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未来无常』.『现在无常』.『过去未来无常』.『过去现在无常』.『未来现在无常』.『过去未来现在无常』。」中八个『』为主要内容的经。
信族姓男:另作「清信族姓男、有信族姓男」,即「敬信佛陀为正觉者的善男子」,参看「族姓子」。
便不贤死:即「不善终;带着污秽之心而死」,《增壹阿含二五品六经》作「便有贪欲.瞋恚.痴心而命终」,《中部五经》作「将以贪瞋痴而死」。
便伏舍去:便降服他,舍他而去。
便随猎师:便中了猎人的饵;被猎人捕捉。
便擗叶叶:一片片地扒开来,「擗」读作「辟」,扒开。
系念明想:另作「系念明相、系念明相、系想在明」,「系」同「系」,念着光明之相,另作「系心在明、系想在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正念正知」。
前后升降:全句为「自知前后升降」,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绵密不断的正知而进入更上一层的禅定」。
前际俱见:看透过去,「俱见」解读为「全都看见」,引申为「看透」。依《瑜伽师地论》的解说,为「对过去生的种种想法(追忆)」,如追忆「我过去世存在吗?我过去世不存在吗?我过去世是什么呢?我过去世的情形如何呢?我过去世曾经是什么,[后来]又变成什么?」(参考《杂阿含二九六经》、《相应部一二相应二0经》)
则便有调:解读为「就会掉举心乱」。
却坐一面:退到一旁坐下,「却」为「退下」的意思。
咨嗟称叹:叹气称赞。
垂办之事:应该作的事。
威仪详序:解读为「举止行动安详,端正不脱序」,「序」为「有秩序;前后排列不乱」的意思,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屏闲之处:隐密处。
度知见城:断除了各种邪见。
律仪戒生:全句为「于未来世律仪戒生,终不退减。」参看「律仪」,相当的南传经文定型为「未来做到自制,是圣者之律繁荣的征兆。」
后住涅槃:解读为「最后,住于涅槃」,《杂阿含五六七经》作「(顺趣涅槃,流注涅槃,)浚输涅槃」,参看「浚输」、「涅槃」,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后际俱见:依《瑜伽师地论》的解说,为「对来生的种种想法(臆测)」的意思,如臆测「我未来世存在吗?我未来世不存在吗?我未来世会是什么呢?我未来世的情形如何呢?我未来世会是什么,以后又变成什么?」(参考《杂阿含二九六经》、《相应部地」一二相应二0经》)
思惟挍计:「挍」音义同「校对」的「校」,用心思惟的意思。
思愿缘生:以意欲为条件之所生;由过去愿望所思求而生起。
急弊粗犷:急躁粗鲁。
怨憎会苦:与自己不喜欢的在一起,所生起的苦
恒一处止:定居在一个地方。
恒知景寤:另译作「习于警寤、恒知景寤」,保持清醒不昏沉。
持连合衣:此处的「持」是「穿著」的意思,「连合衣」的译义不明,比对《中部一二经》之「(与)麻混织的(布做成的)衣服」,可能与之相当。
持辩闭塞: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所学的法也不清楚了」。
斫治其身:砍他的身体,「斫」读作「浊」,砍。
施设显示:另作「施设显露」,(这样)述说表示,参看「施设」。
施缘一觉:对「缘觉」(辟支佛)的布施。
是处不然:解读为「没有这样的地方」,表示「不可能;否定」的意思。
是处非处:另作「处非处」,对的或不对的;有这样的事或绝无这样的事。(同义词「是处.非处」)
是圣所谛:是圣者所说的真理,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因而称为『圣谛』」。
染着系故:有迷恋执着,所以被束缚。
染着触猗:若将「猗」解读为「依」,则为「依于所触知的而染着」,若将「猗」解读为「美好的」,则为「接触到美好(合意)的而染着」,参看「触」。
流注涅槃:参看「流注」、「涅槃」,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流驰之念:奔驰不停的念头,指「心不止静的情况」。
为一究竟:为最高成就的一种,「究竟」为巴利语「最高的」的对译。
为内安隐:即「内部安定」,「隐」通「稳」,「安稳;安定」的意思。
为他妇女:指别人的妻子。
为出为离:即「为出离」,参看「出离」,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为死方便: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为死所系缚」。
为何姓生:是属于哪一种种姓(血统、阶级)?
为利狎习:为了利益而亲近(你),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只为自己利益的人」。
为我自在:照我的意思去作;任我摆布。(相关词「为汝自在」)
为取所缚:被「执取」所束缚,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在执取中者,被魔所束缚」。
为取所触:被执取所接触,表示「陷在执取当中;被执取所束缚」,参看「取」、「触」。另译作「世人取诸境界,心便计着」(参看「计着」),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这世间多数为攀缘、执取、粘着所束缚」。
为命出家:为了求生活而出家,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为了生活而不是以信从在家出家而成为非家生活」。
为从优游:全句为「为从优游,从容闲乐,极柔软来」,即「从优渥、安乐、温柔的生活来出家」,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我受优雅细致,高度优雅细致,极为优雅细致的教养」。
为欲所使:被欲所驱使、束缚,参看「使」。
为欲所触:被欲所接触,表示「陷在欲贪当中」,参看「触」。
为爱走使:为渴爱所驱使奔走,比喻为渴爱的奴隶。
为义故受:为了(修行)得利益的缘故,所以忍受。
为审尔不:是对的吗?
