陀羅柱,是用銅鐵做成的,並且深入地中,四方吹來猛烈的風也不能動搖它。同樣地,如果沙門、婆羅門對于苦聖谛能如實地知道,對于苦集聖谛、苦滅聖谛、苦滅道迹聖谛也都能如實地知道的話,就應知道這位沙門、婆羅門不會依他人顔色,不會附和跟從他人的話語,這沙門、婆羅門有堅固的智慧,本來就已隨順修習四聖谛之故,因此不會附和跟從他人的話語。所以,比丘啊!你們對于四聖谛應當要運用各種方法勤勉努力,生起向上求進步的心,精進修學。」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叁九八、本經敘說若于四聖谛如實知,則不爲他論者所屈。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侯,佛陀住在波羅 國仙人住處的鹿野苑中。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譬如有一根石柱,它的長度有十六肘,有八肘長插入地中,四方吹來猛風,都不能使它搖動。同樣地,如果沙門、婆羅門對于苦聖谛能如實知道,對于苦集聖谛、對于苦滅聖谛、對于苦滅道迹聖谛也都能如實地知道的話,那麼這種沙門、婆羅門到任何的辯論場,一定沒有人能屈服他。如果他已證得心靈解脫、智慧解脫的話,還能使其余的沙門、婆羅門反生憂苦。他能像這樣地如實知道、如實見道,都是由于他多世以來就有修習的緣故,所以才使得他擁有智慧,而不能動搖他。所以,比丘啊!對于四聖谛,你們應當運用各種方法勤勉努力,生起向上求進步的心,精進修學。」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叁九九、本經敘說爲免長受墮惡趣之苦,于四谛未覺證者,當起增上欲,精進修習使能覺證,甚于急救火燒頭衣。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侯,佛陀住在波羅 國仙人住處的鹿野苑中。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譬如有一個人被火燒到了頭發和衣服,這時就應當生起強烈的欲願,急速救火,使火息滅。」

   佛陀又告訴衆比丘說:「但卻不要作這樣的說法!應當先擱置頭發、衣服被火燃燒這件事,而要對于四聖谛生起向上努力的心,運用各種方法勤勉修習,使能覺證。是那四種聖谛呢?就是苦聖谛、苦集聖谛、苦滅聖谛、苦滅道迹聖谛。如果對這四聖谛尚未覺證的話,就應當運用各種方法勤勉修習,使能覺證。爲什麼要這樣呢?比丘啊!因爲未解脫時,在漫漫的長夜裏,地嶽、畜牲、餓鬼叁惡道的大火猛烈,而衆比丘卻不見此極苦的情狀。所以說,假如比丘對于苦聖谛、苦集聖谛、苦滅聖谛、苦滅道迹聖谛還未覺證的話,這比丘就應當要忍著苦樂、憂悲,對于四聖谛勤加精進,運用各種方法去修習,使能覺證,應當這樣學習才是。」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四OO、本經敘說爲欲聞法,須日日受叁百槍苦至百歲,其苦仍不及受惡趣苦,故比丘當于四谛修無間等。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侯,佛陀住在波羅 國仙人住處的鹿野苑中。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譬如有位男子,他能活有百歲的壽命,有人告訴他說:『這位漢子!如果你想聽聞四聖谛法,就應當每天叁時忍受痛苦的折磨。早晨時忍受被百槍刺擊苦,到了中午、下午時,也是像這樣的忍受各百槍的刺擊痛苦。在一天當中忍受被叁百槍刺擊的痛苦,像這樣每天被槍刺擊一直到他百歲時,然後才得以聽聞四聖谛法,得到證悟,你能夠做到嗎?』

   當時,那位男子爲聽聞四聖谛法之故,會說都能忍受。爲什麼呢?因爲人活在這世上,有如長夜般地忍受輪回之苦,有時轉生于地獄,有時轉生爲畜牲,有時轉生成餓鬼,在叁惡道中徒然地忍受一切的苦楚,也不能聽聞到四聖谛法,所以我現在爲覺證正法的緣故,不會以終身每日須忍受叁百槍的刺擊而認爲是大苦。所以,比丘啊!你們對于四聖谛還未能覺證的話,就應當運用各種方法勤勉努力,生起向上求進步的心,精進修學,使能證悟。」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四O一、本經敘說若于四聖谛平等正覺,名爲如來、應供、等正覺。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侯,佛陀住在波羅 國仙人住處的鹿野苑中。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對于四聖谛能夠平等正確地覺證,就叫做如來、應供、等正覺。是那四聖谛呢?就是所謂的苦聖谛、苦集聖谛、苦滅聖谛、苦滅道迹聖谛。對于這四聖谛法能夠平等正確地覺證,就叫做如來、應供、等正覺了。所以,衆比丘啊!對于四聖谛還未證悟的話,就應當運用各種方法勤勉努力,生起向上求進步的心,精進修學,使能證悟。」

   佛陀說完這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四O二、本經敘說若不知四谛者,當長夜驅馳生死;若知四谛,則得離生死。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侯,佛陀在摩竭陀國的人間遊行教化。在王舍城和波羅利弗中間的竹林聚落裏,國王在這當中創建了一處福德精舍。當時,世尊和隨行的大衆就住宿在那兒。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我和你們對于四聖谛法,…

《雜阿含經卷第十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