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含經卷第九▪P4

  ..續本文上一頁可察見有我、我所有、我在那個法當中、或那個法在我當中的情況嗎?」

  純陀尊者答說:「不可,阿難尊者!」

  阿難尊者告訴純陀說:「所以,尊者啊!如來、應供、等正覺的所知所見,才說六識也是無常的。譬如有一個人拿著斧頭走進山裏,他看見了芭蕉樹,以爲能做木材用,于是砍斷它的根、截斷它的葉、斬斷它的枝幹、剝去它的皮,想要尋找它堅實的材質,可是把芭蕉剝盡了,卻都找不到堅實之處。同樣地,多聞聖弟子要正確地觀察眼識,以及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等;當做正確觀察的時候,就能察覺都無可取;因爲無可取,所以就能無所貪著;因爲無所貪著,所以就能自覺涅槃的境地:我再生的因素已滅盡,清淨的梵行已建立,所應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後身,不再流轉于生死輪回中了。」

  那二位正士說這段經文之時,彼此歡喜不已,然後各自返回自己的住所。

  第二五○經注釋:

  1、波咤利弗多羅國:又作波咤厘子城、華氏城,爲中印度摩揭陀國之都

  城名,位于恒河左岸。

  2、雞林園:即雞園僧加藍、雞林精舍,爲佛陀說法處。

  3、大純陀:又譯作「摩诃周那」,爲舍利弗之弟。

  二  二五一、本經敘說若言六觸入處盡有余,是虛言;說無余也是虛言。

  若言六觸入處盡而般涅槃,是爲佛說。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阿難尊者去到舍利弗尊者處拜訪,告訴舍利弗尊者說:「我想向您請教,不知您是否有空閑爲我解說?」

  舍利弗說:「隨仁者您發問,我知道的話當會爲您解答。」

  阿難尊者問舍利弗尊者說:「如果斷盡六觸入處,出離貪欲、寂滅、息止、不生後,那麼還再有殘余嗎?」

  舍利弗尊者告訴阿難說:「你不應這樣問說:『如果斷盡六觸入處,出離貪欲、寂滅、息止、不生後,那麼還再有殘余嗎?』」

  阿難又問舍利弗尊者說:「如果斷盡六觸入處,出離貪欲、寂滅、息止、不生後,那麼就不再有殘余了嗎?」

  舍利弗尊者回答阿難說:「你也不應又這樣的問說:『如果斷盡六觸入處,出離貪欲、寂滅、息止、不生後,那麼就不再有殘余了嗎?』」

  阿難又問舍利弗尊者說:「如果斷盡六觸入處,出離貪欲、寂滅、息止、不生後,那麼是既有殘余也有不殘余呢?還是既不是有殘余也不是無殘余呢?」

  舍利弗尊者答阿難說:「也不應該有這樣的問說:『如果斷盡六觸入處,出離貪欲、寂滅、息止、不生後,那麼是既有殘余也有不殘余呢?還是既不是有殘余也不是無殘余呢?』」

  阿難又問舍利弗尊者說:「就如尊者所說,如果斷盡六觸入處,出離貪欲、寂滅、息止、不生後,有也不應說,無也不應說,既是有也是無也不應說,既不是有也不是無也不應說,您這話是什麼道理呢?」

  舍利弗尊者告訴阿難尊者說:「如果斷盡六觸入處,出離貪欲、寂滅、息止、不生後,問說還有殘余嗎?這就是虛言戲論;問說沒有殘余嗎?這就是虛言戲論;問說是既有殘余也不殘余嗎?這就是虛言戲論;問說既不是有殘余也不是不殘余嗎?這就是虛言戲論。如果說斷盡六觸入處,出離貪欲、寂滅、息止、不生後,遠離各種虛假不實,獲得般涅槃的話,這就是佛陀的說法了。」

  當時,這二位正士彼此歡喜不已,便各自返回自己的住處去了。

  二五二、本經敘說非六根系縛六境,也非六境系縛六根,欲貪才是其系縛,故能斷欲貪,則能獲解脫。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裏。

  那時,舍利弗尊者、摩诃拘絺羅尊者都住在耆阇崛山中。

  一天下午,摩诃拘絺羅尊者從禅定中出定,然後到舍利弗處拜訪,彼此互相問訊後,退坐一邊,告訴舍利弗說:「想要向您請教問題,不知您是否有空閑爲我解答麼?」

  舍利弗尊者告訴摩诃拘絺羅尊者說:「隨仁者您發問,我知道的話當會爲您解答。」

  摩诃拘絺羅尊者問舍利弗尊者說:「您覺得怎樣呢?舍利弗尊者啊!是眼根系著色境呢?還是色境系著眼根呢?像這耳根與聲境、鼻根與香境、舌根與味境、身根與觸境、意根與法境等,是意根系著法境呢?還是法境系著意根呢?」

  舍利弗尊者答摩诃拘絺羅尊者說:「不是眼根系著色境,也不是色境系著眼根。……乃至不是意根系著法境,也不是法境系著意根。摩诃拘絺羅尊者啊!在這根與境之間,如果那人有貪欲的話,這就是二者間的系繩了。摩诃拘絺羅尊者啊!譬如有二條牛,一只黑、一只白,它們同被一個車轭與鞅繩系縛著,如果有人問說:『是黑牛系著白牛呢?還是白牛系著黑牛呢?』這樣地問法正確嗎?」

  摩诃拘絺羅尊者答說:「不正確,舍利弗尊者啊!不是黑牛系著白牛,也不是白牛系著黑牛,然而這二只牛中間,這牛轭和系頸的革帶,就是他們的系縛了。」

  同樣地,摩诃拘絺羅尊者啊!不是眼根系著色境,也不是色境系著眼根。……乃至不是意根系著法境,也不是法境系著意根;這中間的欲貪,才是它們的系縛。

  摩诃拘絺羅尊者啊!如果是眼根系著色境,或者是色境系著眼根。……乃至如果是意根系著法境,或者是法境系著意根的話,世尊就不必教人要建立清淨的梵行,才能斷盡生死輪回之苦了。

