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含經卷第七▪P2

  ..續本文上一頁樣。

  

   一五五、本經敘說我與大梵天,一切不二、不異、不滅的見解,是起因于執取五陰。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到底是有什麼存在的緣故,所以才會有什麼的生起呢?是被什麼所系著?在何處察見有我呢?以致于使衆生會作這樣的見解、這樣的說法:『我與彼(彼,指大梵天)是這樣子,一切沒有兩樣、沒有差別、常住而不滅。』呢?」

   衆比丘禀告佛陀說:「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憑依,……。」像這樣地廣爲解說,經文內容次第都如同前面叁經一樣。

  第一五五經注釋:

  1、「如是我、彼,一切不二、不異、不滅」:此即「梵我一元論」,彼,指「梵」,即宇宙我。乃印度正統婆羅門教思想的最高原理。在「阿 達婆吠陀」、「梵書」、古「奧義書」中,「梵」被視爲萬有的統一原理。相對于個人我原理之「阿特曼」(神我),「梵」意味著大宇宙的原理、宇宙我。其後,此二者又被視爲同一而形成「梵我一如」之學說,成爲後世貫串印度正統宗教、哲學的中心原理。此一中性原理的「梵」,後來漸被擬人化、神格化,而成爲男性神祇「梵天」。自古以來被認爲是印度最高級的神,是印度教叁位主神之一,也是世界的創造神,在佛教則爲佛法的守護神,諸天之一。

  

  

   一五六、本經敘說各種沒有果報邪見,乃起因于對五陰的執取。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到底是有什麼存在的緣故,所以才會有什麼的生起呢?是被什麼所系著?在何處察見有我呢?以致于使衆生會作這樣的見解、這樣的說法:『無施(沒有布施的功德)、無會(沒有祭典大會的功德)、無說(沒有祝願咒說的功德),無善趣、惡趣業報(善惡與業報無關),無此世、他世(此世與他世無關),無母、無父(正行、邪行都無果報),無衆生、無世間阿羅漢正到正趣(沒有死後再生的衆生、沒有證果的阿羅漢證悟往生正趣),也沒有能在這一世或其他世而能圓滿的徹見正法,自己知道能夠以身做證:『我再生的因素已滅盡,清淨的梵行已建立,所應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後身,不再流轉于生死輪回中了。』呢?』

  衆比丘禀告佛陀說:「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憑依,……。」像這樣地廣爲解說,經文內容次第都如同前面叁經一樣。

  

  一五七、本經敘說持宿命論的人,否定精進努力的果報,也是起  因于執取五陰。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到底是有什麼存在的緣故,所以才會有什麼的生起呢?是被什麼所系著?在何處察見有我呢?以致于使衆生會作這樣的見解、這樣的說法:『無力(自己任何能力都無效)、無精進(自己任何精進努力都無效)、無力精進(自己任何能力與精進努力都無效),無士夫方便(人們怎樣運用方法都無效)、無士夫之精勤(人們怎樣地精進努力都無效)、無士夫方便精勤(人們怎樣運用方法去精進努力都無效)、無自作(自己的造作都不能改觀)、無他作(別人的造作也都不能改觀)、無自他作(自己與他人的造作,一樣都不能改觀);一切的人、一切的衆生、一切的天神,怎樣運用方法都無效、怎樣有能力都無效、怎樣有威勢都無效、怎樣精進努力都無效,都不能改變:已宿定的命運相續地轉變,受到苦樂六道輪回的業報。』呢?」

  衆比丘禀告佛陀說:「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憑依,……。」像這樣地廣爲解說,經文內容次第都如同前面叁經一樣。

  

   一五八、本經敘說人們之所以生起斷滅的見解,乃至于否定布施的

  功德,也都是起因于對五陰的執取。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到底是有什麼存在的緣故,所以才會有什麼的生起呢?是被什麼所系著?在何處察見有我呢?以致于使衆生會作這樣的見解、這樣的說法:『所有一切衆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死後便一切毀壞斷滅,一無所有了。這由地、水、火、風四大元素和合而成的人們,身死命終的時候,屬于地大的元素回歸地大、屬水大的元素回歸水大、屬火大的元素回歸火大、屬風大的元素回歸風大,而我們人類平常能生起善惡作業的根性,此時也隨空而轉去。由弟子四人擡著擔架,把死者擡往墳場去,甚至還未焚屍火葬,就可知道燃燒後的情狀了,就只剩下如白鴿色的骨頭殘存。然而世上那些傲慢的愚夫卻還認爲布施會有功德;聰明有智慧的人,也還認爲會有果報。如果說人死後還有什麼存在的話,那一切都是虛妄騙人的說法。無論愚夫或有智慧的人,所說的死後還有他世,其實都將毀壞斷滅,一無所有了。』呢?」

