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可察见有我、我所有、我在那个法当中、或那个法在我当中的情况吗?」
纯陀尊者答说:「不可,阿难尊者!」
阿难尊者告诉纯陀说:「所以,尊者啊!如来、应供、等正觉的所知所见,才说六识也是无常的。譬如有一个人拿着斧头走进山里,他看见了芭蕉树,以为能做木材用,于是砍断它的根、截断它的叶、斩断它的枝干、剥去它的皮,想要寻找它坚实的材质,可是把芭蕉剥尽了,却都找不到坚实之处。同样地,多闻圣弟子要正确地观察眼识,以及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当做正确观察的时候,就能察觉都无可取;因为无可取,所以就能无所贪着;因为无所贪着,所以就能自觉涅槃的境地:我再生的因素已灭尽,清净的梵行已建立,所应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了。」
那二位正士说这段经文之时,彼此欢喜不已,然后各自返回自己的住所。
第二五○经注释:
1、波咤利弗多罗国:又作波咤厘子城、华氏城,为中印度摩揭陀国之都
城名,位于恒河左岸。
2、鸡林园:即鸡园僧加蓝、鸡林精舍,为佛陀说法处。
3、大纯陀:又译作「摩诃周那」,为舍利弗之弟。
二 二五一、本经叙说若言六触入处尽有余,是虚言;说无余也是虚言。
若言六触入处尽而般涅槃,是为佛说。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阿难尊者去到舍利弗尊者处拜访,告诉舍利弗尊者说:「我想向您请教,不知您是否有空闲为我解说?」
舍利弗说:「随仁者您发问,我知道的话当会为您解答。」
阿难尊者问舍利弗尊者说:「如果断尽六触入处,出离贪欲、寂灭、息止、不生后,那么还再有残余吗?」
舍利弗尊者告诉阿难说:「你不应这样问说:『如果断尽六触入处,出离贪欲、寂灭、息止、不生后,那么还再有残余吗?』」
阿难又问舍利弗尊者说:「如果断尽六触入处,出离贪欲、寂灭、息止、不生后,那么就不再有残余了吗?」
舍利弗尊者回答阿难说:「你也不应又这样的问说:『如果断尽六触入处,出离贪欲、寂灭、息止、不生后,那么就不再有残余了吗?』」
阿难又问舍利弗尊者说:「如果断尽六触入处,出离贪欲、寂灭、息止、不生后,那么是既有残余也有不残余呢?还是既不是有残余也不是无残余呢?」
舍利弗尊者答阿难说:「也不应该有这样的问说:『如果断尽六触入处,出离贪欲、寂灭、息止、不生后,那么是既有残余也有不残余呢?还是既不是有残余也不是无残余呢?』」
阿难又问舍利弗尊者说:「就如尊者所说,如果断尽六触入处,出离贪欲、寂灭、息止、不生后,有也不应说,无也不应说,既是有也是无也不应说,既不是有也不是无也不应说,您这话是什么道理呢?」
舍利弗尊者告诉阿难尊者说:「如果断尽六触入处,出离贪欲、寂灭、息止、不生后,问说还有残余吗?这就是虚言戏论;问说没有残余吗?这就是虚言戏论;问说是既有残余也不残余吗?这就是虚言戏论;问说既不是有残余也不是不残余吗?这就是虚言戏论。如果说断尽六触入处,出离贪欲、寂灭、息止、不生后,远离各种虚假不实,获得般涅槃的话,这就是佛陀的说法了。」
当时,这二位正士彼此欢喜不已,便各自返回自己的住处去了。
二五二、本经叙说非六根系缚六境,也非六境系缚六根,欲贪才是其系缚,故能断欲贪,则能获解脱。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舍利弗尊者、摩诃拘絺罗尊者都住在耆阇崛山中。
一天下午,摩诃拘絺罗尊者从禅定中出定,然后到舍利弗处拜访,彼此互相问讯后,退坐一边,告诉舍利弗说:「想要向您请教问题,不知您是否有空闲为我解答么?」
舍利弗尊者告诉摩诃拘絺罗尊者说:「随仁者您发问,我知道的话当会为您解答。」
摩诃拘絺罗尊者问舍利弗尊者说:「您觉得怎样呢?舍利弗尊者啊!是眼根系着色境呢?还是色境系着眼根呢?像这耳根与声境、鼻根与香境、舌根与味境、身根与触境、意根与法境等,是意根系着法境呢?还是法境系着意根呢?」
舍利弗尊者答摩诃拘絺罗尊者说:「不是眼根系着色境,也不是色境系着眼根。……乃至不是意根系着法境,也不是法境系着意根。摩诃拘絺罗尊者啊!在这根与境之间,如果那人有贪欲的话,这就是二者间的系绳了。摩诃拘絺罗尊者啊!譬如有二条牛,一只黑、一只白,它们同被一个车轭与鞅绳系缚着,如果有人问说:『是黑牛系着白牛呢?还是白牛系着黑牛呢?』这样地问法正确吗?」
摩诃拘絺罗尊者答说:「不正确,舍利弗尊者啊!不是黑牛系着白牛,也不是白牛系着黑牛,然而这二只牛中间,这牛轭和系颈的革带,就是他们的系缚了。」
同样地,摩诃拘絺罗尊者啊!不是眼根系着色境,也不是色境系着眼根。……乃至不是意根系着法境,也不是法境系着意根;这中间的欲贪,才是它们的系缚。