  摩诃拘絺羅尊者啊!世尊眼見色境,無論美好或醜惡,內心都不會起貪欲;其余衆生如眼見色境,無論美好或醜惡,內心就會生起貪欲。所以世尊說應當要斷滅欲貪,心靈就可獲得解脫。……乃至意根接觸法境,也是像這樣子。﹂

  當時,這二位正士彼此歡喜不已,便各自返回自己的住處去了。

  第二五二經注釋:

  1、轭鞅:轭,在車衡兩端扼住牛馬頸項的東西。鞅,音一ㄤˇ,套在馬

  頸上,用以駕車的皮帶。

  二五叁、本經敘說對六入處是生滅法、無常不如實知,則爲無知、無明;反之則爲知、爲明。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裏。

  那時,舍利弗尊者、摩诃拘絺羅尊者都住在耆阇崛山中。

  一天下午,摩诃拘絺羅尊者從禅定中出定,然後到舍利弗處拜訪,彼此互相問訊後,退坐一邊,告訴舍利弗尊者說:「想要向您請教問題,不知您是否有空閑爲我解答麼?」

  舍利弗尊者說:「隨仁者您發問,我知道的話當會爲您解答。」

  摩诃拘絺羅尊者問舍利弗尊者說:「所謂無明,怎樣叫無明呢?」

  舍利弗尊者說:「就是所謂的無知,無知就叫無明。怎樣叫無知呢?就是說不能如實地知道眼根的無常,這就叫無知;不能如實地知道眼根是生滅之法,這就叫無知;耳、鼻、舌、身、意等五根,也是像這樣子。同樣地,摩诃拘絺羅尊者啊!對這六觸入處如實地不知、不見、不證悟、愚昧、無明、大冥(暗),這就叫無明。」

  摩诃拘絺羅尊者又問舍利弗尊者說:「所謂的明,怎樣叫明呢?」

  舍利弗說:「所謂的知就是了,能知就是明。所知的是什麼呢?就是說眼根是無常,對眼根是無常能夠如實地知道;眼根是生滅法,眼根是生滅法也能夠如實地知道。對耳、鼻、舌、身、意諸根,也是像這樣子。摩诃拘絺羅尊者啊!對這六觸入處能夠如實地了知、洞見、明白、覺知、徹悟、慧解、得證的話,這就叫明。」

  當時,這二位正士各聞所說之法彼此歡喜不已,便各自返回自己的住處去了。

  二五四、本經敘說優波先那于坐禅中遭毒蛇侵襲,因其已如實知蘊、處、界無我、我所,故從容而死。舍利弗將事情告知佛,佛示以避毒蛇之偈。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裏。

  那時,有位名叫優波先那的比丘,他住在王舍城寒林中墳場間蛇頭岩下的迦陵伽行處。當時,優波先那尊者獨自一人在裏面靜坐修禅。

  這時,有一條長一尺余的惡毒蛇,從上面石頭間掉下在優波先那比丘的身上。優波先那叫喚舍利弗,請他告訴衆比丘說:「毒蛇掉在我身上,我身體已中了蛇毒。請你們趕快過來,扶持我的身體,出去放置在窟外,不要使我身體壞碎在窟內,有如積聚的糠糟散失一樣。」

  當時,舍利弗尊者住于附近一棵樹下,聽到優波先那所說的話後,就前去探望優波先那,告訴優波先那說:「我現在看你的氣色容貌,一切根身與平常無異,然而你卻說:『我已中蛇毒了,把我扶持到窟外,不要使我的身體壞散,有如積聚的糠糟散失一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優波先那告訴舍利弗說:「如果有這樣的說法:『我的眼根就是我、是我所有;乃至耳、鼻、舌、身、意諸根,這耳、鼻、舌、身、意諸根就是我、是我所有;色、聲、香、味、觸、法六境,這色、聲、香、味、觸、法六境就是我、是我所有;地界,地界就是我、是我所有;乃至水、火、風、空、識界,這水、火、風、空、識界就是我、是我所有;色蘊,色蘊就是我、是我所有;乃至受、想、行、識蘊,這受、想、行、識蘊就是我、是我所有。』的話,那麼氣色面貌及一切根身就應會有所變異了,但我現在並沒有這樣說法,而是說眼根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有;……乃至識陰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有,所以我的面貌氣色及一切根身都沒有變異。」

  舍利弗說:「就像這樣,優波先那啊!你如果能長夜的出離我見(妄執有我)、我所有(妄執萬物是我所有)、我慢(傲慢自大)、系著(貪取的煩惱束縛)、使(潛伏的煩惱種子)等煩惱,斷除它的根本,就像砍斷多羅樹頭一樣,到未來世也永不再生起,那麼面貌氣色及一切根身又如何會有變異呢?」

  當時,舍利弗就環護扶持優波先那的身體,擡出岩窟外,優波先那身中蛇毒碎壞死去,就如積聚的糠糟散失一樣。

  這時,舍利弗就唱誦偈言道:

  「長久的建立一切清淨梵行,完善的修習八聖道,

   心懷歡喜的舍棄壽命,就好象要丟棄有毒的缽盂一樣。

   長久的建立一切清淨梵行,完善的修習八聖道,

   心懷歡喜的舍棄壽命,就好象人生重病而痊愈一樣。

   長久的建立一切清淨梵行,完善的修習八聖道,

   就像逃離火燒的…

《雜阿含經卷第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雜阿含經卷第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