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含經卷第九▪P3

  ..續本文上一頁都會産生厭嫌,因爲厭嫌的緣故,所以就不會去愛樂;由于不愛樂的緣故,就可獲得自在解脫,解脫知見:我再生的因素已滅盡,清淨的梵行已建立,所應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後身,不再流轉于生死輪回中了。對耳、鼻、舌、身、意等五根,也是要這樣地去觀察。」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二四叁經注釋:

   1、「睡眠者是愚癡活、是癡命,無利、無福」:漢譯「南傳大藏經」相對經

  文此處作「余言睡眠是生命之不生産、睡眠是生命之不結實、睡眠是生

  命之愚迷」。

  二四四、本經敘說于眼若知、若識、若斷、若離欲,則堪能正盡苦。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毗舍離國猕猴池側的重閣講堂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如果對眼根不知道、不了解、不斷舍、不離欲的話,就不能正確的滅盡苦惱;如果對眼根能夠知道、了解、斷舍、離欲的話,就能正確的滅盡苦惱了。」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如「眼」有四篇經文,像這樣,乃至于「意」等,計有二十四篇經文,也如上面所說一樣。

  二四五、本經敘說若于眼等味著,則入于魔系;反之則否。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毗舍離國猕猴池側的重閣講堂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如果衆比丘對眼根愛樂的話,應該知道這位沙門、婆羅門就不能自在地脫離魔手,被魔王的繩縛所束縛,入于魔王的系縛中了;對耳、鼻、舌、身、意的愛樂,也是像這樣。如果沙門、婆羅門對眼根不愛樂的話,應該知道這位沙門、婆羅門就不會隨順魔王,脫離魔王手掌,不被魔王所系縛了。」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如「味」的經文一樣,像這歡喜、贊歎、染著、堅住、愛樂、憎嫉等的經文,也是同樣地說法。

  如「內入處」的七篇經文一樣,「外入處」的七篇經文,也是同樣地說法。

  二四六、本經敘說六根味著六境是魔鈎。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毗舍離國猕猴池側的重閣講堂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有六種魔鈎。是那六種呢?就是眼根愛樂貪著色境,這就是魔鈎;耳根愛樂貪著聲境,這就是魔鈎;鼻根愛樂貪著香境,這就是魔鈎;舌根愛樂貪著味境,這就是魔鈎;身根愛樂貪著觸境,這就是魔鈎;意根愛樂貪著法境,這就是魔鈎。如果沙門、婆羅門眼根愛樂貪著色境的話,當知這沙門、婆羅門就會被魔王的鈎子鈎住他的咽喉,對著魔王而不能得到自在了。」

  穢說、淨說的經文,也如上面一樣地廣爲解說。

  二四七、本經敘說比丘若貪著六入處,則不得解脫魔系;反之則得解脫。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拘留搜國的調伏駁牛村落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我現在將爲你們說法,所說的法語,從開始、中段到後段都很殊勝,有完善的義理、美好的法味,純一、圓滿、潔淨,有清白的梵行,那就是這四品法經。要仔細聽啊!好好地思考!我將爲你們解說。

  怎樣叫四品法經呢?就如有比丘眼睛識見可愛、可念、可樂、可著的色境,這比丘見後,心生歡喜、贊歎、愛樂貪著、固持不舍;又如有比丘眼睛識見不可愛、不可念、不可樂著、苦厭的色境,這比丘見後,心生瞋恨、鄙嫌。像這樣的比丘,對著魔王就不能得到自在,乃至不能解脫魔王的系縛了。耳、鼻、舌、身、意,也是像這樣。

  如果有比丘眼睛識見可愛、可念、可樂、可著的色境,然而這比丘見後,雖知喜而不贊歎,也不愛樂貪著固持不舍;又如有比丘眼睛識見不可愛、念、樂、著的色境,這比丘見後,心不生瞋恨,也不鄙嫌。像這樣的比丘,就不會隨順魔王的自在役使,乃至能解脫魔王的束縛。耳、鼻、舌、身、意,也是像這樣。這就叫比丘四品法經了。」

  第二四七經注釋:

  1、拘留搜:國名,又作居樓、俱盧,爲佛世印度十六大國之一。位于恒何上遊西岸,正當現今德裏之地。

  2、調伏駁牛聚落:村落名。

  3、純一滿淨:即純一、圓滿、清淨。

  二四八、本經敘說魔王波旬欲亂佛道意,卻反被說服。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中。

  那時,世尊在早晨穿好法衣拿著缽盂,走進王舍城乞食。

  這時,天魔波旬這樣地想著:沙門瞿昙在早晨穿好了法衣拿著缽盂,要走進王舍城乞食,我現在應當前往擾亂他的道心。

  當時,天魔波旬就化作一位像駕車之類的車夫,手拿著木杖在找尋牛只,他穿著破舊的衣服,蓬頭亂發,手腳都剝裂,手中拿著牛杖,來到世尊面前問說:「瞿昙啊!你有沒有看見我的牛只呢?」

