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修習厭離、離棄貪欲、將它滅盡、獲得解脫、寂滅不生的緣故,所以教人修習各種清淨的梵行。」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阿難尊者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願遵奉修行。
九七、本經敘說五陰是壞法,涅槃是不壞法。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我現在要爲你們講說會毀壞與不會毀壞的事物。要仔細聽啊!好好地思考!我將爲你們解說。比丘們!物質現象就是會毀壞的事物,而那物質現象如果寂滅不生、涅槃寂靜的話,就是不會毀壞的事物;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就是會毀壞的事物;而那些精神現象如果寂滅不生、涅槃寂靜的話,就是不會毀壞的事物。」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九八、本經只記下面幾句:如<<增一阿含經>>之四法中所說的。郁低迦經,內容就如<<增一阿含經>>之四法中所說的一樣。
第九八經注釋:
1、印順導師「雜阿含經論會編」注雲:別部所誦「增一阿含經」及「增
支部」,均未見此經。
2、郁低迦修多羅:郁低迦,經名。修多羅,梵語,華譯契經,契是上契
諸佛妙理,下契衆生根機;經是線的意思,貫穿法義,使不散失。
3、增一阿含經:經藏四阿含之一。
4、四法:有叁義||(一)指法寶中的四法,即教法(佛所說的言教);
理法(教中所诠的義理);行法(依理而起修的行持);果法(由行而
證的覺果)。(二)指信、解、行、證。(叁)指菩薩修行的四法,即不
舍菩提心、不舍善知識、不舍堪忍愛樂、不舍阿練若(遠離熱鬧的空
閑處)。因此經已佚失,不知所指爲何。
九九、本經敘說佛陀向婆羅門解說「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在拘薩羅國人間遊化,住于薩羅部落村北的申恕林中。
那時,部落的村長是婆羅門豪族,他聽說:有一個出家學道沙門,是釋種子弟,屬釋迦豪族名門,他剃除了須發,穿著袈裟僧服,正信佛法,以俗家爲非究竟歸處,而出家學道,修成了無上正等正覺,就在這拘薩羅國人間遊化,到薩羅部落村北,就住在申恕林中。又聽說那位原瞿昙族的沙門,有多麼美好的容貌與名聲,具有真實的功德,天、人同贊歎,聞名天下,成爲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在一切世間、諸天、魔天、梵天、沙門、婆羅門中,以大智慧能夠自證知:我再生的因素已滅盡,清淨的梵行已建立,所應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後身,不再流轉于生死輪回中。他爲世人演說正法,從初始、中間到後段,始終都很殊勝,有完善的法義、完美的法味,純一圓滿清淨,梵行清白,演說這微妙的正法。真是完美啊!我應前去晉見!真是完美啊!我應前往拜訪!如此的完美!我應恭敬事奉他!做這樣的思考後,他就立刻准備車駕,帶了許多隨從,拿著金瓶、金杖、傘蓋,前往拜訪佛陀,要恭敬奉事他。到了園林的入口,婆羅門下車走了進去,走到世尊的住所,向世尊問訊平安否?退坐一邊,禀告世尊說:「沙門瞿昙啊!您是談論什麼?講說什麼呢?」
佛陀告訴婆羅門說:「我談論的是因,講說的也是因。」
婆羅門又請問佛陀說:「您怎樣談因?又怎樣講說因的呢?」
佛陀告訴婆羅門說:「我論說有自因和助緣的和合才能生起世間法,有自因和助緣的和合世間法才能生起;有自因與助緣的和合才能消滅世間法,有自因與助緣的和合世間法才能消滅。」
婆羅門禀告世尊說:「世尊啊!什麼是有自因和助緣的和合才能生起世間法,有自因和助緣的和合世間法才能生起呢?」
佛陀告訴婆羅門說:「愚癡無聞的凡夫對物質現象的生起、物質現象的息滅、對物質現象的愛樂、物質現象造成的禍患、自物質現象中出離等情況,都不能如實地察知。因爲不能如實察知的緣故,所以就愛樂物質現象,贊歎物質現象,心裏執著于它;由于他對物質現象的愛樂,所以就會去追逐求取;由于追逐求取的行爲,所以就招感後世相應的果報;由于招感後世相應的果報,所以就有來世的再生;由于有來世的再生,所以就有老、死、憂、悲、惱苦,這就是大苦結聚的集起。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也是像這樣子。婆羅門啊!這就叫有自因和助緣的和合才能生起世間法,有自因和助緣的和合世間法才能生起。」
婆羅門請問佛陀說:「什麼是有自因和助緣的和合才能息滅世間法,有自因和助緣的和合世間法才能息滅呢?」
