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含字典(4)▪P11

  ..续本文上一页犍闼婆」好窥夫妻行房,由此神话转化,就以此神生而为人子的传说。

  挓五缚治:分五处钉绑,「挓」读作「渣」,扒开。

  毗卢遮那:为音译,义译为1.「光明遍照」。2.指太阳。

  恒念起想:另作「作起思惟」、「作起觉想」、「作起想思惟」,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意念作起身想」。

  乘虚而行:在空中行进。

  乘意生身:以意生身……,参看「意生身」。

  值真知识:见过圣者。

  俱生俱死:即「同生共死;共同生活在一起」,相当的南传经文作「遇到游走的象、马、车、货车、人」。

  俱在苦根:全句为「俱在苦根游行无生死」,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有一类人了知『依着是苦的根源』后而无依着」。

  俱至后世:「后世」指「来生」,一起往来生,即是「一起死吧!」

  俱受夏坐:在一起夏坐安居,参看「安居」。

  修平等护:修学平等不执取的平静,「护」为「舍」的异译,意思是「平静的」。

  修治正法:修习正法。

  修习恶露:以观察尸体等不净为修习者,另作「不净观」。

  修备可依:整修完备而可依靠。

  修揵提华:为音译,另音译为「须干提华」,义译为「好香花」,「揵」读作「前」。

  修随顺行: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如法而行」。

  修护觉意:修习「舍觉支」(宁静觉支),参看「觉支」、「七觉支」。

  卿等并住:你们安静!意思是你们不要抢我的话,打断我讲话,

  唐自疲劳:白白浪费力气,另作「徒自疲劳」。

  唐作唐苦:白费功夫,徒劳无功。(相关词「唐自疲劳」)

  娑婆世界:指「包含大梵天界以下的世界」,「娑婆」为梵语之音译,巴利语之音译为「沙哈」(《玄应音义》作「索诃」),义译为「勘;能忍耐的」,而「大梵天」的名字即为「娑婆主」(巴利语音译为「沙哈巴地」,「巴地」译义为「主人」),所以「娑婆世界」也有「大梵天所统领的世界」的意思。

  容色志高:解读为「自恃容貌高贵」。

  师子颊车:如狮子雄壮脸颊一样的脸颊。

  恣意所问:另作「恣汝所问」,随你的意思提问,「恣」读作「自」,随义的意思。

  息中之息:所有止息(烦恼)法中最为彻底的止息法。

  息出息入:呼气与吸气;呼吸。

  息迹灭度:于止息(寂灭)之道而入灭,参看「涅槃」。(同义词「息迹(罕)【返-反+亦】」)

  振手叹咤:弹指叹息,可惜的样子,咤(罕)【口+宅】读作「炸」,原意为「喝斥」。

  捐除睡眠:另作「捐除睡卧」,拋弃睡眠;不睡觉。

  挽强俱发:另作「挽强俱发」,拉起强力的弓齐发(射出)。

  时不非时:断句为「时(适当的时机);不非时(不是不在适当的时机)」,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时非不时:断句为「时(适当的时机);非不时(不是不适当的时机)」,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时时出世:随时可能会出现,但却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比喻很难得才能遇见佛陀出现于世间,世尊的出现就像昙花一现一样。

  根本身见:以「生死流转之根本」来形容「身见」,参看「身见」。

  根波罗蜜:全句作「根波罗蜜因缘知果波罗蜜;果波罗蜜因缘知人波罗蜜」,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由根的差别而有果的差别;由果的差别而有人的差别」。

  根智分别:分辨他人根性之智。

  根随空转:诸根转入虚空,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浚输流注:输通使流向于……。

  涅槃寂灭:究竟之处为一切都止息了的涅槃,为佛法的「三法印」之一。(同义词「涅槃寂静」)

  乌鸟所栖:黑色鸟(乌鸦)所栖息,「栖」音义同「栖」。

  疾辇钱出:赶快搬出钱来,「辇」读作「捻」,「运送」的意思。

  真实正观:即「如其事实而正确地看」,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应该以正确之慧这样如实见」。

  真说见耶:即「见真说耶?」「真说」的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这个(五蕴)生成」。

  神见非神:(我)以「真我」知觉「非真我」。

  神识上升:即「心识往好的方向(或地方)提升」,「神」为「识」的另译,这里的「识」只的即是「心」,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心会走向上升」。

  纯净上士:完全清净而达(最)高境界的人。

  缺不可用:破裂无法使用。

  耆阇崛山:为音译,义译为「灵鹫山」,位于摩揭陀国王舍城东北角。

  能自摄者:能收摄自己的六根者;能守护自己的六根者,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正住」。

  能忍如地:能忍受苦乐;对苦乐不动心,就像大地一样坚固。

  财富志高:解读为「自恃财富比别人高」。

  贡高还家:高傲而还俗。

  起至出要:全句为「依离,依无欲,依于灭尽,起至出要」,「依」解读为「照着去作;依据……去实践」的意思,「离」另译作「远离」,参看「远离」。「无欲」即「无贪」的另译。「灭尽」另译作「灭」,「止息」的意思,参看「灭」。「出要」另译作「出离」,参看「出离」。「向于舍」是「朝向舍弃的圆熟」的意思,参看「舍」。(相关词「依离.依无欲.依于灭尽。起至出要」「依离.依无欲.依出要.依灭.向于舍」「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

