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舍經卷第十一▪P2

  ..續本文上一頁

  這時,有一位比丘起來唱誦詩偈說:

  「善于關閉六根的門戶,以正念攝持內心,

  飲食知道節製限量,能夠覺知一切的心理,

  善男子難陀,是世尊所贊歎的人。」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二七四經注釋:

  1、難陀﹔此爲釋尊之異母弟。身長一丈五尺四寸,容貌端正,具叁十相(唯缺佛相中之白毫相,又耳垂較佛稍短)。佛陀于尼拘律園度其出家,然出家後猶難忘其妻。後以佛陀之方便教誡,始斷除愛欲,證阿羅漢果。于佛弟子中,被譽爲調和諸根第一者。

  2、根門:眼等六根是漏出種種煩惱和入種種妄塵的門戶。

  3、初夜、後夜:印度分一畫夜爲六時,即晝叁時、夜叁時。晨朝、日中、日沒爲晝叁時;初夜、中夜、後夜爲夜叁時。

  4、隨形好:隨附于形相之種種美好特點。

  5、無間獨住:間,原作「聞」,今據宋本改作「間」。無間,不間斷。

  6、經行:指在一定的場所中往複回旋之行走。通常在食後、疲倦時,或在坐禅昏沈瞌睡時,即起而經行,爲一種調劑身心之安靜散步。但不同于普通散步,雖作散步仍正念正智,系念佛法。

  7、陰障:指「五蓋」的覆障。蓋就是煩惱的別名,因煩惱能蓋覆人們的心性,使不生善法。五蓋即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法等五項。

  

  二七五、本經敘說難陀受佛陀之命,爲五百比丘尼講經說法,使他們究竟解脫。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有像這樣的大聲聞比丘尼衆住在舍衛國王的園中。這些比丘尼衆的名字是:純 比丘尼、民 比丘尼、摩羅婆比丘尼、波羅遮羅比丘尼、阿羅毗迦比丘尼、差摩比丘尼、難摩比丘尼、告難舍瞿昙彌比丘尼、優缽羅色比丘尼、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有這些人及其他比丘尼住在國王的園中。

  當時,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和五百比丘尼前後圍繞著來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旁。這時,世尊就爲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說法,給予示教照喜;爲她說了種種法,示教照喜後,就叫她們回去。世尊說:「比丘尼啊!你們現在應當回去了。」

  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聽聞佛陀的說法後,內心歡喜不已,向佛陀頂禮後,告辭而去。

  世尊知道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離開後,告訴衆比丘說:「我已年老力衰,不能再爲衆比丘尼說法了,你們衆比丘僧,以及今日諸宿德上座們,此後應當代我去教授衆比丘尼才好。」

  那時,衆比丘接受世尊的教敕,就依照次第去教授衆比丘尼。依次而輪到難陀。那時,依次第雖輪到難陀應去,然而他卻不願前往教授。

  當時,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和五百比丘尼又前後圍繞著,來到世尊的住處,向佛陀頂禮,……乃至聽聞世尊說法,內心歡喜不已,才禮謝而去。

  世尊知道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離去後,就問阿難尊者說:「依次第是輪到誰應前往教授比丘尼的呢?」

  阿難尊者禀告佛陀說:「世尊啊!諸上座們依次第輪流前往教授比丘尼,依次是輪到了難陀,可是難陀卻不願前往教授。」

  世尊聽後,就告訴難陀說:「你應當去教授衆比丘尼,爲衆比丘尼們說法。爲什麼呢?因爲連我自己都要教授比丘尼,你也應該這樣;我爲比丘尼說法,你也應該這樣。」

  當時,難陀靜默地接受了佛陀的教敕。

  過了夜晚到了晨朝,難陀穿上法衣,手拿著缽盂,就走進舍衛城乞食。食畢,回到精舍,收好衣缽,洗完腳後,便進入室內靜坐修禅,等從禅定中出定後,就穿上僧伽梨大衣,帶著一位比丘去到國王的園裏。衆比丘尼遙見難陀尊者來臨了,急忙鋪好床座,請他就座,等難陀尊者坐下後,衆比丘尼便向他頂禮,然後退坐一邊。難陀尊者告訴衆比丘尼說:「各位姊妹們!你們有問題的話就應當問我,我現在將爲你們說法。你們聽後了解的話,就應當說已了解;如果不了解的話,就應當說不了解。對我所說的教義,如果了解的話,就應當好好地受持;如果有不了解的話,你們便應再發問,我將會爲你們解說。」

  衆比丘尼禀告難陀尊者說:「我們今天聽聞尊者的教示,要我們發問,您告訴我們說:『你們如果有不了解的問題,現在應該全部提出發問。如果是已了解的話,就應該說已了解;不了解的話,就應該說不了解。對我所說的教義,已了解的就應當遵奉修持;還不了解的,就應該再發問。』我們聽了這些話,心裏極爲歡喜,對還不了解的教義,今日應該向您請問。」

  那時,難陀尊者告訴衆比丘尼說:「怎樣呢?姊妹們!觀察眼內入處,可察見到是我、我所有、我就在眼內入處中、或眼內入處在我之中等現象嗎?」

  比丘尼答說:「不可,難陀尊者!」

  「再觀察耳、鼻、舌、身、意諸根等內入處,可察見到是我、我所有、我在諸內入處之中、或諸內入處在我之中等現象嗎?」

  比丘尼答說:「不可,難陀尊者!爲什麼呢?難陀尊者啊!因爲我們已如實地見到這些現象了,觀察眼等六內入處中並沒有我,我們心裏都已經有這樣的了解:六內入處中沒有我。」

  難陀尊者又告訴衆比丘尼說:「妙極了!妙極了!姊妹們,應這樣地了解:觀察六內入處裏並沒有我。衆比丘尼們!可觀察到色外入處(色境)是我、我所有、我在色外入處中、或色外入處在我之中等現象嗎?」

