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含經卷第五▪P4

  ..續本文上一頁的次第;是依照如來的說法而說,是順著正法的次第而說,沒有人能夠來诘問而诃責的。爲什麼呢?因爲我對這物質現象能夠如實地察知,像物質現象的生起、物質現象的息滅、物質現象息滅的方法,都能如實地察知。阿 羅度啊!如果不重視如來所作的修持,認爲如來是沒有知見正法的話,這話是錯誤的。」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阿 羅度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願遵奉修行。

  第一○八經解釋:

  1、阿 羅度:又作阿那律,佛十大弟子之一,天眼第一,是見十方城所

   第一比丘。

  2、無記:意爲「無法斷言」、「不足解答」。佛經中共有十四種無記,如死

   後有無、世間有邊、無邊等邪見所生之問題。

  3、非爲越次:越次,指脫越法次。全句言不是脫越法次,亦即隨順于法

   的意思。

  4、所作:指佛陀所做的修持。

  5、非等說:等說,稱等法性而說,亦即稱實而說。非等說,即不正確的說法。

  一○九、本經敘說那拘羅長者于身患苦,佛陀教以當修學不苦患心,

   後舍利弗爲其廣演法義。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婆祇國的設首婆羅山鹿野深林中。

  那時,有位名叫那拘羅的長者,已經一百二十歲了,由于年邁而又諸根老鈍,身體瘦弱,經常病苦。他想要來晉見世尊以及他以前所敬重的善知識比丘們。于是他來到佛陀住處,向佛陀恭敬頂禮後,退坐一邊。他禀告佛陀說:「世尊啊!我年邁衰老。體弱多病苦,但我仍鼓起勇氣,來晉見世尊您及以前我所敬重的善知識比丘們,希望世尊您能爲我說法,使我獲得長夜的安樂。」

  這時,世尊告訴那拘羅長者說:「說得好啊!長者啊!你真的是已年邁而又諸根老鈍,體弱而多病苦,然而你卻能自己奮力前來晉見如來及其他你所敬重的善知識比丘們。長者啊!你應當要知道:對這多苦患的身體,應當經常地去修學不苦患的心靈。」

  當時,世尊就爲那拘羅長者顯示微妙的法義,教導他各種善行,使他獲得法益,內心充滿歡喜,然後便靜默地安住著。

  那拘羅長者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十分歡喜,向佛陀恭敬行禮後告辭離去。

  那時,舍利弗尊者就在距世尊不遠的地方,坐在一棵樹下。那拘羅長者來到舍利弗尊者的坐處,向他頂禮後,退坐一邊。這時,舍利弗尊者問長者說:「看你現在身體諸根都很和悅,臉色光潤,是在世尊那裏聞得深微的妙法了嗎?」

  那拘羅長者禀告舍利弗說:「今日世尊爲我說法,顯示了微妙的法義,教導我各種善行,使我獲得了法益,內心充滿歡喜,用有如甘露一般的妙法沾溉我的身心,所以我現在身體諸根才會感到和悅,臉色充滿光潤。」

  舍利弗尊者問長者說:「世尊是爲你講說何等妙法,並顯示它的法義,教你各種善行,使你獲得法益,內心充滿歡喜,就有如受到甘露的滋潤一樣呢?」

  那拘羅長者禀告舍利弗說:「我剛才去到世尊處,禀告世尊說:『我年邁衰老,體弱多病苦,但我仍自己奮力前來,晉見世尊您及我所敬重的善知識比丘們。』佛陀告訴我說:『真好啊!長者啊!你真的是很衰老了,又體弱多病苦。然而卻能自己奮力來見我及以前你所敬重的比丘們,你現在對這充滿苦患的身體,應當經常修學不苦患的心靈。』世尊就是爲我講說這樣的妙法,顯示微妙的法義,教導我各種善行,使我獲得法益,內心充滿了歡喜,就有如受到甘露的滋潤一樣。」

  舍利弗尊者問長者說:「你剛才爲什麼不再請問世尊:『什麼叫苦患的身體、苦患的心靈呢?什麼叫苦患的身體、不苦患的心靈呢?』」

  長者回答說:「我就是爲了這個義理的緣故,所以才來拜見尊者您,希望您能爲我簡略地講說這個法的要義所在。」

  舍利弗尊者告訴長者說:「說得好啊!長者啊!你現在要注意聽!我當會爲你解說。要知那愚癡無聞凡夫對物質現象的生起、物質現象的息滅、物質現象所造成的禍患、對物質現象的愛樂、自物質現象中出離等情況,都不能如實地察知;由于不能如實察知的緣故,所以就愛樂著物質現象,認爲物質現象就是我、也是我所有,而對它執取。但是那物質現象如果敗壞或改變了,心識也就隨著轉變,于是就生起了惱苦;惱苦生起後,心裏就會有恐怖、障礙、顧慮、憂苦、煩惱了。對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也是像這樣子,這就叫身心的苦患。

  什麼叫身體受苦患,而心靈卻不覺苦患呢?就是說多聞聖弟子對于物質現象的生起、物質現象的息滅、對物質現象的愛樂、物質現象造成的禍患、自物質現象中出離等情況,都能如實地察知;能夠如實地察知後,就不會對它生起愛樂的心理,妄見物質現象就是我、也是我所有;那物質現象如果改變或不同了,心裏便不會隨著轉變而生起惱苦;心裏能夠不隨著轉變而生起惱苦後,便能獲得不恐怖、不障礙、不顧慮、不煩惱了。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也是像這樣子,這就叫身體雖受苦患而心靈卻不覺苦患了。」

