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犍闼婆」好窺夫妻行房,由此神話轉化,就以此神生而爲人子的傳說。
挓五縛治:分五處釘綁,「挓」讀作「渣」,扒開。
毗盧遮那:爲音譯,義譯爲1.「光明遍照」。2.指太陽。
恒念起想:另作「作起思惟」、「作起覺想」、「作起想思惟」,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意念作起身想」。
乘虛而行:在空中行進。
乘意生身:以意生身……,參看「意生身」。
值真知識:見過聖者。
俱生俱死:即「同生共死;共同生活在一起」,相當的南傳經文作「遇到遊走的象、馬、車、貨車、人」。
俱在苦根:全句爲「俱在苦根遊行無生死」,譯義不明,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有一類人了知『依著是苦的根源』後而無依著」。
俱至後世:「後世」指「來生」,一起往來生,即是「一起死吧!」
俱受夏坐:在一起夏坐安居,參看「安居」。
修平等護:修學平等不執取的平靜,「護」爲「舍」的異譯,意思是「平靜的」。
修治正法:修習正法。
修習惡露:以觀察屍體等不淨爲修習者,另作「不淨觀」。
修備可依:整修完備而可依靠。
修揵提華:爲音譯,另音譯爲「須幹提華」,義譯爲「好香花」,「揵」讀作「前」。
修隨順行: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如法而行」。
修護覺意:修習「舍覺支」(甯靜覺支),參看「覺支」、「七覺支」。
卿等並住:你們安靜!意思是你們不要搶我的話,打斷我講話,
唐自疲勞:白白浪費力氣,另作「徒自疲勞」。
唐作唐苦:白費功夫,徒勞無功。(相關詞「唐自疲勞」)
娑婆世界:指「包含大梵天界以下的世界」,「娑婆」爲梵語之音譯,巴利語之音譯爲「沙哈」(《玄應音義》作「索诃」),義譯爲「勘;能忍耐的」,而「大梵天」的名字即爲「娑婆主」(巴利語音譯爲「沙哈巴地」,「巴地」譯義爲「主人」),所以「娑婆世界」也有「大梵天所統領的世界」的意思。
容色志高:解讀爲「自恃容貌高貴」。
師子頰車:如獅子雄壯臉頰一樣的臉頰。
恣意所問:另作「恣汝所問」,隨你的意思提問,「恣」讀作「自」,隨義的意思。
息中之息:所有止息(煩惱)法中最爲徹底的止息法。
息出息入:呼氣與吸氣;呼吸。
息迹滅度:于止息(寂滅)之道而入滅,參看「涅槃」。(同義詞「息迹(罕)【返-反+亦】」)
振手歎咤:彈指歎息,可惜的樣子,咤(罕)【口+宅】讀作「炸」,原意爲「喝斥」。
捐除睡眠:另作「捐除睡臥」,拋棄睡眠;不睡覺。
挽強俱發:另作「挽強俱發」,拉起強力的弓齊發(射出)。
時不非時:斷句爲「時(適當的時機);不非時(不是不在適當的時機)」,相當的南傳經文亦同。
時非不時:斷句爲「時(適當的時機);非不時(不是不適當的時機)」,相當的南傳經文亦同。
時時出世:隨時可能會出現,但卻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比喻很難得才能遇見佛陀出現于世間,世尊的出現就像昙花一現一樣。
根本身見:以「生死流轉之根本」來形容「身見」,參看「身見」。
根波羅蜜:全句作「根波羅蜜因緣知果波羅蜜;果波羅蜜因緣知人波羅蜜」,相當的南傳經文作「由根的差別而有果的差別;由果的差別而有人的差別」。
根智分別:分辨他人根性之智。
根隨空轉:諸根轉入虛空,相當的南傳經文亦同。
浚輸流注:輸通使流向于……。
涅槃寂滅:究竟之處爲一切都止息了的涅槃,爲佛法的「叁法印」之一。(同義詞「涅槃寂靜」)
烏鳥所棲:黑色鳥(烏鴉)所棲息,「棲」音義同「棲」。
疾辇錢出:趕快搬出錢來,「辇」讀作「撚」,「運送」的意思。
真實正觀:即「如其事實而正確地看」,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應該以正確之慧這樣如實見」。
真說見耶:即「見真說耶?」「真說」的譯義不明,相當的南傳經文作「這個(五蘊)生成」。
神見非神:(我)以「真我」知覺「非真我」。
神識上升:即「心識往好的方向(或地方)提升」,「神」爲「識」的另譯,這裏的「識」只的即是「心」,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心會走向上升」。
純淨上士:完全清淨而達(最)高境界的人。
缺不可用:破裂無法使用。
耆阇崛山:爲音譯,義譯爲「靈鹫山」,位于摩揭陀國王舍城東北角。
能自攝者:能收攝自己的六根者;能守護自己的六根者,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正住」。
能忍如地:能忍受苦樂;對苦樂不動心,就像大地一樣堅固。
財富志高:解讀爲「自恃財富比別人高」。
貢高還家:高傲而還俗。