  衆比丘禀告佛陀說:﹁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憑依,……。﹂像這樣地廣爲解說,經文內容次第都如同前面叁經一樣。

  一五八經注釋:

  1、四大:指構成一切物質的四種要素,又名四大種、四界。即指地大、水大、火大、風大。此四種元素之體遍存于一切物質,故稱爲大。依「俱舍論」卷一所述,地水火風皆非指世間人所謂的地水等,而是唯以身根能感觸,「無見有對」,屬觸處所攝色者爲四大。所謂四大,即:以堅性,能任持物者爲地大;以濕爲特性,能攝收物者爲水大;以暖爲特性,能成熟物者爲火大;以動爲特性,能增長物者爲風大。此四大相倚而造極微,極微相聚而成色法。又以其能造,故名種;以其體寬廣能通一切色法,故名大。

  2、根隨空轉:根,有二義:一、指觸境能生識之六根;二、指我人能生起善惡作業之根性。本經應指根性而言。空,虛空。根隨空轉,言我人死後,根性也隨空轉去,絲毫無存。

  3、輿床第五:輿,扛舉。床,指擡舉屍體的擔架。第五,宋、元、明叁本皆作「弟子」。輿床弟子,指爲擡舉擔架的弟子。但佛光阿含藏注釋本經「輿床第五……妄說」引巴利本經文說:「巴文意爲第五人(四人?)將死者(置)于床(或長凳)上,擡往墓地,可知骨成灰白色,祭祀物變灰。所謂布施,是愚者所施設,皆爲空虛(無益),凡是說(死後)有之語者,爲妄談戲論。」此經亦見于南傳長阿含沙門果經中,此處作「人以擔架爲第五」,並對此補充注釋雲:「『第五爲擔架』者,是四個人擡一擔架以搬運屍體,故第五搬運者是擔架。」解釋稍有不同,可參閱。

  

  一五九、本經敘說「衆生煩惱,無因無緣」的邪見,是起因于執取五陰。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到底是有什麼存在的緣故,所以才會有什麼的生起呢?是被什麼所系著?在何處察見有我呢?以致于使衆生會作這樣的見解、這樣的說法:『衆生所生起的煩惱,是沒有原因,也沒有助緣的。』呢?」

  衆比丘禀告佛陀說:「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憑依,……。」像這樣地廣爲解說,經文內容次第都如同前面叁經一樣。

  第一五九經注釋:

  1、「衆生煩惱,無因無緣」:意爲「煩惱非惡行因果」之邪見。

  

  一六○、本經敘說「衆生清淨,無因無緣」的邪見,是起因于執取五陰。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到底是有什麼存在的緣故,所以才會有什麼的生起呢?是被什麼所系著?在何處察見有我呢?以致于使衆生會作這樣的見解、這樣的說法:『衆生所獲得的清淨,都是沒有原因,也沒有助緣的。』呢?」

  衆比丘禀告佛陀說:「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憑依,……。」像這樣地廣爲解說,經文內容次第都如同前面叁經一樣。

  第一六○經注釋:

  1、「衆生清淨,無因無緣」:意爲「清淨非善行因果」之邪見。

  

   一六一、本經敘說「衆生無知無見,無因無緣」的邪見,是起因于執取五陰。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到底是有什麼存在的緣故,所以才會有什麼的生起呢?是被什麼所系著?在何處察見有我呢?以致于使衆生會作這樣的見解、這樣的說法:『衆生的無知無見,是沒有原因,也沒有助緣的。』呢?」

  衆比丘禀告佛陀說:「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憑依,……。」像這樣地廣爲解說,經文內容次第都如同前面叁經一樣。

  

   一六二、本經敘說執取五陰而生邪見、邪說,但不明記內容。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到底是有什麼存在的緣故,所以才會有什麼的生起呢?是被什麼所系著?在何處察見有我呢?以致于使衆生會作這樣的見解、這樣的說法呢?」

  衆比丘禀告佛陀說:「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憑依,……。」像這樣地廣爲解說,經文內容次第都如同前面叁經一樣。

  

   一六叁、本經敘說七身常住不變的邪見,是起因于執取五陰。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到底是有什麼存在的緣故,所以才會有什麼的生起呢?是被什麼所系著?在何處察見有我呢?以致于使衆生會作這樣的見解、這樣的說法:『…

《雜阿含經卷第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雜阿含經卷第八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