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杂阿含经卷第九▪P5

  ..续本文上一页住宅一样,面对着死亡毫不忧悔。

   长久的建立一切清净梵行,完善的修习八圣道,

   用智慧观照这世间,自身就好象秽乱的草木一样,

   不再更求其余的凡身,其余的凡身也不会再相续。」

  当时,舍利弗尊者以诗偈赞颂供养了优波先那的尸体后,去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禀告佛陀说:「世尊啊!优波先那尊者被一条如治疗眼疾的小竹片那么小的恶毒蛇掉在他身上,他的身体中毒即刻坏死,就像积聚的糠糟散失一样。」

  佛陀告诉舍利弗说:「如果优波先那曾念诵这个偈颂的话,就不会中蛇毒,身体也不会坏死,就如积聚的糠糟一样地散去了。」

  舍利弗请问佛陀说:「世尊啊!是诵念什么偈颂?什么辞句呢?」

  佛陀于是就为舍利弗唱诵偈言道:

  「要常慈念那坚固的赖咤罗,

   慈念伊罗盘那、尸婆弗多罗、钦婆罗上马,

   也要慈念迦拘咤,以及那些黑瞿昙、难徒跋难陀。

   要以慈悲对待那些无足的,以及有二足的众生,

   对于有四足和多足的众生,也都要生起慈悲心。

   要慈悲对待那一切依住于水陆的龙蛇;

   也要慈悲对待一切众生,包括那些令人恐畏的和不会令人恐畏的众生。

   使一切众生获得安乐,也能脱离生起的烦恼;

   只愿使一切众生都贤好,对一切众生不生起恶念。

   常住于蛇头岩中,各种恶毒也不会来集;

   那凶害的恶毒蛇,是会伤害众生生命的。

   如此真谛的话语,是无上的大师所说,

   我现在诵习这大师所说的真实语句,

   所有的一切恶毒,都不能加害我身体。

   贪欲、瞋怒和愚痴,是世间所谓的三毒,

   对这邪恶的三毒能永远的断除,就叫做佛宝。

   真理的法能灭除一切恶毒,世间的僧宝也一样能灭除恶毒无余,

   破坏凶恶的毒害,摄受保护良善的人,

   佛能破除一切恶毒,你的蛇毒现在已破除。

   因此,我说这咒术的章句,所谓:

   坞耽婆隶 耽婆隶 耽陆 婆罗耽陆 渧 肃 渧 枳跋渧  文那移 三摩移 檀谛 尼罗枳施 婆罗拘 坞隶 坞娱隶 悉波呵」

  「舍利弗啊!如果优波先那善男子那时能唱说这首偈言,念说这段章句的话,毒蛇就不能伤害他的身体,他的身体也就不会坏死,如积聚的糠糟一样的散失了。」

  舍利弗禀告佛陀说:「世尊啊!优波先那并未曾听闻这首偈颂,也未曾听闻这段咒术的章句,世尊今天讲说这段偈颂咒语,是为未来的世人而说的。」

  舍利弗尊者听闻了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向佛陀行礼后就辞去。

  第二五四经注释:

  1、优波先那:为舍利弗与纯陀之弟。舍利弗兄弟四人皆出家学佛,兄弟排行次第是舍利弗、纯陀、优婆先那、离婆多。

  2、莫令于内身坏碎,如糠糟聚:糠,榖物之外皮;糟,酒渣。意谓不使

  蛇毒发作,而死于岩窟之内,如结聚的糠糟一样地散失。「如糠糟聚」,「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作「恰如一握之糠,立即散失」。

  3、久殖诸梵行:殖,或作「植」,建立之意。梵行,清净的宗教行为。

  4、八圣道:即八正道|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

  正定。

  5、如治眼筹:眼筹,治疗眼疾之小竹片。此指小蛇蛇体如治眼疾之竹筹

  一般。

  6、坚固赖咤罗……难徒跋难陀:此七句皆为诸龙(蛇)之名。

  7、咒术章句:南传巴利本并没有这首咒语,佛陀也没有为舍利弗颂偈。

  二五五、本经叙说毗纽迦旃延婆罗门尼,招请优陀夷说法,优陀夷看她态度骄慢,不肯为说。后因其改变态度,才为她说苦之生起与寂灭之因,终使她皈依三宝。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优陀夷尊者前往拘萨罗国人间游行教化,到了拘盘荼村落,就驻锡在毗纽迦旃延氏族之婆罗门妇女的庵罗园中。

  那时,毗纽迦旃延氏族婆罗门尼有许多年青的弟子,他们四处游行采樵,来到了庵罗园中,看见优陀夷尊者坐在一棵树下,容貌端正,六根寂静,心意安住于圣谛,成就了第一调伏的人(即阿罗汉)。见后,就去到他的住处,彼此问讯后,退坐一边。当时,优陀夷就为众年青人讲说种种之法,并劝勉他们之后,就静默地安坐着。那些年轻人听闻优陀夷尊者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就从座席起来,告辞而去。

  那时,这些年青人担持着一束的薪柴,回到了毗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处,把薪柴放置在地上,就去见毗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对她说:「我的老师啊!您应当知道庵罗园中有位出家学道沙门,名叫优陀夷,姓瞿昙氏,他现就依住在那儿,很善于说法。」

  毗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告诉众年青弟子说:「你们可前往邀请沙门优陀夷瞿昙氏,说明天到这儿让我们供养饭食。」

  这时,众年青弟子接受毗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的教示后,就前往晋见优陀夷尊者,并禀告优陀夷尊者说:「尊者您应当知道的,我们老师毗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要邀请优陀夷尊者您明天早上接受饭食的供养。」

