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含經卷第五▪P5

  ..續本文上一頁能觀察到無我,也非我所有。』」

  衆上座比丘又派遣陀娑比丘告訴差摩比丘說:「您能對這令人貪著煩惱的五蘊觀察到無我,也非我所有,就像那盡除一切煩惱的阿羅漢一樣嗎?」

  這時,陀娑比丘接受了衆上座比丘的教示,就前往差摩比丘處,告訴差摩比丘說:「比丘您能這樣地去觀察這令人貪著煩惱五蘊的話,應該就像盡除一切煩惱的阿羅漢了吧?」

  差摩比丘告訴陀娑比丘說:「我能觀察到這令人貪著煩惱的五蘊不是我,也非我所有,但我卻不是盡除一切煩惱的阿羅漢。」

  當時,陀娑比丘回到衆上座比丘處,禀告衆上座比丘說:「差摩比丘說:『我能觀察到這令人貪著煩惱的五蘊不是我,也非我所有,然而我卻不是盡除一切煩惱的阿羅漢。』」

  當時,衆上座比丘告訴陀娑比丘說:「請您又回去告訴差摩比丘說:『您說:我能夠觀察到這令人貪著煩惱的五蘊不是我,也非我所有,然而卻不是盡除煩惱的阿羅漢。這話是前後互相矛盾的。』」

  陀娑比丘接受了衆上座比丘的教示後,就往告差摩比丘說:「您說:我能觀察到這令人貪著煩惱的五蘊不是我,也非我所有,然而卻不是盡除一切煩惱的阿羅漢。這話是前後矛盾的。」

  差摩比丘告訴陀娑比丘說:「我對這令人貪著煩惱的五蘊能夠觀察到無我,也非我所有,然而卻還不是一位阿羅漢,是因我傲慢自大的心理、貪愛的心理、煩惱的心理等現象,還不能斷除,不能了知,不能出離,不能唾棄的緣故。」

  陀娑比丘回到眾上座比丘處,禀告衆上座比丘說:「差摩比丘說:『我對這爲此洲的中心, 有閻浮樹的森林,依此樹的緣故,稱爲贍部洲。贍部洲就是我們現在 所住的娑婆世界。

  一一一、本經敘說佛告諸比丘見谛者所斷衆苦多如池水,于未來世

   永不複生。之後,舍利弗詳說五受陰「非我、非異我、不

   相在」。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譬如有一個方圓五十由旬的水池,它的深度也是這樣子,池水盈滿。又有一人,用毛、用草,或者用指爪去沾取池水。衆比丘啊!你們意見怎樣?那個人所沾取的水較多,還是池水較多呢?」

  比丘禀告佛陀說:「那個人用毛、用草,或者用指爪所沾取的水很少,少到不足以去說它;而池水很多,多到百千萬倍,無法相比。」

  佛陀說:「是的,衆比丘啊!一個悟見真理達到涅槃寂靜的人,他所斷除的一切苦惱,就像那一池深水一樣的多,就是到未來世時,那煩惱也永遠不會再生起的。」

  當時,世尊說完這段經文後,就走進室內靜坐修禅。這時,舍利弗尊者也坐在僧衆之中,等世尊走進室內後,他告訴衆比丘說:「剛才我們聽到了從未聽聞過的法!世尊今日善巧地拿池水做譬喻來演說妙法。爲什麼呢?因爲多聞聖弟子能夠具足徹見真理的見谛,就可證得無間等果(初果)。像凡俗的邪見,是以執持著自身爲實有的身見爲根本,是由身見所集起,身見所産生,身見所顯現;然後就會把自己認爲是憂心苦惱的事物加以隱藏覆蓋,把自己認爲是吉慶有利的事物加以保護愛惜,妄說是我,妄說那是衆生,說我的見解較奇特,驕傲地自我擡舉。像這些偏邪的見解,徹見真理的聖弟子都能將它完全滅除,從根本處把它斷除掉,就像砍斷多羅樹一樣,就是到了未來世也不會再生起。

  衆比丘啊!徹見真理的聖弟子所斷除的以上各種邪見究竟是什麼,以致于未來世也永遠不再生起呢?就是愚癡無聞凡夫認見物質現象就是我、是我所有、我在物質現象中、或物質現象在我之中;也認見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就是我、是我所有、我在這些精神現象中、或這些精神現象在我之中。

  怎樣叫認見物質現象就是我呢?就是把地大的元素觀想成周遍于一切地方,觀想之後,又這樣地想著:地就是我,我就是地,我和地是獨一無二,沒有不同,也沒有差別。像這水、火、風等元素及青、黃、赤、白等顔色,也把它觀想成周遍于一切地方,觀想完後,又這樣地想著:這一切的造作就是我,我就是這一切的造作,獨一無二,沒有不同,也沒有差別。像這樣地把它觀想成周遍于一切地方,而每一地方都以妄心推度爲是我,這就叫物質現象就是我了。怎樣叫認見物質現象是我所有的呢?如果一個人認見感受就是我,認見感受就是我後,就會認見物質現象是我所有了;或者認見想象、意志行爲、心識就是我,也就會認見物質現象是我所有的了。

  怎樣叫認見物質現象在我之中呢?就是說認見感受就是我,物質現象就在我之中,又認見想象、意志行爲、心識就是我,物質現象就在我之中。怎樣叫我在物質現象之中呢?就是說認見感受就是我,我就依住于物質現象之中,進入了物質現象裏,遍布在它的全體;或者認見想象、意志行爲、心識就是我,我就依住于物質現象之中,遍布在它的全體,這就叫我在物質現象中。

