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次第;是依照如来的说法而说,是顺着正法的次第而说,没有人能够来诘问而诃责的。为什么呢?因为我对这物质现象能够如实地察知,像物质现象的生起、物质现象的息灭、物质现象息灭的方法,都能如实地察知。阿 罗度啊!如果不重视如来所作的修持,认为如来是没有知见正法的话,这话是错误的。」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阿 罗度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愿遵奉修行。
第一○八经解释:
1、阿 罗度:又作阿那律,佛十大弟子之一,天眼第一,是见十方城所
第一比丘。
2、无记:意为「无法断言」、「不足解答」。佛经中共有十四种无记,如死
后有无、世间有边、无边等邪见所生之问题。
3、非为越次:越次,指脱越法次。全句言不是脱越法次,亦即随顺于法
的意思。
4、所作:指佛陀所做的修持。
5、非等说:等说,称等法性而说,亦即称实而说。非等说,即不正确的说法。
一○九、本经叙说那拘罗长者于身患苦,佛陀教以当修学不苦患心,
后舍利弗为其广演法义。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婆祇国的设首婆罗山鹿野深林中。
那时,有位名叫那拘罗的长者,已经一百二十岁了,由于年迈而又诸根老钝,身体瘦弱,经常病苦。他想要来晋见世尊以及他以前所敬重的善知识比丘们。于是他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恭敬顶礼后,退坐一边。他禀告佛陀说:「世尊啊!我年迈衰老。体弱多病苦,但我仍鼓起勇气,来晋见世尊您及以前我所敬重的善知识比丘们,希望世尊您能为我说法,使我获得长夜的安乐。」
这时,世尊告诉那拘罗长者说:「说得好啊!长者啊!你真的是已年迈而又诸根老钝,体弱而多病苦,然而你却能自己奋力前来晋见如来及其他你所敬重的善知识比丘们。长者啊!你应当要知道:对这多苦患的身体,应当经常地去修学不苦患的心灵。」
当时,世尊就为那拘罗长者显示微妙的法义,教导他各种善行,使他获得法益,内心充满欢喜,然后便静默地安住着。
那拘罗长者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十分欢喜,向佛陀恭敬行礼后告辞离去。
那时,舍利弗尊者就在距世尊不远的地方,坐在一棵树下。那拘罗长者来到舍利弗尊者的坐处,向他顶礼后,退坐一边。这时,舍利弗尊者问长者说:「看你现在身体诸根都很和悦,脸色光润,是在世尊那里闻得深微的妙法了吗?」
那拘罗长者禀告舍利弗说:「今日世尊为我说法,显示了微妙的法义,教导我各种善行,使我获得了法益,内心充满欢喜,用有如甘露一般的妙法沾溉我的身心,所以我现在身体诸根才会感到和悦,脸色充满光润。」
舍利弗尊者问长者说:「世尊是为你讲说何等妙法,并显示它的法义,教你各种善行,使你获得法益,内心充满欢喜,就有如受到甘露的滋润一样呢?」
那拘罗长者禀告舍利弗说:「我刚才去到世尊处,禀告世尊说:『我年迈衰老,体弱多病苦,但我仍自己奋力前来,晋见世尊您及我所敬重的善知识比丘们。』佛陀告诉我说:『真好啊!长者啊!你真的是很衰老了,又体弱多病苦。然而却能自己奋力来见我及以前你所敬重的比丘们,你现在对这充满苦患的身体,应当经常修学不苦患的心灵。』世尊就是为我讲说这样的妙法,显示微妙的法义,教导我各种善行,使我获得法益,内心充满了欢喜,就有如受到甘露的滋润一样。」
舍利弗尊者问长者说:「你刚才为什么不再请问世尊:『什么叫苦患的身体、苦患的心灵呢?什么叫苦患的身体、不苦患的心灵呢?』」
长者回答说:「我就是为了这个义理的缘故,所以才来拜见尊者您,希望您能为我简略地讲说这个法的要义所在。」
舍利弗尊者告诉长者说:「说得好啊!长者啊!你现在要注意听!我当会为你解说。要知那愚痴无闻凡夫对物质现象的生起、物质现象的息灭、物质现象所造成的祸患、对物质现象的爱乐、自物质现象中出离等情况,都不能如实地察知;由于不能如实察知的缘故,所以就爱乐着物质现象,认为物质现象就是我、也是我所有,而对它执取。但是那物质现象如果败坏或改变了,心识也就随着转变,于是就生起了恼苦;恼苦生起后,心里就会有恐怖、障碍、顾虑、忧苦、烦恼了。对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是像这样子,这就叫身心的苦患。
什么叫身体受苦患,而心灵却不觉苦患呢?就是说多闻圣弟子对于物质现象的生起、物质现象的息灭、对物质现象的爱乐、物质现象造成的祸患、自物质现象中出离等情况,都能如实地察知;能够如实地察知后,就不会对它生起爱乐的心理,妄见物质现象就是我、也是我所有;那物质现象如果改变或不同了,心里便不会随着转变而生起恼苦;心里能够不随着转变而生起恼苦后,便能获得不恐怖、不障碍、不顾虑、不烦恼了。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是像这样子,这就叫身体虽受苦患而心灵却不觉苦患了。」
