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杂阿含经卷第四▪P6

  ..续本文上一页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修习厌离、离弃贪欲、将它灭尽、获得解脱、寂灭不生的缘故,所以教人修习各种清净的梵行。」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阿难尊者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愿遵奉修行。

  

  九七、本经叙说五阴是坏法,涅槃是不坏法。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我现在要为你们讲说会毁坏与不会毁坏的事物。要仔细听啊!好好地思考!我将为你们解说。比丘们!物质现象就是会毁坏的事物,而那物质现象如果寂灭不生、涅槃寂静的话,就是不会毁坏的事物;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就是会毁坏的事物;而那些精神现象如果寂灭不生、涅槃寂静的话,就是不会毁坏的事物。」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九八、本经只记下面几句:如<<增一阿含经>>之四法中所说的。郁低迦经,内容就如<<增一阿含经>>之四法中所说的一样。

  第九八经注释:

  1、印顺导师「杂阿含经论会编」注云:别部所诵「增一阿含经」及「增

   支部」,均未见此经。

  2、郁低迦修多罗:郁低迦,经名。修多罗,梵语,华译契经,契是上契

   诸佛妙理,下契众生根机;经是线的意思,贯穿法义,使不散失。

  3、增一阿含经:经藏四阿含之一。

  4、四法:有三义||(一)指法宝中的四法,即教法(佛所说的言教);

   理法(教中所诠的义理);行法(依理而起修的行持);果法(由行而

   证的觉果)。(二)指信、解、行、证。(三)指菩萨修行的四法,即不

   舍菩提心、不舍善知识、不舍堪忍爱乐、不舍阿练若(远离热闹的空

   闲处)。因此经已佚失,不知所指为何。

  

  九九、本经叙说佛陀向婆罗门解说「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在拘萨罗国人间游化,住于萨罗部落村北的申恕林中。

   那时,部落的村长是婆罗门豪族,他听说:有一个出家学道沙门,是释种子弟,属释迦豪族名门,他剃除了须发,穿著袈裟僧服,正信佛法,以俗家为非究竟归处,而出家学道,修成了无上正等正觉,就在这拘萨罗国人间游化,到萨罗部落村北,就住在申恕林中。又听说那位原瞿昙族的沙门,有多么美好的容貌与名声,具有真实的功德,天、人同赞叹,闻名天下,成为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在一切世间、诸天、魔天、梵天、沙门、婆罗门中,以大智慧能够自证知:我再生的因素已灭尽,清净的梵行已建立,所应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他为世人演说正法,从初始、中间到后段,始终都很殊胜,有完善的法义、完美的法味,纯一圆满清净,梵行清白,演说这微妙的正法。真是完美啊!我应前去晋见!真是完美啊!我应前往拜访!如此的完美!我应恭敬事奉他!做这样的思考后,他就立刻准备车驾,带了许多随从,拿着金瓶、金杖、伞盖,前往拜访佛陀,要恭敬奉事他。到了园林的入口,婆罗门下车走了进去,走到世尊的住所,向世尊问讯平安否?退坐一边,禀告世尊说:「沙门瞿昙啊!您是谈论什么?讲说什么呢?」

  佛陀告诉婆罗门说:「我谈论的是因,讲说的也是因。」

  婆罗门又请问佛陀说:「您怎样谈因?又怎样讲说因的呢?」

  佛陀告诉婆罗门说:「我论说有自因和助缘的和合才能生起世间法,有自因和助缘的和合世间法才能生起;有自因与助缘的和合才能消灭世间法,有自因与助缘的和合世间法才能消灭。」

  婆罗门禀告世尊说:「世尊啊!什么是有自因和助缘的和合才能生起世间法,有自因和助缘的和合世间法才能生起呢?」

  佛陀告诉婆罗门说:「愚痴无闻的凡夫对物质现象的生起、物质现象的息灭、对物质现象的爱乐、物质现象造成的祸患、自物质现象中出离等情况,都不能如实地察知。因为不能如实察知的缘故,所以就爱乐物质现象,赞叹物质现象,心里执着于它;由于他对物质现象的爱乐,所以就会去追逐求取;由于追逐求取的行为,所以就招感后世相应的果报;由于招感后世相应的果报,所以就有来世的再生;由于有来世的再生,所以就有老、死、忧、悲、恼苦,这就是大苦结聚的集起。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是像这样子。婆罗门啊!这就叫有自因和助缘的和合才能生起世间法,有自因和助缘的和合世间法才能生起。」