摩诃拘絺罗尊者啊!如果是眼根系着色境,或者是色境系着眼根。……乃至如果是意根系着法境,或者是法境系着意根的话,世尊就不必教人要建立清净的梵行,才能断尽生死轮回之苦了。
摩诃拘絺罗尊者啊!世尊眼见色境,无论美好或丑恶,内心都不会起贪欲;其余众生如眼见色境,无论美好或丑恶,内心就会生起贪欲。所以世尊说应当要断灭欲贪,心灵就可获得解脱。……乃至意根接触法境,也是像这样子。﹂
当时,这二位正士彼此欢喜不已,便各自返回自己的住处去了。
第二五二经注释:
1、轭鞅:轭,在车衡两端扼住牛马颈项的东西。鞅,音一ㄤˇ,套在马
颈上,用以驾车的皮带。
二五三、本经叙说对六入处是生灭法、无常不如实知,则为无知、无明;反之则为知、为明。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舍利弗尊者、摩诃拘絺罗尊者都住在耆阇崛山中。
一天下午,摩诃拘絺罗尊者从禅定中出定,然后到舍利弗处拜访,彼此互相问讯后,退坐一边,告诉舍利弗尊者说:「想要向您请教问题,不知您是否有空闲为我解答么?」
舍利弗尊者说:「随仁者您发问,我知道的话当会为您解答。」
摩诃拘絺罗尊者问舍利弗尊者说:「所谓无明,怎样叫无明呢?」
舍利弗尊者说:「就是所谓的无知,无知就叫无明。怎样叫无知呢?就是说不能如实地知道眼根的无常,这就叫无知;不能如实地知道眼根是生灭之法,这就叫无知;耳、鼻、舌、身、意等五根,也是像这样子。同样地,摩诃拘絺罗尊者啊!对这六触入处如实地不知、不见、不证悟、愚昧、无明、大冥(暗),这就叫无明。」
摩诃拘絺罗尊者又问舍利弗尊者说:「所谓的明,怎样叫明呢?」
舍利弗说:「所谓的知就是了,能知就是明。所知的是什么呢?就是说眼根是无常,对眼根是无常能够如实地知道;眼根是生灭法,眼根是生灭法也能够如实地知道。对耳、鼻、舌、身、意诸根,也是像这样子。摩诃拘絺罗尊者啊!对这六触入处能够如实地了知、洞见、明白、觉知、彻悟、慧解、得证的话,这就叫明。」
当时,这二位正士各闻所说之法彼此欢喜不已,便各自返回自己的住处去了。
二五四、本经叙说优波先那于坐禅中遭毒蛇侵袭,因其已如实知蕴、处、界无我、我所,故从容而死。舍利弗将事情告知佛,佛示以避毒蛇之偈。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有位名叫优波先那的比丘,他住在王舍城寒林中坟场间蛇头岩下的迦陵伽行处。当时,优波先那尊者独自一人在里面静坐修禅。
这时,有一条长一尺余的恶毒蛇,从上面石头间掉下在优波先那比丘的身上。优波先那叫唤舍利弗,请他告诉众比丘说:「毒蛇掉在我身上,我身体已中了蛇毒。请你们赶快过来,扶持我的身体,出去放置在窟外,不要使我身体坏碎在窟内,有如积聚的糠糟散失一样。」
当时,舍利弗尊者住于附近一棵树下,听到优波先那所说的话后,就前去探望优波先那,告诉优波先那说:「我现在看你的气色容貌,一切根身与平常无异,然而你却说:『我已中蛇毒了,把我扶持到窟外,不要使我的身体坏散,有如积聚的糠糟散失一样。』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优波先那告诉舍利弗说:「如果有这样的说法:『我的眼根就是我、是我所有;乃至耳、鼻、舌、身、意诸根,这耳、鼻、舌、身、意诸根就是我、是我所有;色、声、香、味、触、法六境,这色、声、香、味、触、法六境就是我、是我所有;地界,地界就是我、是我所有;乃至水、火、风、空、识界,这水、火、风、空、识界就是我、是我所有;色蕴,色蕴就是我、是我所有;乃至受、想、行、识蕴,这受、想、行、识蕴就是我、是我所有。』的话,那么气色面貌及一切根身就应会有所变异了,但我现在并没有这样说法,而是说眼根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有;……乃至识阴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有,所以我的面貌气色及一切根身都没有变异。」
舍利弗说:「就像这样,优波先那啊!你如果能长夜的出离我见(妄执有我)、我所有(妄执万物是我所有)、我慢(傲慢自大)、系着(贪取的烦恼束缚)、使(潜伏的烦恼种子)等烦恼,断除它的根本,就像砍断多罗树头一样,到未来世也永不再生起,那么面貌气色及一切根身又如何会有变异呢?」
当时,舍利弗就环护扶持优波先那的身体,抬出岩窟外,优波先那身中蛇毒碎坏死去,就如积聚的糠糟散失一样。
这时,舍利弗就唱诵偈言道:
「长久的建立一切清净梵行,完善的修习八圣道,
心怀欢喜的舍弃寿命,就好象要丢弃有毒的钵盂一样。
长久的建立一切清净梵行,完善的修习八圣道,
心怀欢喜的舍弃寿命,就好象人生重病而痊愈一样。
长久的建立一切清净梵行,完善的修习八圣道,
就像逃离火烧的…
《杂阿含经卷第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