  比丘尼答說:「不可,難陀尊者!」

  「那麼可觀察到聲、香、味、觸、法等外入處是我、我所有、我在外入處中、或外入處在我之中等現象嗎?」

  比丘尼答說:「不可,難陀尊者!爲什麼呢?難陀尊者啊!因爲我們已經如實地觀察過六外入處裏並沒有我,我們心裏常有這樣地了解:六外入處確實是沒有我。」

  難陀尊者贊歎衆比丘尼說:「妙極了!妙極了!你們應當這樣地去觀察這個道理:六外入處裏並沒有我。如果因眼見色境而生起眼識,可察見到那眼識是我、我所有、我在眼識之中、或眼識在我之中等現象嗎?」

  比丘尼答說:「不可,難陀尊者!爲什麼呢?因爲我們已曾經對這六識身如實做過觀察並沒有我,我們心裏也常有這樣的了解:這六識身裏確實是沒有我。」

  難陀尊者告訴衆比丘尼說:「妙極了!妙極了!你們應該像這樣地去觀察這個道理:這六識身裏確實沒有我。如果由于眼見色境而生起了眼識,又由于叁事和合而生起了眼觸,那麼可察見到那眼觸是我、我所有、我在眼觸之中、或眼觸在我之中等現象嗎?」

  比丘尼答說:「不可,難陀尊者!」

  「同樣地,耳、鼻、舌、身、意諸根,乃至由于意根識法境而生起了意識,又由于上叁事和合而生起了意觸,那麼可察見到那意觸是我、我所有、我在意觸之中、或意觸在我之中等現象嗎?」

  比丘尼答說:「不可,難陀尊者!爲什麼呢?因爲我們已曾經對這六觸做過觀察確實沒有我,我們也常有這樣的了解:六觸裏確實沒有我。」

  難陀尊者告訴衆比丘尼說:「妙極了!妙極了!應當如實地做觀察:六觸身中確實沒有我。如果由于眼見色境而生起了眼識,又由于上叁事和合而生起了眼觸,再由眼觸而生起各種感受,那麼由那眼觸而生起的感受,可察見到是我、我所有、我在感受之中、或感受在我之中等現象嗎?」

  比丘尼答說:「不可,難陀尊者!」

  「同樣地,耳、鼻、舌、身、意諸根,乃至由于意根識法境而生起了意識,又由于上叁事和合而生起了意觸,再由意觸而生起各種感受,那麼可察見到那感受是我、我所有、我在感受之中、或感受在我之中等現象嗎?」

  比丘尼答說:「不可,難陀尊者!爲什麼呢?因爲我們曾經對這六種感受如實觀察並沒有我,我們心裏也常有這樣的了解:這六受身中確實沒有我。」

  難陀尊者告訴衆比丘尼說:「妙極了!妙極了!你們應當像這樣地去觀察這個道理:這六受身中確實沒有我。如果由于眼見色境而生起了眼識,又由于上叁事和合而生起了眼觸,再由眼觸而生起想象,那麼可察見到那想象是我、我所有、我在想象之中、或想象在我之中等現象嗎?」

  比丘尼答說:「不可,難陀尊者!」

  「同樣地,耳、鼻、舌、身、意諸根,乃至由于意根識法境而生起了意識,又由于上叁事和合而生起了意觸,再由意觸而生起了想象,那麼可察見到那想象是我、我所有、我在想象之中、或想象在我之中等現象嗎?」

  比丘尼答說:「不可,難陀尊者!爲什麼呢?因爲我們曾經對這六種想象如實觀察並沒有我,我們心裏也常有這樣的了解:這六想身中確實沒有我。」

  難陀尊者告訴衆比丘尼說:「妙極了!妙極了!比丘尼們!你們應當像這樣地去觀察這個道理:這六想身中確實沒有我。如果由于眼見色境而生起了眼識,又由于上叁事和合而生起了眼觸,再由眼觸而生起意志行爲,那麼可察見到那意志行爲是我、我所有、我在意志行爲之中、或意志行爲在我之中等現象嗎?」

  比丘尼答說:「不可,難陀尊者!」

  「同樣地,耳、鼻、舌、身、意諸根,乃至由于意根識法境而生起了意識,又由于上叁事和合而生起了意觸,再由意觸而生起了意志行爲,那麼可察見到那意志行爲是我、我所有、我在意志行爲之中、或意志行爲在我之中等現象嗎?」

  比丘尼答說:「不可,難陀尊者!爲什麼呢?因爲我們曾經對這六種意志行爲如實去做觀察並沒有我,我們心裏也常有這樣的了解:這六思身中確實沒有我。」

  難陀尊者告訴衆比丘尼說:「妙極了!妙極了!比丘尼們!你們應當像這樣地去觀察這個道理:這六思身中確實沒有我。如果由于眼見色境而生起了眼識,又由于上叁事和合而生起了眼觸,再由眼觸而生起愛欲,那麼可察見到那愛欲是我、我所有、我在愛欲之中、或愛欲在我之中等現象嗎?」

  比丘尼答說:「不可,難陀尊者!」

  「同樣地,耳、鼻、舌、身、意諸根,乃至由于意根識法境而生起了意識,又由于上叁事和合而生起了意觸,再由意觸而生起了愛…

《雜阿舍經卷第十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