  婆罗门请问佛陀说:「什么是有自因和助缘的和合才能息灭世间法,有自因和助缘的和合世间法才能息灭呢?」

   佛陀告诉婆罗门说:「多闻圣弟子对物质现象的生起、物质现象的息灭、物质现象的爱乐、物质现象造成的祸患、自物质现象中出离等情况,都能如实地察知。都能如实地察知后,对那物质现象便不爱乐、不赞叹、心不系着它。由于内心不爱乐、不系着它的缘故,所以就能灭除对物质现象的贪爱;贪爱灭除后,那么对它的追逐求取就能灭除;追逐求取灭除后,那么就不会招感后世相应的果报;不招感后世相应的果报,就不会有来世的再生;没有来世的再生,就不会有老、死、忧、悲、恼苦的生起。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是像这样子。婆罗门啊!这就叫有自因和助缘的和合才能息灭世间法,有自因和助缘的和合世间法才能息灭。婆罗门啊!这就叫谈论因,这就叫讲说因。」

  婆罗门禀告佛陀说:「瞿昙啊!是要像这样地去谈论因,像这样地去讲说因的。世间有很多杂事(要处理),我现在就向您请辞了。」

  佛陀告诉婆罗门说:「应当正是时候了!」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婆罗门听闻佛陀的说法,欢喜不已,礼谢佛陀后,就离去了。

  第九九经注释:

  1、拘萨罗国:佛世时印度十六大国之一,以舍卫城为首邑。

  2、萨罗聚落:萨罗,聚落名。聚落,犹部落、村落。

  3、申恕林:又作申瑟知林,园林名。释迦方志下曰:「申瑟知林,言杖林

   也,满山谷,昔有人以丈六竹林量佛,而恒出杖表,因投杖去,遂生

   根被山。」

  4、释迦:是世尊俗家的姓,为剎帝利种之一。

  5、瞿昙:是世尊俗家古代的族姓,后分族称释迦氏。

  6、闻于八方:八方,四方与四维,此借代为天下之意。本句言名闻天下。

  7、如来:言佛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

  8、应:即应供,言佛应受人天的供养。

  9、等正觉:言佛的觉悟,平等如一。

   10、明行足:言佛于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等三明与身、口之行业悉皆圆满具足。或依北传大般涅槃经卷十八之说,明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行足,即戒、定、慧等;佛依戒、定、慧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称明行足。

   婴儿行、病行等五行 悉皆具足。

   11、善逝:言佛自在好去入于涅槃。

   12、世间解:言佛能了解一切世间的事理。

   13、无上士:言佛为至高无上之士。

   14调御丈夫:言佛为能调御修正道的大丈夫。

   15天人师:言佛是一切天、人的导师。

   16佛:梵语,佛陀的简称,华译觉者。言佛为正觉和遍知的大觉大悟者。

   17、世尊:言佛是一切世人所共同尊重的人。

  18、严驾:整治车驾。即准备车驾。

  19、多将翼从:将,带的意思。翼从:即随从之人。

  20、宜知是时:犹言「恰是时候」。

  一○○、本经叙说佛陀告诉婆罗门||占相预言之不可信赖。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婆罗 国仙人住处的鹿野苑中。

   那时,有位毗迦多鲁迦部落的婆罗门来到佛陀住处拜访,他向佛陀恭敬问讯后,退坐一边,禀告佛陀说:「瞿昙啊!我有位年少的弟子,能知晓天文、族姓的事情,为大众占卜吉凶,他断言会有此事,就一定会有此事;断言没有,就一定没有;断言会成,就一定会成;断言会变坏,就一定会变坏。瞿昙啊!您意见怎样呢?」

  佛陀告诉婆罗门说:「暂且搁置谈论你那位年少弟子知晓天文、族姓的事。我现在问你,你就随意回答。婆罗门啊!你意见怎样?物质现象原本就没有能自生的种子吧?」

  答说:「是的,世尊!」

  「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原本就没有能自生的种子吧?」

  答说:「是的,世尊!」

  佛陀告诉婆罗门说:「你说我有位年少的弟子知晓天文、族姓的事情,为大众们这样地宣说:断言有的话就一定会有,断言没有的话就一定没有,他的知见无不真实么?」

  婆罗门禀告佛陀说:「是的,世尊!」

  佛陀告诉婆罗门说:「你意见怎样?可有物质现象能够常住百岁不变的吗?还是不断变异生灭的呢?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能够常住百岁不变吗?还是不断变异生灭的呢?」

  婆罗门禀告佛陀说:「是不断变异生灭,世尊!」

   佛陀告诉婆罗门说:「你意见怎样?你那位年少弟子知晓天文、族姓的事,为大众占卜宣说,断言会成就的话就一定不会败坏,他的知见不就有差别了?」(言有错误之意)

   婆罗门禀告佛陀说:「是的,世尊!」

   佛陀告诉婆罗门说:「你意见怎样?我的讲法和你那位年少弟子的讲法,我说的道理和你那年少弟子说的道理,那一人较殊胜呢?」

  婆罗门禀告佛陀说:「世尊啊!您这是契合正法的说法,就如佛陀您所说的,把正法显现揭示出来。比如有人溺于水中,能救护他,也能救助迷失方向的人而示以明路,给愚昧的人惠赐明灯。世尊您今日善说殊胜的妙法,也是像这样的把它…

《杂阿含经卷第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杂阿含经卷第五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