  舍利弗尊者說這段經文時,那拘羅長者便獲得了清淨的法眼。那時,那拘羅長者洞見妙法、獲得妙法、了知妙法、體悟妙法,斷除一切疑惑,不是由于別人的教示。在正法當中,他的心靈得到無所畏懼。于是從座席中起來,恭敬合掌行禮,然後禀告舍利弗尊者說:「我已超越了一切的煩惱,渡過了人世的生死苦海,我現在就皈依佛、法、僧叁寶,願做一個在家學佛的居士,請仁者您爲我證明:從現在起我願盡形壽皈依叁寶。」

  當時,那拘羅長者聽聞舍利弗尊者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向他禮敬後,告辭而去。

  第一○九經解釋:

  1、婆祇國:又作跋祇國。位于恒河北岸,摩揭陀國之北,是由八個部族組合而成的國家,首都是吠舍離。

  2、設首婆羅山:又作失收魔羅山。意譯作 山、膠魚山。爲佛陀及佛弟子遊化人間時所多次居止之處。 

  3、常當修學不苦患身:佛光阿含藏對本經這句裏的「身」字注釋說:「身」,

   依據巴利本及文義應爲「心」。注解甚是,本經段中另一同句,亦應改

   正。

  4、入法:解悟妙法。

  5、優婆塞:譯爲清信士、近事男、善宿男等。即在家親近奉事叁寶,受

   持五戒之男居士。

  一一○、本經敘說西方比丘衆聞佛說法後,欲回西方,佛陀促彼等

   向舍利弗辭別,舍利弗爲彼等講授佛所說法之綱要。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釋氏天現部落裏。

  那時,有住在西方的衆多比丘想要返回西方去安住,他們來到世尊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

  當時,世尊就爲他們說法,顯示微妙的法義,教導各種善行,使他們獲得法益,內心充滿歡喜。世尊爲他們做了種種的教導後,這時,這些住于西方的比丘們便從座席起來,合掌禀告佛陀說:「世尊啊!我們這些家住西方的比丘們就要返回西方安住了,現在就向您告辭。」

  佛陀告訴這些西方比丘說:「你們向舍利弗告辭了沒?」

  西方比丘們答說:「還沒向他辭行。」

  佛陀告訴西方比丘們說:「舍利弗淳厚地修持清淨梵行,你們應當前往告辭,他一定能夠教導你們,使你們獲得法益,長夜得到安樂!」

  這時,這些西方比丘們就向佛陀告辭要回去了。那時,舍利弗尊者在離佛不遠的地方,坐在一棵長得很堅實高大的樹下。這些西方比丘就前往舍利弗尊者的座前,向他恭敬頂禮後,退坐一邊,禀告舍利弗尊者說:「我們就要返回西方安住了,所以來向您告辭。」

  舍利弗說:「你們向世尊告辭了沒?」

  西方比丘雜阿含經卷第五

  一○五、本經敘說差摩比丘身得重病,諸比丘遣陀娑比丘前往探病,

   在往返之際,論說只能正觀五受陰之非我、非我所,不一

   定能離我欲、我使、我慢,尚須真實正觀五受陰之生滅等。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有衆多的上座比丘住在拘舍彌國的瞿師羅園裏。

   那時,有一位名叫差摩的比丘住在拘舍彌國的跋陀梨園裏,身生重病。

   這時,有位名叫陀娑的比丘被派遣當看護病患的人。

   當時,陀娑比丘來拜訪衆上座比丘,向衆上座比丘頂禮後,坐于一旁。

   衆上座比丘告訴陀娑比丘說:「請您前往差摩比丘處探訪,告訴他說:『衆上座比丘探問您,身體的疾病是否稍好,感覺較舒適,病苦不再嚴重了呢?』」

  當時,陀娑比丘受了衆上座比丘的教示,就來到了差摩比丘的住處,告訴差摩比丘說:「衆上座比丘向您問訊,身體的疾病逐漸好轉了沒?所有的病苦不至于增重吧?」

  差摩比丘告訴陀娑比丘說:「我病沒有好轉,身體很不舒適,各種病苦增重,沒有救藥。就好象一個大力士,捉取一個身體瘦弱的人,用繩子綁著他的頭部,然後兩手用力絞綁繩索,那是極大的痛苦,但是我現在的痛苦,卻超過那樣的痛苦。又好象宰殺牛只,用銳利的刀子活生生地割剖牛腹,取出它的內髒,那只牛對腹部所受的割痛如何忍得!可是我現在腹痛的劇烈超過那一只牛。又好比兩個強壯有力的人抓住一個瘦弱的人,把他懸綁在火堆上,炙燒他的兩只腳,我現在兩腳的熱痛也超過那個人。」

  當時,陀娑比丘回到衆上座比丘住處,把差摩比丘所說的病狀,詳細地向衆上座比丘禀告。

  當時,衆上座比丘又派遣陀娑比丘前往差摩比丘處,告訴他說:「就像世尊所說法,有令人貪著煩惱的五蘊。是那五種呢?就是那令人貪著煩惱的物質色身,以及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您差摩比丘能稍做觀察這令人貪著煩惱的五蘊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有嗎?」

  這時,陀娑比丘接受了衆上座比丘的教示後,就前往告訴差摩比丘說:「衆上座比丘告訴您,世尊說有令人貪著煩惱的五蘊,您能從這當中去稍做觀察無我,也非我所有嗎?」

  差摩比丘告訴陀娑比丘說:「我對那令人貪著煩惱的五蘊能觀察到無我,也非我所有。」

  陀娑比丘回去禀告衆上座比丘說:「差摩比丘說:『我對那令人貪著煩惱的五蘊…

《雜阿含經卷第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雜阿含經卷第六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