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爱欲,要灭除行、住、坐、卧时对于眼、色的欲情。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舍利弗尊者在早上穿上法衣拿着钵盂,走进舍卫城乞食,乞食完后,回到精舍,收好了衣钵,洗完脚后,拿着坐具走进林中,就在大白天里静坐修禅。等舍利弗从禅定中出定后,去到世尊处拜访,他向佛陀顶礼后,就退坐一边。
当时,佛陀问舍利弗说:「你从那儿来的呢?」
舍利弗回答说:「世尊啊!我大白天在树林里静坐修禅后才来的。」
佛陀问舍利弗说:「你今天已进入到何等禅境了呢?」
舍利弗回答佛陀说:「世尊啊!我今天在林中坐禅,已进入到观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且虚妄不实的空三昧境界。」
佛陀告诉舍利弗说:「真妙啊!真妙!舍利弗啊!你现在已能进入上座的禅境而坐禅了;如果其他比丘想要进入上座禅境的话,也应该像这样地去学习。
比丘无论走进城时,或行乞时,或出城时,应该作这样地思考:我现在眼睛看见了各种色境,是否生起了贪欲、恩爱、爱念、执着了呢?
舍利弗啊!比丘作这样观察的时候,如果眼睛见色境曾有爱念染着的话,那么那位比丘为了断除邪恶不善心念的缘故,应当要运用各种方法,努力精进,系念修学。譬如有人已被火烧到了头上的帽子,为了完全把火扑灭的缘故,应当运用最好的方法,努力把火扑灭;那位比丘也像这样子,应当要运用最好的方法,努力精进,系念修学。
如果比丘在观察的时候,发现无论在道路上,或村落中乞食,或是走出村落,在这过程中,眼睛见色境并没有爱念染着的情况,而且那位比丘也愿以这样的喜乐善根,日夜精勤努力,修习系念于一处,这就叫比丘能在行、住、坐、卧的日常生活中净除不正的乞食了。所以这篇经文就取名叫『清净乞食住』。」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舍利弗尊者听完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愿遵奉修行。
二三九、本经叙说若比丘对六入处爱念染着,则不得涅槃;反之则可。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毗舍离国猕猴池侧的重阁讲堂里。
那时,有位名叫郁瞿娄的长者,他去到佛陀住处拜访,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禀告佛陀说:「世尊啊!为什么有的比丘能够在现世中获得涅槃解脱?为什么有的比丘不能在现世中获得涅槃解脱呢?」
佛陀告诉长者说:「如果有比丘眼根识见色境,就对它爱念贪着;因为爱念贪着之故,所以就经常依住于这识见中;因被它所束缚的缘故,对它执取的缘故,所以就不能在现世中获得涅槃解脱。像这耳、鼻、舌、身四根,乃至意根识见法境,也是这样子。
如果比丘眼根识见色境,不去爱念贪着;能不爱念贪着的话,就不会依住于这识见之中;因为不觉触、不贪着、不执取之故,这比丘就能在现世中获得涅槃解脱。像这耳、鼻、舌、身四根,乃至意根识见法境,也是这样子。
所以,长者啊!有的比丘能在现世中获得涅槃解脱,有的不能在现世中获得涅槃解脱。」
就如「长者所问经」的经文一样,像这「阿难所问经」以及「佛自为诸比丘所说经」的经文,也如同上面所说一样。
第二三九经注释:
1、郁瞿娄:又译作郁迦罗越,舍卫国长者名。译曰功德,又曰威德。长
者诣佛所出家,见「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
2、见法:见,同现。现法,即现世之意。
3、比丘眼识于色,爱念染着:汉译南传大藏经此处作「眼所识之色快意、
可爱、乐、喜爱,生欲念。」
二四○、本经叙说六根缘六境(尘),故生六识。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毗舍离国猕猴池侧的重阁讲堂里。
那时,有一位比丘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禀告佛陀说:「世尊啊!到底是什么原因而生起眼识的呢?是什么原因而生起耳、鼻、舌、身、意识的呢?」
佛陀告诉比丘说:「是由于眼根接触色境的因缘,所以才会生起眼识。为什么呢?因为那眼识的生起,一切都是由于眼根与色境接触的缘故。同样地,由于耳与声的因缘就会生起耳识;鼻与香的因缘,就会生起鼻识;舌与味的因缘,就会生起舌识;身与触的因缘,就会生起身识;乃至意与法的因缘就会生起意识。为什么呢?因为所有一切的意识,那一切都是意根接触法境的因缘所生之故。比丘啊!这就叫眼识是因缘而生……乃至意识也是因缘而生。」
当时,那位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后,欢喜不已,向佛陀行礼后,告辞离去。