起至出要:全句爲「依離,依無欲,依于滅盡,起至出要」,「依」解讀爲「照著去作;依據……去實踐」的意思,「離」另譯作「遠離」,參看「遠離」。「無欲」即「無貪」的另譯。「滅盡」另譯作「滅」,「止息」的意思,參看「滅」。「出要」另譯作「出離」,參看「出離」。「向于舍」是「朝向舍棄的圓熟」的意思,參看「舍」。(相關詞「依離.依無欲.依于滅盡。起至出要」「依離.依無欲.依出要.依滅.向于舍」「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于舍」)
起于邪見:即「生起錯誤的見解(觀念)」。
逆防逆知:預先防範防護,預先知道。
逆順觀察:從「老死」一直往上探究其發生的條件,直到源頭的「識」(或到「無明」),稱爲「逆觀」。從「識」(或從「無明」),印證其往下生起的必然結果,一直到「老死」,稱爲「順觀」。
除去五好:卸下「劍、蓋、冠、拂、履」五樣飾物。
除去陰蓋:另譯作「除去陰障、除去蔭蓋、除重陰蓋」,相當的南傳經文作「離障礙法」,即「除去障礙修行的種種」,如五蓋。
除俗數法:除了「俗數法」外,再也沒有別的了,參看「俗數法」。
除家相應:除了牽涉到與在家人有關的犯戒以外。
除偷羅柘:除了「偷羅柘」以外的罪,相當的南傳經文作「除重罪(包含「驅擯」罪與「僧殘」罪)以外,「偷羅柘」另譯爲「偷羅遮」,爲佛滅後歸類的犯戒處罰,或輕或重各部派所說不一,「柘」讀作「這」。
偏行邊畔:走遍了四周圍
偏袒右肩:露出右邊肩膀,以示尊敬對方。
兜瑟哆天:即「兜率天」的另譯,又譯爲「兜術天、兜率陀天」,參看「叁界」(圖說)。
區身藏行:相當的南傳經文作「頭部插入糞坑中」,「區(罕)【人+區】」讀作「與」,即「彎屈」的意思。
問事不定:所問的事包含多種情況,並不明確。
唯作女妓:「女妓」指「唱歌跳舞以愉人的女子」,「唯」或作「語助詞」解讀,相當的南傳經文無。
唯極是耶:解讀爲「這是最高的嗎?」
執杖澡罐:另譯作「執杖持水瓶、執澡灌杖」,南傳經文作「彎曲之杖,以及洗淨水」,按:「杖」與「裝了水的瓶子」(澡罐)都是象征婆羅門的「法器」。
寂滅正受:入寂滅之定,參看「正受」,依《相應部五相應四經》所說,這是泛指指世間八定,依《雜阿含五0叁經》與《相應部二一相應叁經》,現「天眼」與「天耳」的色界定被成爲「粗正受」,則暗示「寂滅正受」屬「無色界定」。
寂滅而住:即「靜止止息後維持著」,相當的南傳經文作「熄滅後住立」。
寂滅所作:解讀爲「(達成)涅槃所應完成的」,參看「涅槃」、「所作」,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
將無答耶:解讀爲「將非答耶」;是錯誤的回答嗎?
將視好道:將會看到(找到)好的(修行)道路(方法)。
將諸大衆:領導著大衆。
常自手與:相當的南傳經文作「親手施予」。
常觀他面:即「看他人的臉」,解讀爲「羨慕他人;仰慕他人」,相當的南傳經文作「仰看他人的臉」。(相關詞「不視他面」)
強額癡狂:解讀爲「厚臉皮的狂妄愚癡人」。
得正知見:得徹底的證智而了知,即「了知『這是解脫』之智」,相當的南傳經文作「生『(這是)解脫』之智,他了知……」。
得全四大:得以維持四大之身。
得全眼根:得以保全眼根的清淨。
得佛法分:解讀爲「分證了;證得了佛陀所證的法」。
得坐受水:另作「得坐起受水」,得到一席座位與奉事水的傳承,表示被該族群所接納與認同。
得其間便:意爲「乘虛而入」。
得信家心:另作「得信寂心」,解讀爲「得(修學)寂止的信心」,或「得信心」。
得淨信心:即「有完全的相信」,相當的南傳經文亦同。
得踴悅心:心中生起踴動的喜悅,相當的南傳經文作「生起了很大的喜悅」。
得諸法數:解讀爲「體證了正法」。
得諸持入:得「六界」與「六入」,「持」爲「界」的另譯,參看「六界」、「六處」。
從見方便:從正見而專心修習,參看「方便」。
從見至見:譯意不明,相當的南傳經文無,目前亦缺乏其他經文比對。
禦車象類:另作「禦車像類」,解讀爲「禦象車類」,即「像駕駛象車的人」,相當的南傳經文無。
悉取爲锵:都拿來作爲(刺穿東西的)矛,「锵」讀作「槍」,金屬或金屬碰撞聲。
怅然不悅:好象失去了什麼一樣而心情不好。
掩伏世間:超越世間。
舍共俱定:伴隨著「舍(平靜)」的定,通常指「第四禅」。
舍此住止:解讀爲「舍住止(于)此」,即「離開這個」。
教非時行:鼓動(你)在不恰當的時機做事。
教種種戲:鼓動(你)玩種種賭博。
教誡示現:另譯爲「教訓示現」,即「以言教輾轉教導無數人得證解脫」。
斬以爲籌:即「斬成一段一段,當作計算數量用的籌碼代用物」,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
族姓志高:解讀爲「自恃血統高貴」。
晝日坐禅:在白天靜坐禅修,參看「坐禅」,「晝日」指「白天;日間」。
晝夜手抒:日夜都以手觸水,以爲奉事水。
晚暮出家:晚年出家;老年時才出家。
梵行已立:清淨的修行已經確立,參看「梵行」。…
《阿含字典(4)》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