为卫梵行:为了护卫清净的修行。
为魔所缚:即「被魔王所束缚」,参看「波旬」。
甚为难值:难逢;难遇到。
皆是死法:「死」为「魔」的另译,「死法」即「属于恶魔的」,参看「法」,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色是魔法,受是魔法,想是魔法,行是魔法,识是魔法」。
相习近法:常亲近的事;常做的事,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习行之法;常做的事;常结交之法」。
相毁之言:诋毁的话;毁谤的话。
相应经纪:译义不明,目前尚无相关资料可比对解读。
背不向念:解读为「背不、向念」,「背不」即「不背」,与「向」为同义复词,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苦出要受:另译为「苦依出离受、苦出离依受」,解读为「依出离(克制)而起的不愉快感受」。
苦生而生:全句为「苦生而生,苦灭而灭」,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对所生起的只是苦的生起;所灭去的只是苦的灭去(一事)……」,意思是,在苦的生起与灭去当中,只有因缘的聚散,而没有实有不变的主体存在。
苦住正受:另译作「不乐住正受」,「乐住正受」的相反,参看「乐住正受」。
苦即非我:会有「苦」的,就是「非我」,参看「苦」、「非我」。
苦治居民:压迫居民从事苦差事。
苦者寂静:即「所有苦都已停止」,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所有苦已被灭而消失了」。这里的「者」,为「苦」这件「事情」之代名词,而不是「代表人」。
苦盛迟灭:强大而缓慢消失的苦。
苦习尽道:另译为「苦迟通行、断苦迟、苦迟得、苦灭迟得」,即「钝根者缓慢而费力的证果之道」,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迟缓通达的苦行道」,瓦许先生英译作「具有缓慢理解之费力进展」。
苦无食受:另译为「不食苦痛、不食苦受、苦无味受、苦无食、苦无食觉」,解读为「不生起执着的不愉快感受」。
苦无欲觉:不生起欲念的不愉快感受。
苦微迟灭:微少而缓慢消失的苦。
若下过出:从下面排出。
若干想患:种种想的过失。
若方有佛:向佛所在的方向。
若去若住:或离开,或停留,参看「若」、「住」。
若有所受:如果有所执取。
若有若无:1.存在,或不存在。2.实有的观念(恒常论者),或虚无的观念(断灭论者)。(同义词「若有.若无」「若有、若无」「若有,若无」)
若见与直:或付出与之相当价值的财物或钱。
若受自受:如果受业报这件事,是造业者自己受,参看「自作自觉」。(同义词「若受即自受者」)
若长者衣:或居士所供养的衣服。
若能胜者:如果自己能胜任(提得动)的。
若起若作: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任何存在的」。
若欲自证:解读为「如果想要表达自己的体证」,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若软若劣:较之为弱者;较差一些的。
若饮若食:或喝饮料,或进食,参看「若」。
若冢间衣:或粪扫衣。
要不望知:义译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要不解坐:决定不从禅坐起来。
要因苦得:要从苦行才能得到。
要前有对:或解读为「要有其前题;要有构成其生起的条件」。
要当下过:必从下面(肛门)排出。
计吾我人:执着「真我」观念的人。
计数立意:此处「计数」之译意不明,全句或解读为「思量而确立意向」,或对应相当的南传经文之「专注、细专注、心的导向」。
迦尸劫贝:「迦尸」地方所出产的(耐用)布,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迦絺那法:「迦絺那衣」为出家者特别允许保有之衣服,「迦絺那法」引申为「出家修行应成就,而值得别人供养,使供养者得功德之法」,参看「迦絺那」。
陌陌相值:街道相连。
风先火次:死亡时,先失去呼吸,其次失去体温。
食不尽相:「元本」作「食不净相」,解读为「(尸体)被蚕食的影像」,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到处穿孔想」。
食更生物:另译作「食更生之物」,即「吃植物能繁殖的部分」,像「种子、根、茎、可以接枝、可以插枝」等「五种子」的部分。
食果及根:食用野果与野菜。
食讫中后:用过午餐的午后。
食障碍数:无法用餐的次数。
食噉含消:需咀嚼的食物与液态或入口即化的食物,「啖」音义同「啖」,「咬」的意思。
香阴已至:「香阴」为「犍闼婆」的另译,一说为从此生到来生的「识」以香为食,故成此为「香阴」,另一说为乐神「…
《阿含字典(4)》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