二四一、本经叙说六根缘六尘为结所系法;欲贪是结法。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毗舍离国猕猴池侧的重阁讲堂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我现在将为大家解说结所系法及结法。什么叫结所系法呢?就是眼缘色、耳缘声、鼻缘香、舌缘味、身缘触、意缘法,这就叫结所系法。什么叫结法呢?就是欲贪,这就叫结法。」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二四一经注释:
1、结所系法及结法:结为结缠,系为系缚。结,系同为染污烦恼之异名。
本经谓六根攀缘逐求六境,叫结所系法,而欲贪则为结法。
二四二、本经叙说六根缘六尘是所取法;欲贪是取法。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毗舍离国猕猴池侧的重阁讲堂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我现在将为大家解说所取法及取法。什么叫所取法呢?就是眼缘色、耳缘声、鼻缘香、舌缘味、身缘触、意缘法,这就叫所取法。什么叫取法呢?就是欲贪,这就叫取法。」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二四二经注释:
1、所取法及取法:取着所对之境界谓之取,是爱之异名,又为烦恼之总
名。本经谓六根缘六尘为所取法;欲贪为取法。
二四三、本经叙说若以六识取于六尘相及取随于六尘之美好者,身坏命终,则堕恶趣中,故不应于六入处生取着。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毗舍离国猕猴池侧的重阁讲堂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比丘啊!即使是愚痴无闻的凡夫,他宁可拿被火烧热的铜筹来烫烧自己的眼睛,使它炽热燃烧,也不愿以眼识去执取色相,随顺各种美好的形色而执取。为什么呢?因为执取色相,随顺各种美好的形色而执取的缘故,命终后会堕入恶道之中,就如沉铁丸一样,永不复出了。
愚痴无闻的凡夫,宁愿以烧热的铁锥来钻穿自己的耳朵,也不愿以耳识去执取声相,随顺各种美好的声音而执取。为什么呢?因为耳识执取声相,随顺各种美好的声音而执取的人,身死命终后,就会堕入恶道之中,就如沉铁丸一样,永不复出了。
愚痴无闻的凡夫,宁愿以利刀削断自己的鼻子,也不愿以鼻识去执取香相,随顺各种美好的香气而执取。为什么呢?因为鼻识执取香相,随顺各种美好的香气而执取的缘故,身死命终之后,就会堕入恶道之中,就如沉铁丸一样,永不复出了。
愚痴无闻的凡夫,宁愿以利刀割断自己的舌头,也不愿以舌识去执取味相,随顺各种美好的滋味而执取。为什么呢?因为舌识执取味相,随顺各种美好的滋味而执取的缘故,身死命终之后,就会堕入恶道之中,就如沉铁丸一样,永不复出了。
愚痴无闻的凡夫,宁愿拿刚铁利枪来刺击自己的身体,也不愿以身识去执取触相,随顺各种柔软细滑美好的触境而执取。为什么呢?因为执取触相,以及随顺各种柔软细滑美好触境的缘故,身死命终之后,就会堕入恶道之中,就如沉铁丸一样,永不复出了。
众比丘啊!睡眠是愚痴的过活、是生命的愚迷,没有利益,也没有福报。然而众比丘宁愿睡眠,也不可对那色相等六尘而生起觉想;如果生起觉想的话,一定会生起各种烦恼缠缚,争辩是非,就会使很多的众生生起不合义理的作为,不能饶益安乐天人了。
那些多闻的圣弟子要作这样的学习:我今天宁可拿炽热的铁枪来贯穿自己的眼睛,也不可以眼识去执取色相,而堕入三恶道之中,长夜受苦。我从今日起应当正确的思惟:观察眼根是无常法、是因缘造作的有为法、是缘于心而生之法;像这眼根所接触的色境,眼根接触色境生起的眼识,以及由眼根、色境、眼识三事和合生起的眼触,又由眼触因缘而生起的感受||内心觉得或痛苦、或快乐、或不苦也不乐的感受,那些也都是无常法、因缘造作的有为法、缘于心而生起之法。对耳、鼻、舌等三入处,乃至对身入处应当作这样的学习:我宁可拿铁枪贯穿自己的身体,也不可以身识去执取触相,以及随顺各种柔软细滑美好触境的缘故,而堕入三恶道之中。我从今日起应当正确思惟:观察身体是无常法、因缘造作的有为法、是缘于心而生之法。像这身体所接触的触境,身体接触触境生起的身识,以及由身根、触境、身识三事和合生起的身触,又由于身触因缘而生起的感受||内心觉得或痛苦、或快乐、或不苦也不乐的感受,那些也都是无常法、因缘造作的有为法、缘于心而生起之法。
多闻的圣弟子要作这样的学习:睡眠是愚痴过活、是生命的愚迷、不能得到生命的成果、没有利益、没有福报。我应该不可睡眠,也不可生起各种觉想;生起觉想的话,就会引起各种烦恼缠缚,争辩是非,使很多人增长不合义理的作为,不得安乐。
多闻圣弟子这样观察的话,就会对眼根产生厌嫌,像这眼根所接触的色境,眼根接触色境生起的眼识,以及由眼根、色境、眼识三事和合而生起的眼触,又由于眼触因缘而生起的感受||内心觉得或痛苦、或快乐、或不苦也不乐的感受,对那些也…
《杂阿含经卷第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