  世尊這樣地想著:這是惡魔,他想要來擾亂我。于是就告訴魔王說:「惡魔啊!何處有牛呢?你要牛做什麼?」

  魔王也這樣地想著:沙門瞿昙他已經知道我是魔王了。于是就回答佛陀說:「瞿昙啊!眼觸入處,就是我的駕乘(坐騎);耳、鼻、舌、身、意等觸入處,也是我的駕乘。」

  魔王又問:「瞿昙啊!你想去那裏啊!」

  佛陀告訴惡魔說:「你說你有眼觸入處,有耳、鼻、舌、身、意等觸入處;然而如果那裏沒有眼觸入處,也沒有耳、鼻、舌、身、意等觸入處的話,那麼你就不能到達那裏了,而我就是要前往那裏。」

  當時,天魔波旬就朗誦詩偈說:

  「如果認爲有一常住而實體的我存在的話,那麼那一切便都是我波洵所擁有的了。(意即有我見的人,便受天魔所控製)一切既然都屬于我的,那麼瞿昙您要往那裏去呢?」

  這時,世尊也說偈回答說:

  「如果說有我見的話,那麼他用來說我就錯誤了。(意即世尊並無我見的偏執,故用此假設來說他,是錯誤的。)所以可知,波旬你與我的辯說是輸了。」

  天魔又說偈言道:「如果說您已知見了正道,可安穩的趨向涅槃;你就獨自遊行前往好了,爲何還費神教他人也去呢?」

  世尊又說偈言道:「如果有人想要出離魔王束縛的話,他就會請問安渡彼岸的方法。我會爲他平等解說真實永遠無余的方法,時常修習而不放逸的話,就可永遠脫離魔王的束縛而得到自在。」

  魔王又說偈言道:「有一塊石頭形狀像段肉,引得饑餓的烏鴉飛來要啄食。那烏鴉把那塊石頭想象成又軟又美的肉食,想要吃它來填飽饑餓的肚子。沒想到竟然感覺不到肉的滋味,反而折斷了烏嘴而騰空飛去。我波旬今天就像那只烏鴉一樣,而世尊您就像那塊石頭所生似地堅實。我不能擊破您的說法慚愧而去,就好象那只烏鴉淩空飛去一樣。內心感到非常愁苦,就在那兒隱沒消失。」

  二四九、本經敘說若習近于六入處,則不得解脫魔縛;反之則得解脫。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中。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如果沙門、婆羅門眼根習近于色境的話,就會隨順魔王自在的役使了。……乃至不能解脫魔王的束縛;耳、鼻、舌、身、意諸根若習近于外境,也是像這樣子。

  如果沙門、婆羅門眼根不習近于色境的話,那麼就不會隨順魔王的自在役使,……乃至可解脫魔王的束縛;耳、鼻、舌、身、意諸根若不習近于外境,也是像這樣子。」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二五○、本經敘說四大所造之色無常、無我;六識也是無常、無我。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波咤利弗多羅國的雞林園裏。

  那時,阿難尊者去到大純陀尊者處拜訪,彼此互相問訊後,在一邊坐著。

  當時,阿難尊者告訴純陀尊者說:「我想向您請教,不知您是否有空閑回答我的問題?」

  純陀尊者告訴阿難尊者說:「隨您所問,知道的話,我當會回答您。」

  阿難尊者問純陀尊者說:「就如世尊、如來、應供、等正覺所了知、所察見的,他說地、水、火、風這四大元素造成了物質現象,他這樣講說的目的是爲了顯露這四大元素並不是我。又如來、應供、等正覺他所了知、所察見到的,也有說六識並不是我嗎?」

  純陀尊者告訴阿難尊者說:「仁者您最多聞了,我之所以從遠處來到這裏見您,就是爲了請問這件法義。今天,尊者啊!希望您能爲我解說這法義。」

  阿難尊者告訴純陀說:「我現在問尊者您,您請隨意回答我。純陀尊者啊!您認爲有眼根、有色境、有眼識嗎?」

  純陀尊者答說:「有的。」

  阿難尊者又問:「是由于眼根觸及色境,而生起眼識的嗎?」

  純陀尊者答說:「是這樣。」

  阿難尊者又問:「是由于眼根觸及色境,而生起眼識,那麼,那個生起眼識的因和緣是常還是無常呢?」

  純陀尊者答說:「是無常。」

  阿難尊者又問:「如果是由那個因、那個緣而生起了眼識,那麼,那個因和緣是無常變易時,那個眼識還能常住不變嗎?」

  純陀答說:「不能,阿難尊者!」

  阿難尊者又問:「您意見怎樣?如果那個法是生起或息滅是可了知的,那麼多聞聖弟子在那個法當中還可察見有我、我所有、我在那個法之中、或那個法在我之中的情況嗎?」

  純陀尊者答說:「不可,阿難尊者!」

  「對耳、鼻、舌、身諸根,乃至意根與法境,您的意見怎樣?有意根、有法境、有意識存在嗎?」

  純陀尊者答說:「有的,阿難尊者!」

  又問:「是因爲意根觸及法境,而生起意識的嗎?」

  純陀尊者答說:「是這樣,阿難尊者!」

  又問:「如果因意根攀緣法境而生起意識的話,那麼,那個産生意識的因和緣是常還是無常呢?」

  純陀尊者答說:「是無常,阿難尊者!」

  又問:「如果是由因和緣生起意識的話,那麼,那個因和緣無常變易時,意識還能常住嗎?」

  純陀尊者答說:「不能,阿難尊者!」

  又問:「您意見怎樣?如果那個法是生起或息滅是可了知的,那麼多聞聖弟子在那個法當中還…

《雜阿含經卷第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雜阿含經卷第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