  怎樣叫認見感受就是我呢?就是說有六種感受:即由眼觸而生起的感受,以及由耳、鼻、舌、身、意觸等而生起的感受。對這六受身中的每一種感受都把它認見成就是我,我就是感受,這就叫感受就是我。怎樣認見感受是異我呢?就是說認見物質現象就是我,感受是我所有,或者認見想象、意志行爲、心識就是我,感受是我所有,這就叫感受是異我了。

  怎樣叫認見感受在我之中呢?就是說認見物質現象就是我,感受就依住在其中;或者認見想象、意志行爲、心識就是我,感受就依住在其中,這就叫感受在我之中了。怎樣叫我在感受之中呢?就是說認見物質現象就是我,我就依住在感受之中,遍布在它的全體裏;或者認見想象、意志行爲、心識就是我,我就依住在感受之中,遍布在它的全體裏,這就叫我在感受之中了。

  怎樣叫認見想象就是我呢?就是說有六種想象:即由眼觸而生起的想象,以及由耳、鼻、舌、身、意觸等而生起的想象。對這六想身中的每一種想象都把它認見爲就是我,這就叫想象就是我了。怎樣叫認見想象是異我呢?就是說認見物質現象就是我,想象是我所有;或者認見感受、意志行爲、心識就是我,想象是我所有,這就叫想象是異我了。

  怎樣叫認見想象在我之中呢?就是說認見物質現象就是我,想象就依住在我之中;或者感受、意志行爲、心識就是我,想象就依住在其中。怎樣叫認見我在想象之中呢?就是說認見物質現象就是我,我就依住在想象之中,遍布在它的全體;或者認見感受、意志行爲、心識就是我,我就依住于想象之中,遍布在它的全體,這就叫我在想象之中了。

  怎樣叫認見意志行爲就是我呢?就是說有六種意志行爲:即由眼觸而生起的意志行爲,以及由耳、鼻、舌、身、意觸等而生起的意志行爲。對這六種根身所生起的每一種意志行爲都把它認見爲就是我,這就叫意志行爲就是我了。怎樣叫認見意志行爲是異我呢?就是說認見物質現象就是我,意志行爲是我所有;或者認見感受、想象、心識就是我,意志行爲是我所有,這就叫意志行爲是異我了。

  怎樣叫認見意志行爲在我之中呢?就是說認見物質現象就是我,意志行爲就依住在其中;或者認見感受、想象、心識就是我,意志行爲就依住在其中,這就叫意志行爲在我之中了。怎樣叫認見我在意志行爲之中呢?就是說認見物質現象就是我,我就依住在意志行爲之中,遍布在它的全體;或者認見感受、想象、心識就是我,我就依住在意志行爲之中,遍布在它的全體,這就叫我在意志行爲之中了。

  怎樣叫認見心識就是我呢?就是說有六種心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等識身。對這六種識身中的每一種識身都把它認見爲就是我,這就叫心識就是我了。怎樣叫認見心識是異我呢?就是說認見物質現象就是我,心識就是我所有;認見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就是我,心識是我所有,這就叫心識是異我了。

  怎樣叫認見心識在我之中呢?就是說認見物質現象就是我,心識就依住在其中;或者認見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就是我,心識就依住在其中,這就叫心識在我之中了。怎樣叫認見我在心識之中呢?就是說認見物質現象就是我,我就依住在心識之中,遍布在它的全體;或者認見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就是我,我就依住在心識之中,遍布在它的全體,這就叫我在心識之中了。

  像這聖弟子若能徹見四聖谛的話,就可獲得覺證之果,斷除各種邪見,就是到未來世也永遠不再生起。所有的一切物質現象,無論過去、未來或現在,無論在內或在外,無論粗糙或細致,無論美好或醜惡,無論遠處或近處,一向都是由積聚而成,應該這樣地去觀察:這一切都是變化無常的、這一切都是痛苦的、這一切都是不實際的、這一切都不是我,不應愛樂它、攝受它、保持它;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也像這樣子,不應愛樂它、攝受它、保持它、要像這樣地去做觀察。要好好地把心系住,不昧于事理,又能一再觀察,精進修持,遠離懈怠,心中就可獲得喜樂,身心輕快安穩,寂靜而住于舍(平等舍離)。具備各種道法的品類,修行圓滿完足,永遠脫離各種惡道,無不消镕,無不寂滅,寂滅而不再生起,減損而不再增加,斷除而不再産生,能夠不生起、不執取、不貪著,自己就可覺悟涅槃境界:我再生的因素已滅盡,清淨的梵行已建立,所應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後身,不再流轉于生死輪回中了。」

  舍利弗講說這段經文的時候,有六十位比丘便能不再受納各種煩惱,心靈獲得解脫。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一一一經解釋:

  1、由旬:又作俞旬、由延,爲印度計裏程之數目,一由旬有叁十裏、四

   十裏、五十裏、六十裏等四種說法,但說四十裏爲一由旬者居多。

  2、渧:音同「地」,滴水。此作動詞用,沾取水滴。

  3、見谛:谛,真實不虛妄的道理。見谛,即見到真理。

  4、一切入處正受:…

《雜阿含經卷第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雜阿含經卷第六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