  起于邪见:即「生起错误的见解(观念)」。

  逆防逆知:预先防范防护,预先知道。

  逆顺观察:从「老死」一直往上探究其发生的条件,直到源头的「识」(或到「无明」),称为「逆观」。从「识」(或从「无明」),印证其往下生起的必然结果,一直到「老死」,称为「顺观」。

  除去五好:卸下「剑、盖、冠、拂、履」五样饰物。

  除去阴盖:另译作「除去阴障、除去荫盖、除重阴盖」,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离障碍法」,即「除去障碍修行的种种」,如五盖。

  除俗数法:除了「俗数法」外,再也没有别的了,参看「俗数法」。

  除家相应:除了牵涉到与在家人有关的犯戒以外。

  除偷罗柘:除了「偷罗柘」以外的罪,相当的南传经文作「除重罪(包含「驱摈」罪与「僧残」罪)以外,「偷罗柘」另译为「偷罗遮」,为佛灭后归类的犯戒处罚,或轻或重各部派所说不一,「柘」读作「这」。

  偏行边畔:走遍了四周围

  偏袒右肩:露出右边肩膀,以示尊敬对方。

  兜瑟哆天:即「兜率天」的另译,又译为「兜术天、兜率陀天」,参看「三界」(图说)。

  区身藏行: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头部插入粪坑中」,「区(罕)【人+区】」读作「与」,即「弯屈」的意思。

  问事不定:所问的事包含多种情况,并不明确。

  唯作女妓:「女妓」指「唱歌跳舞以愉人的女子」,「唯」或作「语助词」解读,相当的南传经文无。

  唯极是耶:解读为「这是最高的吗?」

  执杖澡罐:另译作「执杖持水瓶、执澡灌杖」,南传经文作「弯曲之杖,以及洗净水」,按:「杖」与「装了水的瓶子」(澡罐)都是象征婆罗门的「法器」。

  寂灭正受:入寂灭之定,参看「正受」,依《相应部五相应四经》所说,这是泛指指世间八定,依《杂阿含五0三经》与《相应部二一相应三经》,现「天眼」与「天耳」的色界定被成为「粗正受」,则暗示「寂灭正受」属「无色界定」。

  寂灭而住:即「静止止息后维持着」,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熄灭后住立」。

  寂灭所作:解读为「(达成)涅槃所应完成的」,参看「涅槃」、「所作」,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将无答耶:解读为「将非答耶」;是错误的回答吗?

  将视好道:将会看到(找到)好的(修行)道路(方法)。

  将诸大众:领导着大众。

  常自手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亲手施予」。

  常观他面:即「看他人的脸」,解读为「羡慕他人;仰慕他人」,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仰看他人的脸」。(相关词「不视他面」)

  强额痴狂:解读为「厚脸皮的狂妄愚痴人」。

  得正知见:得彻底的证智而了知,即「了知『这是解脱』之智」,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生『(这是)解脱』之智,他了知……」。

  得全四大:得以维持四大之身。

  得全眼根:得以保全眼根的清净。

  得佛法分:解读为「分证了;证得了佛陀所证的法」。

  得坐受水:另作「得坐起受水」,得到一席座位与奉事水的传承,表示被该族群所接纳与认同。

  得其间便:意为「乘虚而入」。

  得信家心:另作「得信寂心」,解读为「得(修学)寂止的信心」,或「得信心」。

  得净信心:即「有完全的相信」,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得踊悦心:心中生起踊动的喜悦,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生起了很大的喜悦」。

  得诸法数:解读为「体证了正法」。

  得诸持入:得「六界」与「六入」,「持」为「界」的另译,参看「六界」、「六处」。

  从见方便:从正见而专心修习,参看「方便」。

  从见至见:译意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无,目前亦缺乏其他经文比对。

  御车象类:另作「御车像类」,解读为「御象车类」,即「像驾驶象车的人」,相当的南传经文无。

  悉取为锵:都拿来作为(刺穿东西的)矛,「锵」读作「枪」,金属或金属碰撞声。

  怅然不悦:好象失去了什么一样而心情不好。

  掩伏世间:超越世间。

  舍共俱定:伴随着「舍(平静)」的定,通常指「第四禅」。

  舍此住止:解读为「舍住止(于)此」,即「离开这个」。

  教非时行:鼓动(你)在不恰当的时机做事。

  教种种戏:鼓动(你)玩种种赌博。

  教诫示现:另译为「教训示现」,即「以言教辗转教导无数人得证解脱」。

  斩以为筹:即「斩成一段一段,当作计算数量用的筹码代用物」,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族姓志高:解读为「自恃血统高贵」。

  昼日坐禅:在白天静坐禅修,参看「坐禅」,「昼日」指「白天;日间」。

  昼夜手抒:日夜都以手触水,以为奉事水。

  晚暮出家:晚年出家;老年时才出家。

  梵行已立:清净的修行已经确立,参看「梵行」。…

《阿含字典(4)》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阿含字典(5)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