舍利弗尊者说这段经文时,那拘罗长者便获得了清净的法眼。那时,那拘罗长者洞见妙法、获得妙法、了知妙法、体悟妙法,断除一切疑惑,不是由于别人的教示。在正法当中,他的心灵得到无所畏惧。于是从座席中起来,恭敬合掌行礼,然后禀告舍利弗尊者说:「我已超越了一切的烦恼,渡过了人世的生死苦海,我现在就皈依佛、法、僧三宝,愿做一个在家学佛的居士,请仁者您为我证明:从现在起我愿尽形寿皈依三宝。」
当时,那拘罗长者听闻舍利弗尊者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他礼敬后,告辞而去。
第一○九经解释:
1、婆祇国:又作跋祇国。位于恒河北岸,摩揭陀国之北,是由八个部族组合而成的国家,首都是吠舍离。
2、设首婆罗山:又作失收魔罗山。意译作 山、胶鱼山。为佛陀及佛弟子游化人间时所多次居止之处。
3、常当修学不苦患身:佛光阿含藏对本经这句里的「身」字注释说:「身」,
依据巴利本及文义应为「心」。注解甚是,本经段中另一同句,亦应改
正。
4、入法:解悟妙法。
5、优婆塞:译为清信士、近事男、善宿男等。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
持五戒之男居士。
一一○、本经叙说西方比丘众闻佛说法后,欲回西方,佛陀促彼等
向舍利弗辞别,舍利弗为彼等讲授佛所说法之纲要。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释氏天现部落里。
那时,有住在西方的众多比丘想要返回西方去安住,他们来到世尊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
当时,世尊就为他们说法,显示微妙的法义,教导各种善行,使他们获得法益,内心充满欢喜。世尊为他们做了种种的教导后,这时,这些住于西方的比丘们便从座席起来,合掌禀告佛陀说:「世尊啊!我们这些家住西方的比丘们就要返回西方安住了,现在就向您告辞。」
佛陀告诉这些西方比丘说:「你们向舍利弗告辞了没?」
西方比丘们答说:「还没向他辞行。」
佛陀告诉西方比丘们说:「舍利弗淳厚地修持清净梵行,你们应当前往告辞,他一定能够教导你们,使你们获得法益,长夜得到安乐!」
这时,这些西方比丘们就向佛陀告辞要回去了。那时,舍利弗尊者在离佛不远的地方,坐在一棵长得很坚实高大的树下。这些西方比丘就前往舍利弗尊者的座前,向他恭敬顶礼后,退坐一边,禀告舍利弗尊者说:「我们就要返回西方安住了,所以来向您告辞。」
舍利弗说:「你们向世尊告辞了没?」
西方比丘杂阿含经卷第五
一○五、本经叙说差摩比丘身得重病,诸比丘遣陀娑比丘前往探病,
在往返之际,论说只能正观五受阴之非我、非我所,不一
定能离我欲、我使、我慢,尚须真实正观五受阴之生灭等。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有众多的上座比丘住在拘舍弥国的瞿师罗园里。
那时,有一位名叫差摩的比丘住在拘舍弥国的跋陀梨园里,身生重病。
这时,有位名叫陀娑的比丘被派遣当看护病患的人。
当时,陀娑比丘来拜访众上座比丘,向众上座比丘顶礼后,坐于一旁。
众上座比丘告诉陀娑比丘说:「请您前往差摩比丘处探访,告诉他说:『众上座比丘探问您,身体的疾病是否稍好,感觉较舒适,病苦不再严重了呢?』」
当时,陀娑比丘受了众上座比丘的教示,就来到了差摩比丘的住处,告诉差摩比丘说:「众上座比丘向您问讯,身体的疾病逐渐好转了没?所有的病苦不至于增重吧?」
差摩比丘告诉陀娑比丘说:「我病没有好转,身体很不舒适,各种病苦增重,没有救药。就好象一个大力士,捉取一个身体瘦弱的人,用绳子绑着他的头部,然后两手用力绞绑绳索,那是极大的痛苦,但是我现在的痛苦,却超过那样的痛苦。又好象宰杀牛只,用锐利的刀子活生生地割剖牛腹,取出它的内脏,那只牛对腹部所受的割痛如何忍得!可是我现在腹痛的剧烈超过那一只牛。又好比两个强壮有力的人抓住一个瘦弱的人,把他悬绑在火堆上,炙烧他的两只脚,我现在两脚的热痛也超过那个人。」
当时,陀娑比丘回到众上座比丘住处,把差摩比丘所说的病状,详细地向众上座比丘禀告。
当时,众上座比丘又派遣陀娑比丘前往差摩比丘处,告诉他说:「就像世尊所说法,有令人贪着烦恼的五蕴。是那五种呢?就是那令人贪着烦恼的物质色身,以及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您差摩比丘能稍做观察这令人贪着烦恼的五蕴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有吗?」
这时,陀娑比丘接受了众上座比丘的教示后,就前往告诉差摩比丘说:「众上座比丘告诉您,世尊说有令人贪着烦恼的五蕴,您能从这当中去稍做观察无我,也非我所有吗?」
差摩比丘告诉陀娑比丘说:「我对那令人贪着烦恼的五蕴能观察到无我,也非我所有。」
陀娑比丘回去禀告众上座比丘说:「差摩比丘说:『我对那令人贪着烦恼的五蕴…
《杂阿含经卷第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