  当时,优陀夷默然地接受了邀请。

  这时,那些年青人知道优陀夷接受了邀请后,就回到老师毗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处,报告说:「老师啊!我以老师的话去邀请优陀夷尊者,优陀夷尊者已默然地接受了邀请,老师您自己应知时宜了。」

  当时,优陀夷尊者过了夜晚,到了晨朝,穿上法衣拿着钵盂,就前往毗纽迦旃延氏族婆罗门尼的住家。这时,毗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遥见优陀夷尊者走过来了,赶紧铺好床座,请他就座,并摆置各种的饮食,亲自供养,食物丰美,令他满足。饭后,漱口洗浴、清洗钵盂后,回到自己座位。

  这时,毗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知道饭食已毕,就穿好皮鞋,拿衣巾覆盖头部,另设高床,现起轻视之相,傲慢地坐着,然后告诉优陀夷说:「想向您请教,不知您是否有空闲为我解答么?」

  优陀夷回答说:「姊妹啊!现在不是时候。」说完这样的话后,就从座席起来辞去。

  就像这样子,隔天众弟子们又到庵罗园采樵听优陀夷说法,回来后便又告诉了老师;老师又派遣弟子们前往邀请供食,就像前述一样经过三次,乃至请法也是有三次,但是优陀夷都答说:「不是时候。」不愿为她说法。

  众年青弟子又禀告老师说:「庵罗园中的沙门优陀夷很善于说法。」

  老师回答说:「我也知道他很善于说法,可是我再三请他来这儿,设食供养,并向他问法,但他老是说:『不是时候。』都不说法就回去。」

  众弟子们禀告老师说:「老师您穿著美好的皮鞋,用衣巾覆盖着头部,不恭敬地坐着,他要如何说法呢?为什么呢?因为那位优陀夷尊者,为了敬法的缘故,所以不说法就回去。」

  老师回答说:「如果是这样子的话,就再为我去邀请他吧。」

  众弟子接受了教示,便又如前一样地再去邀请供食。那时,老师已知饭食完毕,便脱下皮鞋,整理衣服,改坐下床,恭敬地问说:「想要向您请教,不知您可有空闲为我解答么?」

  优陀夷回答说:「你现在可以发问了,我当会为你解说。」

  于是她就问说:「有些沙门、婆罗门说:『痛苦与快乐是自己造作的。』又有人说:『痛苦与快乐是由别人造作的。』又有人说:『痛苦与快乐是由自己和别人造作的。』又有人说:『痛苦与快乐不是自已、也不是别人所造作的。』尊者啊!您又觉得如何呢?」

  优陀夷尊者回答说:「姊妹啊!阿罗汉(指佛陀)说:『痛苦与快乐是异生。』并非如前面所述一样。」

  婆罗门尼又问:「那是什么意思呢?」

  优陀夷答说:「阿罗汉说:『是随着他的因缘,而生起一切的痛苦与快乐』。」

  优陀夷又告诉婆罗门尼说:「我现在问你,你就随己意回答我。你的意见怎样?有眼根么?」

  答说:「有。」

  「有色境么?」

  答说:「有。」

  「有眼识、眼触、以及由眼触因缘生起的感受||内心觉得或痛苦、或快乐、或不苦也不乐的感受么?」

  答说:「是这样子,优陀夷尊者!」

  优陀夷又问:「有耳、鼻、舌、身、意,乃至由意触因缘生起的感受||内心觉得或痛苦、或快乐、或不苦也不乐的感受么?」

  答说:「是这样子,优陀夷尊者!」

  优陀夷说:「这就是阿罗汉所说:『随着他的因缘,而生起痛苦和快乐。』」

  婆罗门尼说:「优陀夷尊者啊!阿罗汉是这样说:『随着他的因缘,而生起痛苦和快乐』的吗?」

  优陀夷答说:「是这样子,婆罗门尼!」

  婆罗门尼又问说:「沙门啊!为什么阿罗汉说:『由因缘生起的痛苦、快乐、不苦也不乐息灭了』呢?」

  优陀夷答说:「我现在问你,你就随己意回答我。婆罗门尼啊!如果一切的眼根,在一切时都能灭除无余的话,那么还有那由眼触因缘生起的感受||内心觉得或痛苦、或快乐、或不苦也不乐的感受吗?」

  答说:「没有,沙门!」

  「同样地,耳、鼻、舌、身、意诸根,如果在一切时都能灭除净尽,毫无余存的话,那么还有由意触因缘生起的感受||内心觉得或痛苦、或快乐、或不苦也不乐的感受吗?」

  答说:「没有,沙门!」

  「就像这样,婆罗门尼啊!这就是阿罗汉所说的:『由因缘所生的痛苦、快乐、不苦也不乐息灭了』。」

  优陀夷尊者讲说这段经文的时候,毗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听了便能远离烦恼的尘垢,获得清净的法眼。那时,毗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女见法、得法、知法、入法,远离疑惑,不是由于他人之故而悟入佛陀所教的法义中,对于佛法已能无所畏惧,于是从座席起来,整理衣服,恭敬地合掌,禀告优陀夷尊者说:「我今天起决定超入禅定诸地,越证果位;我从今天起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从今天起尽形寿皈依三宝。」

  当时,优陀夷为罗婆罗门尼说法,启示她圣道,教导她行善,使她能遵照实行得法益而欢喜后,即从座席起来告辞而去。

  第二五五经注释:

  1、优陀夷:为佛弟子中善能劝导、福度人民第一比丘。

  2、毗纽迦旃延氏婆罗门尼:指出身于毗纽迦旃延族之婆罗门妇女。

  3、和上:即和尚,吾师的意思,是僧徒对其亲教师的…

《杂阿含经卷第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杂阿含经卷第十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