佛陀告訴婆羅門說:「多聞聖弟子對物質現象的生起、物質現象的息滅、物質現象的愛樂、物質現象造成的禍患、自物質現象中出離等情況,都能如實地察知。都能如實地察知後,對那物質現象便不愛樂、不贊歎、心不系著它。由于內心不愛樂、不系著它的緣故,所以就能滅除對物質現象的貪愛;貪愛滅除後,那麼對它的追逐求取就能滅除;追逐求取滅除後,那麼就不會招感後世相應的果報;不招感後世相應的果報,就不會有來世的再生;沒有來世的再生,就不會有老、死、憂、悲、惱苦的生起。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也是像這樣子。婆羅門啊!這就叫有自因和助緣的和合才能息滅世間法,有自因和助緣的和合世間法才能息滅。婆羅門啊!這就叫談論因,這就叫講說因。」
婆羅門禀告佛陀說:「瞿昙啊!是要像這樣地去談論因,像這樣地去講說因的。世間有很多雜事(要處理),我現在就向您請辭了。」
佛陀告訴婆羅門說:「應當正是時候了!」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婆羅門聽聞佛陀的說法,歡喜不已,禮謝佛陀後,就離去了。
第九九經注釋:
1、拘薩羅國:佛世時印度十六大國之一,以舍衛城爲首邑。
2、薩羅聚落:薩羅,聚落名。聚落,猶部落、村落。
3、申恕林:又作申瑟知林,園林名。釋迦方志下曰:「申瑟知林,言杖林
也,滿山谷,昔有人以丈六竹林量佛,而恒出杖表,因投杖去,遂生
根被山。」
4、釋迦:是世尊俗家的姓,爲剎帝利種之一。
5、瞿昙:是世尊俗家古代的族姓,後分族稱釋迦氏。
6、聞于八方:八方,四方與四維,此借代爲天下之意。本句言名聞天下。
7、如來:言佛乘如實之道來成正覺。
8、應:即應供,言佛應受人天的供養。
9、等正覺:言佛的覺悟,平等如一。
10、明行足:言佛于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等叁明與身、口之行業悉皆圓滿具足。或依北傳大般涅槃經卷十八之說,明即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行足,即戒、定、慧等;佛依戒、定、慧而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故稱明行足。
嬰兒行、病行等五行 悉皆具足。
11、善逝:言佛自在好去入于涅槃。
12、世間解:言佛能了解一切世間的事理。
13、無上士:言佛爲至高無上之士。
14調禦丈夫:言佛爲能調禦修正道的大丈夫。
15天人師:言佛是一切天、人的導師。
16佛:梵語,佛陀的簡稱,華譯覺者。言佛爲正覺和遍知的大覺大悟者。
17、世尊:言佛是一切世人所共同尊重的人。
18、嚴駕:整治車駕。即准備車駕。
19、多將翼從:將,帶的意思。翼從:即隨從之人。
20、宜知是時:猶言「恰是時候」。
一○○、本經敘說佛陀告訴婆羅門||占相預言之不可信賴。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婆羅 國仙人住處的鹿野苑中。
那時,有位毗迦多魯迦部落的婆羅門來到佛陀住處拜訪,他向佛陀恭敬問訊後,退坐一邊,禀告佛陀說:「瞿昙啊!我有位年少的弟子,能知曉天文、族姓的事情,爲大衆占蔔吉凶,他斷言會有此事,就一定會有此事;斷言沒有,就一定沒有;斷言會成,就一定會成;斷言會變壞,就一定會變壞。瞿昙啊!您意見怎樣呢?」
佛陀告訴婆羅門說:「暫且擱置談論你那位年少弟子知曉天文、族姓的事。我現在問你,你就隨意回答。婆羅門啊!你意見怎樣?物質現象原本就沒有能自生的種子吧?」
答說:「是的,世尊!」
「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原本就沒有能自生的種子吧?」
答說:「是的,世尊!」
佛陀告訴婆羅門說:「你說我有位年少的弟子知曉天文、族姓的事情,爲大衆們這樣地宣說:斷言有的話就一定會有,斷言沒有的話就一定沒有,他的知見無不真實麼?」
婆羅門禀告佛陀說:「是的,世尊!」
佛陀告訴婆羅門說:「你意見怎樣?可有物質現象能夠常住百歲不變的嗎?還是不斷變異生滅的呢?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能夠常住百歲不變嗎?還是不斷變異生滅的呢?」
婆羅門禀告佛陀說:「是不斷變異生滅,世尊!」
佛陀告訴婆羅門說:「你意見怎樣?你那位年少弟子知曉天文、族姓的事,爲大衆占蔔宣說,斷言會成就的話就一定不會敗壞,他的知見不就有差別了?」(言有錯誤之意)
婆羅門禀告佛陀說:「是的,世尊!」
佛陀告訴婆羅門說:「你意見怎樣?我的講法和你那位年少弟子的講法,我說的道理和你那年少弟子說的道理,那一人較殊勝呢?」
婆羅門禀告佛陀說:「世尊啊!您這是契合正法的說法,就如佛陀您所說的,把正法顯現揭示出來。比如有人溺于水中,能救護他,也能救助迷失方向的人而示以明路,給愚昧的人惠賜明燈。世尊您今日善說殊勝的妙法,也是像這樣的把它…
《雜阿含經卷第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